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可以把数以百万计的传感器连接到一个先进的通信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庞大且完整的电力系统。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四大环节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战略
智能家庭的概念起源较早,在发达国家快速发展,中国开发商以智能化新居为卖点,开始了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管理当局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延伸到水表、电表、气表等,进行数据抄收,居民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家庭能源管理及控制各种电子产品,实现生活便利和节能。
1.中国的智能电网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新能源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储能和并网接入的瓶颈,使其在短期内还难以展开大规模应用,产业化发展进程面临阻碍,而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很快改变这种局面。从早前开展智能电网研究的欧美国家情况来看,智能电网因其能够有效地接纳光伏、风电等能源并网发电,而为全世界电力工业在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国际大会上提出将建设中国式“坚强智能电网”,正式拉开了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序幕。
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机构的主要资源,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居76%的储量,但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是能源消费需求主要集中的地区,伴随着中国能源开发西移和北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力紧张的问题,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实施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
2.智能电网的特点
智能电网主要有8个方面的特点:
2.1自愈。自愈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是指通过在线自我评估以预测电网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很少或不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使电网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有效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几乎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
2.2互动。鼓励和包括未漏电力用户,使之与电网自适应交互,将用户视为电力系统的完成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电力运行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收益。
2.3可靠。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外力破坏和网络攻击,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2.4优质。提供21世纪所需要的电能质量。在数字化、高科技占主导的经济模式下,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且实现电能质量的差别定价。
2.5高效。资产和设备优化利用。引入最先进的IT和监控技术优化设备和资源的配置,提高设备传输容量和利用率,有效控制成本,实现电网经济运行。
2.6兼容。集中发电,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单元兼容。传统电力网络主要是面向远端集中式发电的,智能电网可以容纳包含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发电,包括分布式发电甚至是储能装置。
2.7协调。使电力市场化可以进一步实现。与泵售电力市场甚至是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有效的市场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可靠性管理水平。电力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电力市场竞争效率的提高。
2.8集成。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实现包括监视、控制、维护、呢个两管理、配电管理、市场运营等和其他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并实现在此基础上的业务集成。
3.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战略
智能电网产业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巨大,任何相关企业都不可能轻易错过。由于其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性,使得智能电网产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由于智能电网建设的层次性,我们可以预计电力设备行业将率先启动,领跑整个智能电网产业。但由于目前,整个智能电网产业的相关规划和标准还未正式出台,产业处于蓄势待发状态,需要注意控制客观存在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竞争风险等以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更加深入、翔实的市场研究数据。基于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的分析,详细剖析其市场前景和重点厂商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环境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更加全面、科学的产业投资价值评估。依托对智能电网产业的深刻理解,建立自身3大项10 子项的产业投资价值评价体系,评点整体的和细分领域投资价值。同时,深入分析重点企业的投资价值,建立了针对产业企业的3 大项11 子项的投资价值评价体系,评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投资价值。
更加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
虽然智能电网优势明显,产业前景广阔,但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才刚刚起步,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许多技术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因此也存在巨大的挑战。对此,专家认为实现我国智能电网产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保障。
第一,强化规划引导和监管。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本身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过渡和多种技术长期共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教授建议,必须加以规划,建立相應的评价指标体系,防止在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及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等方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确保智能电网建设的开放性。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林耕华认为,因为智能电网涉及的技术多、带动面大,所以还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应着力营造开放、自由的产业空间。
关键词: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战略
智能家庭的概念起源较早,在发达国家快速发展,中国开发商以智能化新居为卖点,开始了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管理当局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延伸到水表、电表、气表等,进行数据抄收,居民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家庭能源管理及控制各种电子产品,实现生活便利和节能。
1.中国的智能电网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新能源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储能和并网接入的瓶颈,使其在短期内还难以展开大规模应用,产业化发展进程面临阻碍,而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很快改变这种局面。从早前开展智能电网研究的欧美国家情况来看,智能电网因其能够有效地接纳光伏、风电等能源并网发电,而为全世界电力工业在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国际大会上提出将建设中国式“坚强智能电网”,正式拉开了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序幕。
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机构的主要资源,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居76%的储量,但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是能源消费需求主要集中的地区,伴随着中国能源开发西移和北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力紧张的问题,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实施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
2.智能电网的特点
智能电网主要有8个方面的特点:
2.1自愈。自愈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是指通过在线自我评估以预测电网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很少或不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使电网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有效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几乎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
2.2互动。鼓励和包括未漏电力用户,使之与电网自适应交互,将用户视为电力系统的完成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电力运行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收益。
2.3可靠。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外力破坏和网络攻击,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2.4优质。提供21世纪所需要的电能质量。在数字化、高科技占主导的经济模式下,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且实现电能质量的差别定价。
2.5高效。资产和设备优化利用。引入最先进的IT和监控技术优化设备和资源的配置,提高设备传输容量和利用率,有效控制成本,实现电网经济运行。
2.6兼容。集中发电,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单元兼容。传统电力网络主要是面向远端集中式发电的,智能电网可以容纳包含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发电,包括分布式发电甚至是储能装置。
2.7协调。使电力市场化可以进一步实现。与泵售电力市场甚至是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有效的市场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可靠性管理水平。电力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电力市场竞争效率的提高。
2.8集成。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实现包括监视、控制、维护、呢个两管理、配电管理、市场运营等和其他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并实现在此基础上的业务集成。
3.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战略
智能电网产业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巨大,任何相关企业都不可能轻易错过。由于其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性,使得智能电网产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由于智能电网建设的层次性,我们可以预计电力设备行业将率先启动,领跑整个智能电网产业。但由于目前,整个智能电网产业的相关规划和标准还未正式出台,产业处于蓄势待发状态,需要注意控制客观存在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竞争风险等以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更加深入、翔实的市场研究数据。基于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的分析,详细剖析其市场前景和重点厂商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环境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更加全面、科学的产业投资价值评估。依托对智能电网产业的深刻理解,建立自身3大项10 子项的产业投资价值评价体系,评点整体的和细分领域投资价值。同时,深入分析重点企业的投资价值,建立了针对产业企业的3 大项11 子项的投资价值评价体系,评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投资价值。
更加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
虽然智能电网优势明显,产业前景广阔,但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才刚刚起步,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许多技术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因此也存在巨大的挑战。对此,专家认为实现我国智能电网产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保障。
第一,强化规划引导和监管。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本身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过渡和多种技术长期共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教授建议,必须加以规划,建立相應的评价指标体系,防止在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及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等方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确保智能电网建设的开放性。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林耕华认为,因为智能电网涉及的技术多、带动面大,所以还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应着力营造开放、自由的产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