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学后教”模式的地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q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先学后教”是近年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创新,而微课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创新。微课教学能较好地满足“先学后教”模式中“先学”的需要,开发和应用微课成为学校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而影响开发和应用好微课有哪些因素则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先学后教; 微课; 开发应用; 思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学校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改变。对于教师来说,微课将打破以往的教学和教研方式,重塑新的教学流程和方式,它也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满足学生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照个人需要选择自学,它既能查缺补漏,又能在课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我校正在推进“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可以满足这种教学模式中先学的需要,让学生在家进行自学。以下为我校基于“先学后教”模式改革的地理微课开发和应用的一些思考。
  1 微课国内外和我校的研究和实践现状
  1.1 微课国外的研究现状
  微课是网络信息和数字媒体时代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其以简短微视频为核心,利用媒体技术配以文字、声音、动画及音乐等,向学习者传递知识和道理。在国外,微课( 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在1960年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也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还有此后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与微课相关的名词还有“Minicourse、microlesson”等,但它们对微课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后来,美国的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与现今我国中小学的微课契合度更高,其理念核心是要求教师把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1.2 微课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近几年来有高校教授、地区教研部门和教研员、一线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育者都对微课进行了研究或实施。上海师大教育技术系黎家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也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在教学中长期进行研究,研究了课堂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然后用PPT数字化的方法把它做出来,称作微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了老师广泛欢迎。
  1.3 微课在我校的研究和实践现状
  我校自2010年佛山市的全国微课大赛后就开始关注微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之后我校邀请省内一些微课制作的专家、教师莅校开设相关讲座,并进行微课制作的技术培训,我校的一些教师开始开发制作微课(去年我校地理组一名教师的微课在全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目前,我校教师对微课的共识是: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微小课程,用于课外自学或课堂预习。它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是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侧重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或重点问题。
  2 地理微课开发、应用的意义和作用
  2.1 微课开发和应用的意义
  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微课的出现,给教与学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教育观念,学习和适应形势发展的先进教育思想、技术、手段、方法等,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培养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微课在国外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将微课(在线视频课程)应用于“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而国内微课当前还处于开发研究的初期,还尚未大规模地应用;并且成熟模式较少也无统一模式,基本处于开发、应用探索期,因此微课在当前现代教育变革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2.2 微课的作用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对学校教学更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通过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可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引领学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微课对于学生来说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利用微课学生可脱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按需选择自学,既可课后查缺补漏、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又能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它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自主学习形式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这也必将促进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和深化。
  我校作为泉州市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试点学校,且正在推进的“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地理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较好的软硬件。微课的开发和应用还可以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带动辐射区域兄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促使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 我校校本地理微课开发的主要内容
  3.1 地理学科的微课开发和应用研究
  地理学科微课开发和应用研究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学科教学实际要求,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整合研究,教学视频以5~10分钟以内作为主要载体,依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的组合。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微课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习不再限于课堂上和教室中。微课可以使学生学习不再单调和枯燥,而是按需选择且充满愉悦,激发学生学习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微课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就会渗透到教师已有的理念系统,并影响其教学行为,而后教师再进行理论的反思和深度研究,再次反馈到实践当中,而这个过程可以让教师成为不自觉的研究者,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3.2 基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地理微课开发和应用研究
  “先学后教” 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先学(即课前预习和课堂先自学),此模式的核心理念为以学定教。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行为,变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生命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基于此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上课重心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生生之间可以互动讨论,甚至腾出更多时间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
  3.3 建设学校地理微课资源平台
  微课的平台一是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建立微课资源库的目的在于将教研所需的资源集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学习平台,教师可自主选择和使用这些资源。二是区域间或跨区域的互助式教研。微课作为数字信息,通过流媒体的有效传送,可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教师提供诸多便捷。三是学生无论在家里或在课堂上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4 我校地理微课开发和应用的不足与反思
  4.1 微课资源的系列化开发和应用尚显欠缺
  微课的开发需要选择学习主题,细分知识点,将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微课制作一般不能只拍摄一个知识点,通常要拍摄多个的知识点组成一个系列或专题,才能呈现知识点的先后和微课的整体性。但目前我校的地理微课制作还显无序和杂乱,教师一般根据章节知识点的个人爱好及不同的微课制作技术而拍摄微课,无法形成系列化的微课资源。
  4.2 微课存在为开发而开发、为应用而应用的现象
  当前我校微课的开发和应用主要还是以讲授类为主,教师的课堂主要还是“满堂灌”式的,如果微课的作用只是起到将资源型式做了更改,其结果就是换汤不换药,很难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其实微课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国外就有卡通动画类、电子黑板等多种形式,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制作讨论类、探究学习类、自主学习类等利于发挥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课,那样才能起到微课真正的作用。
  4.3 学校微课资源建设资金技术投入受到制约
  微课资源的系列制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及人力,这对学校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并且也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如何寻求更好的途径和办法也是一个问题。微课资源的一大特性是平台的开发性,是否可以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制作的形式,学校主要负责课程设计实施,企业负责课程的制作推广,这样学校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利用专业的微课制作团队,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同时通过企业的参与与推广,促进优质微课资源的共享,避免微课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
  4.4 微课的配套资源建设还需不断完善
  当前国内外微课网站的配套资源仍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即微课在练习、交流、教案、反思等的基础上,可以增添数据统计、即时笔记等其它功能,制作形式上可以采用教育游戏理念的设计,如基于娱教技术和信息技术,将教学目标同游戏的形式相结合。再者微课在对学生在对学生的监管系统上仍显不足,在微课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习题测试的量化评价,缺乏对学习态度、教学效果等师生的自评和互评等其它方面的补充。因此建立学生学习的监管、帮助教师课后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帮助的系统,对于微课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校在今后微课开发和应用必须注意到的问题。
其他文献
以强筋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豫麦34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氮素同化酶活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于花后呈下降
摘 要:“转换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知识中的“转换法”归纳,以及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转换法”的教学,尝试改变传统“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这种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转换法;科学素质;自主;创新;研究方法;教学  转换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也是
长治地区从秦时上党郡到明潞安州府的建置演进历程中,现今遗存有大量宗教类金石碑记。以观音堂明代金石碑记与佛教艺术的田野个案考察,尝试管窥明代制度性宗教与民间大众信仰
目的:研究通过阅读成绩和眼动指标了解冗余信息是否会影响学习效果,为大学生注意力的提升提出相关的建议与理论支持。方法:实验选取某高校62名大学生被试,采用Eyel i nkⅡ眼
在深圳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与二次会议连续将特区物管条例修法列入大会议案之后,通过修法解决日益高发的物管矛盾纠纷及其背后的行业乱象,已经成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
翻译策略体系包括译前文化导向策略和译中语意转化策略,译者需由译前策略到译中策略逐项作出选择判断。翻译策略的熟练运用是做好翻译的基本功。译前文化导向策略包括归化策
<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新一届研究会已历时9月之久。借此机会,就这一期间五台山研究会的工作给大家做一个简要总结。一、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文件精神和省社科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