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支教对其自身的影响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支教对其自身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支教活动的背景及国内研究现状、大学生支教活动对学生影响、大学生支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优化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对策措施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问卷调查、访谈和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相关部门组织大学生支教活动和支教参与者进行支教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支教 自身影响 高等学校 武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87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and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n their ow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activities background and domestic research, 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college education the main problems of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measures such as four aspects, mainly adopts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to organize volunteer participa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self influence; colleges; Wuhan
  在經济全球一体化,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总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同时存在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环境差或是教学设施浪费闲置等问题。大学生的支教活动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有助于大学生践行志愿者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个人素质,推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指日可待。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背景下,大学生支教活动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的辅助工作,体现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愿回馈社会的精神,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的支教活动。目前,针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多数集中在分析大学生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对大学生支教对其自身的影响涉及较少。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重点提出了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综合素质的影响。如曾斌(2016)对大学生义务支教对自身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大学生支教过程中,大学生改变了就业观念,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发生转变,教学能力及生活能力得到提高,有了更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1]此外,冯继广(2011)也在大学生支教活动产生的影响中提出,“大学生支教有助于大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社会,积累社会经验,丰富课余生活。”[2]
  就存在的主要问题,龚莉红(2014)在大学生支教现状中谈到,“大学生支教中,存在支教动机个人功利化强、缺乏标准统一、科学的筛选机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体系、课程设置不接地气等问题”。[3]而赵芬(2010)也对大学生支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支教活动中存在支教时间问题,教学内容安排问题及把大学生的身份转为教师的问题。”[4]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自身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提高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了大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但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是否有消极影响,目前还未有研究者进行研究。就支教存在的问题方面,各研究者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难以适应教师的新身份,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以及支教不具有连续性等问题。大学生选择参加支教活动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使支教活动染上了功利的色彩。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抽样访谈法、文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武汉地区的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主要高校就未参加支教的同学、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及参与者进行调查,通过对比统计分析,探析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以及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对此提出优化措施。
  1 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1.1 大学生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
  1.1.1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大学生通过到落后地区支教、生活,切身体会了贫困地区的现实状况,增进了对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的切身感受,提高了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水平和能力,加深了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进而促进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5](2)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大学生通过到落后地区支教,观察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轨迹,对人生问题加深了思考。贫困地区居民和少年儿童的各种精神面貌,对在城市里读书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刺激,促使他们意识到人生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客观实际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树立昂扬向上、负责任的人生态度。(3)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大学生通过到落后地区支教,在实践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感悟服务社会的意义所在,明确对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等基本问题的态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树立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为建设富强国家、平等社会尽己所能。   1.1.2 改变了大学生的某些思想认识
  (1)转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有利于增加其对乡村基层的理解,深入其思想认识,鼓励大学生在毕业后积极投入基层工作建设(如“大学生村官”),形成以基层建设带动社会整体建设的观念。(2)转变了大学生的对教师职业的看法。通过支教活动,让大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授课,更注重的是育人。一方面让大学生理解自己的老师,尊重自己的老师,让尊师重道的传统不断延续,另一方面也激励大学生投身于与教育相关的事业,利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3) 完善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大学生通过到落后地区支教,了解了中国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丰富了社会经验和社会知识。
  1.1.3 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1)充实了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支教队员通常不仅仅进行教学活动,还会在课外参与到少年儿童的生活中去,比如与其一同玩耍等。在这些相处中,在这群人生出现短暂交集又预将分开的人之中,常常产生比较纯粹的感情:友谊,大学生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少年儿童对支教队员的感激。(2)带给大学生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和美好回忆。通过对支教队员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支教期间与队友、学生一起工作、生活的经历,被大学生视作青春里一份珍重的礼物。
  1.1.4 提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支教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感恩精神和奉献精神。支教队员切身体会到了教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帮助,增强了对教师群体的感恩心理。还有一些支教队员反映,那些坚持教育岗位十数年甚至更久的乡村教师,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坚守和奉献。
  1.2 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1.2.1 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活能力
  大学生到一个完全陌生且条件落后的环境中去生活,同时又承担着教学任务,这就强迫大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自主管理好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大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支教锻炼,通常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生活常识极大丰富,依赖心理减弱,自我管理意识极大提高。
  1.2.2 提高了大学生的合作能力
  从支教前的教学准备,支教期间的集体出行,到支教中互相进行教学评议,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措施,以及共同生活,这种集体协作的经验通常是支教大学生从未体验过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法,与他人共同完成工作。
  1.2.3 提高了大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
  支教活动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人群和交往情景,提高了对大学生交往能力的要求。一般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比较狭窄,以本院系学生、教师为主;进行支教活动要求大学生与支教队队员、接受支教的学生及其家长、接受支教学校的教师以及在支教中遇到的各种人员进行交往,尤其是向少年儿童教授课程;此外,支教活动组织者还需要与校方指导老師沟通,联系接受支教学校,筹集经费、拉赞助等。支教大学生经过支教活动的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丰富了交往经验。
  1.2.4 提高了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
  支教大学生通过支教活动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增进了对少年儿童思维和心理特点的了解;通过支教队员之间的互相评议,以及与家长、学校老师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任务要求支教队员们扎实、全面地掌握自己所授内容,否则无法讲解清楚教学内容,也难以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支教活动加深了大学生对自己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大学生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
  2.1.1 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缺失,缺少相应的监管和奖惩体系
  对于形式多样的各种支教活动缺乏监管,一定程度上造成其出现了随意化形式化的结果,应该增加对于各种支教活动的关注,对于各种支教活动进行资格认证,帮助支教活动走向安全、合法以及正规化。[6]
  2.1.2 对于支教活动资金支持力度仍然有待加大
  调动社会资源财政支出扶持支教事业的力度仍然有待加大,应使支教活动资金筹集更为简单,减少大学生自费的情况。但是在这一方面也考虑到的确有相关支持,但是大学生缺少了解途径,以致于不能取得帮助。
  2.1.3 教育机构相应的专业帮助有待加强
  教育机构应该多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应该为支教活动指明方向,改进其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效果,为支教水平的提升和支教事业的完善和规范做应有的贡献。
  2.2 学校
  2.2.1 对于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支教活动不够重视和支持
  据调查,很多大学有对口支援的学校,并能每年派出研究生支教团进行长期支教。但是,对于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支教并没有非常重视和支持,且对支教的相关政策和设立的专门的基金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即使开设专项基金学生也很少有了解途径,学生组织的支教活动面临筹资问题。
  2.2.2 缺少对支教活动进行适当的规范
  对于支教活动的安全保障和安全培训不到位,对支教尤其是学生社团支教的的各个环节缺少进行调控和监督指导,缺少活动反馈环节。
  2.3 组织机构与组织者
  2.3.1 部分短期支教存在时间过短和不持续的问题
  短期支教时间过短,引起频繁更换支教老师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
  2.3.2 缺乏标准统一科学的筛选机制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支教团队对队员的选拔方式仍然需要改进,选拔存在随意性强,标准不一或不科学等问题,对于支教大学生的选拔环节仍需完善,应建立规模统一的筛选标准。[7]
  2.3.3 缺乏对支教大学生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
  无论是支教大学生沟通能力和教学技巧的培养,还是提高其应急,后勤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都需要继续努力,需要引起重视。   2.3.4 大多没有在支教过后定期进行反馈了解
  造成支教与受教两方沟通中断,不能确保支教质量,不利于支教的可持续发展。
  2.4 支教大学生
  2.4.1 选拔出来的大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有待提升
  有些大学生空有一腔热情而无相关知识且自身能力不足,带来课堂混乱,教学质量低下,支教流于形式等负面影响,对于教学活动的掌控欠佳,影响教学进度。大多支教大学生并非师范类专业,缺乏教学经验。
  2.4.2 部分大学生支教动机存在问题
  一些支教大学生功利心重,缺乏责任感,不注意自身言行,更有甚者不遵循支教团队的规则,擅自离队脱离組织,带来自身的危险。此外,一些支教大学生对待教学活动态度不够端正,备课充实度有待加强,准备不足。
  3 大学生支教活动的优化措施
  3.1 政府加强保障与监管,鼓励加强社会团体的支持力度
  (1)各地政府对当地的教师资源进行统一登记,并把教师资源不足的学校进行重点标注。积极与一些大学联系争取对口支援;同时,对有意向组织支教的大学生社团委托学校进行考察合格后,分配合适的学校让大学生开展支教活动;社团组织自行组建的支教项目也应在省团委备案。安排专门人员对所有支教活动进行评价打分,并定期检查活动效果,对于没有长期性及回访的支教团队取消其支教资格。(2)各地政府可设立专项基金用以帮助支教活动,各支教社团可事前向该基金进行申请,批准通过后可获得一定的经费为支教服务。(3)鼓励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对大学生支教进行资金和物资的捐赠支持,在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支教事业的持续发展。
  3.2 学校要建立健全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支教的指导和监督
  (1)学校也应积极组织支教活动,选择适合的对口支援学校并组织长期的支教队伍进行支援,发挥大学生的志愿者精神。同时对参与支教同学进行指导,组织相关课程端正支教的组织者和志愿者的态度,保证支教的目的和质量。(2)学校应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支教活动。一方面各支教活动均应在团委备案,并对支教行为进行监督追踪,对于没有长期性联络、回访的支教应该取消其团体的支教资格。另一方面,学校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职责,请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等的培养,保证学生的教育质量及实践质量。(3)学校也应准备专项的志愿基金对学生的志愿行为包括支教进行支持;积极帮助支教团队联系支教地点,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支教团队减少困难。
  3.3 组织者要善用新媒体宣传,完善筛选培训制度
  (1)在联系支教学校方面,先集思广益选出适合的地区;继而实地考察,积极主动地与相关学校联系,了解学校的需求;之后可以通过学校的一些相关负责机构如团委等与政府、教育局等相关机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若条件允许,也应与当地被支教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取得他们的认同。
  (2)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支教的科技化。应用李克强总理提出 “互联网+” 的理念,“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支教活动的各个环节, 从招募计划发布、志愿者信息采集到志愿服务开展等进行全方位的记录与共享,不断激发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创新力。”[8]
  (3)完善志愿者的筛选流程,首先通过面试了解有支教意愿者参加支教的目的;再以试讲了解他们的教学能力。一些社团也可以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测试随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在过程中,组织者应尽量说明项目学校相关情况,让志愿者考虑清楚支教时间是否与其上课时间相冲突,决定长期支教的志愿者,不能无故缺席。
  (4)在志愿者的培训方面,应包括课程培训和心理培训,确保成员在到达支教地区后有积极的心态面对支教。一方面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及过往志愿者教授一些教学的方法、自我保护意方法、随机应变能力等等,检查备课状况;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同类型的社团进行经验交流。课程设置应符合志愿者自身特长,要使其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和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既活跃又不混乱。
  “建立正规化、专业化的考核制度,督促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能够遵守团队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制定评判标准。”[9]这一制度有利于组织者对团队的管理。
  3.4 志愿者要明确目的,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支教
  (1)志愿者应端正参加支教的态度、目的、动机,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支教。并积极与家人沟通,取得家人的理解。(2)自觉遵守支教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制度,为志愿服务锦上添花。(3)在与当地教师的交流上,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地方教师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带给孩子更加成熟稳重有成效的教学;而对待思想冲突的地方,一方面应该包容,另一方面,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当地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注意手段不能过激。
  、参考文献
  [1] 曾斌.浅析大学生义务支教对自身的积极影响[J].亚太教育,2016(4):256-256.
  [2][7]冯继广,杨昆,杨丹怡等.大学生支教活动影响与问题的调查及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0):242-242.
  [3][6][9]龚莉红,陈筱铓.大学生支教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8):72-75.
  [4] 赵芬.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商务月刊,2010(6):197-197.
  [5] 张洁.大学生西部支教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8] 张针铭,胡亚琳.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7):104-107.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高校公寓一方面是满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提供了必要的环境。通过对高校学生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校园内有60%的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因此,对学生教育的重点不仅要放在教室还要考虑学生公寓,将高校公寓打造成学生温馨生活的家园,同时注重公寓文化建设,提高公寓文化建设质量,将高校公寓建设成学校的隐形学园。更为重要的是要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类课程以及竞赛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的研究,有助于探索相关课堂与课外活动的实效性,为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课程和竞赛活动提供建议。本研究以抽样调查为主,对部分在校以及毕业的大学生采取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应该从课程及竞赛活动本身、对就业创业课程及竞赛活动的认知、国家的支持力度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和
期刊
摘要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趋势,高校纷纷开设双语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参与双语专业课程的开设及建设,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双语教学与传统中文教学不同,目前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佳。本文运用柯林·贝克教育模式对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从“输入-情景-过程-输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并提升双语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双语教学模式 柯林·贝克教育模式 双语专业课程教学  中
期刊
摘 要 《喊山》里“哑巴”是一个爱笑的女人,“无言胜有言”是她笑的方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内蕴,表达出不一样的审美追求。追求一种“立象以尽意”的意象之美,一种单纯实在的“情爱之美”,一种自由向往的“生活之美”。  关键词 笑意象 情爱 生活美  中图分类号:I24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68  Abstract In "Shouti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该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该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文化对接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 校企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08  Abstract This paper
期刊
摘要 本文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探讨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终身学习的特点和终身学习对教师的职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师职业发展 终身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传统作用和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了,许多新知识、新技能需要不断重新学习、重新实践来得到,因此在新的教育目标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尽快适应
期刊
摘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学校专业综合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司法考试改革背景下。专业综合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本文拟从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内容,法学专业综合改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建设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 司法考试 法学专业 综合改革  1专业综合改革建设内容  一般来说,专业综合改革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
期刊
摘要 专业课程的教学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学习深造都有重要的影响。“应用光学”是我校军用光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以及当前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的缺点,结合军用光电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探索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下一步在“物理光学”等其它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 应用光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自己在研究生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以“高级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浅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些看法,从而为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19  How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
期刊
摘要 边缘化人群是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弱势群体,西班牙小说家胡安·马德里的黑色小说“托尼·罗马诺”系列详细刻画了边缘化人群的种种窘境,本文结合小说和前人在社会边缘化方面的研究,通过分析具体人物来讨论人们在社会中遭受边缘化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 黑色小说 边缘化人群 西班牙民主改革 角色分析  0引言  胡安·马德里是西班牙最富盛名的小说作家之一,于1947年6月12日出生在马拉加市,曾在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