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静好的下午,听到《甘肃教育》杂志出刊500期的喜讯,我内心不由得一惊。时光荏苒,这位如此亲密的同龄伙伴,经历了33年的探索与成长,在岁月嬗变中,春华秋实,一路芬芳,毅然站在了又一个大丰收的节点。
就像给朋友过生日一样,高兴之余总要纪念一些与之有关的故事。15年前,上初中的我,因为语文老师诵读了一篇《甘肃教育》上的文章,把我引上了热爱写作的道路,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又在她的影响和熏陶下,选择了从事教育行业。15年后,我以特约记者的身份成为了《甘肃教育》的一员,这是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缘。在纪念创刊30周年时,我写下了《人生的启蒙老师》,在庆祝出刊500期之际,我又不得不往事重提,以免让这份真挚而朴素的情感被尘封在岁月里。
那是一个初夏午后,语文老师在野外,给我们诵读了《甘肃教育》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声情并茂地把我们引入到文章设置的优美氛围中,随后让大家实地实景写一篇作文。当时的我,摘了一大把野草莓,坐在树下边品尝边欣赏周围鲜花芬芳、婆娑树影的美景,在小鸟的欢歌笑语和飒爽的微风中,我一口气写完了那篇叫《我是一颗野草莓》的作文。
那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习作,至今想起来,思绪还能沉浸在老师在树影婆娑下诵读美文的情景中。自那以后,我便养成了酷爱文学的习惯,这些年来,不管怎么繁忙,也总没放下笔头,零零星星地在各种报刊出现自己的名字。
初中毕业后,我选择了师范学校。那几年,也没忘记在学校的阅览室里阅读《甘肃教育》,并开始学写论文,加强自己的师前教育。在农村教书的几年里,有了从教的经历,我的教学论文逐渐成熟了起来,发表、获奖成了常有的事。教学之余,我一直坚持阅读《甘肃教育》,也在每期的阅读中,找出能够指导自己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来,从而成了一位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悄然地,《甘肃教育》正发挥着“教师的良师益友、教研的信息平台”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像我一样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因她受益、正在受益或即将受益。
而今,我虽离开教学一线好几年了,但我和《甘肃教育》的情分却越来越深,幸而又成了其中的一员。从一位学习的受益者到为她采稿的特约记者,我觉着,自己的思想在逐渐成熟、对教育的情感也在逐渐丰满,我更自信的是我对她的阅读从没落下过一期,那清新又严肃的风格,淡雅又厚重的气质,深邃而新颖的观点,短小又大气的文章,时刻让我耳目一新,每次读罢,备感亲切,弥足珍贵。
2009年起,我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作品,从论文到言论,再到新闻或调查,每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油墨飘香,内心就会涌起一阵阵感激、感动。2012年,我在《甘肃教育》上刊登的3篇新闻调查,均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反响,其中一篇《农村偏远地区教师身体健康状况调查》的稿子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强烈共鸣,《甘肃教育》能发出这样的呼吁,愈加受到农村教师的青睐。
《甘肃教育》是我实现梦想的跳板,正在渐渐地和我融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伴着甘肃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甘肃教育》经历了好几次改版扩版,并得到了广大读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和好评,是省内名副其实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探讨教育发展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学刊和权威媒体。
一路欢歌一路芬芳,《甘肃教育》的今天,是30多年来几代员工辛勤付出的结果,而我也正在为自己能加入这样的团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往次的新闻采写和撰稿中,很多编辑给了我极大帮助和指导,他们总是毫不厌烦地容纳我的叨扰,在新闻观点和角度把握上给予指导,帮助自己逐渐提高,有时候为了一个标点,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会在清晨或者晚上打来电话,要和自己沟通交流一下。我们虽未谋面,但在许多观点上的不谋而合,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着实佩服他们的严谨和认真,每次约稿时,总要先在QQ上发个笑脸过来,交代清楚选题后,再发一个呲牙的表情,随后又深深地潜了下去。仔细一想,他们多年来一贯坚持着的严谨和睿智,正是《甘肃教育》发散智慧光芒的内驱动力。
我每次捧起《甘肃教育》,都觉得是和智者靠近,每次阅读,都会觉得受到洗礼。当我欣悦地接受某一种新的教育智慧和理念时,就会敬畏她的每一缕光芒,当刊登每一篇稿件的时候,就会享受到心灵火花在那方绿洲之上跳跃的激动。这些年过来,是她让我学会了探索与尝试,借鉴与创新,更让我懂得了分享与奉献。
正值《甘肃教育》出刊500期之际,我那份感念变得愈加深厚,梦想也愈加执著。我坚信,只要和《甘肃教育》相伴的一天,我的梦想就会坚持下去,我的良师和伙伴——《甘肃教育》,也只会愈来愈好,更上一层楼。
500期,堆起是一座书山,垒起就是一座丰碑。那些缄默的文字和图案,记录了甘肃教育发展与变革的点点滴滴,记录了黄河滔滔、漫卷诗书,记录了浩荡春风、芬芳桃李……
就像给朋友过生日一样,高兴之余总要纪念一些与之有关的故事。15年前,上初中的我,因为语文老师诵读了一篇《甘肃教育》上的文章,把我引上了热爱写作的道路,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又在她的影响和熏陶下,选择了从事教育行业。15年后,我以特约记者的身份成为了《甘肃教育》的一员,这是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缘。在纪念创刊30周年时,我写下了《人生的启蒙老师》,在庆祝出刊500期之际,我又不得不往事重提,以免让这份真挚而朴素的情感被尘封在岁月里。
那是一个初夏午后,语文老师在野外,给我们诵读了《甘肃教育》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声情并茂地把我们引入到文章设置的优美氛围中,随后让大家实地实景写一篇作文。当时的我,摘了一大把野草莓,坐在树下边品尝边欣赏周围鲜花芬芳、婆娑树影的美景,在小鸟的欢歌笑语和飒爽的微风中,我一口气写完了那篇叫《我是一颗野草莓》的作文。
那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习作,至今想起来,思绪还能沉浸在老师在树影婆娑下诵读美文的情景中。自那以后,我便养成了酷爱文学的习惯,这些年来,不管怎么繁忙,也总没放下笔头,零零星星地在各种报刊出现自己的名字。
初中毕业后,我选择了师范学校。那几年,也没忘记在学校的阅览室里阅读《甘肃教育》,并开始学写论文,加强自己的师前教育。在农村教书的几年里,有了从教的经历,我的教学论文逐渐成熟了起来,发表、获奖成了常有的事。教学之余,我一直坚持阅读《甘肃教育》,也在每期的阅读中,找出能够指导自己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来,从而成了一位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悄然地,《甘肃教育》正发挥着“教师的良师益友、教研的信息平台”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像我一样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因她受益、正在受益或即将受益。
而今,我虽离开教学一线好几年了,但我和《甘肃教育》的情分却越来越深,幸而又成了其中的一员。从一位学习的受益者到为她采稿的特约记者,我觉着,自己的思想在逐渐成熟、对教育的情感也在逐渐丰满,我更自信的是我对她的阅读从没落下过一期,那清新又严肃的风格,淡雅又厚重的气质,深邃而新颖的观点,短小又大气的文章,时刻让我耳目一新,每次读罢,备感亲切,弥足珍贵。
2009年起,我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作品,从论文到言论,再到新闻或调查,每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油墨飘香,内心就会涌起一阵阵感激、感动。2012年,我在《甘肃教育》上刊登的3篇新闻调查,均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反响,其中一篇《农村偏远地区教师身体健康状况调查》的稿子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强烈共鸣,《甘肃教育》能发出这样的呼吁,愈加受到农村教师的青睐。
《甘肃教育》是我实现梦想的跳板,正在渐渐地和我融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伴着甘肃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甘肃教育》经历了好几次改版扩版,并得到了广大读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和好评,是省内名副其实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探讨教育发展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学刊和权威媒体。
一路欢歌一路芬芳,《甘肃教育》的今天,是30多年来几代员工辛勤付出的结果,而我也正在为自己能加入这样的团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往次的新闻采写和撰稿中,很多编辑给了我极大帮助和指导,他们总是毫不厌烦地容纳我的叨扰,在新闻观点和角度把握上给予指导,帮助自己逐渐提高,有时候为了一个标点,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会在清晨或者晚上打来电话,要和自己沟通交流一下。我们虽未谋面,但在许多观点上的不谋而合,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着实佩服他们的严谨和认真,每次约稿时,总要先在QQ上发个笑脸过来,交代清楚选题后,再发一个呲牙的表情,随后又深深地潜了下去。仔细一想,他们多年来一贯坚持着的严谨和睿智,正是《甘肃教育》发散智慧光芒的内驱动力。
我每次捧起《甘肃教育》,都觉得是和智者靠近,每次阅读,都会觉得受到洗礼。当我欣悦地接受某一种新的教育智慧和理念时,就会敬畏她的每一缕光芒,当刊登每一篇稿件的时候,就会享受到心灵火花在那方绿洲之上跳跃的激动。这些年过来,是她让我学会了探索与尝试,借鉴与创新,更让我懂得了分享与奉献。
正值《甘肃教育》出刊500期之际,我那份感念变得愈加深厚,梦想也愈加执著。我坚信,只要和《甘肃教育》相伴的一天,我的梦想就会坚持下去,我的良师和伙伴——《甘肃教育》,也只会愈来愈好,更上一层楼。
500期,堆起是一座书山,垒起就是一座丰碑。那些缄默的文字和图案,记录了甘肃教育发展与变革的点点滴滴,记录了黄河滔滔、漫卷诗书,记录了浩荡春风、芬芳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