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科的教学目的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说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學生这几项基本能力。因此,如何把语文课教成听说读写的训练课,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读写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在现在千呼万唤“语文教学有效性”之际,要扎实推进“听说读写”,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绽放精彩。
一、“听读”结合,有效链接
听读结合是教学中最常见的训练形式。听读结合,以读带听,有助于增强语感,识别语流,强化听力。叶圣陶说:“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进行听读结合,那么它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的阅读要好的多。新课标中每篇课文都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体验,老师只能让学生在反复地读中感觉。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黄土高原独特的造就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如果没有读,就难以来实现与学生的心理共鸣。于是我在课上播放了课文范读,让学生反复地听,然后让学生去模仿读,然后采用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搞唔到安塞腰鼓的激情、火烈和奔放,从而使学生与文本相结合,让他们在读中生情,读中悟情。为此让我感受到: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听读的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突破口,同时读也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化难为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语文课上,老师的第一要务便是通过读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涵,进而学会阅读。实际上每堂课上的听读训练都伴随着学生的思考,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基础。
二、“读说”结合,有效互动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而“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说好话的语言沉淀积累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本,阅读各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内容,不断积累语言,才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读说结合,有效互动呢?首先应从读练起。“读”是基础,可以通过试读、范读、初读、细读、议读、读练、自续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像试读、议读、自读等对于提高阅读质量都较为有效。在第一学期开学初,我实施了课前3分钟的读书训练。由本班朗读能力最好的同学具体负责实施。朗读的内容都是我精选的重要语段。开始齐读,然后个人站在座位上读,单人站在讲台上读。另外,我还利用晨读和课外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对学过的文章,强化训练,这样加强了读,就为今后学生的说做了充分的准备,使之能言之有物。其次,是以读促说。“说”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它可以促使学生将读中获得的认识,感受经过深入的思考整合,形成自己的新认识,新感受,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在读的过程中可择机采取说的训练。比如在初读课文时,在精彩字词、语句朗读后,在需要深入体会的重点段落处,在课文总结归纳后,都可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例如,在初读课文时,往往要让学生通过读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个总体印象,此时,可用范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一边听,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事物等有什么印象感受等等,读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读写”结合,有效相长。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这两者结合,才能有效相长。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找准读写训练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文章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等作为读写训练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课内精读的训练
(1)仿写训练
我们所教的课文,每一篇都是很好的习作范文。这些文章段落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语汇丰富,对学生有极大的仿写价值。像可以仿写的文章我们便可以此为对象,直到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如《大江保卫战》一文采用点面结合把抗洪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的生动感人,课上我让模仿该文的行文思路、构段方式、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场面描写,锻炼了写作。
(2)抓空白处进行训练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写得简略或省略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或拓展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给文章简略或空白处加以补充,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神态各异的秦兵马俑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后面的省略号给我们无限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我借助这个契机,利用课件出示不同神态的兵马俑,让学生观察,想象,进行补白仿写。这样,既使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他们意识到自己也能写课文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从而唤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激情。
(3)续写训练
让学生给所学的一些课文续补后篇,只要符合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完整情节的发展,注意结合现实,想象合理,就给予肯定。如:《望月》文中最后一段描写读来意味深长。那么,“我久久凝望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想象……”会想些什么呢?让孩子续写下去,孩子们写出了各种不同的思考,既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活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作文的能力。
2.课外阅读的训练
(1)好词佳句的摘录
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不做具体规定,但我订了一个最低限度“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三的读书日,边读书边做记录。在《亲子阅读卡》上摘录好词佳句一,熟读摘的内容,这样反复吟读,不断积累,读得深刻,读出了感受。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读书展示活动往往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主阵地,教师可利用活动课,如好书推荐、朗诵比赛、读书交流、小小表演等,看到到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进行讨论,交流阅读心得。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内化,升华。
(3)读后感训练
有些文章叙事感人,富有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引领的作用。如:《海伦凯勒》等课文,告诫孩子们要敢于独立战胜一切困难,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这样的文章,我就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语文,不可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听说读写,语文课才更有效。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扎扎实实落实好“听说读写”四门功课,不断地总结反思,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进取。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J].李彩香.学周刊.2014(35)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读写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在现在千呼万唤“语文教学有效性”之际,要扎实推进“听说读写”,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绽放精彩。
一、“听读”结合,有效链接
听读结合是教学中最常见的训练形式。听读结合,以读带听,有助于增强语感,识别语流,强化听力。叶圣陶说:“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进行听读结合,那么它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的阅读要好的多。新课标中每篇课文都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体验,老师只能让学生在反复地读中感觉。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黄土高原独特的造就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如果没有读,就难以来实现与学生的心理共鸣。于是我在课上播放了课文范读,让学生反复地听,然后让学生去模仿读,然后采用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搞唔到安塞腰鼓的激情、火烈和奔放,从而使学生与文本相结合,让他们在读中生情,读中悟情。为此让我感受到: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听读的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突破口,同时读也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化难为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语文课上,老师的第一要务便是通过读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涵,进而学会阅读。实际上每堂课上的听读训练都伴随着学生的思考,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基础。
二、“读说”结合,有效互动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而“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说好话的语言沉淀积累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本,阅读各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内容,不断积累语言,才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读说结合,有效互动呢?首先应从读练起。“读”是基础,可以通过试读、范读、初读、细读、议读、读练、自续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像试读、议读、自读等对于提高阅读质量都较为有效。在第一学期开学初,我实施了课前3分钟的读书训练。由本班朗读能力最好的同学具体负责实施。朗读的内容都是我精选的重要语段。开始齐读,然后个人站在座位上读,单人站在讲台上读。另外,我还利用晨读和课外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对学过的文章,强化训练,这样加强了读,就为今后学生的说做了充分的准备,使之能言之有物。其次,是以读促说。“说”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它可以促使学生将读中获得的认识,感受经过深入的思考整合,形成自己的新认识,新感受,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在读的过程中可择机采取说的训练。比如在初读课文时,在精彩字词、语句朗读后,在需要深入体会的重点段落处,在课文总结归纳后,都可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例如,在初读课文时,往往要让学生通过读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个总体印象,此时,可用范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一边听,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事物等有什么印象感受等等,读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读写”结合,有效相长。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这两者结合,才能有效相长。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找准读写训练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文章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等作为读写训练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课内精读的训练
(1)仿写训练
我们所教的课文,每一篇都是很好的习作范文。这些文章段落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语汇丰富,对学生有极大的仿写价值。像可以仿写的文章我们便可以此为对象,直到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如《大江保卫战》一文采用点面结合把抗洪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的生动感人,课上我让模仿该文的行文思路、构段方式、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场面描写,锻炼了写作。
(2)抓空白处进行训练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写得简略或省略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或拓展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给文章简略或空白处加以补充,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神态各异的秦兵马俑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后面的省略号给我们无限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我借助这个契机,利用课件出示不同神态的兵马俑,让学生观察,想象,进行补白仿写。这样,既使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他们意识到自己也能写课文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从而唤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激情。
(3)续写训练
让学生给所学的一些课文续补后篇,只要符合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完整情节的发展,注意结合现实,想象合理,就给予肯定。如:《望月》文中最后一段描写读来意味深长。那么,“我久久凝望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想象……”会想些什么呢?让孩子续写下去,孩子们写出了各种不同的思考,既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活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作文的能力。
2.课外阅读的训练
(1)好词佳句的摘录
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不做具体规定,但我订了一个最低限度“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三的读书日,边读书边做记录。在《亲子阅读卡》上摘录好词佳句一,熟读摘的内容,这样反复吟读,不断积累,读得深刻,读出了感受。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读书展示活动往往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主阵地,教师可利用活动课,如好书推荐、朗诵比赛、读书交流、小小表演等,看到到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进行讨论,交流阅读心得。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内化,升华。
(3)读后感训练
有些文章叙事感人,富有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引领的作用。如:《海伦凯勒》等课文,告诫孩子们要敢于独立战胜一切困难,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这样的文章,我就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语文,不可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听说读写,语文课才更有效。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扎扎实实落实好“听说读写”四门功课,不断地总结反思,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进取。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J].李彩香.学周刊.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