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苍绣:从者寡,而悦者众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26221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陈美英师傅的记忆中,曾有六十多名绣工在泉州市刺绣工艺厂里做金苍绣,如今只剩她留在这个小车间,日复一日地穿针引线,将人间的喜乐绣在一块块绸布上。尽管人们依然对其绣出的桌裙、布袋衣爱不释手,但愿意拿起针线的人却屈指可数。这样的荒谬感其实不难理解:对那些钻研于一门技艺的人,我们总是很容易心怀敬意,但鲜少有追随的勇气。
  泉州老城就像一座由无数小巷组成的迷宫,各条小巷的际遇也不尽相同:有的被改造成热闹的商品街;有的住进了文艺气质的青年;有的紧闭门扉,坚守着生活的领地;有的则像是被留在了某一个时代,随着往昔的荣光逐渐褪色,最终成为一条普通的巷弄。当我们骑车驶入位于许厝埕的泉州工艺美术公司的大院时,一栋栋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石头房就让人产生了回到过去之感。挂着“泉州市刺绣工艺厂”门匾的小车间里,74岁的陈美英师傅正靠在绣台边,低头绣着一片鱼鳞纹。因为是整套布袋衣最后的一部分,她显得格外专注,画稿已拓印到绸布上,图案的边缘也早已打上孔,用浅蓝色的丝线绣出轮廓,她牵过一条深蓝色的丝线,用嘴抿了抿,熟练地穿过针孔后在绸布上下翻飞,针法细密令人惊叹,绣完整片“鱼鳞”后,还需用两条较粗的金葱线为每一片“鱼鳞”镶边,因金葱线无法直接绣上,于是用红线固定,令最后成型的鱼鳞纹看起来更熠熠生辉。
  细针密缕,五十年一弹指
  以各色金丝线盘结成不同的图案,并将其钉在绸布底子上的刺绣针法,即为金苍绣,古称“刺桐绣”,由这种闽南传统手工艺打造的宗教绣品曾在闽台两地、东南亚等地流行数百年,如今则退隐在泉州这座古城的巷弄里。关于泉州刺绣工艺的缘起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有历史记载,南宋时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刺绣业也集中于泉州城内东隅,由此而得名“衮绣铺”。《泉州旧铺境稽略》里也记载:“铺境内有许多大官府第,如南安伯郑芝龙、文襄公洪承畴、靖海侯施琅等。其官服为衮绣裳,铺因此得名。”随着明清时期泉州地方戏曲的发展,对戏服绣品的需求也促进了泉州刺绣业的发展,直至抗战前,泉州绣品一直远销台湾和东南亚等地。而在陈美英师傅的记忆中,她十九岁进入国营泉州工艺美术公司时,刺绣车间就有六十多位和她一样的绣工在學金苍绣,“刚进厂的时候什么也不懂,也不爱做,但因为是工作,所以还是照着学,有时绣错了就要全部拆掉重绣,做这个就是要细心。”陈师傅一边捋线,一边向我们伸出五指说:“我已经在这里绣了55年了,从前我们厂很大,现在都退休走了,只剩我一个人了。”
  陈师傅说这话时,四周出奇地安静,只有头顶的风扇在呼拉拉地吹。似乎在过去的五十多年,她就坐在同一个位置,扶着绣台的边缘,专注地绣着每一条龙、每一片祥云,她和大部分的手艺人一样寡言,比起口舌,手指的语言更丰富,在方寸大小的绸布上,她总是能熟练地用各种针法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金苍绣的针法多样,除了平绣和凸绣之外,还有三叠线、菠萝凸、龙鳞迭甲等特种针法。其中凸绣主要用于龙头,首先要用棉花填充,接着用金葱线细致地盘出形状,最终呈现出层次分明的龙头造型,假如手艺不过关,绣出的龙头摸起来就是软塌塌的,没有浮雕般的质感,因此虽然如今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机绣,龙头部分却只能依靠手绣,所以还是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发到陈师傅这里,“主要都是台湾的订单,他们买回去做收藏,等老了以后就拿去展览馆展览。主要定做掌中木偶穿的布袋衣,只要手绣的,总是做完了又接着定,所以我一个人都忙不过来。”陈师傅说,一件布袋衣大概要用半个月的时间来做,而且那些台湾的客人总是会提出不同的纹样,还亲自买绣线给她,所以绣了五十五年,她还是要边做边学。虽然她也招了些徒弟,但能真正静下心来绣上一整天的人却不多,“之前有一个24岁的姑娘,她是真的喜欢这个啊,经常晚上下班后就来我这里绣,现在各种样式的她都懂,不过最近她工作调去漳州,所以就没有再来了。新来的有些做了几个月就走了,嫌辛苦,只有我们这样的老人家才不觉得辛苦吧。”
  牵线之人,绣吉祥也能搭姻缘
  在陈师傅隔壁的绣台上,摆着一件半成品的桌裙,是她另一位61岁的徒弟绣的。以红色的绸布做底,一对凤凰相对而舞,凤羽的部分皆是以红线固定住两条金葱线而成,看上去鲜亮夺目,中间的兽首刚拓印好图案,还没来得及绣上丝线,“桌裙是我们闽南这边拜拜的时候,用来铺在天公桌上的,是吉祥的事,所以一定要用红色的布。”陈师傅对我们说道。在宗教信仰氛围浓厚的泉州,桌裙几乎是所有泉州人家中的必备,因此陈师傅和徒弟们也能接到很多本地的桌裙订单,虽然一件桌裙可以用上很多年,线也不会褪色,但陈师傅觉得,从儿女成家,到孙子辈长大,这样一代接一代,只要还有拜拜这件事,就一定需要做一条属于自己家的桌裙。除了桌裙,在陈师傅的小工作室里还摆放着几件小巧的布袋衣以及神帐、门彩等宗教类绣品,它们在闽南各种民俗祭拜礼仪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同样能让人想象传统闽南的生活场景,彩衣娱神,敬畏天地,因此一针一线绣上的都是人间的喜乐和愿望。
  那些代表着吉祥的图案纹样,都是在经年累月的练习中渐渐领悟出来的,尽管如今台湾的客人会直接拿来图样,但关于如何搭配组合,如何选择颜色,陈师傅还是有自己的心得。她指着其中一片云纹对我们说:“你看,像这种云纹,不能只用一种颜色的线来绣,那样太简单,也不好看。要用不同深浅的颜色,看起来有渐变的感觉。”她一边向我们娓娓道来手绣的魅力,一边笑着问我们:“让你来学的话,你愿意吗?”不等我们回答,她又无奈地摇头说:“肯定不愿意吧,这个的确是太辛苦了。其他人都笑我说,没有人在做金苍绣了,就我一个还在做,其实我也是无聊,做这个可以打发点时间。”徒弟们来的时候,还有人能说话解闷,大部分时候陈师傅都是一个人,于是她也开始另一种“牵线”,帮本地的一些年轻人相亲,五十多年她就促成了近4000对新人,她还拿出了一本“红娘本”,上面记着许多适婚男女的信息,陈师傅笑着说:“我看这个的眼光比穿针还准,看一眼就知道这个人该配什么样的人。一般都是等我晚上七点做完事,把大家约到这里来,相互认识,他们在这里,我也有人能说说话,挺好的。”
  说起牵线姻缘,陈师傅显然轻松了起来,毕竟旁人的姻缘自有旁人去经营,但是自己手上的这门手艺该何去何从,却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为了不辜负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她有时连周末都要赶工,但是这个小车间里的人来来去去,最后还是只剩她一个人。陈师傅和她的金苍绣,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留下”的故事:当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逃离自己的生活,因无休止的逃跑而筋疲力尽时,她却无数次地回到这里,熟稔地穿针引线,她的日复一日,不是无谓的蹉跎和不甘,而是手中技艺的精进;当人们不住地逃离,不住地追问什么才是“我想要的”,什么才是真实的时候,她只相信手中绣出的那条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龙。突然想起,刚刚寻路而来,向周围的街坊打探泉州市刺绣工艺厂时,没有人对这个地方有印象,但一提到“有一位阿姨在做金苍绣”,他们便反应过来,流利地为我们指路。当我们真的站在刺绣厂门口,透过那扇窗扉,看着陈美英师傅微微低着头,手中的金线在那块湖绿色的绸布上时隐时现,虽然看不清她在绣什么,却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原来这一门渐渐式微的手工艺因为一个人的坚守,早已慢慢地融合成一个新的记忆,流传在街头巷尾的口耳相传中。
其他文献
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独具特色而无可比拟。“上下一白”创始人从小在德化长大,耳濡目染,但由于从未涉足该行业,对于他而言,白瓷更像是司空见惯的生活周边。反倒是毕业后几年的职场历练让他沉下心来,愈回望就愈发觉白瓷背后的文化与商业潜力。  时至2017年,“极简”“北欧”“日式”等审美取向已经培養出了稳定的消费风潮,但纵观整个白瓷产区,产品大多仍旧局限于传统人物雕塑和茶道用品,十分雷同而缺乏
期刊
气味可以是独一无二的个人标记,也是一种传播美好的介质。2019年,氧气与好友一同打造了香氛品牌LAZYLAZY,是为另一颗“种子”,希望能借由香氛提供诸多美妙的私人化体验。  LAZYLAZY选用国内一线及进口优质原料,由二位主理人与调香师共同精心调配出品。目前已推出无火藤条香薰、香氛蜡烛、香氛喷雾、香包、扩香石等香氛产品,同时也提供香氛类产品定制服务。LAZYLAZY的香调主打中性自然气质,希望
期刊
这一期杂志,我们不出去浪,我们回到城市高楼大厦之间的的逼仄巷弄里,随意走走散散步,去看看现在福建的年轻人还窝在里面干些什么。  做“巷弄”的專题其实并不新鲜,放在杂志选题的层面甚至有些老派。直到上个月我去了一趟台北,时隔几年,我又一次一头扎进公馆、永康街、青田街一带的巷子里,去看那些各式各样活泼有趣的小店、光怪陆离的工作室,从中我依然能感受到年轻人们旺盛的生命力、丰富的表达欲、以及对于在地的思考与
期刊
走在沙坡尾街头,和琳琅满目的商业店面相比,鲜少有人会拐进那一条条市井小巷,短短数十米的距离,好像就足以隔开两个世界。这样的清净,对陈航来说却刚刚好。他的山时食堂就开在其中一条名为中埔头的小巷子里,这间小小的私房菜馆,即使曾经辗转迁居,却也不过是从一条巷搬进了另一条巷。每天清晨,出门右拐几步路,他就能抵达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采买完一天的食材,回家煲汤、蒸饭、做菜,等当天的食客来吃饭。这听起来像是日复一
期刊
巷弄生活 102号  忘掉门牌  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巷弄里的人来说,家门口的门牌其实形同虚设,因为巷子就像不断分叉的枝桠,门牌号往往也不按顺序排列,因此大家更喜欢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辨位,假如家门前有棵大榕树,或是有个醒目的门头就最好不过了。倘若是要为远来的访客、上门的快递小哥或收旧物的人指路,那么比起那一连串的门牌号,挑选一个明显的参照物告知才是最重要的。  废屋探险  巷弄里总有一些不知年代也不知何
期刊
在本土日常生活文化逐渐丰盈的泉州,新鲜的业态正在街头巷尾相继生长起来,试图用各自微小的力量带动古城的消费方式朝着更多元、更现代的方向转变。比如在承天巷内的巴浪鱼咖啡馆,主人亚三会告诉你,其实咖啡就是一杯日常的饮料。  距离巴浪鱼咖啡馆的一周年店庆已经过去了三个月,楼下还陈列着当时的海报。三年前阿梅在承天巷经营起了赤子空间,两年后男友亚三也将自己新的咖啡店驻扎进来。这里虽因藏在巷内不容易找到,却几乎
期刊
2015年底,阿浠和三个朋友合资,租下了福州仓山的一栋老洋房,并沿用了它本来的名字——复园里1号。其实最初到仓山时,阿浠只是想找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但如今,她通过一场场家宴和社区营造活动,试图让更多人跟她一样爱上这里,重见仓山的美。  自从通了地铁,去仓山的路又方便不少。从热闹的上藤路出发,我们跟着地图上宛如麦田怪圈的路线指引,沿途经过各种超市、学校、面包店和水果摊,眼看着身边的植物和建筑一层层剥
期刊
大部分的老城,都有内外之分。“外老城”是商业街上夸张的符号堆砌,“内老城”则是隐匿在清静的街巷里的日常。假如你愿意去探寻,它们就会不断地延伸,宛如疯狂滋长的藤蔓;假如你对此兴致缺缺,那么在转身的一瞬间,也许就会错过那间名为“有年杂货”的藏着老厦门的旧物铺。  有年杂货门前有一株三角梅,是张元将刚搬到这里时种下的,如今正好两年。粉红的花簇在古城西路这条冷清的小路上,就像是一个显眼的店招,成为人们走进
期刊
麒麒商店,这座位于中山南路与金刚巷之间的狭长空间,不仅为来客提供安心寓所,也兼具综合商店及街头美术馆的功能。主人庄麒麒出于对泉州旧时光与“家”的迷恋,亲自打造了每一处细节,他希望麒麒商店是家一般的舒适寓所,也是一个供自己与旅客、在地青年提供对话的空间,同时试图唤醒古城老街巷的活力。  麒麒商店所在的中山南路,在泉州城的近代史中一直扮演着主干道的角色,南来北往的车流日夜穿梭,泉州人口中的“南北一条街
期刊
在厦门大同路和中山路的骑楼之间,交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老巷弄,这里既有谱写传奇的天一楼庆让堂,也有传承百年的南音社,但除此之外,甜品、咖啡、民宿,这些看似处于另一个年代的东西,也在这些巷弄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这片巷弄群里,传统与新奇肆意混搭,一种错代生活,正在悄然上演。  天一楼巷的位置,恰好就扣在大同路和中山路这两条迭代的商贸街之间。解放前,大同路上开着厦门最大的三家百货公司,同时也有各类布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