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食色,性也。人作为生存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有基本的欲望和需求,但是当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的“本我”就很可能放纵“自我”,从“现实的原则”去追求“快乐的原则”。在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中,小说将视点落脚于70年代中国的一个普通村庄王家庄,一幅幅乡间生活的质朴画面看似和谐而美满,但是穿插在其中的物质欲望、权利欲望和情感欲望导致的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却让人触目惊心,遍体生寒。“异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费尔巴哈提出来的,他讨论的是人与上帝的关系,上帝最终使人变成了“非人”。而马克思认为,“大机器生产”与“工人阶级”是“对立的统一”,这个对立统一的结果是人的“异化”——人变成了“机器”。在《平原》中,异化即是人性的扭曲与变异。本文即试图探讨由于欲望的诱惑,人性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体现出来的病态和变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关于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归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层次。在《平原》中,由于物质欲望的诱惑,老鱼叉占有了地主王二虎的田地、房产和他的老婆。老鱼叉是赤脚医生王兴隆的父亲,本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是地主王二虎的帮工。“自从给王二虎做帮工的那一天起,老鱼叉就立下了一个宏伟的人生目标,他要做王二虎。”王二虎那样的物质生活诱惑着老鱼叉,“像王二虎那样吐气、呼吸,像王二虎那样走路、说话,像王二虎那样吃饭、睡觉。”由于土改这个机遇,老鱼叉巧妙的霸占了地主王二虎的田地、房产和他的老婆。但是人到老年后,老鱼叉却陷入了魂灵的折磨,他总梦见王二虎教他归还一切。从此老鱼叉沉迷于上吊和挖魂,他一次次的上吊,却被救下。每到晚上,便会在院子里挖坑找寻王二虎的魂魄,最后老鱼叉走向精神崩溃,以死亡结束一切痛苦。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本无可厚非,属于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老鱼叉却是暗中夺人所有。最后内心良善的“自我”与充满贪欲的“本我”构成矛盾冲突,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从而走向精神的崩溃。
在《平原》中,权力欲望导致人性的异化,最为突出的便是吴蔓玲。吴蔓玲是南京来的女知青,为了在乡村政治权利中占有一席之地,她摒弃了自己作为女性的特征,成为一个铁娘子,表现出“男性化”的倾向。为了努力让自己融入乡村的政治话语权利体系中,吴蔓玲抛弃了自己的南京话,自己的女性性别,自己的好看的模样。要做乡下人,不做城里人,要做男人,不做女人。越糟蹋自己,贱待自己,越“前途无量”。表面上,将自己“非人”化而走向村支书领导岗位的吴蔓玲似乎在权利之欲的斗争中胜利了,但是实质上吴曼玲却是个悲惨的失败者。虽然她想努力忽略自己女性化的特征,但并不代表女性的一面就不存在了。在志英婚宴上的忽然哭泣,可以看做其内心作为一个女性的柔软情绪的爆发。照镜子也深深的刺激了吴蔓玲,“又土又丑不说,还又拉挂又邋遢。最要命的是她的站立姿势,分着腿,叉着腰,腆着肚子,简直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女混混。”最后吴蔓玲对瑞方爱情的被动等待以及被混世魔王强奸,也表明在女性的世界里,天空是低垂的,她并未真正掌握话语的主动权。类似吴蔓玲这样的女性,在文学史上并不孤单,还有铁凝的《玫瑰门》中的“姑爸”和“司猗玟”等。作为一个在女性没有话语权的男权社会中,她对权利的追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显示了悲剧性的内涵。
灵与肉的冲突是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对情感的追逐也是源于人类对安全对温暖及自身存在的需求。在《平原》中,由于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走向人性的异化现象更让人匪夷所思。老骆驼是养猪场的养猪人员,儿女不亲,妻子早逝,亲情得不到归依,一个人孤单寂寞,竟然将养猪场的母猪当人来养。自己与母猪交媾,对母猪倾注了一种变态的爱,人性降低到最低,甚至已经表现出动物性,完全将社会伦理规范置于一边。最后,母猪发疯,咬死了自己的小猪。这种惨烈血腥的场面未尝不是对老骆驼异化人性的强烈反抗。吴蔓玲,在被混世魔王强奸后,不是选择人而是选择一条狗来保护和安慰自己。更为戏谑的是她与狗“无量”的缠绵中居然享受到了女性性快感,最后染上狂犬病而疯。一边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约束,另一边是内心欲望的真实诉求,人最终为情欲所累,失去理智,走向疯狂。
欲望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满足或者而被压抑,而导致人性的异化。叔本华认为“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只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或者说,如果别人对他有所妨碍的话,还要杀害别人。”常态的欲望,在时代和心理的压抑之下,慢慢朝变态的方向发展,衍生了一个个悲剧性的结局。非死即疯,非疯即狂,在《平原》中人性的异化和毁灭,一方面展示了人的扭曲和丑陋,另一方面也让人反思道德文明的维度和时代的灰色。
参考文献:
[1]毕飞宇.《平原》的题外话[N].中华读书报,2012.
[2]毕飞宇.《平原》[M].南京市: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
[3](德)叔本华,李成铭等译.叔本华人生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林 洁(1989.7-),女,四川泸州,西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关于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归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层次。在《平原》中,由于物质欲望的诱惑,老鱼叉占有了地主王二虎的田地、房产和他的老婆。老鱼叉是赤脚医生王兴隆的父亲,本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是地主王二虎的帮工。“自从给王二虎做帮工的那一天起,老鱼叉就立下了一个宏伟的人生目标,他要做王二虎。”王二虎那样的物质生活诱惑着老鱼叉,“像王二虎那样吐气、呼吸,像王二虎那样走路、说话,像王二虎那样吃饭、睡觉。”由于土改这个机遇,老鱼叉巧妙的霸占了地主王二虎的田地、房产和他的老婆。但是人到老年后,老鱼叉却陷入了魂灵的折磨,他总梦见王二虎教他归还一切。从此老鱼叉沉迷于上吊和挖魂,他一次次的上吊,却被救下。每到晚上,便会在院子里挖坑找寻王二虎的魂魄,最后老鱼叉走向精神崩溃,以死亡结束一切痛苦。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本无可厚非,属于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老鱼叉却是暗中夺人所有。最后内心良善的“自我”与充满贪欲的“本我”构成矛盾冲突,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从而走向精神的崩溃。
在《平原》中,权力欲望导致人性的异化,最为突出的便是吴蔓玲。吴蔓玲是南京来的女知青,为了在乡村政治权利中占有一席之地,她摒弃了自己作为女性的特征,成为一个铁娘子,表现出“男性化”的倾向。为了努力让自己融入乡村的政治话语权利体系中,吴蔓玲抛弃了自己的南京话,自己的女性性别,自己的好看的模样。要做乡下人,不做城里人,要做男人,不做女人。越糟蹋自己,贱待自己,越“前途无量”。表面上,将自己“非人”化而走向村支书领导岗位的吴蔓玲似乎在权利之欲的斗争中胜利了,但是实质上吴曼玲却是个悲惨的失败者。虽然她想努力忽略自己女性化的特征,但并不代表女性的一面就不存在了。在志英婚宴上的忽然哭泣,可以看做其内心作为一个女性的柔软情绪的爆发。照镜子也深深的刺激了吴蔓玲,“又土又丑不说,还又拉挂又邋遢。最要命的是她的站立姿势,分着腿,叉着腰,腆着肚子,简直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女混混。”最后吴蔓玲对瑞方爱情的被动等待以及被混世魔王强奸,也表明在女性的世界里,天空是低垂的,她并未真正掌握话语的主动权。类似吴蔓玲这样的女性,在文学史上并不孤单,还有铁凝的《玫瑰门》中的“姑爸”和“司猗玟”等。作为一个在女性没有话语权的男权社会中,她对权利的追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显示了悲剧性的内涵。
灵与肉的冲突是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对情感的追逐也是源于人类对安全对温暖及自身存在的需求。在《平原》中,由于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走向人性的异化现象更让人匪夷所思。老骆驼是养猪场的养猪人员,儿女不亲,妻子早逝,亲情得不到归依,一个人孤单寂寞,竟然将养猪场的母猪当人来养。自己与母猪交媾,对母猪倾注了一种变态的爱,人性降低到最低,甚至已经表现出动物性,完全将社会伦理规范置于一边。最后,母猪发疯,咬死了自己的小猪。这种惨烈血腥的场面未尝不是对老骆驼异化人性的强烈反抗。吴蔓玲,在被混世魔王强奸后,不是选择人而是选择一条狗来保护和安慰自己。更为戏谑的是她与狗“无量”的缠绵中居然享受到了女性性快感,最后染上狂犬病而疯。一边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约束,另一边是内心欲望的真实诉求,人最终为情欲所累,失去理智,走向疯狂。
欲望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满足或者而被压抑,而导致人性的异化。叔本华认为“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只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或者说,如果别人对他有所妨碍的话,还要杀害别人。”常态的欲望,在时代和心理的压抑之下,慢慢朝变态的方向发展,衍生了一个个悲剧性的结局。非死即疯,非疯即狂,在《平原》中人性的异化和毁灭,一方面展示了人的扭曲和丑陋,另一方面也让人反思道德文明的维度和时代的灰色。
参考文献:
[1]毕飞宇.《平原》的题外话[N].中华读书报,2012.
[2]毕飞宇.《平原》[M].南京市: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
[3](德)叔本华,李成铭等译.叔本华人生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林 洁(1989.7-),女,四川泸州,西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