舌尖上的八公山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嫁潘安,嫁陵王,不如嫁给八公山下磨豆腐的小儿郎。
  攀皇亲,攀国戚,不如与古城寿州人家结连理。
  ———民谣
  会吟唱这两句民谣时的我,比现在的我要年轻三十几岁,头顶上竖着俩根细细的羊角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谙世事的年纪。看一块豆腐,就是一块豆腐,除了隐隐约约知道它与妈妈种在菜园子里的大豆有关联,不曾想过,它与两千年前寿州(寿州是今天的寿县,也叫寿阳)八公山上一位炼仙丹的古人有何关系,亦不知这位古人,仙丹未炼成,却歪打正着研制出了令今天的寿县人引以为豪的豆腐。
  试想,镇上卖豆腐的摊子多了去了,磨豆腐的铺子也不止一两家,想吃豆腐,是一件极为平常容易的事,买上两块钱的豆腐,便可吃上一顿。可是,它与几十公里外寿县八公山豆腐有何不同?八公山下磨豆腐的小儿郎,难道比传说中的潘安还要貌美?咱村子里不缺俊男靓女,为什么要心心念念的想与古城人家结亲家?
  能想到这些问题时的我,已经解开头顶上的羊角辫,在后脑勺编两条飘来荡去的麻花辫了。十来岁的年纪,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哪里热闹,往哪里挤,挤进去踮起脚尖,歪着脑袋听,巴巴地看着。似懂非懂。
  看事物似懂非懂,怎么能把一件事情看透彻了?你不知道,在我们村,只要谁家有一点事情,很快就会被传开了。邻里们一碰面,便会左三遍右四遍地津津乐道。即便你是懵懵懂懂的年纪,也能把一件事情探明白了。
  那是一个微风绕肩,空气中氤氲着槐花香的星期天清晨,左邻右舍出门倒扫地灰,碰面了也不忘唠上几句。听说晓琴今天回娘家,不知姑爷可一起来?肯定一起来,他家找了个好姑爷。是呦,俩孩子孝顺。姑娘嫁到古城去就是好,父母去古城走走看看也有个落脚的地方。可不是嘛!……
  说话间,都将脖子伸的老长,眼睛时不时地往晓琴家门口打量。
  待吃完早饭,大爷大妈们和三三两两的孩童,便陆续往晓琴家门口涌去。我自然是跑的后脑勺上一对麻花辫,在肩头上蹦来跳去。大家是来看晓琴还是来看那个由古城来的姑爷?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反正我们这帮孩子是哪里热闹往哪里凑。
  太阳暖暖地照上门头时,只见晓琴家那两只大黑狗突然从院子里冲出去,摇头摆尾往门口跑,原来是去迎接晓琴和姑爷。果然,姑爷也来了,肩上背一只洋气的帆布包。乍一看,这古城里来的姑爷,和咱们村子里的男子没有多少不同。再一看,皮肤白皙些,着装时髦些。
  大爷大妈们一窝蜂似得围将上去,问长问短,热情不亚于晓琴爸妈。姑爷不惧人多,向大家一一点头问好。随后把肩上背着的那只帆布包小心地放在桌子上,再把帆布包的拉链拉开,从包里先取出来的是一只半透明的塑料盒子,盒子里面是一块目测约一两斤重的乳白色物体,他用白嫩细长的手指灵敏地解开盖子,双眼荡漾着暖暖的笑意,递给晓琴妈妈。晓琴妈妈接过盒子,刚要放到鼻子跟前嗅,不知是因为盒子太光滑,还是太激动,手一抖,没拿稳,盒子在空中翻俩跟头,里面乳白色的物体脱离出来,“啪”的一声,跌落在地上。晓琴妈妈一拍巴掌,随即喉咙里发出充满惋惜的声音,啊!完了,完了,大老远带给我的豆腐就这样糟蹋了!
  此时,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紧随着晓琴妈妈喊的那一声“啊!”聚在地上的豆腐上。接着大家又齐声惊叹,咦!一点也没有碎!
  真是奇迹,那块看上去一晃即碎,一碰即化的豆腐,居然完好无损地在地上乱颤,如浅浅流水下的白玉一般,泛着湿湿滑滑的波光。
  原来那就是大人们经常说起的寿县八公山豆腐。
  此情此景,过去二三十个年头了,时至今日,每每忆起,它还鲜活地在我脑海里荡漾。
  二三十年前,交通还不太方便,更不要说水泥路村村通了。我们小村庄离古城寿县相隔几十公里,倘若去寿县,要步行四五公里坑坑洼洼的土路,才能走向唯一一条通往寿县的不太平整的柏油路。赶得巧,等个二十分钟左右,方能坐上去寿县的客车,倘若不巧,得等上几十分钟、甚至个把小时。所以,寿县八公山豆腐,是万万不会运至我们镇上卖的,亦不会运至我们小村庄卖。另外,八公山豆腐味道太过鲜美,每天生产的豆腐仅仅古城人都供不应求,岂是我们偏远乡村能品尝到的美味?
  假如你有亲戚住在古城寿县,尚有来往,那便有眼福和口福了。去古城游玩一番,再美美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地道的八公山豆腐,亲戚再给备上几斤,待你离开时,给你带上,这样的美事,会让小村庄的人羡慕好一阵子。晓琴父母,便有这般福气。
  如今交通四通八达,寿县八公山豆腐生产量也在逐渐加大,偶尔有专门载运八公山豆腐的车辆,开往临城供给当地摊贩,即便是住在偏远乡下的村民,想吃上一碗正宗地道的八公山豆腐,也不是多么为难的事。
  是的,如今吃上一碗八公山豆腐的确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想吃到声名远扬的寿县八公山豆腐宴,就没那么容易了。早在几年前,八公山豆腐,就不仅仅是一碗家常菜那么简单了,它已经与古城寿县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古城有厨艺高超的厨师,可以将它雕刻成一道道精美绝伦的文化艺术盛宴。岂是你一个普通百姓可以轻易品尝的?除非你不怕车马周转,亲自赶往古城寿县,还得大方,不吝啬。不然只能从别人口中听来它的美艳,兀自憧憬。抑或在网上搜来图片,眼巴巴地观赏。
  就如我这般观赏———在异乡城市和几位同事在饭店聚餐,微信跳出几条消息,打开瞄一眼,是家乡古城寿县一位文友发来的几张图片,再定神一看,便再也不愿放下手機。文友与她的朋友在寿县一家饭店吃八公山豆腐宴,拍了几道菜,把图片发于我。细心的文友还不忘在每张图片下附上几个小字,介绍每一道菜名:刘安点丹、风声鹤唳、时苗留犊、荷塘月色、太极豆腐、清汤白玉饺、菊花豆腐盅等等。我的目光从上一张图片缓缓移至下一张,正忘情地观赏着,想象着,坐我右边的同事突然将脸凑近我的手机,哇!好漂亮啊!这就是传说中的寿县八公山豆腐宴吗?果真都是用豆腐做成的菜肴吗?同事连连惊呼,我首次发现她眼睛里泛起这般惊讶贪婪的光。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豆腐还能用来做饺子皮,是怎么盒上的呀?瞧,它跟袖珍版的上弦月一样,玲珑精致,边缘还有一道道精美的褶子。我观赏一张名为清汤白玉饺的图片,自言自语。这道荷塘月色,真的和浮在水面上的荷花莲叶没有异样,好清新雅致。太极豆腐多像一棵棵鲜嫩的竹笋。刘安点丹,风声鹤唳,时苗留犊,这些古城元素也被搬上了餐桌。你们寿县人可真会鼓捣,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鼓捣仙丹出了岔子,结果鼓捣出了豆腐,因此成了豆腐鼻祖。现在又被哪个快刀手鼓捣成夺人眼球的豆腐宴。同事兴致勃勃地说着。再有凭有据的事实,她都要用开玩笑的语气戏说,这是她一贯说话的风格,不过丝毫不会削弱事物的本质。
  我沉醉于一张菊花豆腐盅的图片,目光不愿移开半分,它与浸在杯盏中舒展开的白色金线菊一样饱满柔软,那层层如丝、密密如线的花瓣下方,居然还连着蚕豆米大小的蒂,不由得让我联想到雕刻烹饪它的厨师,该有怎样出神入化的刀工,才能把一块细嫩柔滑的豆腐雕刻成一朵朵绝美的金线菊?
  我再一次深深陷入揣测中,同事对着菊花豆腐盅图片又是一通说笑,一块豆腐,能承受这么多刀,居然还丝丝清爽,不黏连,不断裂,这厨师的前世一定是你们古城哪一朝代皇后的宠厨,这豆腐一定是添加了精华爽肤水。
  水,是的,只有独特的水,才能制作出独特的豆腐。我恍然大悟!
  八公山豆腐,出自寿县八公山下的中国豆腐村。这里制作豆腐用的水,取自八公山珍珠泉,玛瑙泉,只有极好的水质制作出的豆腐才晶莹如玉,剔透如镜,细腻柔滑,无豆腥味,托挤不散碎。再经过刀功精湛熟知古城元素的厨师之手,便有了让世人连连赞美叫好的寿县八公山豆腐宴。
  早在几年前,八公山豆腐就荣登“舌尖上的中国”,镜头里某一段背景是一家名为“寿县美味厨”的饭店,一位大厨把一块红绸系在头上,蒙住眼睛,不慌不忙娴熟地将一块嫩滑亂颤的豆腐切成千丝万缕,投进锅内煮沸的水中,缓缓浮上来,均匀散开,不黏连,不断裂,令一旁的记者及摄影师看得张口结舌,惊叹赞美之情无以言表。
  走在今天古城寿县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游客,他们中间有晃动着金发碧眼的脑袋,他们或许是慕寿县八公山豆腐宴的盛名而来,或许是为参观古城墙而来,抑或是为了更多地解古城寿县的前世今生而来。因为他们知道,寿县,这座曾经叫寿春、寿阳、寿州的古城,豆腐宴仅仅是这座古城的特色之一。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淝水之战的古战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诸多成语典故的来源地。刘安墓、廉颇墓、楚王墓、报恩寺、清真寺等等,名胜古迹丰厚。
  毋庸置疑的的是,无论他们来自于哪里,无论他们是因为什么来到古城寿县,他们必然都要亲口品尝一下正宗地道的寿县八公山豆腐宴,亲临八公山观望制作豆腐的水,珍珠泉,玛瑙泉,亲自去八公山下的中国豆腐村走走看看。
  八公山豆腐,千百年来,用它丰富的营养美味,喂养一代又一代的古城人民。
  八公山豆腐宴,用它厚重绝美的文化艺术,源源不断地迎接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从不会辜负你的味觉、嗅觉、视觉。让你那颗怀古探索追求美食文化艺术之心,得到极致的慰藉和满足。
  责任编辑柳江子
  作者简介:余小鱼,原名余家平,安徽六安人。部分散文及诗歌曾发表《陕西文学》《赣西文学》《《星河诗刊》《散文诗》《东莞文艺》等期刊。
其他文献
一  2017年6月14日傍晚,闻听第一书记于广桥正在医院抢救,郭清村支部书记李高社和村长夏细勤都来不及吃惊,赶忙和几个村干部往咸阳中心医院赶。数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几乎没有说话,脑子里来回翻腾的都是于书记来村扶贫的前前后后。  夏细勤清楚地记得,于书记临走时告诉他:“省上扶贫交叉检查工作已经结束,你们先休整一下,我明天回县局办理1.5万元扶贫款的审批手续,然后再去咸阳跑跑,那里有个好朋友,生意做的
期刊
撑开雨伞的时候  刚好乌云密布  端起水杯的时候  刚好口渴难耐  翻出贴士的时候  刚好提醒天寒添衣  轻轻抱起你给的收纳箱  拥抱起所有的叮嘱  这里依然是你的沙场  思念昨日的铁骑钢枪  这里也是你的課堂  化成春泥滋润国税新芽  从国徽到税徽  从军绿到宝蓝  从刀刃到粉笔  从风华正茂到英雄迟暮  放下钢枪依然抛洒热血  无数个国税人在你的锻造下  从粗铁变成精钢  校园里桂花盛开  嗅
期刊
村子位于深山之中,树木就密,密不透风。黄土高原不像云贵高原、东北平原沉得住气,黄土也就没有红土、黑土金贵,脚下无根,就很轻浮,给满山的树叶化了浓妆。雨水当然少,因少更显得贵重,有时候几个月才来一次。村子虽然被绿色环绕着,头顶却总是灰蒙蒙的。村子里的人就很憋气,尤其是灰蒙蒙的天空下水灵灵的女娃们。尼姑整天就被这样的心情萦绕着。  清晨时分,尼姑喜欢坐在门前的树墩上发呆。和尚庙还在全村人的梦乡中屹立不
期刊
剧情简介:该剧以“营改增”试点改革为背景,讲述了青年税官高俊和记账公司会计郝燕因先期试点“营改增”相识、相知、相爱并于“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之际生下爱情结晶的税收故事,反映了基层一线国税工作者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倾情亲历、参与、见证“营改增”的心路历程,展现了新时期国税人崇高的税务精神和美好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税务人与纳税人携手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赞歌。  剧中人:  高俊———男青年区国税局
期刊
为了落实陕西国税“六个一”发展思路,激发陕西省国税系统税务工作人员创新奋进的工作面貌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省局党组开展了《陕西国税“六个一”发展思路》征文活动。此次征文活动涉及三秦大地广泛区域,文学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包含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纪实报告文学等,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陕西省税务系统职工身边的平凡小事,经过文学性的加工和塑造,呈现出许多思想内
期刊
我不得不说人生中的有些事,还真是机缘巧合。我想我也是机缘巧合来到玫瑰园的,我是这么想的。那是一个阴沉的下午,这阴沉也是突然而来,先是在海天相接的地方,墨兰墨兰的乌云出现了。我在房间里坐立不安。后来,我发现层层叠叠的云团挤着向上移动,像一个可怖的怪物越变越大,软糯糯地向天空爬动。我站在阳台上,不远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空上就是这吞噬天空的云团。太阳还占据着半边天,阳光挣扎着想照彻云团,挣脱黑暗,可却
期刊
闭来是我见过最命苦的女人。  她二十几岁没结婚之前,总喜欢拉着我的手在夏天刚收过麦子的土地上晃悠。那时的她刚从外面的大城市回来,白白净净的,脸蛋上细细的绒毛飞舞着,在太阳光下看起来像水蜜桃。那时村里的老人都拿她打趣,问她:“闭来,该结婚了,有没有在外面看上哪个啊?”闭来容易害羞,总是红着一张脸跑过来找我,说:“那些人可真讨厌。”我笑笑不说话,过一会儿她又忍不住告诉我:“我要找的,一定得是人高马大,
期刊
梦里家园  金张掖黑河滩,我的老家在这里。  黑河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沿岸村庄百姓祖祖辈辈喝河水长大,受河水滋润。每年春夏,村落河滩粉黄绿交相辉映,粉的是红柳花,黄的是油菜花,绿油油的是麦苗。随意躺下,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洒在身上,微风拂面,蝴蝶在田野上追逐,春耕的人声鼎沸渲染了河套的静谧,黑河滩睡醒了。  村落间是空旷的湿地草滩,如银如缎的河流从河滩中间逶迤而过。河滩里一洼一洼的水草从不见干枯。天很
期刊
众人簇拥着王拴牢两口走出殡仪馆的大门。灼人的日头一照,雷红丽顿觉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像踩到了棉花上,一脚高一脚低,身子失去平衡,差点一头栽倒在地。好在王拴牢和雷大成早有心理准备,两人几乎同时把雷红丽架住了,如同在抬沉重的麻袋。村长高望年见状,忙招手挡了辆出租车,大家把近乎瘫痪的雷红丽塞进车内,这才赶回家具厂对面的旅馆。  这是座三层的小楼,一层住着东家,二层是旅馆,三层堆放杂物,楼顶棚的是彩钢瓦,
期刊
(一)  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2016年菊黄蟹肥时节的事吧,总是看见雨丝在眼前飘忽,却又不见湿了地面。下班后,我裹挟在车流人流中又看见了雨丝,我在想,细如发丝呢还是蚕丝或者蜘蛛丝。没待想清楚,突地手机响了,吓我一跳。是个陌生号码,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对方客气地说,“你好———”我伸出手去,回了一句,“你好———”手心感觉到雨丝是存在的,可路面的确没有湿的迹象。“我是富平乡党李印功……”我一愣,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