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基于群体力量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体系,两者结合,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漫无目的的自学和被动式的互学都是有害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给学生提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深入钻研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比较系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安排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并适时予以引导。
语文教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实践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疑难问题的关键环节。合作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力量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体系,它以异质小组为基础的方式,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控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促进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然而,我在听课中发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不提出问题,让学生漫无目的自主学习;一种是提出问题后,不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就让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我认为这两种做法欠妥,需要积极改进。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每篇课文都有较长的文字,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而每篇课文的教课时数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就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一下子就能做到这些显然还不符合实际。因为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他们的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无意注意占次要地位。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放任自流。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从总体上提出明确的要求。
我曾做过一个实验。我在讲《日月潭》一课时,我把全班学生按学习程度大致均等分成A、B两大组。我不给A组的同学提出任何问题让他们自由的自主学习课文;我给B组的同学提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1、“日月潭”在哪里?2、为什么叫“日月潭”?3、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A、B两组的同学同时开始自主学习,我仔细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A组的同学开始时拿着课本很有兴趣,很认真的读课文,可边看边划的同学很少,读完后就把课本放在课桌上乱翻,一会看插图,一会从这一页翻到另一页,有的干脆玩文具盒;有的说起悄悄话来;有的东看看西看看,显得都很轻松。而B组的同学却截然不同。他们是边读边划,有的还在书边做了标记;有的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当进入合作学习时,A组的学生还是觉得没什么干,几个人在一起说话,有的说:“看后都会,觉得没什么内容讨论的。”而B组讨论的很热烈。B组同学的主要分歧在“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这个问题上,有的同学说:“分别写了早晨和中午时的景色”;有的同学说:“分别写了早晨、中午、晴天、雨天的景色。”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提醒他们再看看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仔细的想想该怎么说才算合适。他们又很认真地看了这两段课文,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是:从时间上看分别写了早晨和中午的景色。写中午的景色时又分别写了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在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时,A组有的同学说:“课文内容也知道,就是说不出有什么收获”;有的同学虽然谈出了一点收获,但难以说到重点内容上。提出刚才给B组的三个问题时,A组的同学大多又觉得课文没弄懂,也只能回答的只言片语,有的问题甚至回答不上来。B组的同学不但能正确回答刚才的几个问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由上可知,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给学生提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深入钻研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比较系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当然,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古人又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独立钻研教材,细细琢磨课文中的字、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边划、边记等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这一系列的读、思、划、记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我在教《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我提出了以下的问题:1、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2、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我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学生全部自学完就用7分钟的时间。这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障。而那种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因为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合作之前,要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否则参与度就不均衡。
例如:我在讲《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就曾搞过一次试验,让学生直接合作学习。结果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茫然,不知从何谈起,没办法他们只好重新自学;二是个别预习较好的学生也能很快说出“答案”,而没有预习好的学生也不知道他说的对错。对预习好的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他们更没有能力帮他解决,合作学习成了一人堂;三是学习好的同学成了参与的主角,扮演了一种帮助别人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不费脑筋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取信息。
可见,不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让学生的讨论、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首先,我们要精心安排和搭配小组成员。其次,让弱势转化为优势。我们要不断地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激励,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第三,我们平时应该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在组内发言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分享各自的收获,解答彼此的疑问,汇报时应该整合组内各成员的观点,提炼出更优化的方案。
我认为这样做有六方面的好处:1、不会让学习程度好、爱动脑筋的学生觉得讨论的内容太简单、没意思;2、避免问题学生等着记现成的答案;3、使问题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同学的帮助,解除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优秀学生在解答同学的疑难问题中得到学习的乐趣;5、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6、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2007年第9期;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教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实践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疑难问题的关键环节。合作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力量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体系,它以异质小组为基础的方式,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控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促进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然而,我在听课中发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不提出问题,让学生漫无目的自主学习;一种是提出问题后,不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就让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我认为这两种做法欠妥,需要积极改进。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每篇课文都有较长的文字,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而每篇课文的教课时数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就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一下子就能做到这些显然还不符合实际。因为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他们的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无意注意占次要地位。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放任自流。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从总体上提出明确的要求。
我曾做过一个实验。我在讲《日月潭》一课时,我把全班学生按学习程度大致均等分成A、B两大组。我不给A组的同学提出任何问题让他们自由的自主学习课文;我给B组的同学提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1、“日月潭”在哪里?2、为什么叫“日月潭”?3、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A、B两组的同学同时开始自主学习,我仔细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A组的同学开始时拿着课本很有兴趣,很认真的读课文,可边看边划的同学很少,读完后就把课本放在课桌上乱翻,一会看插图,一会从这一页翻到另一页,有的干脆玩文具盒;有的说起悄悄话来;有的东看看西看看,显得都很轻松。而B组的同学却截然不同。他们是边读边划,有的还在书边做了标记;有的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当进入合作学习时,A组的学生还是觉得没什么干,几个人在一起说话,有的说:“看后都会,觉得没什么内容讨论的。”而B组讨论的很热烈。B组同学的主要分歧在“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这个问题上,有的同学说:“分别写了早晨和中午时的景色”;有的同学说:“分别写了早晨、中午、晴天、雨天的景色。”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提醒他们再看看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仔细的想想该怎么说才算合适。他们又很认真地看了这两段课文,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是:从时间上看分别写了早晨和中午的景色。写中午的景色时又分别写了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在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时,A组有的同学说:“课文内容也知道,就是说不出有什么收获”;有的同学虽然谈出了一点收获,但难以说到重点内容上。提出刚才给B组的三个问题时,A组的同学大多又觉得课文没弄懂,也只能回答的只言片语,有的问题甚至回答不上来。B组的同学不但能正确回答刚才的几个问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由上可知,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给学生提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深入钻研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比较系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当然,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古人又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独立钻研教材,细细琢磨课文中的字、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边划、边记等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这一系列的读、思、划、记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我在教《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我提出了以下的问题:1、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2、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我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学生全部自学完就用7分钟的时间。这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障。而那种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因为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合作之前,要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否则参与度就不均衡。
例如:我在讲《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就曾搞过一次试验,让学生直接合作学习。结果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茫然,不知从何谈起,没办法他们只好重新自学;二是个别预习较好的学生也能很快说出“答案”,而没有预习好的学生也不知道他说的对错。对预习好的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他们更没有能力帮他解决,合作学习成了一人堂;三是学习好的同学成了参与的主角,扮演了一种帮助别人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不费脑筋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取信息。
可见,不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让学生的讨论、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首先,我们要精心安排和搭配小组成员。其次,让弱势转化为优势。我们要不断地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激励,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第三,我们平时应该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在组内发言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分享各自的收获,解答彼此的疑问,汇报时应该整合组内各成员的观点,提炼出更优化的方案。
我认为这样做有六方面的好处:1、不会让学习程度好、爱动脑筋的学生觉得讨论的内容太简单、没意思;2、避免问题学生等着记现成的答案;3、使问题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同学的帮助,解除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优秀学生在解答同学的疑难问题中得到学习的乐趣;5、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6、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2007年第9期;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