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的调控策略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间户外锻炼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大部分幼儿入园的第一项活动,是他们一日生活的开始。晨间户外锻炼是让幼儿在一定的时间段内 (晨间约15-35分钟,根据季节、年龄段不同来调整),在一定的户外活动区域内,利用一些器材进行的各种身体锻炼活动。晨间户外锻炼组织形式相对比较松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合理有序的锻炼氛围来实现锻炼的价值。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场地调控、器材调控、标记调控、活动量调控、问题情境调控、教师观察调控、季节调控、空间调控等策略来进行。季节调控是依据季节的变化来改变锻炼的内容、时间以及保健的方式。空间调控则是以一个幼儿园为整体来规划利用有限空间,采用同时活动或者错时活动的形式,为每一位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这两种是很多幼儿园都关注到的,本文主要谈谈以下调控策略。
  
  一、场地调控
  
  幼儿的晨间锻炼是在各种各样的户外场地上进行的,不同场地的差异很大,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大小、项目安排、休息区的提供以及规则的支持等,让晨间的户外场地真正成为幼儿的锻炼场。
  场地的安全
  晨间锻炼要在安全、软质的场地上进行。软质场地能有效减少安全隐患,减轻教师的管理负担,条件不同的幼儿园可以采取不同的软质措施。
  场地的大小
  场地的大小制约儿童活动的幅度,可根据场地的大小安排活动内容,让每个活动中的幼儿都有适当空间。如果场地小就不适合开展类似奔跑这类需要较大场地的活动,可减少固定项目安排,同时,采取幼儿之间轮换、室内室外活动轮换以及班级之间轮换等方式调节。
  场地的安排
  一般来说,可根据提供的锻炼器材相对分为固定的活动项目和流动的活动项目。不论是规则的场地或不规则的场地,考虑活动项目时都可以将固定的项目(钻爬、走平衡等)摆放在固定的地点,如四周(不影响其它项目)、中间(成为活动项目间的自然间隔)等;流动的项目(拍球、跳绳等),要明确给出活动的范围。有些器材只适合在某种区域内玩,如推小车、跳羊角球等,如果没有场地范围的要求,就会干扰其它项目。一定时期内要让场地内的部分锻炼项目相对固定,不需变化太频繁,可以星期或月为单位对锻炼项目调整。同时,可留有一定的场地,让幼儿自由讨论决定项目内容,或提供小型器材让幼儿选择。
  休息区提供
  具体场地划分时要考虑小块的休息区域,可以摆放休息用的椅子、擦汗用的毛巾或卫生纸等,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培养孩子自我保健的意识。
  规则的支持
  晨间锻炼是大家同时活动,一种锻炼项目就必须有与其一致的规则要求,要逐步让幼儿养成主动遵守必要规则的良好习惯。由于晨间有家长送孩子入园,既要考虑家长的进出方便,也要让家长的行走不影响孩子们的活动,可为家长设定必要的行走路线,让家长们也能遵守规则,这样可以保证有序的锻炼气氛。
  
  二、器材调控
  
  幼儿的晨间户外锻炼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器材,各种器材与幼儿的锻炼密不可分,提供器材的种类、数量、安全、锻炼价值等都会影响效果。就锻炼价值而言,可涉及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与能力的培养。适合晨间活动的器材,不需过多关注技能技巧,只要幼儿处于一定的锻炼状态就可以。
  器材提供的安全
  器材应牢固、实用,不需过多强调幼儿的自制,幼儿可以参与简单的装饰,以及一些辅助锻炼材料的制作。比如,与家人共同制作沙包、纸棍装饰等,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锻炼热情。同时,每种器材都应强调正确使用,不需要过多引导一物多玩,毕竟晨间时间有限,要让幼儿在正确使用器材中与材料互动,体验锻炼的愉悦。
  器材提供的种类
  种类并非越多越好。南京市体育教研组曾做过专题调研,建议各年龄班晨间户外锻炼器材小班不宜超过4种,中班不宜超过6种,大班不宜超过8种。提供的器材种类过多,幼儿会忙于更换,不会专注于锻炼本身;而器材过少,容易造成争抢行为,也容易让幼儿疲劳,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同类器材提供要充分考虑层次性的问题。如跳的活动中,跳远的距离和跳高的高度都要有层次变化,可以提供几组不同的器材让幼儿尝试。提供新器材以一次提供一种为宜,不宜一次提供多种新玩具,数量可视幼儿的情况而定。
  器材提供的数量
  根据班级儿童的数量而定器材数量。固定区域的器材,如平衡、钻爬、跳等,一种锻炼项目以2-3组为宜;流动区域的器材,一种器材的数量最好在班级人数的1/5-1/4左右,太少(2-3个)可能会让幼儿争抢,太多(10个以上)幼儿可能会忙于频繁更换。
  
  三、标记调控
  
  适当的标记能起到良好的隐性调控作用,可以调控锻炼的规则、线路、起始的距离、活动区域的划分等,这些都可让幼儿参与制定,让他们共同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标记,然后让每一个幼儿都了解标记的意义,并共同遵守。晨间锻炼中常用的标记,可以分为平面标记与立体标记。
  平面标记,一般粘贴或绘画在地面、器材上,利用形状、色彩、大小的差异来提示幼儿。常见的形状有点(实心、空心)、线(直线、曲线)、圈(大小不同)、箭头、小脚丫形等;还有一种平面标记图是直接画在纸板上,便于幼儿的观察,如,场地项目分布图、玩法分解图等,比较适合中、大班的幼儿,可以让幼儿通过整体观察,了解活动的分布状况,会看图玩游戏,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立体标记,使用起来随意性大。一般来说,各种小型器材本身都可以作为标记,如,用跳圈作为起始点的提示,这些实物标记可以随时移动,使用方便。但由于有高度、长度的问题,可能较占空间,会有一定安全隐患。实物标记使用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活动量调控
  
  晨间锻炼整体的活动量要适度,不宜过大过小,活动量过大会让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影响下面要进行的活动,活动量过小则无法起到锻炼的作用。活动量调控要兼顾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运动的密度、运动项目的特点等。为了保证必要的锻炼时间,应提醒幼儿按时到园,适当增强运动的密度,提供上下肢交替的不同锻炼项目。根据幼儿的情况,提醒幼儿交换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采用集体交换,利用音乐、手势或其他信号提示 (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也可以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提醒交换,逐步让其养成自主交换的习惯,以此来自我控制活动量。
  活动量调控要兼顾集体与个别,让大部分幼儿能够处于动静、急缓交替的状态中,保持一定的运动节奏。对个别特殊幼儿需要随时提醒,避免其过热或过累,保持适度运动状态。
  
  五、问题情境调控
  
  这是一种辅助性调控策略,在活动时,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情境,留给幼儿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活动,可以增强活动的挑战,让锻炼更有情趣。
  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时,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对自我任务意识提高的要求,如,跳绳完成个数的增加;对合作意识的要求,一个人玩后两个人玩等;对解决问题方式的要求,选择不同辅助器材参加一项锻炼,如,选择头顶沙包或拎重物(加水的饮料瓶)等走高度、长宽不同的平衡板等等。
  问题情境调控中设置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无限制地要求下去,这种调控只是为了提高幼儿的锻炼兴趣,不能因此影响幼儿的锻炼乐趣。
  
  六、观察调控
  
  教师的观察指导是调控晨间锻炼的良好方式。教师在晨间锻炼活动中是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在关注大部分幼儿的同时应兼顾个别儿童。主班、配班教师可以分工,主班教师应一直处于关注多数儿童的状态,晨间家长接待可由配班教师完成。教师观察时不宜定点(某个固定项目)、定人(只注意某个、某几个幼儿)。观察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便于观察幼儿的表现、指导幼儿的锻炼。尽量减少幼儿的三类行为:无目的观望,不参与活动;频繁交换器材;干扰别人活动。教师需要重点观察的是:是否每位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处于锻炼状态;是否幼儿都能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是否有个别幼儿需要帮助。教师在晨间锻炼活动中以观察、指导为主,如有可
其他文献
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有舍才有得。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能舍去,必定会得到。教学活动中丰富而适宜的材料能够将枯燥、乏味、抽象的知识变得美丽、生动、具体,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互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材料是否越多、越先进越好呢?  首先,教学材料的舍与得。  在大班的园本教研《螺旋形滑滑梯》中,为了将呆板的原理变得生动形象,教
期刊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纲要的这一精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积极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力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发挥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一、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实现幼儿和材料的互动    我们打破“环境布置”的旧观念,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注重
期刊
在绘画教学中,幼儿常常乱涂,很难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完成绘画任务,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让幼儿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察世界,并通过稚嫩的小手表现在画画中呢?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尤为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进行改革,放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让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爱,是无声的语言,行动的指南;爱,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灵魂的交流。做一位有爱心的幼儿教师是我们一直信守的诺言,用心为孩子编织着爱的摇篮,陪伴他们走过快乐的童年是幼儿教师的追求。    一、爱的前奏——师幼情感的交汇     “怀着一片爱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精神的真实写照。用爱心对待孩子,因为幼儿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
期刊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当前,独生子较多,一些家长宁可苦了自己,不可苦了孩子,千方百计为孩子铺平道路。但未来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孩子如果只会在父母为其铺
期刊
学前教育的补偿功能指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给予适合他们水平的教育,使他们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也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内涵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学前教育补偿功能的重要性。国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我国,关于学前教育补偿功能的研究刚刚起步。当前,研究、总结国外已有经验,对于我们认识学前教育的功能,有效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作
期刊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边巡视边指导着幼儿进行律动,但幼儿并不愿意跟着做动作的;教师正在琴键上弹奏着歌曲旋律,可很少有幼儿主动地跟着音乐唱歌的;教师兴致地在节奏谱上指挥着小棒,却还有几个正起劲地乱敲乐器……于是,急性的教师就会一个又一个地提醒幼儿该出哪只脚或该伸哪只手,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幼儿随乐演唱或逐句跟唱……而活动进行到大半时,多数的幼儿已对此没有了兴趣,即没有了学
期刊
在挑选食品时,除了价格和生产日期,你还会对标签上密密麻麻的信息仔细研究一番吗?估计摇头的不在少数。而且即使看,能看出些门道的好像也实在寥寥。  但实际上,标签上的信息就像商品对着你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果我们足够细心的话,还能发现哪些东东在“简历”里做了手脚!    看点1食品名称  障眼法大揭底:把并不表明食品本质的宣传名称尽量“做大、做强”,而表明其真实身份和类别的名称却被缩小在角落里,
期刊
幼儿教育作为起始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基,许多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逐步增加,老百姓的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子女的教育也愈来愈重视。为此,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不仅要看幼儿园漂亮不漂亮,还要看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保教质量高不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质量的提高单纯依靠幼儿园教育本身并不全面,因为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因此我们应该用全新的思路,充分发挥家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来学习知识、技能,而操作游戏是游戏活动中的一种,是以操作活动为主体的,重视幼儿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发展,以操作学习为中心的综合性游戏模式。在操作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提供各种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或独立地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也可以创造性地改变游戏材料,通过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反复尝试或与同伴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