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是每个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在绝大部分的场所中,我们都需要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聆听他人的想法,可以交流学习的心得,可以反馈学习的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课堂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既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可以间接地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具体来说,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怎样的师生对话才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呢?本文将做出简单研究。
一、预置具体明确、三维全面、层次分明的对话目标
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其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起着引导的作用,它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和学习。对话环节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也需要设计出具体明确、三维全面、层次分明的对话目标。
例如在开展《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的时候,我将本节课的对话目标设计为以下三个维度。在知识技能方面,利用对话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厘清文章脉络;理解文中狼的嗥叫的含义,领会其中阐述的道理。在过程方法方面,利用对话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抓文章的关键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利用对话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三个方面的目标,实现起来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说先实现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然后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最后再通过对话加深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情感认知。
二、创设民主平等、开放自由、丰富多彩的对话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相当于坚硬的基石。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民主平等、开放自由、丰富多彩的对话情境,那么一定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让对话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精彩高效。创设对话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采用趣味性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创设对话情境的目的就是让对话变得更加有效,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例如在学习《我心归去》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营造出恰当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满文军的《望乡》,《望乡》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歌词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让人柔肠百转。通过这首歌曲的播放,高中生的情绪大都可以达到一种饱满的状态,此时再通过对话来引入这节课的主题,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养成求同存异、倾听回馈、激情投入的对话素养
对话,是多个人之间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主体之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总会冒出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和观点。如何去面对这些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呢?大家应当本着“求同存异、倾听回馈、激情投入”的原则,认真地进行对话和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从写作的缘由出发是常见的思路,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经过最终的求同存异之后,大家普遍认为作者借写作缘由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去了。写出了爱国方面的正义力量,写出了反动势力方面“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写出了市井小民的冷漠无情以及两周来自己感情的历程,体现了由愛到憎的逻辑思路。经过有效的交流,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把握也更加准确了。
四、控制争论探究、拓展延伸、问题着点的对话维度
在开展对话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爱发言的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但是为了保证对话的实效性,教师应当对同学们的争论探究进行一定的控制,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下对某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除此之外,在开展对话的时候教师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我针对课文的第三段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这部分内容则指出了亡郑对晋国有利。在这几句话中,烛之武措辞委婉,他仅仅点名了秦、晋是两个国家,却并没有直接地说出这两个国家之间联盟的虚伪性,这样一来,既能够避免自己因为言辞不当而受到惩罚,又能够从根本上动摇两者之间的联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的是如果舍弃郑国,会对秦国有利。如果说前面的几句话是指名要害动摇秦伯,那么现在的这几句话就是引诱秦伯。通过对优势和劣势的阐述以及利害关系的分析,再加上“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的拉拢,最终使得晋国退兵。
通过有效的对话,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都在有效的对话过程中变得更加亲密了。这就是对话教学策略的优势所在。
[此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高中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行动研究”(编号2015JK11-L159)、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编号16272385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一、预置具体明确、三维全面、层次分明的对话目标
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其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起着引导的作用,它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和学习。对话环节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也需要设计出具体明确、三维全面、层次分明的对话目标。
例如在开展《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的时候,我将本节课的对话目标设计为以下三个维度。在知识技能方面,利用对话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厘清文章脉络;理解文中狼的嗥叫的含义,领会其中阐述的道理。在过程方法方面,利用对话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抓文章的关键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利用对话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三个方面的目标,实现起来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说先实现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然后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最后再通过对话加深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情感认知。
二、创设民主平等、开放自由、丰富多彩的对话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相当于坚硬的基石。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民主平等、开放自由、丰富多彩的对话情境,那么一定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让对话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精彩高效。创设对话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采用趣味性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创设对话情境的目的就是让对话变得更加有效,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例如在学习《我心归去》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营造出恰当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满文军的《望乡》,《望乡》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歌词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让人柔肠百转。通过这首歌曲的播放,高中生的情绪大都可以达到一种饱满的状态,此时再通过对话来引入这节课的主题,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养成求同存异、倾听回馈、激情投入的对话素养
对话,是多个人之间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主体之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总会冒出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和观点。如何去面对这些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呢?大家应当本着“求同存异、倾听回馈、激情投入”的原则,认真地进行对话和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从写作的缘由出发是常见的思路,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经过最终的求同存异之后,大家普遍认为作者借写作缘由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去了。写出了爱国方面的正义力量,写出了反动势力方面“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写出了市井小民的冷漠无情以及两周来自己感情的历程,体现了由愛到憎的逻辑思路。经过有效的交流,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把握也更加准确了。
四、控制争论探究、拓展延伸、问题着点的对话维度
在开展对话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爱发言的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但是为了保证对话的实效性,教师应当对同学们的争论探究进行一定的控制,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下对某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除此之外,在开展对话的时候教师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我针对课文的第三段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这部分内容则指出了亡郑对晋国有利。在这几句话中,烛之武措辞委婉,他仅仅点名了秦、晋是两个国家,却并没有直接地说出这两个国家之间联盟的虚伪性,这样一来,既能够避免自己因为言辞不当而受到惩罚,又能够从根本上动摇两者之间的联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的是如果舍弃郑国,会对秦国有利。如果说前面的几句话是指名要害动摇秦伯,那么现在的这几句话就是引诱秦伯。通过对优势和劣势的阐述以及利害关系的分析,再加上“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的拉拢,最终使得晋国退兵。
通过有效的对话,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都在有效的对话过程中变得更加亲密了。这就是对话教学策略的优势所在。
[此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高中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行动研究”(编号2015JK11-L159)、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编号16272385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