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教材中的古诗在类型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古诗的内容更加宽泛,另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律诗。律诗相较于绝句,篇幅有所加长,描写的内容更为丰富,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深刻剖析律诗的体裁特点,引导学生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与探究律诗,是提高古诗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写作背景、对仗、意境、律诗与其他作品的关联性等几个方面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律诗;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105-02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古诗大多是比较简短的绝句。而进入初中后,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律诗。由于律诗篇幅较长,很多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发掘律诗的特殊之处,依然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立足于律诗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写作背景、对仗、意境、律诗与其他作品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讲解与分析,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律诗与绝句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丰富学生对古诗类型的理解。下面,笔者就初中律诗的有效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一、拓展写作背景,体会创作动机
律诗与绝句相比,在篇幅上由四句扩展为八句,更广泛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更丰富。而这样也造成学生在理解上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因此,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成了理解作品最关键的切入点之一。教师要深化写作背景的讲解,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经历,深刻理解作品[1]。
如在教学《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时,教师可以对写作背景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进行拓展,讲解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偏僻的巴蜀地区做官长达二十三年,在扬州的宴会上与白居易相逢,二人惺惺相惜,刘禹锡想起了多年来的经历,写下了这首诗。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抓住“巴山楚水”在古代的地理特点和“二十三年”这个漫长而又宝贵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刘禹锡的深刻感慨。这样,学生再结合“观棋烂柯”的故事,就能够理解刘禹锡拿晋人王质与世隔绝几百年的故事与自己对比,从而体会到作者内心深沉的感触。
二、抓住对仗部分,探究写作角度
律诗相较于绝句在对仗上更为严格。律诗中有粘连的讲究,中间四句必须以对仗的形式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这一点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不能体会到律诗写作的艺术性。对仗句反映了作者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教师对此进行讲解,能够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切入角度[2]。
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中的对仗部分分析作者描写春天的角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在写作上的特点。学生能够从“几处”与“谁家”、“早莺”与“新燕”、“争暖树”与“啄春泥”等工整的对仗中,体会到律诗的艺术性。然后可以总结作者主要抓住了春天莺燕筑巢这样以动衬动的场景和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这样以静衬动的场景,又结合“早莺争暖树”的仰视视角和“新燕啄春泥”的俯视视角,写出了春天丰富多彩而充满生机的景象。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对仗中领悟作者以多种视角描写春天的艺术手法。
三、通过场景展现,体会独特意境
意境是古诗的重要元素,是分析古诗艺术性的重要立足点。律诗的篇幅较长,意境更为丰富。学生在分析古诗时,需要对每一句诗进行分析与整合,体会意境的和谐性与丰富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场景展现的方式将意境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视频与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意境。通过阅读,学生会觉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营造的意境很容易体会,也能够想象到潮水涨满,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的景象。而对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描绘的意境,学生会感觉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放映视频,展示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的场景。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这两句描写的是时序的交替,并且在脑海中浮现相关的场景。通过视频的放映,学生能够从青山缭绕、绿水荡漾、行舟漂浮的场景,体会到诗人独自在外游荡的孤独与寂寥,对律诗中丰富的意境有深入的认识。
四、联系同类诗词,品味作品特色
由于篇幅较长,律诗在描写事物时能够从多方面展现事物的特点。在学习时,学生会发现同一个题材,律诗、绝句和词在表现上会有很大的区别。对此,教师可以引用其他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律诗的独特性。这样的方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诗词的总体认识[3]。
如在学习《望岳》时,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知道作品前几句描写的是泰山雄壮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游览泰山的感悟。教师可以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做对比,这两首诗在结尾都描写了诗人对游览地的感悟,但在具体景物特点描写上,《题西林壁》只用了“橫看成岭侧成峰”一句写山的大概面貌,而《望岳》则以“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苍翠,以“阴阳割昏晓”写泰山云雾苍茫的样子,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高耸入云的特点。对比之后,学生能够发现律诗在描写上比绝句更加丰富与全面,从而认识到律诗的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律诗是古诗中的重要类型。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律诗以充实自己的诗词修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的问题。教师要立足于律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学习。要深化背景的讲解,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经历深刻理解作品;要以场景展现的方式将意境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要详细讲解对仗句,使学生深刻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还要引用其他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律诗写作的独特性。通过对律诗各方面知识的拓展与讲解,能够使学生对律诗产生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何萍.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及教学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19.
[2]姚聪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6.
[3]张雪莲.初中律诗意境的诗法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初中;律诗;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105-02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古诗大多是比较简短的绝句。而进入初中后,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律诗。由于律诗篇幅较长,很多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发掘律诗的特殊之处,依然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立足于律诗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写作背景、对仗、意境、律诗与其他作品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讲解与分析,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律诗与绝句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丰富学生对古诗类型的理解。下面,笔者就初中律诗的有效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一、拓展写作背景,体会创作动机
律诗与绝句相比,在篇幅上由四句扩展为八句,更广泛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更丰富。而这样也造成学生在理解上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因此,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成了理解作品最关键的切入点之一。教师要深化写作背景的讲解,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经历,深刻理解作品[1]。
如在教学《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时,教师可以对写作背景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进行拓展,讲解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偏僻的巴蜀地区做官长达二十三年,在扬州的宴会上与白居易相逢,二人惺惺相惜,刘禹锡想起了多年来的经历,写下了这首诗。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抓住“巴山楚水”在古代的地理特点和“二十三年”这个漫长而又宝贵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刘禹锡的深刻感慨。这样,学生再结合“观棋烂柯”的故事,就能够理解刘禹锡拿晋人王质与世隔绝几百年的故事与自己对比,从而体会到作者内心深沉的感触。
二、抓住对仗部分,探究写作角度
律诗相较于绝句在对仗上更为严格。律诗中有粘连的讲究,中间四句必须以对仗的形式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这一点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不能体会到律诗写作的艺术性。对仗句反映了作者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教师对此进行讲解,能够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切入角度[2]。
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中的对仗部分分析作者描写春天的角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在写作上的特点。学生能够从“几处”与“谁家”、“早莺”与“新燕”、“争暖树”与“啄春泥”等工整的对仗中,体会到律诗的艺术性。然后可以总结作者主要抓住了春天莺燕筑巢这样以动衬动的场景和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这样以静衬动的场景,又结合“早莺争暖树”的仰视视角和“新燕啄春泥”的俯视视角,写出了春天丰富多彩而充满生机的景象。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对仗中领悟作者以多种视角描写春天的艺术手法。
三、通过场景展现,体会独特意境
意境是古诗的重要元素,是分析古诗艺术性的重要立足点。律诗的篇幅较长,意境更为丰富。学生在分析古诗时,需要对每一句诗进行分析与整合,体会意境的和谐性与丰富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场景展现的方式将意境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视频与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意境。通过阅读,学生会觉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营造的意境很容易体会,也能够想象到潮水涨满,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的景象。而对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描绘的意境,学生会感觉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放映视频,展示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的场景。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这两句描写的是时序的交替,并且在脑海中浮现相关的场景。通过视频的放映,学生能够从青山缭绕、绿水荡漾、行舟漂浮的场景,体会到诗人独自在外游荡的孤独与寂寥,对律诗中丰富的意境有深入的认识。
四、联系同类诗词,品味作品特色
由于篇幅较长,律诗在描写事物时能够从多方面展现事物的特点。在学习时,学生会发现同一个题材,律诗、绝句和词在表现上会有很大的区别。对此,教师可以引用其他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律诗的独特性。这样的方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诗词的总体认识[3]。
如在学习《望岳》时,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知道作品前几句描写的是泰山雄壮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游览泰山的感悟。教师可以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做对比,这两首诗在结尾都描写了诗人对游览地的感悟,但在具体景物特点描写上,《题西林壁》只用了“橫看成岭侧成峰”一句写山的大概面貌,而《望岳》则以“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苍翠,以“阴阳割昏晓”写泰山云雾苍茫的样子,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高耸入云的特点。对比之后,学生能够发现律诗在描写上比绝句更加丰富与全面,从而认识到律诗的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律诗是古诗中的重要类型。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律诗以充实自己的诗词修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的问题。教师要立足于律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学习。要深化背景的讲解,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经历深刻理解作品;要以场景展现的方式将意境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要详细讲解对仗句,使学生深刻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还要引用其他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律诗写作的独特性。通过对律诗各方面知识的拓展与讲解,能够使学生对律诗产生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何萍.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及教学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19.
[2]姚聪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6.
[3]张雪莲.初中律诗意境的诗法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