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写下此篇文章的,窗外瓢泼大雨,无法外出,惦记着小朋友的节日是不是会泡汤,他们心里会失望吗?我倒有点小确幸,这种时候坐在家里,用文字追溯回忆里的图书馆,对长大的我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小学时候,学校还没有一个十分正式的图书馆,但每周三下午的阅读课,老师会抱来一摞书,分发给大家。那两节课,不用听讲,不用做作业,人手一本课外书。我不得不用一个略显老套的比喻句:每本书都像为自己开启了一个新世界!我到现在都记得,连着几个星期自己都在读一本关于黑猩猩的书,一位叫珍妮·古道尔的女动物学家,为了研究它们,度过了艰苦的38年野外生涯,近距离观察黑猩猩的一举一动,成了黑猩猩最好的人类朋友。因为每次分发图书,随机性太大,一到那两节课我就紧张,怕自己分到的不是这一本,眼睛盯着老师的手,如果分不到自己这儿,就赶紧和同学换。那段时间,这本书就像块磁铁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好玩有趣的动物知识,非洲原始森林的景色描写,开辟了头脑中的新领域,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除去科学家、警察、医生、老师这些我们常挂嘴边的理想,还有更多的职业可能性!这是多么重大的发现啊!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做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我们可以走得更远,看未看过的风景;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选择,即便会遇到各种困难……多年后,我已不太记得里面的动物常识,也不记得太多非洲景色的细节描写,却记得自己读到这些时的欣喜,就因为这一重大的发现。
后来学校开始有意识建立起图书馆,即便规模较小,也没有太多的椅子可供我们坐在那里阅读,但藏书逐渐多起来。父亲有段时间管理着这个小小的图书馆。犹记得站在里面,小小的我被摞起的图书层层包围,狭窄的空间让人磨不开身,纸张油墨味若隐若现,手指摩挲着崭新的封面,心生怜爱。父亲会帮我选择一些书借阅,欣喜若狂地抱回家,放在我小小的床头柜上。那段时间我读了《金银岛》《怪老头》《鲁滨逊漂流记》……再没有比阴雨天更适合读书的时刻,因为乌云遮挡,窗外光线昏暗,恍恍惚惚的时间感,会开启心里细微的感触,享受阅读的奇妙。这些日常识得的文字有了魔力,引领着自己与书中的主人公共同探索着一座神秘的岛屿,于是不自觉在脑中开启小剧场,放置着岛上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想来我与别人读着同一本书,同样一段话,却各自拥有私人的探秘感,这实在是文字的妙处。隔段时间,父亲会从图书馆帮我换几本书。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本书就是一个新世界”的感触愈加强烈。我喜欢在略显昏暗的环境下看书,拉上窗帘,仿佛隔绝开了现实的世界,这给了想象力安全感,不用担心会被别人看到自己脑中的天马行空。
大学时候,我最后悔的便是没有好好利用时间泡图书馆,好在后来有了机会弥补。我的第二份工作离图书馆很近,所以午饭后,常常跑去那里。油墨味依然熟悉,这好像是所有图书馆的味道。我很少用电脑索引,喜欢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慢慢逛。有时会一眼挑到想读的书,也许是因为封面颜色,也许是因为书名,打开第一页读上几句,大概便知是不是自己所喜好的那类;有时就没那么幸运了,快到上班的点,还没挑到想读的书,急匆匆在几个书架间来回窜;有的时候,会无意间从书中翻出上一任读者遗留在里面的一枚书签、一张病历、一张剪纸。无论是哪种情况,因为借阅数量与时间的限制,百般纠结、千挑万选,终于抱回几本,这过程好似与书籍来了一场巧遇,巧遇了一场不同的人生,抑或巧遇了另外一个新的世界。
后来工作地点变动,又去办了另外一个图书馆的借阅卡。这座图书馆真大,是我去过的最大的图书馆,因为方向感不好,时常在里面迷茫,找不到路。看着这座建筑,心内恍惚,它多么像漂浮于这座城市的岛屿啊!那么多的藏书,隐藏着那么多个世界,隐藏着那么多段与自己不同的人生和故事。只要愿意,随时可以从现实中走进这座岛屿,邂逅一段未知的奇妙時光。
我依然不习惯坐在图书馆里看书,但喜欢在书架间来回徘徊,和图书来一次巧遇,然后回到家拉起窗帘,开启一场新的旅程。现在,我正在做一个独立采访,可以和形形色色、不同行业的人交谈,可以将不同的话题继续下去,可以理解不同人的不同经历……我要感谢图书馆的那些书,也许我并未行走得太远,可图书馆这座漂泊于世的岛屿,却向我展示着整个世界。
小学时候,学校还没有一个十分正式的图书馆,但每周三下午的阅读课,老师会抱来一摞书,分发给大家。那两节课,不用听讲,不用做作业,人手一本课外书。我不得不用一个略显老套的比喻句:每本书都像为自己开启了一个新世界!我到现在都记得,连着几个星期自己都在读一本关于黑猩猩的书,一位叫珍妮·古道尔的女动物学家,为了研究它们,度过了艰苦的38年野外生涯,近距离观察黑猩猩的一举一动,成了黑猩猩最好的人类朋友。因为每次分发图书,随机性太大,一到那两节课我就紧张,怕自己分到的不是这一本,眼睛盯着老师的手,如果分不到自己这儿,就赶紧和同学换。那段时间,这本书就像块磁铁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好玩有趣的动物知识,非洲原始森林的景色描写,开辟了头脑中的新领域,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除去科学家、警察、医生、老师这些我们常挂嘴边的理想,还有更多的职业可能性!这是多么重大的发现啊!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做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我们可以走得更远,看未看过的风景;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选择,即便会遇到各种困难……多年后,我已不太记得里面的动物常识,也不记得太多非洲景色的细节描写,却记得自己读到这些时的欣喜,就因为这一重大的发现。
后来学校开始有意识建立起图书馆,即便规模较小,也没有太多的椅子可供我们坐在那里阅读,但藏书逐渐多起来。父亲有段时间管理着这个小小的图书馆。犹记得站在里面,小小的我被摞起的图书层层包围,狭窄的空间让人磨不开身,纸张油墨味若隐若现,手指摩挲着崭新的封面,心生怜爱。父亲会帮我选择一些书借阅,欣喜若狂地抱回家,放在我小小的床头柜上。那段时间我读了《金银岛》《怪老头》《鲁滨逊漂流记》……再没有比阴雨天更适合读书的时刻,因为乌云遮挡,窗外光线昏暗,恍恍惚惚的时间感,会开启心里细微的感触,享受阅读的奇妙。这些日常识得的文字有了魔力,引领着自己与书中的主人公共同探索着一座神秘的岛屿,于是不自觉在脑中开启小剧场,放置着岛上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想来我与别人读着同一本书,同样一段话,却各自拥有私人的探秘感,这实在是文字的妙处。隔段时间,父亲会从图书馆帮我换几本书。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本书就是一个新世界”的感触愈加强烈。我喜欢在略显昏暗的环境下看书,拉上窗帘,仿佛隔绝开了现实的世界,这给了想象力安全感,不用担心会被别人看到自己脑中的天马行空。
大学时候,我最后悔的便是没有好好利用时间泡图书馆,好在后来有了机会弥补。我的第二份工作离图书馆很近,所以午饭后,常常跑去那里。油墨味依然熟悉,这好像是所有图书馆的味道。我很少用电脑索引,喜欢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慢慢逛。有时会一眼挑到想读的书,也许是因为封面颜色,也许是因为书名,打开第一页读上几句,大概便知是不是自己所喜好的那类;有时就没那么幸运了,快到上班的点,还没挑到想读的书,急匆匆在几个书架间来回窜;有的时候,会无意间从书中翻出上一任读者遗留在里面的一枚书签、一张病历、一张剪纸。无论是哪种情况,因为借阅数量与时间的限制,百般纠结、千挑万选,终于抱回几本,这过程好似与书籍来了一场巧遇,巧遇了一场不同的人生,抑或巧遇了另外一个新的世界。
后来工作地点变动,又去办了另外一个图书馆的借阅卡。这座图书馆真大,是我去过的最大的图书馆,因为方向感不好,时常在里面迷茫,找不到路。看着这座建筑,心内恍惚,它多么像漂浮于这座城市的岛屿啊!那么多的藏书,隐藏着那么多个世界,隐藏着那么多段与自己不同的人生和故事。只要愿意,随时可以从现实中走进这座岛屿,邂逅一段未知的奇妙時光。
我依然不习惯坐在图书馆里看书,但喜欢在书架间来回徘徊,和图书来一次巧遇,然后回到家拉起窗帘,开启一场新的旅程。现在,我正在做一个独立采访,可以和形形色色、不同行业的人交谈,可以将不同的话题继续下去,可以理解不同人的不同经历……我要感谢图书馆的那些书,也许我并未行走得太远,可图书馆这座漂泊于世的岛屿,却向我展示着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