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分析206例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结果:206例手术眼部并发症9例。眶内感染、眼外肌损伤、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眼底动脉栓塞各1例,鼻泪管损伤、纸样板损伤各2例。结论:掌握鼻腔、鼻窦毗邻与眼部相关解剖,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选择麻醉方式,杜绝术中盲目操作是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疾病手术眼并发症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75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我院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鼻窦息肉、鼻息肉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男128例,女78例;年龄16~65岁,平均34.6岁;病程2~11年。以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或消失伴头痛等为主诉。术前鼻内镜检查结合CT检查确定诊断。
手术方法: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必要时全身麻醉。以Messerklinger技术为主。鼻腔及后鼻孔息肉者可先予以清除。手术范围根据术前CT检查及术中鼻内镜检查所见来确定。术中中鼻甲的处理以保留中鼻甲为原则,对正常或黏膜轻度水肿的中鼻甲不做处理。下鼻甲如极度肥大或息肉样变,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
术后处理:第1阶段在凡士林纱条取出后1天,每天用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术腔,并清理鼻底部、总鼻道、中鼻道入口处的分泌物及瘀血,保持鼻腔通畅,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分泌物的产生,痂皮形成,并促进黏膜上皮再生。此阶段多在住院期间进行,约1周左右。第2阶段每周在内镜下清理鼻腔1次,如发现术腔内有囊泡或息肉生成,可钳除或刮除,原则上不损伤上皮化的黏膜。并分离中鼻道和各个术区窦口。此阶段为术后第2周~2个月。第3阶段一般2~3周1次,每次随访继续对术腔收缩、冲洗、直到术腔完全上皮化。术后随访1年,对于曾多次手术、病变严重、有明显变态反应因素的患者,往往术后病程迁延,故随访时间相应延长。手术治疗与术后处理二者紧密结合构成了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整体。只重视手术,忽视术后处理势必会降低治愈率。
结果
206例手术眼部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4.37%。其中眶内感染、眼外肌损伤、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眼底动脉栓塞各1例,鼻泪管损伤、纸样板损伤各2例。
讨论
鼻腔、鼻窦毗邻复杂,与颅前窝、硬脑膜、眶、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关系密切,术中处理不当,都会造成相应并发症。以下几点应引起高度重视:①病程较长,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大多长期应用血管收缩药,黏膜血管舒缩性差,导致术中出血多,不利于操作;②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窦腔骨壁增厚,骨化增生使手术操作变得复杂,特别易损伤眶板,从而增加出现并发症的概率;③对于有前期传统鼻腔手术或内镜手术史复发者,鼻腔正常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给术者造成判断失误,尤其在扩大上颌窦口,开放额窦口和清除后组筛时,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④如果损伤眶壁或挤压眶内壁,眶内压增高时,患者立即做出反应,应停止手术,避免继续操作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鼻内镜手术是目前各级医院耳鼻喉科治疗鼻-鼻窦疾病的主要手段,虽然鼻内镜手术具有一些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及严重性并不亚于传统手术,应当引起广大医师的高度重视。掌握鼻腔、鼻窦毗邻与眼部相关解剖,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选择麻醉方式,杜绝术中盲目操作,术前认真分析病情,结合术前检查及病史选择手术方案,并对手术方案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充分估计,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文文.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10):747.
2时光刚,李秀国,王昭迪.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1(42):19-22.
3彭立新,朱丽.189例鼻内镜手术临床分析.北京医学,2009,(08):50.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疾病手术眼并发症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75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我院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鼻窦息肉、鼻息肉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男128例,女78例;年龄16~65岁,平均34.6岁;病程2~11年。以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或消失伴头痛等为主诉。术前鼻内镜检查结合CT检查确定诊断。
手术方法: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必要时全身麻醉。以Messerklinger技术为主。鼻腔及后鼻孔息肉者可先予以清除。手术范围根据术前CT检查及术中鼻内镜检查所见来确定。术中中鼻甲的处理以保留中鼻甲为原则,对正常或黏膜轻度水肿的中鼻甲不做处理。下鼻甲如极度肥大或息肉样变,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
术后处理:第1阶段在凡士林纱条取出后1天,每天用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术腔,并清理鼻底部、总鼻道、中鼻道入口处的分泌物及瘀血,保持鼻腔通畅,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分泌物的产生,痂皮形成,并促进黏膜上皮再生。此阶段多在住院期间进行,约1周左右。第2阶段每周在内镜下清理鼻腔1次,如发现术腔内有囊泡或息肉生成,可钳除或刮除,原则上不损伤上皮化的黏膜。并分离中鼻道和各个术区窦口。此阶段为术后第2周~2个月。第3阶段一般2~3周1次,每次随访继续对术腔收缩、冲洗、直到术腔完全上皮化。术后随访1年,对于曾多次手术、病变严重、有明显变态反应因素的患者,往往术后病程迁延,故随访时间相应延长。手术治疗与术后处理二者紧密结合构成了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整体。只重视手术,忽视术后处理势必会降低治愈率。
结果
206例手术眼部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4.37%。其中眶内感染、眼外肌损伤、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眼底动脉栓塞各1例,鼻泪管损伤、纸样板损伤各2例。
讨论
鼻腔、鼻窦毗邻复杂,与颅前窝、硬脑膜、眶、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关系密切,术中处理不当,都会造成相应并发症。以下几点应引起高度重视:①病程较长,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大多长期应用血管收缩药,黏膜血管舒缩性差,导致术中出血多,不利于操作;②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窦腔骨壁增厚,骨化增生使手术操作变得复杂,特别易损伤眶板,从而增加出现并发症的概率;③对于有前期传统鼻腔手术或内镜手术史复发者,鼻腔正常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给术者造成判断失误,尤其在扩大上颌窦口,开放额窦口和清除后组筛时,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④如果损伤眶壁或挤压眶内壁,眶内压增高时,患者立即做出反应,应停止手术,避免继续操作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鼻内镜手术是目前各级医院耳鼻喉科治疗鼻-鼻窦疾病的主要手段,虽然鼻内镜手术具有一些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及严重性并不亚于传统手术,应当引起广大医师的高度重视。掌握鼻腔、鼻窦毗邻与眼部相关解剖,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选择麻醉方式,杜绝术中盲目操作,术前认真分析病情,结合术前检查及病史选择手术方案,并对手术方案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充分估计,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文文.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10):747.
2时光刚,李秀国,王昭迪.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1(42):19-22.
3彭立新,朱丽.189例鼻内镜手术临床分析.北京医学,2009,(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