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符德坤这个人,太犀利。”这是他在“2013豫商创新工社·成长大赛”做评委时得到的评价。他时不时地打断选手们的回答,给出一针见血的点评,或者用手摸着自己的“光头”眼睛眯成一条缝看人、审资料,有人说他的眼神中有一种慑人的威力。当年,他也曾是《赢在中国》的选手,面对淘汰,他要求其他选手自动退出,把名额让给他。
几句话无法形容符德坤的“杀气”,这种“杀气”来源于他所背负的“蜗牛壳”。他也曾被骗,被“强征”企业,被淘汰,被拒绝,基于此,他的名言一直是“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
当年俞敏洪给他的建议是要靠天靠地,不要只靠自己。他说:“老天把所有的玩笑都开到我身上了,我靠不了天靠不了地。”老符执着的很,原因他冷暖自知。
“我啥都没有就是有本事”
用一句话形容符德坤的创业初期,是穷孩子,苦出身,想创业。从云南大山里走出来,还没学历的他几乎没什么资本,初中毕业的符德坤16岁就弃学创业。心气很高,定位也很高的符德坤失败过,也赚到过大把大把的钞票;他曾经富有到一个人住一幢别墅,也曾经窘迫到连买烟的钱都没有;他恨父母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连一千元都不肯借给自己,至今也不能理解父母当时的想法。
“我觉得一个人,在他没跑之前,起飞之前,你不能去断定他能不能成,一定要给他机会。作为父母来讲,你应该至少是站在一个爱心的角度推他一把,哪怕把他推得真的摔了一跤。”他坦言参加《赢在中国》,有一个不近人情的梦想,想用自己的努力杀进前五,然后去哭一场,哭给谁看?“其实是因为我对我外婆有很多的遗憾,后来有钱了,她已经死了,她已经去世了。”
第一次创业的经历就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也是从那时起让符德坤相信,除了自己,谁也指望不上。东拼西凑借了1万元钱,做过水泥,倒卖过国外的“难民服”,赚了一些钱,有钱之后,他自己承包了一个玉石板厂,决定白手起家。“当时的想法还是挺好的,那个厂子接手时是一个烂摊子,经过我的改造,一年就开始盈利,后来村里说我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得扩大生产线,当时亲戚朋友全部借遍了,借了100万全投进去了,还没产生效益,他们把租金给我涨到了一年12万。”
承受不了负债的符德坤决定将厂子卖掉,一来一回亏了十几万,“这个打击对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我死的心都有了。”想不开的符德坤走向悬崖边准备自杀,正准备跳时,天空突然一个炸雷打下来,让他醍醐灌顶。他解释说这一点也没有夸张,真的一个炸雷把他打醒了。“后来就想,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
“不怕死”的符德坤开始接触互联网行业,通过网络他面试上广东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且一开始就从总监做起。“当时去那家公司人事处登记档案的时候,登记档案的接待问我要我的大学毕业证书。我说我没有,我就初中毕业,你要不要吧?结果那个接待很不屑地看着我:‘那你有什么啊?’我当时一拍桌子,我说我什么都没有,就是有本事。”
就这样,符德坤一“拍”拍进入了互联网行业,在多家互联网公司担任过策划总监、销售经理。2001年互联网风暴来临,符德坤辞职去了厦门书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书生),将厦门书生做成了雅虎(3721)网络实名全国销售前三位的渠道代理商。就这样,符德坤在这家公司一直做到了运营副总裁的位置,并在互联网行业声名鹊起。
老符的生意经
2006年,符德坤准备重拾创业梦,经过多年在互联网行当的运作经验,符德坤辞去厦门书生的高管职务,来到深圳创办了亚洲商港,通过渠道赚钱,“亚洲商港在深圳第一次开招商会的时候招了51个代理,交的钱有300多万预付保证金,市场的销售份额是7700万,当时传为佳话。”一直不俗的成绩让符德坤被奉为“渠道总教官”。
这一年用符德坤自己的话说,他将全中国走了三圈,马不停蹄地调研市场,但这次创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国家的政策的变动,符德坤将收获的全国渠道代理商的7000多万全部退还给代理商。
他又一次被“清零”。这一次他没有想到死,而是怎样重生。
2007年大年初二回到老家云南,符德坤在床上躺了3个月,对于这次失败,他也总结了原因:“说服对方代理你的产品,只有一个方法,你是个负责而且诚实的人。想从渠道赚钱,那就意味着你搞错了你是做什么的。我们是通过渠道去赚企业的钱,所以渠道本身是自己体系的一个部分,因此需要建渠道之前先想好,如何安排渠道的疑问。渠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赚钱之外要让投资者看到希望,你能不能给他们希望,而且让渠道始终相信你能够实现希望,因此开拓渠道是为了销售产品,为了赚渠道的钱,为了满足自己狭隘的黄金幻想,以为自己的产品是金不换,那就没人愿意理你。”
然而通过这几年的积累,符德坤名声在外,且收获了很多朋友。他的创业梦再一次被点燃。
起初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电商网站,却因为股东一定要走传销的道路,他选择立刻退出,对于钱,符德坤看的很重,但是他心里有一杆秤,“君子有所取有所不取。”
此后,符德坤又历经几次创业,而今终于定格在,世纪联合投资总经理、红十三基金合伙人的职位上。原来是自己创业找项目,现在的他是看准项目给投资,身份的转变也让他的心态有了转变,对于项目的优缺点也看得更加明晰,这也是他此次来河南的目的,找到真正好的项目。
如今的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成长中的孤独,他在“2013豫商创新工社·成长大赛”上说:“现在市场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路上我们都是孤独的,也希望我们的投资人、合作伙伴,给我们提供更多市场行情的坐标,以便我们走一条更正确的路。”
几句话无法形容符德坤的“杀气”,这种“杀气”来源于他所背负的“蜗牛壳”。他也曾被骗,被“强征”企业,被淘汰,被拒绝,基于此,他的名言一直是“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
当年俞敏洪给他的建议是要靠天靠地,不要只靠自己。他说:“老天把所有的玩笑都开到我身上了,我靠不了天靠不了地。”老符执着的很,原因他冷暖自知。
“我啥都没有就是有本事”
用一句话形容符德坤的创业初期,是穷孩子,苦出身,想创业。从云南大山里走出来,还没学历的他几乎没什么资本,初中毕业的符德坤16岁就弃学创业。心气很高,定位也很高的符德坤失败过,也赚到过大把大把的钞票;他曾经富有到一个人住一幢别墅,也曾经窘迫到连买烟的钱都没有;他恨父母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连一千元都不肯借给自己,至今也不能理解父母当时的想法。
“我觉得一个人,在他没跑之前,起飞之前,你不能去断定他能不能成,一定要给他机会。作为父母来讲,你应该至少是站在一个爱心的角度推他一把,哪怕把他推得真的摔了一跤。”他坦言参加《赢在中国》,有一个不近人情的梦想,想用自己的努力杀进前五,然后去哭一场,哭给谁看?“其实是因为我对我外婆有很多的遗憾,后来有钱了,她已经死了,她已经去世了。”
第一次创业的经历就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也是从那时起让符德坤相信,除了自己,谁也指望不上。东拼西凑借了1万元钱,做过水泥,倒卖过国外的“难民服”,赚了一些钱,有钱之后,他自己承包了一个玉石板厂,决定白手起家。“当时的想法还是挺好的,那个厂子接手时是一个烂摊子,经过我的改造,一年就开始盈利,后来村里说我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得扩大生产线,当时亲戚朋友全部借遍了,借了100万全投进去了,还没产生效益,他们把租金给我涨到了一年12万。”
承受不了负债的符德坤决定将厂子卖掉,一来一回亏了十几万,“这个打击对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我死的心都有了。”想不开的符德坤走向悬崖边准备自杀,正准备跳时,天空突然一个炸雷打下来,让他醍醐灌顶。他解释说这一点也没有夸张,真的一个炸雷把他打醒了。“后来就想,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
“不怕死”的符德坤开始接触互联网行业,通过网络他面试上广东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且一开始就从总监做起。“当时去那家公司人事处登记档案的时候,登记档案的接待问我要我的大学毕业证书。我说我没有,我就初中毕业,你要不要吧?结果那个接待很不屑地看着我:‘那你有什么啊?’我当时一拍桌子,我说我什么都没有,就是有本事。”
就这样,符德坤一“拍”拍进入了互联网行业,在多家互联网公司担任过策划总监、销售经理。2001年互联网风暴来临,符德坤辞职去了厦门书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书生),将厦门书生做成了雅虎(3721)网络实名全国销售前三位的渠道代理商。就这样,符德坤在这家公司一直做到了运营副总裁的位置,并在互联网行业声名鹊起。
老符的生意经
2006年,符德坤准备重拾创业梦,经过多年在互联网行当的运作经验,符德坤辞去厦门书生的高管职务,来到深圳创办了亚洲商港,通过渠道赚钱,“亚洲商港在深圳第一次开招商会的时候招了51个代理,交的钱有300多万预付保证金,市场的销售份额是7700万,当时传为佳话。”一直不俗的成绩让符德坤被奉为“渠道总教官”。
这一年用符德坤自己的话说,他将全中国走了三圈,马不停蹄地调研市场,但这次创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国家的政策的变动,符德坤将收获的全国渠道代理商的7000多万全部退还给代理商。
他又一次被“清零”。这一次他没有想到死,而是怎样重生。
2007年大年初二回到老家云南,符德坤在床上躺了3个月,对于这次失败,他也总结了原因:“说服对方代理你的产品,只有一个方法,你是个负责而且诚实的人。想从渠道赚钱,那就意味着你搞错了你是做什么的。我们是通过渠道去赚企业的钱,所以渠道本身是自己体系的一个部分,因此需要建渠道之前先想好,如何安排渠道的疑问。渠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赚钱之外要让投资者看到希望,你能不能给他们希望,而且让渠道始终相信你能够实现希望,因此开拓渠道是为了销售产品,为了赚渠道的钱,为了满足自己狭隘的黄金幻想,以为自己的产品是金不换,那就没人愿意理你。”
然而通过这几年的积累,符德坤名声在外,且收获了很多朋友。他的创业梦再一次被点燃。
起初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电商网站,却因为股东一定要走传销的道路,他选择立刻退出,对于钱,符德坤看的很重,但是他心里有一杆秤,“君子有所取有所不取。”
此后,符德坤又历经几次创业,而今终于定格在,世纪联合投资总经理、红十三基金合伙人的职位上。原来是自己创业找项目,现在的他是看准项目给投资,身份的转变也让他的心态有了转变,对于项目的优缺点也看得更加明晰,这也是他此次来河南的目的,找到真正好的项目。
如今的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成长中的孤独,他在“2013豫商创新工社·成长大赛”上说:“现在市场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路上我们都是孤独的,也希望我们的投资人、合作伙伴,给我们提供更多市场行情的坐标,以便我们走一条更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