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整整两周年,随着后重建时代的来临,地处内陆的四川将有着什么样的机遇,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持增长,尤其是灾区如何实现内生增长等,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5月12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
发展机遇:对口支援向长期合作转变
《四川党的建设》:4月29日-4月30日,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双方签署了《广东一四川经济社会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建立两省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即以广东对口援建汶川为基础,推进对口支援向长期合作转变。有媒体报道说,这是四川迎接后重建时代来临而做出的一个战略性动作。您对此有何评价?
盛毅:这是我省继续深入推进灾后重建与扩大开放结合的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四川抓住灾后重建机遇扩大开放的强烈意识和战略思维。在前期援建基础上,与援建方建立全面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变单方援建为双方合作互利互惠,变一方支持为双方优势互补共促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合作双方迈上新台阶。尤其是在产业合作方面,我省将不仅积极承接对口援建省(市)的产业转移,而且有条件在合作框架协议指导下促进两省的产业对接和互动,进一步拓展生产要素配置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我认为,与广东的全面战略合作_只是众多合作中的一个,与其他援建省(市)的战略合作也会陆续推出。
《四川党的建设》:时下,有些人担心,一旦灾后重建结束,投资动力减弱,四川经济发展势头势必受到影响。您认为灾后重建投资动力减弱,我省经济发展态势会出现一个大起大落的局面吗?
盛毅:我认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虽然在灾后重建时期,用于灾后重建的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高,尤其六大重灾区,重建投资占有很高比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很明显的。随着灾后重建高潮的结束,投资虽然会大幅减少,但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太大影响。概括起来说,虽然投资增长速度放慢了,但投资结构改变了,产业投资的比重上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增强,如果再加上灾后重建使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明显改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等因素影响,投入产出比会进一步提高。
发展潜力:承接产业转移蕴含极大的机遇
《四川党的建设》:您刚才提到四川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那么,请问后重建时代来临之后,四川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发展机遇呢?
盛毅:我首先要说的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这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我省近几年工业快速增长,得益于工业企业数量的大量增加,其中相当部分来自于承接产业转移;第二个机遇是西部大开发进入新十年后,西部发展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省还有可能作为西部重点发展地区享受特殊的政策支持:第三个机遇是灾后重建之后,我们落后地区的发展能力提升了,我们与援建单位的合作更加密切深入了,不仅已有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有利于挖掘这些地区的潜力:第四个机遇就是战略性资源的开发,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工业化还是发展的主导,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才开始加速,对能源、矿产需求加大,我们有着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在今后的开发中,必然对资金、企业形成更大的吸引力,也会吸引更多的产业就地落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五个机遇是我国正在推动以外需拉动为主的经济向内外需协调拉动的经济转变,扩大内需,主要还是在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四川市场潜力大,工业化进程处于中西部偏前的位置。此外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过去欠账多需要加快弥补,再加上四川拥有科技、人才、国防科技工业等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力很大。
发展途径:力促产业结构升级
《四川党的建设》:要抢抓机遇,充分释放四川优势,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实现?
盛毅:如何培育未来增长动力,增强后重建时代的发展后劲,早已列入我省高层领导的战略考虑内容。去年年底,我们也有幸受省发改委委托,承担了“后灾后重建时期四川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由于课题完成时间比较短,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只是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我们认为,增强下一阶段四川经济发展后劲,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坚持促进投资较快增长的信心不动摇。要更加注重投资结构优化,使投资重点转向能够提高增长质量的领域,能够提高投入产出比的领域:更加注重投资领域拓展,使投资项目能够不断增多;更加注重广大群众的利益,使投资的收益能让广大群众分享。
坚持加快工业发展的力度不减弱。要以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为主体,以工业集中区为辅助,全面构建工业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的格局。要从各地发展阶段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工业企业选择投资区域,逐步形成区域合理分工格局。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有效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坚持将民营经济作为主体进行培育。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增加投入,促进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努力改变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放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品批发和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投资限制。要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坚持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引进新的产业门类,填补我省产业发展空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培育新的增长点。把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作为产业扩张的重要支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企业投资,形成开放度更高、产品竞争力更强、市场覆盖面更广的产业链。高度关注东部沿海地区各类企业的投资动向,形成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潮。
坚持将布局调整作为地区结构升级的推手。根据全省各区域的定位,未来几年要重点推进以成都为核心的产业布局调整,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建设支撑全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平台。加快川南地区重化工业发展,支持攀西、川东北地区、三州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特色。
发展机遇:对口支援向长期合作转变
《四川党的建设》:4月29日-4月30日,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双方签署了《广东一四川经济社会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建立两省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即以广东对口援建汶川为基础,推进对口支援向长期合作转变。有媒体报道说,这是四川迎接后重建时代来临而做出的一个战略性动作。您对此有何评价?
盛毅:这是我省继续深入推进灾后重建与扩大开放结合的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四川抓住灾后重建机遇扩大开放的强烈意识和战略思维。在前期援建基础上,与援建方建立全面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变单方援建为双方合作互利互惠,变一方支持为双方优势互补共促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合作双方迈上新台阶。尤其是在产业合作方面,我省将不仅积极承接对口援建省(市)的产业转移,而且有条件在合作框架协议指导下促进两省的产业对接和互动,进一步拓展生产要素配置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我认为,与广东的全面战略合作_只是众多合作中的一个,与其他援建省(市)的战略合作也会陆续推出。
《四川党的建设》:时下,有些人担心,一旦灾后重建结束,投资动力减弱,四川经济发展势头势必受到影响。您认为灾后重建投资动力减弱,我省经济发展态势会出现一个大起大落的局面吗?
盛毅:我认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虽然在灾后重建时期,用于灾后重建的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高,尤其六大重灾区,重建投资占有很高比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很明显的。随着灾后重建高潮的结束,投资虽然会大幅减少,但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太大影响。概括起来说,虽然投资增长速度放慢了,但投资结构改变了,产业投资的比重上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增强,如果再加上灾后重建使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明显改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等因素影响,投入产出比会进一步提高。
发展潜力:承接产业转移蕴含极大的机遇
《四川党的建设》:您刚才提到四川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那么,请问后重建时代来临之后,四川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发展机遇呢?
盛毅:我首先要说的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这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我省近几年工业快速增长,得益于工业企业数量的大量增加,其中相当部分来自于承接产业转移;第二个机遇是西部大开发进入新十年后,西部发展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省还有可能作为西部重点发展地区享受特殊的政策支持:第三个机遇是灾后重建之后,我们落后地区的发展能力提升了,我们与援建单位的合作更加密切深入了,不仅已有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有利于挖掘这些地区的潜力:第四个机遇就是战略性资源的开发,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工业化还是发展的主导,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才开始加速,对能源、矿产需求加大,我们有着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在今后的开发中,必然对资金、企业形成更大的吸引力,也会吸引更多的产业就地落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五个机遇是我国正在推动以外需拉动为主的经济向内外需协调拉动的经济转变,扩大内需,主要还是在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四川市场潜力大,工业化进程处于中西部偏前的位置。此外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过去欠账多需要加快弥补,再加上四川拥有科技、人才、国防科技工业等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力很大。
发展途径:力促产业结构升级
《四川党的建设》:要抢抓机遇,充分释放四川优势,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实现?
盛毅:如何培育未来增长动力,增强后重建时代的发展后劲,早已列入我省高层领导的战略考虑内容。去年年底,我们也有幸受省发改委委托,承担了“后灾后重建时期四川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由于课题完成时间比较短,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只是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我们认为,增强下一阶段四川经济发展后劲,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坚持促进投资较快增长的信心不动摇。要更加注重投资结构优化,使投资重点转向能够提高增长质量的领域,能够提高投入产出比的领域:更加注重投资领域拓展,使投资项目能够不断增多;更加注重广大群众的利益,使投资的收益能让广大群众分享。
坚持加快工业发展的力度不减弱。要以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为主体,以工业集中区为辅助,全面构建工业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的格局。要从各地发展阶段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工业企业选择投资区域,逐步形成区域合理分工格局。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有效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坚持将民营经济作为主体进行培育。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增加投入,促进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努力改变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放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品批发和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投资限制。要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坚持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引进新的产业门类,填补我省产业发展空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培育新的增长点。把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作为产业扩张的重要支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企业投资,形成开放度更高、产品竞争力更强、市场覆盖面更广的产业链。高度关注东部沿海地区各类企业的投资动向,形成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潮。
坚持将布局调整作为地区结构升级的推手。根据全省各区域的定位,未来几年要重点推进以成都为核心的产业布局调整,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建设支撑全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平台。加快川南地区重化工业发展,支持攀西、川东北地区、三州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