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就动机的学习心理指导是中学班主任学习心理指导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成就动机的结构包括认知的内驱力——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通过学习而获得地位和声誉;附属的内驱力——为得到赞许、表扬而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的内驱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的局限性及其正确引导也是学习心理指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学班主任,是中学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工作的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指导工作,是当代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的心理指导,更是班主任心理指导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促进智力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探讨中学班主任成就动机学习心理指导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成就动机;学习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2-127 -02
一、成就动机及其结构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并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成就动机是动机的核心内容。
成就动机指一个人力求获得成就的倾向,对人的学习、工作起着定向和推动作用。成就动机强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为:(1)对适当难度的工作具有挑战欲,全力以赴地欲求成功;(2)想要知道自己活动的结果如何;(3)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4)对于自己作出的决定勇于负责;(5)选择有能力的人作为工作的同伴,而不是选择亲近的人。
成就动机对于中学生来说,其一,可以推动他们的学习活动,激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二,可以帮助他们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其三,可以帮助他们维持和调整学习活动,坚持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不断得到强化。
(二)成就动机的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等人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研究学生的成就动机,将学生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分为三个方面:
1、认知的内驱力——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就动机
认知的内驱力,指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直接指向学习任务的成就动机。这种内驱力在个体身上最早是由兴趣和好奇心所驱使,如年幼儿童早就开始对周围世界发生兴趣并作出探索,对环境中的新异刺激特别敏感,爱问这问那,几乎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类似的这些表现。随着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学习者逐步对掌握知识的意义有了认识,产生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欲望和倾向,并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这种动机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学习活动本身所提供的实际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通过学习而获得地位和声誉的成就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成就动机。一般说来,一个人取得的成就与他所赢得的地位是相一致的,学习者为赢得一定的地位,促使自己去努力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也是学生成就动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动机成分不像认知的内驱力那样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完成学习任务当作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一旦出现手段和目的不一致,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并没有导致个人地位的提高,则学习的动机就可能会减弱。
3、附属的内驱力——为得到赞许、表扬而学习的成就动机
附属的内驱力,指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表现出的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或内驱力。学习者的学习既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地位,而是为获得师长的表扬或认可。换言之,学生的学习取决于师长的外在强化,比如夸奖他可爱、聪明、有发展前途,且受到种种优厚的待遇。一旦外在强化撤除,附属内驱力就减弱甚至消失。尽管附属的内驱力在整个成就动机的结构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它的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原因。
二、中学班主任成就动机学习心理指导的思路与对策
中学班主任在成就动机方面的学习心理指导,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认识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具有成就动机的人参加任何活动总力图取胜,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面对挫折和困难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对错误的意见和做法能抵制。成就动机强的人比成就动机差的人更能坚持学习,也更有成效。班主任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作为中学生学习心理指导的一个突破口,从而培养和激发起每个学生的强烈成就动机感,使之成为巨大的学习的推动力量。
(二)充分认识到认知的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认知的内驱力属学习者自发的内在学习动机。班主任要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并支配其实际的学习行为,而不使学生的学习为学习后的强化或其他附加物所左右。许多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并对人类作出杰出贡献,他们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认知的内驱力,并保持到终身。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成就动机,从青年时代起就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认知的内驱力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三)充分认识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局限性及其正确引导
班主任在学习心理指导中,要认识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虽然是学习成就动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这一动机有着很强的功利性。由于它只是把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学习成绩当作赢得地位的手段,因此,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只求取得表面形式上的好成绩,而不求掌握学习的过程,不求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一旦目的达到,也不再对这些知识加以复习巩固或深入探讨,从而难以对后继学习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一些班主任迫于升学的压力,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的激发和培养,而片面培养和利用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班主任在正确认识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局限性的基础上,作如下引导:
其一,恰当地对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成就动机加以培养和利用,并与激发和培养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同时进行。对一些学习成绩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加以表扬,而对更多的同学尤其是后进的同学不宜排名,应鼓励他们迎头赶上。
其二,引导学生树立起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成就动机。要让学生知道,好多科学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丰厚的待遇,但他们很少享受这些,他们毕生在从事科学创新和研究。中学生应该树立起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成就动机,不能为自己在学习上的暂时领先而沾沾自喜。
其三,指导学生尤其指导高中毕业班的同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要一味盯住少数的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的所谓的“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因为填报人数多,无形中抬高了录取分数,使得一些分数比较高的考生反而落榜。要鼓励有志的高中毕业生填报一些社会需要、人类文明进步需要的基础科学领域的一些专业。
(四)充分认识到附属的内驱力方面局限性及其正确引导
中学班主任在学习心理指导中,其自身并且努力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附属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虽然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原因,且不占重要地位,但是,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客观地存在着这样的成就动机。如果说,这样的成就动机,在一些学生身上,与认知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同时并存,尚属正常,那么,有一些学生仅仅具有这样的附属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其消极作用就会很明显。有研究表明,富有附属的内驱力的学生,因有高度的附属感而在班上作出好的成绩,而这种附属感一旦丢失,学习成绩就会明显下降。应该指出的是,的确有一些教师尤其是家长惯用表扬、赞许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家长还许诺,子女的学习成绩在班上进入多少名给多少奖金或压岁钱,在年级组进入多少名,给多少压岁钱等等。这样做,显然是不妥的。班主任和家长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认知的内驱力,同时辅之以一定的表扬和赞许,并逐步减少这种表扬和赞许,尤其是家长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五)充分认识三个方面的成就动机在整个成就动机中的比重而因材施教
受年龄、性别、人格特征以及不同的学校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和不同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反映出学生的不同学习倾向和各自的特征。一般说来,年幼儿童附属内驱力的比重大些,他们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认可;从青年初期开始,他们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自尊心和在群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与威望,附属内驱力减弱,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增强。在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中,三者所占比重也不相同,有些可能主要是为获得赞许,有些主要出自地位的获得,也有些不为名不为利,主要是出自对知识的探求和对人类的贡献。班主任在学习心理指导中,应该因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因材施教。
(六)将激发、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动机的水平差异——志向水平结合起来考虑
志向水平 ,也叫“抱负水平”,指在做一件事之前,对自己所能够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估计。预定目标是行动者自己确定的一种标准,以此来估量和设想学习或操作活动所能够达到的程度,并常常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成绩。标准难以预先定得很精确,常常不是高估就是低估个人所能达到的实际成就。高估易产生失败感或挫折感,低估易产生成功感并激励新的动机产生。影响个人志向水平的因素有:(1)在儿童期所受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期望;(2)在学校学习成绩(与志向水平呈正相关);(3)在群体中的地位和经验。
班主任在学习心理指导中,应该懂得并注意到,为了保证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使学生确立较高的志向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热情和自信心,学习才有动力。然而,学生的志向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志向水平,虽经努力仍不能实现,易产生自卑感,不利于下一阶段目标的确立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从而对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志向水平的确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高于学习者原有的操作水平;二是经过学习者的努力能够实现,让其体验到艰苦奋斗成功以后的甘甜。
参考文献.
[1]何东涛著.学习问道: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心理学视角(第1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
[2]林建华,曹树主编.中学班主任与学习心理指导(第1 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作者简介:
施静瑜,如皋市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成就动机;学习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2-127 -02
一、成就动机及其结构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并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成就动机是动机的核心内容。
成就动机指一个人力求获得成就的倾向,对人的学习、工作起着定向和推动作用。成就动机强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为:(1)对适当难度的工作具有挑战欲,全力以赴地欲求成功;(2)想要知道自己活动的结果如何;(3)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4)对于自己作出的决定勇于负责;(5)选择有能力的人作为工作的同伴,而不是选择亲近的人。
成就动机对于中学生来说,其一,可以推动他们的学习活动,激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二,可以帮助他们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其三,可以帮助他们维持和调整学习活动,坚持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不断得到强化。
(二)成就动机的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等人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研究学生的成就动机,将学生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分为三个方面:
1、认知的内驱力——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就动机
认知的内驱力,指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直接指向学习任务的成就动机。这种内驱力在个体身上最早是由兴趣和好奇心所驱使,如年幼儿童早就开始对周围世界发生兴趣并作出探索,对环境中的新异刺激特别敏感,爱问这问那,几乎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类似的这些表现。随着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学习者逐步对掌握知识的意义有了认识,产生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欲望和倾向,并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这种动机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学习活动本身所提供的实际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通过学习而获得地位和声誉的成就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成就动机。一般说来,一个人取得的成就与他所赢得的地位是相一致的,学习者为赢得一定的地位,促使自己去努力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也是学生成就动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动机成分不像认知的内驱力那样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完成学习任务当作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一旦出现手段和目的不一致,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并没有导致个人地位的提高,则学习的动机就可能会减弱。
3、附属的内驱力——为得到赞许、表扬而学习的成就动机
附属的内驱力,指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表现出的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或内驱力。学习者的学习既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地位,而是为获得师长的表扬或认可。换言之,学生的学习取决于师长的外在强化,比如夸奖他可爱、聪明、有发展前途,且受到种种优厚的待遇。一旦外在强化撤除,附属内驱力就减弱甚至消失。尽管附属的内驱力在整个成就动机的结构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它的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原因。
二、中学班主任成就动机学习心理指导的思路与对策
中学班主任在成就动机方面的学习心理指导,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认识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具有成就动机的人参加任何活动总力图取胜,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面对挫折和困难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对错误的意见和做法能抵制。成就动机强的人比成就动机差的人更能坚持学习,也更有成效。班主任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作为中学生学习心理指导的一个突破口,从而培养和激发起每个学生的强烈成就动机感,使之成为巨大的学习的推动力量。
(二)充分认识到认知的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认知的内驱力属学习者自发的内在学习动机。班主任要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并支配其实际的学习行为,而不使学生的学习为学习后的强化或其他附加物所左右。许多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并对人类作出杰出贡献,他们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认知的内驱力,并保持到终身。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成就动机,从青年时代起就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认知的内驱力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三)充分认识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局限性及其正确引导
班主任在学习心理指导中,要认识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虽然是学习成就动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这一动机有着很强的功利性。由于它只是把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学习成绩当作赢得地位的手段,因此,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只求取得表面形式上的好成绩,而不求掌握学习的过程,不求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一旦目的达到,也不再对这些知识加以复习巩固或深入探讨,从而难以对后继学习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一些班主任迫于升学的压力,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的激发和培养,而片面培养和利用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班主任在正确认识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局限性的基础上,作如下引导:
其一,恰当地对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成就动机加以培养和利用,并与激发和培养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同时进行。对一些学习成绩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加以表扬,而对更多的同学尤其是后进的同学不宜排名,应鼓励他们迎头赶上。
其二,引导学生树立起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成就动机。要让学生知道,好多科学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丰厚的待遇,但他们很少享受这些,他们毕生在从事科学创新和研究。中学生应该树立起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成就动机,不能为自己在学习上的暂时领先而沾沾自喜。
其三,指导学生尤其指导高中毕业班的同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要一味盯住少数的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的所谓的“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因为填报人数多,无形中抬高了录取分数,使得一些分数比较高的考生反而落榜。要鼓励有志的高中毕业生填报一些社会需要、人类文明进步需要的基础科学领域的一些专业。
(四)充分认识到附属的内驱力方面局限性及其正确引导
中学班主任在学习心理指导中,其自身并且努力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附属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虽然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原因,且不占重要地位,但是,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客观地存在着这样的成就动机。如果说,这样的成就动机,在一些学生身上,与认知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同时并存,尚属正常,那么,有一些学生仅仅具有这样的附属的内驱力方面的成就动机,其消极作用就会很明显。有研究表明,富有附属的内驱力的学生,因有高度的附属感而在班上作出好的成绩,而这种附属感一旦丢失,学习成绩就会明显下降。应该指出的是,的确有一些教师尤其是家长惯用表扬、赞许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家长还许诺,子女的学习成绩在班上进入多少名给多少奖金或压岁钱,在年级组进入多少名,给多少压岁钱等等。这样做,显然是不妥的。班主任和家长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认知的内驱力,同时辅之以一定的表扬和赞许,并逐步减少这种表扬和赞许,尤其是家长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五)充分认识三个方面的成就动机在整个成就动机中的比重而因材施教
受年龄、性别、人格特征以及不同的学校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和不同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反映出学生的不同学习倾向和各自的特征。一般说来,年幼儿童附属内驱力的比重大些,他们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认可;从青年初期开始,他们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自尊心和在群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与威望,附属内驱力减弱,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增强。在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中,三者所占比重也不相同,有些可能主要是为获得赞许,有些主要出自地位的获得,也有些不为名不为利,主要是出自对知识的探求和对人类的贡献。班主任在学习心理指导中,应该因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因材施教。
(六)将激发、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动机的水平差异——志向水平结合起来考虑
志向水平 ,也叫“抱负水平”,指在做一件事之前,对自己所能够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估计。预定目标是行动者自己确定的一种标准,以此来估量和设想学习或操作活动所能够达到的程度,并常常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成绩。标准难以预先定得很精确,常常不是高估就是低估个人所能达到的实际成就。高估易产生失败感或挫折感,低估易产生成功感并激励新的动机产生。影响个人志向水平的因素有:(1)在儿童期所受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期望;(2)在学校学习成绩(与志向水平呈正相关);(3)在群体中的地位和经验。
班主任在学习心理指导中,应该懂得并注意到,为了保证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使学生确立较高的志向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热情和自信心,学习才有动力。然而,学生的志向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志向水平,虽经努力仍不能实现,易产生自卑感,不利于下一阶段目标的确立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从而对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志向水平的确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高于学习者原有的操作水平;二是经过学习者的努力能够实现,让其体验到艰苦奋斗成功以后的甘甜。
参考文献.
[1]何东涛著.学习问道: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心理学视角(第1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
[2]林建华,曹树主编.中学班主任与学习心理指导(第1 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作者简介:
施静瑜,如皋市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