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探讨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发展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善当前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重点探究了当前水稻机插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究机插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 水稻;机插技术;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5.005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最早开始种植的作物之一。早在几十年前,我国就开始了水稻机插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水稻旱育稀植和直播栽培技术,但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水稻机插技术也要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优化和改进,逐渐推广水稻机插技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 水稻机插技术的使用优点以及特点
  在使用水稻机插技术之前,要重点了解这项技术使用和推广的优势,从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水稻机插技术的优点以及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应用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可以大大节省种植的成本,有效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提高农业水稻种植的质量和技术性。水稻机插技术在使用时展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机械化作业,有效减少人工的成本投入以及管理,降低了水稻种植的成本[1],并且,机械化的种植操作比人力种植的精准性更高,所消耗的工作时间也较短,缓解了农业种植的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对于农村水稻种植的现代化转型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水稻机插技术包括了育秧技术,相较于人工育秧有更强的把控能力。在应用水稻机插技术的过程中,水稻的育秧变得更加连贯,一环扣一环,为了广泛地推广水稻机插技术,种植人员要熟练掌握这项技术,要对种植人员做好关于机插技术中农业机械的教育工作,定时为农民进行培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机插技术的优点及特色。
  第三,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使用机插技术能够开拓更广阔的水稻种植前景,推动水稻种植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机械化的作业能够让秧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也能有效增加秧苗栽种的密度,奠定农业水稻种植的高产以及稳产的基础,为水稻的产量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广水稻机插技术时,要注意天气、种植规模、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综合考虑水稻种植的方案,规避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得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2 影响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因素
  2.1 水稻种植的规模不大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员不断减少,国家推出了许多扶持农民的政策,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的激励政策,这些惠农的政策让农民积极投入到农业的生产中种植中[2]。但农民的生产活动多在自家的责任田上,致使多数的农民种植规模无法提高,很少有农民能够做到购置插秧机的标准,整体的水稻种植规模不高致使机插技术的适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整体的水稻产量也无法有较快的提高。
  2.2 水稻机插技术的使用要求高
  当前机插技术采用的是行走式、乘坐式的高速插秧机,单机单季的常规作业量范围在15~35 hm2,但当前每户的人均种植量大约在0.2 hm2,如果此时使用插秧机进行水稻的栽培,会采用类似机耕、机收的社会化服务模式,这时使用机插技术相应的增加了农民的成本,对于水稻产量的增加作用并不明显,而且机插技术使用的应用环节较多,并不适合当前的水稻种植现状。
  2.3 对机插技术缺少正确的认知
  在农村地区,农民对于水稻的种植往往习惯于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机械化的机插技术对于农民来说难度较高,农民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到机插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而且机插技术的种植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大量的经费购买设备和维护保养,使得农民很少能够树立正确的机械化种植的意识,所以机插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效果一直不理想。
  3 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应用的措施
  3.1 培育适龄秧苗,提高机插秧苗的质量
  使用机插技术种植水稻的地区对于机插技术细节的落实并不到位,很多生产过程缺少精细化的管理,并且机插技术使用的散户过多,各家的水稻产量相差较大,因此要在播种前后各个阶段做好秧苗的管理和处理,切实完善秧苗的质量。
  在播种前,要在落谷前晒种一两天,秧苗要使用药浸泡60 h左右,使用捞出后90%的种子有破胸露白的情况再播种[3]。使用的养育的土壤要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进行育苗,有效提高养育水稻苗的质量,在播种幼苗的时候,采用长58 cm、宽28 cm、高2.5 cm的塑盘育秧,秧龄在18 d左右,每盘播种稻谷4 000粒左右,成秧率约为80%。
  在齐苗揭膜后,要做好病虫防治工作,保持沟中半沟水而又不断水,做到地上部分生长均匀而地下部分根系生长,根据秧苗的状态判断种植的情况,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使得秧苗能够自然舒展,不会对秧苗的后期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3.2 合理密度浅栽,促进前期的秧苗发育
  大面积进行插秧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服务对象比较分散,难以实现统一的管理,一些田块浮泥未经沉淀就栽植,造成栽植过深,甚至出现地中茎,分蘖现象明显推迟的现象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控制机插的稻苗种植密度,对于地下水偏低的稻田,行间距不易过大,株距大于11.7 cm、13.1 cm、14.6 cm,形成的栽植密度约1.8万/667 m2、1.6万/667 m2和1.4万/667 m2,每穴3~5苗,基本苗在6万~7万/667 m2,秧苗根进入到泥土中0.5~1 cm,有助于分蘖的早期发生。
  3.3 田内开挖“丰”字沟,及时调整水稻种植群体
  机插稻田可以采用“丰”字型的田内沟,适合调整水稻群体的生长,利于根系的发育。在田中间,选择两趟机插边行的行间距30 cm增加至35~40 cm,开挖纵沟预留空间,栽植后3~5 d内移苗补缺,按照每年20~30 cm的标准开挖横沟,在栽植后5~7 d挖好纵沟,沟泥分散在两侧,排水轻搁,促进土体的换气,实行麦草全量还田的稻田,有利于麦草分解时形成毒素对稻苗的根系产生影响,在上述控制后,水稻的成穗率可达到70%以上[4]。有效改善当前水稻种植中成活率的问题,为水稻质量和产量的提高都做好保障的作用,推動水稻种植和农业朝着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种植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实际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趋势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本文分析了水稻机插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了如何优化解决当前水稻机插技术应用的问题,有效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当前的水稻种植中,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开拓一条更广阔的路线,为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当前农业发展中的平衡状态,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健美,吴文革,何超波,等.安徽省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58-59.
  [2]许圣君.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94-196.
  [3]蔡亚军.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机化学报,2008(2):50-54.
  [4]袁钊和,陈新.水稻机插秧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J].农机科技推广,2007(7):12-12.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多轨道作文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作文教学目标而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的总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立足人本主义、立足于生活、走向多元创新思维、
多少年来,老小区更新改造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根结在于,随着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老小区房屋产权差不多全都转移到了城市普通市民手中,一方面政府或单位不再对这些房屋的维修,维护,管
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语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利用对语文知识相关的主题进行了探究,采用对课题的研究、观察等探究方法,道出了更广泛的知识,而且进行了同学与同学的互动,课堂气氛变
【正】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
摘 要 发展林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这一目标,促进当地林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基于此,考察研究广西荔浦县的林业发展状况,并提出一些想法,希望能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 林业;科技发展;荔浦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是我国的主要教学形式,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因此班主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下面我谈谈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生作文课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影响,城市极端突发性暴雨频发,导致城市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此,从气候变化以及城市防御能力
摘 要 为寻求西红柿优化施肥,采用不同配方等养分田间试验,获得生物有机肥配施蔬菜专用肥效果最佳;有机肥配施蔬菜专用肥次之;蔬菜专用肥和等养分复合肥相对最低。  关键词 西红柿;施肥;探讨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3.007  1 田间试验设置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种植在长阳县榔坪镇文家坪村赵季文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