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师资的“五不”现象及实践能力素质提升途径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需要一支具有优秀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目前发现很多“双师型”教师名不副实,存在“五不”现象,有待妥善解决。文章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能够提升实践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08年末,全国高职院校数达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占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一半。发展势头虽好,但办学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明显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是在高职院校中建设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认清形势,不负使命,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素质的途径,显得极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对“双师型”素质教师的要求
  
  所谓“双师型”素质的教师,简单地说就是同时具备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1.双师型素质教师的认定
  按照就业教育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的专业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在高职院校任职的教师,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并具备下列职称之一者,可以认定为“双师型”素质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职业资格证书)。
  (2)近五年有两年以上在企业一线从事本专业或相关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指导工作中,教师要根据酒店行业特点、自身经历及实践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通过灌输大量酒店行业信息和实际案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们拥有正确的择业心态。这种说服力、吸引力和指导力,是“双师型”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另外,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是用简单的双证就能诠释的,同时也不能简单地类同于其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更要体现过硬的实践技能。这个实践技能不是在实训室里简单重复的训练所能造就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对酒店行业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并在酒店实际工作环境中去感受和体会,这样才能掌握酒店服务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和标准,引领学生能够面对实际从事服务和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够在教学上表现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又能够担任酒店中层管理职位的人才。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五不”现象
  
  当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重大使命。相比之下,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现状及教师队伍素质与此却不相适应,存在明显的“五不”现象。
  1.“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不对称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师资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较为普遍,“双师型”教师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基本上都是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从学校到学校,缺少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年轻教师比例高、实践经验少,职业能力低的问题依然凸显,职业理论强、实践技能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与“双师型”教师培养体制与培养方式有关,如我国目前高等院校难以承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任务,使来自普通高校的职教师资,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双师型”训练,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实践,重知识学习、轻实习实训的问题。其“双师”素质和能力的不相称性显而易见。
  2.“双师型”教师的个人待遇与工作任务的不匹配性
  众所周知,“双师型”教师要具备“双素质”、“双能力”、“双证书”、“双职称”等条件,与其他高校教师相比,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这些条件。而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却没有体现“双师型”要求的政策。加之职业教育相对基础较弱,经费短缺,使得职教教师在待遇方面处于偏低水平,这种相对的不公平性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教师希望通过提高课酬、职称评聘方式和途径,调动教师取得“双师”资格的积极性。
  3.“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活动与专业实践的不连续性
  虽然从事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校通过“四双工程”、“教师+技师”等培养模式来提高“双师”素质,但在学生时期,真正通过行业生产实践来训练专业技能的机会很少。当这些毕业生进入职教队伍后,受实训场所和机会的限制,很难有连续性的教学实践提高的机会。在当前产学研结合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企业不愿接受教师和学生参加顶岗实践的情况下,使得教师参加实践的场所和机会难以保证。另外,扩招后,办学规模扩大,教师编制紧,专任教师大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安排较长时间到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和提高。
  4.“双师型”教师的自我目标与职业目标的不协调性
  一方面,很多教师普遍感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求偏高,达到目标难度较大,于是产生畏难倦怠心理,倦于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自我修养,缺少追求目标的原动力。加之受到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鄙薄的负面影响,致使教师多以提高学历和晋升职称为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又缺少政策支持和外部条件,教师提高实践素质缺少机会和环境,有的教师也缺少这方面的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朝“双师型”目标努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调查结果表明,“双师型”教师中有三分:Z--的教师名不副实,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需进行系统培训。
  5.“双师型”教师专业背景与从业要求的不符合性
  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带来了教师的短缺。行业技术能手转行成为高职院校教师。这部分教师从业实践能力较强,但专业理论背景不深。“双师”资格教师中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需要加强对现有“双师”的系统培训。
  
  三、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素质的提升途径
  
  鉴于上述“五不”现状,现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提出相应的提升途径。总的来说,“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ho要从培养模式、培训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不断改革摸索,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构建“双师型”教师成长环境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三大教育体系之一,具有明显的自身特色,需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称晋升制度。建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的指标体系,从政策上予以积极倾斜引导。同时要 建立严格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和评价机制。要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完善岗位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从业素质。目前在很多院校,学历提高有补贴、资助,“双师型”教师却没有任何补助、补贴。这种状况应尽快扭转。
  2.提倡敬岗敬业,精益求精
  这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必备的从业精神和品格,是教师的为师之本。随着聘任制、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师也不是铁饭碗,同样需要引入优胜劣汰的法则。高职院校的广大教师更应正确树立危机意识,坚持品德意志修养。
  3.利用学生的实习机会,鼓励老师参与实践锻炼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是比较成功的。我们把实习时间前移两个月,实习指导教师就有整块的时间呆在酒店,在酒店中,实习指导教师可以直接考察或参与酒店管理工作,为自身成长创造良好机会。
  4.给酒店企业作专业培训
  企业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一个讲座或一次训练就可以达到目的的。义乌作为一座新兴的商贸城市,酒店发展迅速,至2009年12月,已有近800家各类酒店,急需酒店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人才。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的理论知识优势给企业作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管理文化培训等。选定几个酒店作为研究对象,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作专题培训。如果没有机会,可以免费给企业作培训,企业何乐而不为。同时借此机会了解酒店所需,学习酒店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与企业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5.参与酒店筹建
  能够参与酒店筹建工作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长训练机会。为此应利用一切条件寻求参与酒店筹建的机会。筹建阶段虽然很辛苦,但是最能锻炼人。如果要使自己真正成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就必须参与或主持酒店筹建工作。在筹建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和全面了解酒店定位、风格设计、品牌运作、营销策划、人员招聘培训、采购安装调试、管理运作等。
  6.参与酒店管理
  现在很多酒店经理往往都是经验型的,缺乏管理学知识或相关的专业背景,充其量也就是参加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经理资格培训,或者参加成人高考弄个大专文凭,缺乏系统的经济学、服务心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专业理论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完全可以利用高校专业教师的优势给酒店经理当助手,以期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实践管理、积累实践经验的双赢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教与成教司.职教改革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9-10-09
  [2]李伟慰.从酒店实习指导到“双师素质”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8,(2)
  [3]赵一鹏.“双师型”界定的解读及现存问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09,(2)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传统的实物模型种类少、可视化和交互性差等缺点,为了建立具备可视化网络交互的制图cAD模型,首先使用三维设计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在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过程中发挥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从解析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和质量监控概念的内涵入手,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素、结构及其功能。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学生考试不及格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主管部门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当代高校大学生考试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对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降低不及格率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不及格率;入学教育  作者简介:廖慧萍(1971-),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王艳琼(1974-),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针对如何提高“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指出营造课堂气氛,用人文教育理念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基础知识体系,深入浅出地阐述重要和复杂的原理,进行师生互动,以及大量实验验证是保证学生学好该课程的主要手段。同时指出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方式方法是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的良方。  关键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探索;人文教育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侧重于原理的阐释,其内容密切结
期刊
摘要:“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懂。本文就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模块化教学内容,增加反映新技术的电路理论知识,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有效结合的教学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验的密切结合,通过网络教学促进师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关
期刊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传热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提出了实行“传热学”分级教学的基本改革思路,论述了进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阐述了分级教学时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的分割原则。分析表明,分级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传热学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传热学知识的需求。  关键词:传热学;教学改革;分级教学    传热学是一门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它所涉及
期刊
摘要: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是材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国内外对该专业的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为了提高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根据该专业的特点以及毕业生的具体去向,阐述了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选题类型,并对其创新能力的方案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创新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讨论了笔者所在学校中澳合作办学模式下TAFE英语教学的特色及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TAFE;英语教学;中澳合作办学  作者简介:郜娜(1981-),女,辽宁沈阳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周建雷 (1979-),男,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河北 保定
期刊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详尽阐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并提出依托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河南科技大学实施的校企全程互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及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办学特色;全程互动;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一、依托行业背景,办出专业优势与特色    面对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方工科院校、特别是具有明显行业背景的院校,如何依托行业背景,建立适宜自身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办出专业优势与特色,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