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宗祠文化的价值及建设路径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祠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土文化的根,既蕴含着质朴的传统内容,又埋藏着深厚的人文根基。它不仅在传统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性作用,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担负着新的使命要求和目标任务。然而,在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并全面转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新背景下,宗祠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主要体现在传承保护能力不足、价值认识不清、创新转化力度不够、社会功能弱化、专业人才队伍短缺等方面。对此,社会各界应科学规划、综合提出应对策略,不断丰富宗祠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功能作用,以期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全方
其他文献
撕是一种动作,史书中写作裂,裂帛是古代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之一。纸产生后,撕就成为分割纸张的一种方法,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宋代的苏轼最早将裂纸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从此裂纸一词逐渐发展成为有固定语意的名词。随着民俗祭祀活动的盛行,撕纸成为祭祀中的展示内容,并逐渐演化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创作技法。撕纸比剪纸出现晚,制作不使用工具,作品造型边缘有毛茬,比剪纸多一种颜色。传统撕纸艺术遵循民族文化认知观念,是以哲理观念为主的平面艺术。撕纸艺术有明线传承和暗线传承两种方式,在民众中长期流传。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撕纸艺人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