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机械单一,即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知识及相关考点,这便使得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进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认识。在此背景下,情境教学法日益走进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视野,它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被大范围推崇和应用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途径与策略做些总结。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物理;问题;直观;实验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并遵循科学的教学理念而创设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中,不仅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克服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局限,促使物理教学重焕生机与活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汲取效果,从而有利于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引发思考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对于学习思维活跃的初中生而言,问题更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基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之初以问题为契机,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依据来创设相关情境,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比热容》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当地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像片段。在这之前,我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待视频播放完畢,我向学生重复了先前的问题。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继续问道:“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要比沿海地区大呢?”这一问题一经提出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纷纷对此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但却始终未能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我顺势引出了新课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直观情境,形象感知,深化理解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初中生而言,难免会由于物理学科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而感到物理难学。如果此时教师还一味沿用口头灌输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就势必会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一定的阻碍。鉴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不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将原本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生动化,以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深化学生理解感知的目的。
在教学《眼睛和眼镜》这节内容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眼睛的结构,并引导学生与之前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作类比,以使学生明确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接下来,为了让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我利用课件演示了眼球的自动调焦。有了以上知识作为铺垫,我再次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将物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认识。
三、创设实验情境,合作探究,提升素养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生则应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通过实验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合作探究,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在教学《欧姆定律》这节内容的过程中,我向学生问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通过交流讨论和我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改变电流的方法,即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的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或者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方法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设计一份实验方案,并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又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想及时扭转物理课堂长期“高耗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积极探索和寻求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途径与策略,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武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24):26.
[2]钟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8):22.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物理;问题;直观;实验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并遵循科学的教学理念而创设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中,不仅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克服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局限,促使物理教学重焕生机与活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汲取效果,从而有利于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引发思考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对于学习思维活跃的初中生而言,问题更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基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之初以问题为契机,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依据来创设相关情境,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比热容》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当地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像片段。在这之前,我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待视频播放完畢,我向学生重复了先前的问题。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继续问道:“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要比沿海地区大呢?”这一问题一经提出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纷纷对此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但却始终未能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我顺势引出了新课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直观情境,形象感知,深化理解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初中生而言,难免会由于物理学科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而感到物理难学。如果此时教师还一味沿用口头灌输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就势必会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一定的阻碍。鉴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不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将原本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生动化,以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深化学生理解感知的目的。
在教学《眼睛和眼镜》这节内容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眼睛的结构,并引导学生与之前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作类比,以使学生明确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接下来,为了让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我利用课件演示了眼球的自动调焦。有了以上知识作为铺垫,我再次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将物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认识。
三、创设实验情境,合作探究,提升素养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生则应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通过实验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合作探究,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在教学《欧姆定律》这节内容的过程中,我向学生问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通过交流讨论和我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改变电流的方法,即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的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或者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方法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设计一份实验方案,并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又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想及时扭转物理课堂长期“高耗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积极探索和寻求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途径与策略,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武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24):26.
[2]钟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