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较多是当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在学习中呈现出学习动力不足、阅读习惯欠佳、字词积累不足等现状。语文教师应采取深入了解,尊重个性;爱心培育,品格感召;因材施教,收获成功;多方协作,同步教育等策略,积极做好转化工作,使他们能尽快摘掉学困生的“帽子”,轻松愉悦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3-0008-02
引 言
目前,农村小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出現了许多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帮助语文学困生尽快走出学习误区,引导他们学好语文,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需要[1]。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首先要走近语文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应对策略,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中,使其乐学、会学,进而爱上语文。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现状
(一)学习动力不足
首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困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常常表现出较强的从众性和依附性,较为被动,经常是大多数学生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较少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其次,厌学心理较重。学困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上语文课,逃避语文学习,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毫无成就感。最后,学习注意力分散。由于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走神,注意力分散,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不能专注思考。
(二)阅读习惯欠佳
在农村地区,很多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空闲在家时更倾向于聊天、浏览手机、看电视等娱乐活动,较少带领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愿主动阅读,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部分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愿意读课外书籍,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在阅读时既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又不愿主动阅读,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三)字词积累不足
笔者从大多数语文学困生身上发现,他们的语言积累相当匮乏,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不重视词语积累,对一些常见成语未能理解其意思,或者望文生义,或者理解不全面。有的学生在写作中词语的使用量较低,且语句不顺畅的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只是为阅读而阅读,从不动笔墨,只是简单地浏览,导致词语积累不足,未能发挥阅读的真正作用。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深入了解,尊重个性
大部分学困生有共同的特点:自卑心理强,内心敏感,性格较为孤僻,逆反心理较强。要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困生,在把握其共性的基础上,了解其个性差异,尊重其个性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医学上的“望、闻、问、切”法。第一,所谓“望”,即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细心观察学困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第二,所谓“闻”,就是语文教师要广泛地听取不同的人对学困生的评价,包括其他学科任课教师、班级其他同学的评价及学困生本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他们,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三,所谓“问”,就是询问学困生周边的人,从他们那里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广泛了解学困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寻适用于其的转化办法。第四,所谓“切”,就是语文教师针对学困生的个性差异,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将其不同时期的学习、生活表现分类进行记录,然后采取应对策略。
学困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个性,有人格尊严,已经具备独立意识。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诚地理解学生,对待学困生要多一分信任,多一分宽容。教师既要有严父的形象,严格要求他们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又要有慈母般的心肠,用一颗包容之心,善待犯错的学生,对他们循循善诱,鼓励他们卸掉学习上的包袱,消除自卑心理,帮助他们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确立人生坐标,勇往直前。
(二)爱心培育,品格感召
爱心是转化的关键,也是转化学困生的情感基础。热爱学生,是每一名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语文教师要从情感入手,以自己和善的态度、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尤其要更多地“偏爱”后进生,架设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教师必须加大对学困生的感情投入,消除他们内心深处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使他们敞开心扉,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阳光洒进他们稚嫩的心灵,这将会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较大的帮助。语文教师要深入学困生中间,在思想上给予其更多鼓励,在生活中给予其更多关心,在学习上大力帮扶,将自己对学生的爱充分融入教学中,用爱心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加快转变工作进度,提高转化实效;将对学困生的爱化作润滑剂,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诚恳地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进而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收获成功
学困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语文教师在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后,就应找准“病灶”、开好“藥方”,针对不同的“病情”,对症下药,进行合理引导,因材施教。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基础考查题、中等提升题和拓展拔高题。对于基础考查题,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员完成;对于中等提升题,要求的学生完成,并能消化吸收;对于拓展拔高题,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确保在完成中等提升题的基础上进行选做,不强求全员参与。这样设计问题能够扬长避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困生的学习压力,消除负面情绪,使学困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教师要对语文学困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逐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
(四)多方协作,同步教育
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关键在于转变其学习态度,而这只靠语文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班级同学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首先,语文教师要勤于与其他学科任课教师沟通交流,针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商议并制订有效的转化策略。所有学科任课教师应齐心合力,充分发挥学科任课教师教育转化学困生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其次,教师应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帮助与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多从正面反馈学生信息,避免出现“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积极鼓励孩子学好语文,并做孩子学习的坚强后盾。最后,教师要调动班干部和学困生周围的同学,引导学生真诚对待学困生,对每位学困生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心,真诚地帮助他们,使他们能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感受到班集体的关怀,敞开心扉接纳同学的帮助。
结 语
总之,转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并付出艰辛的努力,而要渐臻佳境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现状与成因,积极探索转化策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打开他们智慧的大门,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巫淑亮.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J].学周刊,2017(25):115-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学困生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3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研学(1978.4-),女,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曾获武威市“优秀教师”、武威市“骨干教师”称号。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3-0008-02
引 言
目前,农村小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出現了许多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帮助语文学困生尽快走出学习误区,引导他们学好语文,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需要[1]。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首先要走近语文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应对策略,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中,使其乐学、会学,进而爱上语文。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现状
(一)学习动力不足
首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困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常常表现出较强的从众性和依附性,较为被动,经常是大多数学生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较少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其次,厌学心理较重。学困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上语文课,逃避语文学习,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毫无成就感。最后,学习注意力分散。由于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走神,注意力分散,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不能专注思考。
(二)阅读习惯欠佳
在农村地区,很多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空闲在家时更倾向于聊天、浏览手机、看电视等娱乐活动,较少带领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愿主动阅读,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部分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愿意读课外书籍,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在阅读时既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又不愿主动阅读,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三)字词积累不足
笔者从大多数语文学困生身上发现,他们的语言积累相当匮乏,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不重视词语积累,对一些常见成语未能理解其意思,或者望文生义,或者理解不全面。有的学生在写作中词语的使用量较低,且语句不顺畅的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只是为阅读而阅读,从不动笔墨,只是简单地浏览,导致词语积累不足,未能发挥阅读的真正作用。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深入了解,尊重个性
大部分学困生有共同的特点:自卑心理强,内心敏感,性格较为孤僻,逆反心理较强。要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困生,在把握其共性的基础上,了解其个性差异,尊重其个性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医学上的“望、闻、问、切”法。第一,所谓“望”,即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细心观察学困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第二,所谓“闻”,就是语文教师要广泛地听取不同的人对学困生的评价,包括其他学科任课教师、班级其他同学的评价及学困生本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他们,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三,所谓“问”,就是询问学困生周边的人,从他们那里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广泛了解学困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寻适用于其的转化办法。第四,所谓“切”,就是语文教师针对学困生的个性差异,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将其不同时期的学习、生活表现分类进行记录,然后采取应对策略。
学困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个性,有人格尊严,已经具备独立意识。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诚地理解学生,对待学困生要多一分信任,多一分宽容。教师既要有严父的形象,严格要求他们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又要有慈母般的心肠,用一颗包容之心,善待犯错的学生,对他们循循善诱,鼓励他们卸掉学习上的包袱,消除自卑心理,帮助他们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确立人生坐标,勇往直前。
(二)爱心培育,品格感召
爱心是转化的关键,也是转化学困生的情感基础。热爱学生,是每一名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语文教师要从情感入手,以自己和善的态度、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尤其要更多地“偏爱”后进生,架设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教师必须加大对学困生的感情投入,消除他们内心深处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使他们敞开心扉,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阳光洒进他们稚嫩的心灵,这将会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较大的帮助。语文教师要深入学困生中间,在思想上给予其更多鼓励,在生活中给予其更多关心,在学习上大力帮扶,将自己对学生的爱充分融入教学中,用爱心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加快转变工作进度,提高转化实效;将对学困生的爱化作润滑剂,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诚恳地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进而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收获成功
学困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语文教师在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后,就应找准“病灶”、开好“藥方”,针对不同的“病情”,对症下药,进行合理引导,因材施教。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基础考查题、中等提升题和拓展拔高题。对于基础考查题,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员完成;对于中等提升题,要求的学生完成,并能消化吸收;对于拓展拔高题,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确保在完成中等提升题的基础上进行选做,不强求全员参与。这样设计问题能够扬长避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困生的学习压力,消除负面情绪,使学困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教师要对语文学困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逐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
(四)多方协作,同步教育
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关键在于转变其学习态度,而这只靠语文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班级同学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首先,语文教师要勤于与其他学科任课教师沟通交流,针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商议并制订有效的转化策略。所有学科任课教师应齐心合力,充分发挥学科任课教师教育转化学困生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其次,教师应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帮助与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多从正面反馈学生信息,避免出现“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积极鼓励孩子学好语文,并做孩子学习的坚强后盾。最后,教师要调动班干部和学困生周围的同学,引导学生真诚对待学困生,对每位学困生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心,真诚地帮助他们,使他们能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感受到班集体的关怀,敞开心扉接纳同学的帮助。
结 语
总之,转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并付出艰辛的努力,而要渐臻佳境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现状与成因,积极探索转化策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打开他们智慧的大门,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巫淑亮.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J].学周刊,2017(25):115-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学困生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3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研学(1978.4-),女,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曾获武威市“优秀教师”、武威市“骨干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