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研究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课堂讲授法除了很多条优点外,也遭到诸如“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等指责。其实,这些指责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其实质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式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教学法。
  【关键词】 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堂讲授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课堂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其实,无论是学生注意力下降,还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解决的方法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下列方法。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的结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所谓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结构整理如下: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是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分类的项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1表示。
  (二)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理论,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组织该部分教学内容时,围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的填列来完成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或事项,帮助学生得出下列结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理论上,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可以在这张表格中完成,实际工作中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设置账户”的问题。即给每一个会计科目设置一定的结构,来反映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这个结构首先要反映“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这就要求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进行“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如图表2所示。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交易或事项发生后,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三个主要环节。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3作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工作。
  这三条主线基本上概括出《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结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之间的超级连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自如。这样,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自然形成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的应用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准备“先行组织者”。
  (一)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先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鲁滨逊记账的一段话:
  “……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教学内容就自然归结到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二)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引用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式记账”的描述。
  “比较公认的复式簿记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时也是一位教授、学者,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 de Aithmatica Gemetria ,Proportion et Proportionalita 》)第二章“计算与记录详论”(de Computis et Scriptuis)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的复式簿记法(威尼斯簿记法)。这书明确指出“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商人“应建立备查簿和分类簿两种账簿”,“无论现金收付、货币种类,还是变换的价值都应记录”,特别是对那些持续经营的企业,他同时要求每年计算一次利润并进行结账,这对于保持合伙的友谊与合作是必要的。该书指出:“(如果)将你财产目录的第一项即你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登记到日记账中去,为了理解财产目录的内容记入日记账和分类账,你必须学会另外两个术语,一个称为‘现金’,另一个称为‘资本’。……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
  500年前,Luca Pacioli传授人们的记账技术,居然今天仍然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运用,而基本上没有改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歌德(Goethe)赞扬复式簿记是 “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 。
  这是对复式记账法的一般性描述,为教师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作好了铺垫。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这一做法沿袭了“威尼斯簿记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显然,“威尼斯簿记法”中以“借”表示资产增加,以“贷”表示资本增加;以“借”表示资本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图表4)来说明这一结论。
  
  
  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本节内容的总结。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提出问题:“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说明总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绝对无误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基本正确,但不能检查出诸如重复登记、漏记、科目错误等错误,因此,试算平衡不是万能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与前面章节内容的比较。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学生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的正确性,为了与试算平衡表进行区别,提出问题,试算平衡表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试算平衡表是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是检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对下一章节内容的引入。在讲授完会计账簿一章后,提出问题,假设账簿记录正确无误,是否说明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观原因导致账实不符?如果账实不符,根据账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还是根据实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财产清查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七、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一个完美的开场白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信任,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教师应谈及下列问题:介绍自己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关注的会计实务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教师,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信任感。同时,学生的信任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听课为主,笔记为辅,课后阅读补充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学校图书馆,高校学生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图书馆便是良好的阅读、学习的场所。
  学期结束,除了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介绍下一门与之衔接的专业课《财务会计》,介绍《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 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 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3] 邵瑞庆. 会计学原理.上海:立新会计出版社,2006,(8).
  [4] 葛家澍.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5).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在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掀起了“私有化”浪潮,文章针对其中较为典型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近期的股票回购事件,基于信号假说、收购防御假说、杠杆假说、过余资本假说以及管理层激励假说进行了回购动机验证。结果发现阿里巴巴的动机可由管理层激励得以较充分的解释,其管理层直接补偿的数额巨大,并观察到它回购政策的长期性。这一探讨对理解当下我国上市公司“私有化”行为的股票回购动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发展的资金短缺障碍,结合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探讨高校应用TO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TOT模式;筹资; 高校建设    TOT模式,是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筹资方式。其含义是“移交—经营—移交”。筹资方将已经建成投产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投资方进行运营。筹资方通过经营权的转让。一次性地从投资方融通到一笔资金。再将这笔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
【摘要】 经理层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技术创新的促进动力。经验性的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培育过程中,总经理聘任、执行保障、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要素产生了实质性的促进作用,而高管聘任与内部人约束仍处于功能缺失状态。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经理层治理; 技术创新能力; 股权激励    一、引言    公司治理的直接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而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的
对于语言的形象性,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他认为这种句子写得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个例子,其实只是在我们写作小说、散文等文体时适用,如果写文书或文件也使用这种文体就不适合了,情况正与之相反。当然我们议论的是文学问题,与文书学无干。但即使在文学内部,这个议论还成不成立,也是值得商榷的。在没
【摘要】 《财务治理效率论》是一部研究产权财务与制度财务的基础性论著,其重大开拓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效率为逻辑主线,提出和论证了“财务治理效率论说”,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涵盖财务治理环境、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机制与财务治理效率四个维度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二是深化了财务机制的内涵,构建了由核心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组成的财务治理机制体系,解构了效率释放机理。  【关键词】 财务治理效率; 治理环境
2014年11月19日,“众筹”一词出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2015年3月14日,“众筹”一词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24日,众筹模式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报。  …………  众筹在中国火了!  也许有人会说,众筹不就是“打平伙”么?  但“打平伙”只是封闭在熟人圈子里的众筹。  而互联网时代,众筹不再局限于亲朋好友——基于爱、正义、喜好和经历,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社
【摘 要】 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实施的系统工程,其效果不仅体现在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上,更体现在执行过程中。本文试从内部控制的操作层面就如何将内部控制嵌入会计基础工作中,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会计基础; 结合与促进    本世纪初在美国发生的安然、世通等系列财务舞弊案,导致世界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倒闭,也促使美国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首次对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及实施,不仅对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影响也同样是显著的。考试既是人才选拔的途径,也是新知识强化、传播和普及的重要方式。因此,CPA考试必然要体现出会计改革的精神实质和新旧准则存在的诸多差异。作为2007年参加CPA考试的人员,首先必须明确上述指导思想;其次,要准确把握新旧教材的体系调整和内容变化。笔者就2007年的“新内容”作一分析。  
【摘要】 文章以AHP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结合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视角,首先构建了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该结构模型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因素构成。在第二层次里选取了上市公司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运用结构模型对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为判断
【摘要】 文章针对廊坊啤酒公司业绩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设计了EVA与BSC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试图将BSC作为业绩评价体系主体框架,将EVA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将企业战略目标引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动因指标与结果指标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业绩评价;EVA;BSC;激励    廊坊啤酒公司座落于河北省廊坊市的西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