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师生有效对话行动策略的研究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78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是每个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在绝大部分的场所中,我们都需要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聆听他人的想法,可以交流学习的心得,可以反馈学习的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课堂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既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可以间接地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具体来说,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怎样的师生对话才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呢?本文将做出简单研究。
  一、预置具体明确、三维全面、层次分明的对话目标
  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其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起着引导的作用,它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和学习。对话环节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也需要设计出具体明确、三维全面、层次分明的对话目标。
  例如在开展《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的时候,我将本节课的对话目标设计为以下三个维度。在知识技能方面,利用对话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厘清文章脉络;理解文中狼的嗥叫的含义,领会其中阐述的道理。在过程方法方面,利用对话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抓文章的关键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利用对话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三个方面的目标,实现起来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说先实现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然后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最后再通过对话加深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情感认知。
  二、创设民主平等、开放自由、丰富多彩的对话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相当于坚硬的基石。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民主平等、开放自由、丰富多彩的对话情境,那么一定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让对话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精彩高效。创设对话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采用趣味性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创设对话情境的目的就是让对话变得更加有效,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例如在学习《我心归去》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营造出恰当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满文军的《望乡》,《望乡》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歌词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让人柔肠百转。通过这首歌曲的播放,高中生的情绪大都可以达到一种饱满的状态,此时再通过对话来引入这节课的主题,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养成求同存异、倾听回馈、激情投入的对话素养
  对话,是多个人之间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主体之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总会冒出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和观点。如何去面对这些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呢?大家应当本着“求同存异、倾听回馈、激情投入”的原则,认真地进行对话和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从写作的缘由出发是常见的思路,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经过最终的求同存异之后,大家普遍认为作者借写作缘由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去了。写出了爱国方面的正义力量,写出了反动势力方面“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写出了市井小民的冷漠无情以及两周来自己感情的历程,体现了由愛到憎的逻辑思路。经过有效的交流,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把握也更加准确了。
  四、控制争论探究、拓展延伸、问题着点的对话维度
  在开展对话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爱发言的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但是为了保证对话的实效性,教师应当对同学们的争论探究进行一定的控制,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下对某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除此之外,在开展对话的时候教师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我针对课文的第三段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这部分内容则指出了亡郑对晋国有利。在这几句话中,烛之武措辞委婉,他仅仅点名了秦、晋是两个国家,却并没有直接地说出这两个国家之间联盟的虚伪性,这样一来,既能够避免自己因为言辞不当而受到惩罚,又能够从根本上动摇两者之间的联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的是如果舍弃郑国,会对秦国有利。如果说前面的几句话是指名要害动摇秦伯,那么现在的这几句话就是引诱秦伯。通过对优势和劣势的阐述以及利害关系的分析,再加上“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的拉拢,最终使得晋国退兵。
  通过有效的对话,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都在有效的对话过程中变得更加亲密了。这就是对话教学策略的优势所在。
  [此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高中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行动研究”(编号2015JK11-L159)、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编号16272385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一、知晓内容,明确方向  1.复习。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读题)。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笑源的姥姥,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手中的剪纸栩栩如生。她心地善良,广结善缘,为乡亲们剪得最多的窗花是什么?(喜鹊登枝)而她为“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牛兔图)(板书:牛兔图)  2.过渡。这是一张张饱含温情的剪纸,这节课,我们就跟着文字感受我和姥姥之间的祖孙情。(板书:浓浓亲情)  【設计意图】
期刊
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从诠释学的角度看,文本的意义并非静止不动的东西,它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而得到呈现。阅读作为一种境遇,它具有情境的规定性,每个读者都是用一种先在的思想和情感去感知与理解所面对的文本。伽达默尔说,诠释者是“必然带着已有的先见进入文本”,这就意味着文本意义必然具有开放性。文本意義的开放性体现得最显著的是文学作品,因为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其典型特点就是形象性与
期刊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问有很多种作用,从表面上来说,提问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从本质上讲,提问能够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更深层次来看,提问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它能够带领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问是一门艺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当问出精彩,问出高效。  一、变换提问角度,让提问更新颖  提
期刊
陕西省榆林市第六中学成立于2013年,是隶属于榆阳区教育局的一所初级中学。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榆阳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通知》精神,于2015年8月启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两年来,学校实施“海量阅读”工程,以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实现语文学习空间的大突破,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实验开展两年多来,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主要做法总
期刊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协作、互相帮助,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它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激励性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再加上语文本身就是有着丰厚文化的一门学科,很多知识的学习仅仅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当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
期刊
小小说,在文学的海洋里,给我们留下了激越飞扬、五光十色的浪花。由于独具魅力,在叙事形式、叙事结构与话语、审美意蕴等方面都有自身的典型特色,这朵浪花已经在中学课本中占有一席之地。《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的一篇小小说。这篇文章入选教材,颇受争议。众多教师诟病于它那些有悖于事实的艺术化细节;文章对恶毒后母的刻画,在离婚率逐年上升的今天,更是失去了现实意义,在离异家庭的学生脆弱敏感的心田埋下了一颗仇恨
期刊
北宋大文豪苏轼称赞王维的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诗与画密不可分,相得益彰。而好的文章亦是如此。苏教版的选文大都文质兼美,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一幅幅画面,生动的画面、唯美的意境让语言文字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一、营造画面感,衍生感悟力  1.媒体介入,感受画面的厚度  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让学生在直观的图文信息中,感受到画面的意蕴和厚度。教学《七律·长征》时
期刊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把比较法运用到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锐意求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提升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之情。在《相见欢》的教学中,巧借比较法,能够解开作者的心灵密码,揭开诗词的神秘面纱,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一、思想内容比较,解开作者心灵密码  常言
期刊
要让学习更有趣味,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习,则需要教师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教学时可以从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真实性、主动性三方面入手,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乐于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外部赏识地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在合作中追寻。课堂因学生的自主探究而精彩。  一、在合作中追问文本,实现探究的有效性  【案例:《水乡歌》的教学】  在《水乡歌》这课的教学
期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紧紧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引用语文”这一课程总目标,立足于平时生活与语文教学中的点滴观察进行反思总结,初步拟订以下策略,以求抛砖引玉。  一、提升师生心理品质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养成主动钻研学问的习惯,并在投入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收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