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已被列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具有基础性(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信息素养)、操作性和实践性(主要通过计算机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储存等实践活动)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就不能完全等同于其它学科。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的应有作用,就必须探索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以下是笔者从教学中摸索出的几点肤浅体会。
1 课前备课要做到课本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
课前备课是每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信息技术学科也是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详细、周密地备课,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所不同的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但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逐一验证、演练、推敲。要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出与这个知识点相对应的实例在机上演示,以使得这些枯燥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为避免学生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外,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特点,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同时适当补充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及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增强驾驭课堂的主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精心备课是培养学生会应用信息技术持续学习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的基石。
2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很快就会过时,所以在信息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新课的讲授,要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形式,只要学生能自学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要特别注意自学方法的传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比如采取“提出问题——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即一开始由教师提出与本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总结,形成系统。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会慢慢养成自己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的能力。而对于重点、难点和枯燥理论的讲授,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而不忙乱,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全新变化。
3 多让学生上机操作是教学的关键
自学是为了掌握知识,为培养技能打下基础,动手则是为了培养技能,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计算机总课时的70%,充分表明了实践操作在信息技术讲授中重要地位。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妨在以下两方面如手:
3.1 安排上机操作任务时,与其它学科密切结合起来,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作。比如:在学习Word时,让学生编辑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学习画图软件时,让学生结合美术知识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用WPS或Word设计贺卡和办报;用所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编写程序,解决数学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而繁琐问题。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而且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既增加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又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3.2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一切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由于大部分学校机房有限,班容量较大,学生和老师都有满足不了的感觉。教师可利用课外实践和课外活动进行指导。当前,计算机已进入了不少工薪家庭,在保证完成上机课时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安排学生在家中进行上机实践。
信息技术是丰富的资源,是教学的手段,是学习的工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即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留心、多实践,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1 课前备课要做到课本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
课前备课是每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信息技术学科也是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详细、周密地备课,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所不同的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但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逐一验证、演练、推敲。要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出与这个知识点相对应的实例在机上演示,以使得这些枯燥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为避免学生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外,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特点,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同时适当补充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及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增强驾驭课堂的主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精心备课是培养学生会应用信息技术持续学习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的基石。
2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很快就会过时,所以在信息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新课的讲授,要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形式,只要学生能自学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要特别注意自学方法的传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比如采取“提出问题——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即一开始由教师提出与本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总结,形成系统。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会慢慢养成自己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的能力。而对于重点、难点和枯燥理论的讲授,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而不忙乱,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全新变化。
3 多让学生上机操作是教学的关键
自学是为了掌握知识,为培养技能打下基础,动手则是为了培养技能,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计算机总课时的70%,充分表明了实践操作在信息技术讲授中重要地位。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妨在以下两方面如手:
3.1 安排上机操作任务时,与其它学科密切结合起来,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作。比如:在学习Word时,让学生编辑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学习画图软件时,让学生结合美术知识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用WPS或Word设计贺卡和办报;用所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编写程序,解决数学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而繁琐问题。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而且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既增加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又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3.2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一切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由于大部分学校机房有限,班容量较大,学生和老师都有满足不了的感觉。教师可利用课外实践和课外活动进行指导。当前,计算机已进入了不少工薪家庭,在保证完成上机课时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安排学生在家中进行上机实践。
信息技术是丰富的资源,是教学的手段,是学习的工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即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留心、多实践,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