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析、导、悟”诗歌鉴赏四步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h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诗歌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有对作品独到的感受和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培养他们学习诗歌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鉴赏能力。结合以往的诗歌教学经验和实际的学情,大胆设计并尝试了“读、析、导、悟”诗歌鉴赏四步教学模式,初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一种传统办法,也是最值得发扬光大的绝学。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激发想象、联想和情绪,让吟诵者自己和听赏者“因声入境”。中国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乐曲大都失传,但其韵律和节奏还在。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所谓“言由心生,心随情动”。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感,“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读,要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融入感情。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扬抑,进而读出韵味和感情。诵读层次由浅入深的推进是培养语感的需要,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
  要想读出韵味,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能使朗读效果更加美妙。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前要先预习本首诗歌的大意和创作背景,给个别字注音、释义。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情境。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必须大胆做示范。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全班声情并茂、有创造性的朗读氛围。
  二、析——设置题型,自学探究
  诗歌赏析包括两个方面:(1)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它既是教学的终点,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教学的起点。近年来,广东省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考查手法、技巧、意境和情感类内容,因此,解读诗歌就应从意象、意境、情感入手,顺势解析表达手法和技巧。
  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要引导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能理解和试着解说诗中的意象及象征手法,多做练习,反复推敲,以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情感。第二,从意境出发,抓住词眼,揣摩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设置考题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好方法,因此,设置紧密结合高考考点的恰当考题就很有必要。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有些学生似乎难以独立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集体的学习活动中去。相互间的讨论、交流、切磋甚至争论,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知识的掌握。
  这一环节,关键要让学生形成书面语言,教师要给予引导和指正,并给出相应的分值,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考试能力中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三、导——点石成金,归纳总结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涵,逐步培养他们规范答题的习惯。
  在每次师生共“析”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关注此类题型的思考模式、解题思路,以便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如,考查意境的角度,可以总结为以下题型和答题思路:1.意象题——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种题型,情感务必要答上,如果遇到有些形象类小题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形象,就分析诗句进行全面概括。2.意境题——营造了什么氛围、或意境、或画面,描写景色上有什么特点。大体思路是:意象(景)﹢描写(手法)﹢情感。3.炼字题:字意﹢手法(意境)﹢效果(情感)。4.情感关系题——二者如何结合在一起。这种题型等于考了上述1和2题型,思路:景﹢手法﹢意境(画面)﹢情感。
  此环节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扮演“顾问”的角色。有时遇到参考答案不够规范的习题,还应相机引导,适时点拨,学生参与补充修改。
  四、悟——学生自学,探究领悟
  “悟”字从“忄”从“吾”,即从自己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想法。悟是自省与领悟,是学生真正从自己内心参透诗歌内涵,揭开诗歌神秘的面纱。悟,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古诗词方面的规律,并在实践中慢慢探索进而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思想。
  在感“悟”诗歌内涵之时,无论外界喧嚣与否,都必须固守内心之纯净,全身心地投入,在精神上与诗人融为一体,情感上感同身受。心领神会,心领诗人的豪迈奔放,神会诗人遭遇之喜之悲,达到“我即诗人,诗人即我”的境界。
  诗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诗歌本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本文论述的“读、析、导、悟”,就是以“读”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导”教给学生答题方法,最终“悟”出诗歌的神韵。
其他文献
很多从事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可能都会有一个同感:山区中学的学生特别怕写作文,而且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材料陈旧,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没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如何去打造好作文这半壁江山,使山区中学作文教学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路子呢?  一、山区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山区高中学生普遍有畏文厌文的心理,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积累的素材贫乏,作文时觉得无材料可用,
期刊
学生的创造力就像“种子”一样,教育工作者只有科学地灌溉、施肥、培养,才能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下面就在探究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  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产生某种创造动机而表现出来的创造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
期刊
语文教育是一门爱的教育,带着博爱的心去教每一堂课,效果大有不同。也许刚踏上工作岗位,各方面经验不足,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前进,那么,不妨先从教书匠做起。先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再做一个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任何事物归根结底都是一种理论,做任何事情归根结底都是运用思维。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是人的天性,因此,如果想让课堂气氛活跃,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一些小活动、小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说知
期刊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也更为重要。但是现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很普遍,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就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更是轻视语文学习,甚至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下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一、表现  一是学生漠视语文。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
期刊
许多学生都问:“学课文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原文。”许多老师会回答:“教材是个例子,通过例子可以举一反三。”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例子”条分缕析式的讲解,几乎垄断了课堂上的所有时间,“举一”可矣,“反三”就无从谈起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养成了语文教学只面向考试的功利习惯,重工具,轻人文,积淀在“例子”中的厚重的传统文化遗产,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有时竟成堵塞。这样的课堂成了“井”,学生也就成了“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乐之”,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趣引入,激起兴趣  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使学生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
期刊
人物是小说的构成要素,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也是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作品主题的重要途径。纵观通常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人物本身的言行等去探究。其实,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借助作品中其他的人物来分析需要分析的人物。据此,笔者依据语文教材的实例,来予以具体解读。  一、揭示生存环境,暗示人物命运  环境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人物的活动场所,环境决定了人
期刊
水浒一百单八条好汉齐聚梁山之后,哥儿们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偶尔下山打打土豪,劫劫富绅,遇到官兵来剿,权当玩场游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然而,这伙以所谓“忠义”二字纠集在一起的强梁,除几个像宋江一样的落魄文人之外,又有几人识文断字?这不,上山不久,山寨就因错字问题,闹出了不少笑话,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开始,好汉们初聚梁山,暂得安稳,天天酒肉,夜夜聚赌,通宵达旦,肆无忌惮。接连几次,有几个分寨
期刊
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阅读能力是中学生掌握各科知识和自学能力的基础,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一、激
期刊
如何在新的课改形势下,让学生能够自主愉快地学习,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让学生能够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目的,是摆在教师面前最需要、也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究、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为此,市区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