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初中后教育分流是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从农村初中阶段教育分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出发,从三方面就如何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分流教育 农村 初中
教育分流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中教育分流对学生一生影响极大,特别是对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农村学生而言,如何在初中教育分流时作出正确选择尤为重要。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初中毕业后的教育分流主要包括升高中、升中等专业学校、直接就业几种途径,然而因受种种因素影响,不少地区农村初中教育分流活动步履维艰或收效甚微,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及利用,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就如何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几点探讨,以供参考。
一、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农村初中生源主要为学校所在的乡(镇)所在地及所辖的各村屯的孩子,因部分学生所受小学教育不规范不系统,入学初始即有10%~15%的学生面临流失风险。其次,受“应试教育”倾向及传统农村初中教育教学模式影响,相当部分学生从初二起即因升学无望而陆续辍学。再次,城市初中后青少年找到工作几率较大,能边工作边学习,而农村初中后青少年因环境限制,很难成为既有文化又懂技术且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如上几点,使得回乡务农的初中毕业生一不熟悉农业生产技术,二无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农村初中后学生是我国新型农民的后备人员,但每年均有数以万计的农业人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成为仅有文化素质而无职业技能的人,错过人生中最佳受教育阶段。而实施农村初中分流教育,能使行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可权衡家庭经济状况、文化课学习成绩及学习兴趣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教育门类或机会,或是在分流班学习一学期(或一年)后务农、务工,如此,既确保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学有所长,又使得每位农村适龄学生都能受教育,解决受教育过程中的保有率及受教育后的出路等问题,完全符合“科教兴农”战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农村初中分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引导及实现农村教育分流形成了一定共识,普遍对发展职业教育、引导教育分流的理念及实践表示欢迎。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当前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已发生明显变化,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中职在校生比重有所提升,2008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数2476.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1688.2万人,职普比为1∶1.5,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超过普通高中招生数量。但现阶段,农村初中教育分流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封闭、僵化的精英教育体系造成教育分流步履艰难。我国长期以来都把主要精力及财力放在精英教育上,随着教育层次的上升,处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及学生其社会地位及资源待遇也不同,导致相当部分人群将上高中考大学看成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含金量最多的门票则只有全日制普通中等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来提供;二是农村初中后分流渠道单一、辍学分流严重。一些家长缺乏对子女教育的准确定位和把握,一旦子女上高中考大学无望便对其主体价值全盘否认,因此,农村初中生除考入普高外几无其他分流途径,据资料表明,农村初中后流入社会的青少年高达48%。三是学生及家长的教育价值观的偏误及职业教育质量影响分流。部分家长除愿意让孩子上普高外对并不热衷其他教育途径,普遍认为即使大学毕业后难找工作,可没有文凭找工作更难。同时,当前职业技术学校管理情况相较普高确有一定差距,留不住学生现象普遍,导致生源紧张、师资流失严重,进入不良发展轨道。此外,职业教育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承受着实际上的不平等待遇,职校学生既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又承受着因教育政策及机制的不公而带来的社会歧视,这进一步导致了现阶段农村人对于职业教育及教育分流的本能抵制及反感,进而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的发展。
三、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一)将初中分流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分流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有益补充,应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调配教育资源,确保分流教育、义务教育的财政投资待遇等同。这样定位,一是因分流教育是初中后教育,与义务教育在手段、内容等方面与职业技术教育有着更强的互补性及连续性,二是更利于分流教育发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衔接、带动、推进等作用。政府统筹规划,首先体现在政府财政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性投入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专项用于分流教育。《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中央、省和地(市)级政府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中央财政农村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每年达100亿元以上,因此设立农村分流教育专项资金是有保障的。专项资金应用于分流班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及设备的置办、更新及师资培训。政府统筹规划致力于协调教育及劳动部门间的关系,捆绑使用政府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资金,同时,要改变目前县、乡(镇)政府组织的农民技术培训与分流教育各自为政的面貌,以多功能办学为思路,以分流班为载体,以职业中学及初级中学现有资源为依托,把农民技术培训纳入分流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网络,特别要整合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及扶贫项目时所划拨的培训经费,用于分流教育。
(二)加强宣传指导,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分流班学生及其家长往往将分流班理解为差生班或淘汰班,思想上存在疑惑及动摇,严重者甚至造成学生辍学,因此,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除采用科技推广会、座谈会、学生家长会、师生大会等宣讲分流教育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及家长的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外,还可采用征求学生家长对办班的建议及意见、展出学生创新成果及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宣传。此外,教学者及管理者对分流教育的认识偏差也会对分流教育实施力度及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强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及完善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教师资格认定及职称晋升制度等在内的相关制度,使得分流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拥有等同的“待遇”,消除“升学—高考—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这个“指挥棒”对教师及管理者形成的无形压力乃至误导。
(三)以结构优化保障分流教育的稳定性及持续性
从目前的社会实际看,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目标重点仍放在为农村劳动力培养一技之长上,突出教学实践性、适用性及针对性以及办班的即时效果。尤其要重视非农产业的能力与技术教育,以适应农村劳动力在现代化小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及转移到城市第二、三产业的需求。在保持分流班与职业中学专业衔接的同时,要依照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布局,办出紧密结合本区域优势产业发展走向、富有特色的专业来。特别要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对具有一技之长或一定才能从业者的需求,积极面向新兴产业市场办专业。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分流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统”的职能,完善以财政、计划、人事、经贸、劳动等职能部门及企业领导参与构成的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委员会,逐步形成以县为单位、以委员会为龙头、以乡初级中学为依托的管理体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县分流教育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统一调配教育及教学资源。
【参考资料】
[1]孙艳霞.农村初中阶段“普职分流”制度变迁及改革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2):12-14.
[2]陈礼永,翟玉霞.农村初中教育分流意向的现状调查分析[J].泰山学园学报,2010(5):136-141.
[3]吴志华.合理的教育分流:招生考试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J].湖北招生考试,2009(18):28-32.
【关键词】分流教育 农村 初中
教育分流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中教育分流对学生一生影响极大,特别是对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农村学生而言,如何在初中教育分流时作出正确选择尤为重要。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初中毕业后的教育分流主要包括升高中、升中等专业学校、直接就业几种途径,然而因受种种因素影响,不少地区农村初中教育分流活动步履维艰或收效甚微,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及利用,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就如何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几点探讨,以供参考。
一、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农村初中生源主要为学校所在的乡(镇)所在地及所辖的各村屯的孩子,因部分学生所受小学教育不规范不系统,入学初始即有10%~15%的学生面临流失风险。其次,受“应试教育”倾向及传统农村初中教育教学模式影响,相当部分学生从初二起即因升学无望而陆续辍学。再次,城市初中后青少年找到工作几率较大,能边工作边学习,而农村初中后青少年因环境限制,很难成为既有文化又懂技术且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如上几点,使得回乡务农的初中毕业生一不熟悉农业生产技术,二无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农村初中后学生是我国新型农民的后备人员,但每年均有数以万计的农业人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成为仅有文化素质而无职业技能的人,错过人生中最佳受教育阶段。而实施农村初中分流教育,能使行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可权衡家庭经济状况、文化课学习成绩及学习兴趣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教育门类或机会,或是在分流班学习一学期(或一年)后务农、务工,如此,既确保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学有所长,又使得每位农村适龄学生都能受教育,解决受教育过程中的保有率及受教育后的出路等问题,完全符合“科教兴农”战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农村初中分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引导及实现农村教育分流形成了一定共识,普遍对发展职业教育、引导教育分流的理念及实践表示欢迎。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当前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已发生明显变化,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中职在校生比重有所提升,2008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数2476.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1688.2万人,职普比为1∶1.5,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超过普通高中招生数量。但现阶段,农村初中教育分流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封闭、僵化的精英教育体系造成教育分流步履艰难。我国长期以来都把主要精力及财力放在精英教育上,随着教育层次的上升,处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及学生其社会地位及资源待遇也不同,导致相当部分人群将上高中考大学看成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含金量最多的门票则只有全日制普通中等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来提供;二是农村初中后分流渠道单一、辍学分流严重。一些家长缺乏对子女教育的准确定位和把握,一旦子女上高中考大学无望便对其主体价值全盘否认,因此,农村初中生除考入普高外几无其他分流途径,据资料表明,农村初中后流入社会的青少年高达48%。三是学生及家长的教育价值观的偏误及职业教育质量影响分流。部分家长除愿意让孩子上普高外对并不热衷其他教育途径,普遍认为即使大学毕业后难找工作,可没有文凭找工作更难。同时,当前职业技术学校管理情况相较普高确有一定差距,留不住学生现象普遍,导致生源紧张、师资流失严重,进入不良发展轨道。此外,职业教育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承受着实际上的不平等待遇,职校学生既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又承受着因教育政策及机制的不公而带来的社会歧视,这进一步导致了现阶段农村人对于职业教育及教育分流的本能抵制及反感,进而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的发展。
三、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一)将初中分流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分流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有益补充,应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调配教育资源,确保分流教育、义务教育的财政投资待遇等同。这样定位,一是因分流教育是初中后教育,与义务教育在手段、内容等方面与职业技术教育有着更强的互补性及连续性,二是更利于分流教育发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衔接、带动、推进等作用。政府统筹规划,首先体现在政府财政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性投入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专项用于分流教育。《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中央、省和地(市)级政府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中央财政农村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每年达100亿元以上,因此设立农村分流教育专项资金是有保障的。专项资金应用于分流班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及设备的置办、更新及师资培训。政府统筹规划致力于协调教育及劳动部门间的关系,捆绑使用政府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资金,同时,要改变目前县、乡(镇)政府组织的农民技术培训与分流教育各自为政的面貌,以多功能办学为思路,以分流班为载体,以职业中学及初级中学现有资源为依托,把农民技术培训纳入分流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网络,特别要整合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及扶贫项目时所划拨的培训经费,用于分流教育。
(二)加强宣传指导,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分流班学生及其家长往往将分流班理解为差生班或淘汰班,思想上存在疑惑及动摇,严重者甚至造成学生辍学,因此,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除采用科技推广会、座谈会、学生家长会、师生大会等宣讲分流教育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及家长的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外,还可采用征求学生家长对办班的建议及意见、展出学生创新成果及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宣传。此外,教学者及管理者对分流教育的认识偏差也会对分流教育实施力度及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强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及完善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教师资格认定及职称晋升制度等在内的相关制度,使得分流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拥有等同的“待遇”,消除“升学—高考—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这个“指挥棒”对教师及管理者形成的无形压力乃至误导。
(三)以结构优化保障分流教育的稳定性及持续性
从目前的社会实际看,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目标重点仍放在为农村劳动力培养一技之长上,突出教学实践性、适用性及针对性以及办班的即时效果。尤其要重视非农产业的能力与技术教育,以适应农村劳动力在现代化小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及转移到城市第二、三产业的需求。在保持分流班与职业中学专业衔接的同时,要依照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布局,办出紧密结合本区域优势产业发展走向、富有特色的专业来。特别要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对具有一技之长或一定才能从业者的需求,积极面向新兴产业市场办专业。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分流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统”的职能,完善以财政、计划、人事、经贸、劳动等职能部门及企业领导参与构成的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委员会,逐步形成以县为单位、以委员会为龙头、以乡初级中学为依托的管理体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县分流教育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统一调配教育及教学资源。
【参考资料】
[1]孙艳霞.农村初中阶段“普职分流”制度变迁及改革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2):12-14.
[2]陈礼永,翟玉霞.农村初中教育分流意向的现状调查分析[J].泰山学园学报,2010(5):136-141.
[3]吴志华.合理的教育分流:招生考试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J].湖北招生考试,2009(18):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