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前牙位移情况,从而改善口腔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周病;前牙移位;口腔正畸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149-01
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牙支持组织,累及牙龈及深层牙周组织,也是造成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对口腔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1]。牙周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可导致牙周组织慢性感染,反复发作,不但影响口腔咀嚼功能,甚至对全身健康有一定影响[2]。同时该病发生后可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容易发生牙齿松动、移位的情况,影响口腔咀嚼功能与美观,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口腔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矫治技术来帮助患牙恢复正常的形态,从而矫正畸形,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的口腔美观[3]。为了观察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文章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其中有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18~46岁,平均为(29.5±4.3)岁。入选标准:有明确的牙周病诊断史且牙周病发生后引起的前牙移位,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牙根异常发育、畸形牙的患者。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开展基础治疗,清除不合适的修复体以及坏死组织,同时给予抗生素感染,同时叮嘱患者做好口腔清洁。
观察组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具体措施为:清洁牙周并平整牙根,当牙周炎症消失后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本次研究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托槽黏贴牢固并确保牙齿排列整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正畸力,定期复查并督促患者加强口腔清洁管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的变化。本次研究临床疗效评估标准[4]:显效:前牙复位且无松动,咀嚼功能正常;有效:牙齿移位改善,但有松动;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差异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的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后前牙覆蓋、牙周袋深度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牙周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尤其是喜食甜食、长期抽烟饮酒以及口腔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牙周病患者多存在牙结石,容易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形成牙周袋,同时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牙槽骨吸收,对口腔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牙周病的发生会导致牙支持组织出现病理改变,例如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等改变,从而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的情况发生,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口腔美观,尤其是前牙移位患者。
常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牙周病的治疗中,无法恢复移位牙齿,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口腔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牙齿受力方向,从而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恢复前牙覆盖,并调整咬合关系,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口腔美观。正畸治疗能够有效解决常规治疗中无法改善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前牙覆盖以及牙周袋深度,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并且有助于改善牙齿美观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目前较多研究指出口腔正畸治疗对于多种牙体牙周疾病有着较好的矫治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可在该病中普及使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口腔正畸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牙周病引起前牙移位患者的牙齿移位情况,进一步减小前牙覆盖和牙周袋深度,改善患者牙齿美观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前牙位移情况,从而改善口腔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国琴.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的牙齿咀嚼功能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265.
[2] 胡伟.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7):89-91.
[3] 朱蓬. 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74-3975.
[4] 黄雪梅,徐星,张群娣.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4):80-81.
关键词:牙周病;前牙移位;口腔正畸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149-01
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牙支持组织,累及牙龈及深层牙周组织,也是造成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对口腔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1]。牙周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可导致牙周组织慢性感染,反复发作,不但影响口腔咀嚼功能,甚至对全身健康有一定影响[2]。同时该病发生后可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容易发生牙齿松动、移位的情况,影响口腔咀嚼功能与美观,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口腔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矫治技术来帮助患牙恢复正常的形态,从而矫正畸形,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的口腔美观[3]。为了观察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文章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0例医院收治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其中有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18~46岁,平均为(29.5±4.3)岁。入选标准:有明确的牙周病诊断史且牙周病发生后引起的前牙移位,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牙根异常发育、畸形牙的患者。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开展基础治疗,清除不合适的修复体以及坏死组织,同时给予抗生素感染,同时叮嘱患者做好口腔清洁。
观察组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具体措施为:清洁牙周并平整牙根,当牙周炎症消失后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本次研究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托槽黏贴牢固并确保牙齿排列整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正畸力,定期复查并督促患者加强口腔清洁管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的变化。本次研究临床疗效评估标准[4]:显效:前牙复位且无松动,咀嚼功能正常;有效:牙齿移位改善,但有松动;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差异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的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后前牙覆蓋、牙周袋深度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牙周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尤其是喜食甜食、长期抽烟饮酒以及口腔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牙周病患者多存在牙结石,容易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形成牙周袋,同时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牙槽骨吸收,对口腔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牙周病的发生会导致牙支持组织出现病理改变,例如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等改变,从而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的情况发生,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口腔美观,尤其是前牙移位患者。
常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牙周病的治疗中,无法恢复移位牙齿,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口腔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牙齿受力方向,从而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恢复前牙覆盖,并调整咬合关系,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口腔美观。正畸治疗能够有效解决常规治疗中无法改善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前牙覆盖以及牙周袋深度,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并且有助于改善牙齿美观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目前较多研究指出口腔正畸治疗对于多种牙体牙周疾病有着较好的矫治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可在该病中普及使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口腔正畸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牙周病引起前牙移位患者的牙齿移位情况,进一步减小前牙覆盖和牙周袋深度,改善患者牙齿美观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前牙位移情况,从而改善口腔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国琴.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的牙齿咀嚼功能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265.
[2] 胡伟.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7):89-91.
[3] 朱蓬. 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74-3975.
[4] 黄雪梅,徐星,张群娣.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