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能有效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渗透德育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初中音乐;德育渗透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初中音乐有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与有力手段。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还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对德育形成的作用,将德育寓于音乐的艺术美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教师素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就是以音乐为手段,用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教师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1. 教师的专业素质
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发展期,他们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因而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学生的榜样,发挥好表率作用。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音乐教师必备的吹、拉、唱等专业技能。另外,音乐教师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化内涵,满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促进德育渗透。
2. 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德育渗透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知识丰富的教师,会让学生尊敬;教师生动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整洁的外表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祖国无比热爱,就会在丰富的音乐作品中挖掘出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果教师缺乏追求真善美的热忱,缺乏对家乡、民族的情感,就不能从教材中挖掘出德育内涵,渗透到教学中去。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部杰作,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与艺术融合在一起。欣赏这首优雅的乐曲,好像给我们显现出一幅优美画卷,感受到春天夜晚的迷人景色,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美的享受,进入到乐曲营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想起祖国的山河,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
音乐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把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教学《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时,歌曲表达的是祖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与崇敬之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隐含的德育因素,提醒学生通过旋律及歌词来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对周总理的深深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在了解周总理事迹的基础上,再次学唱,深入体会总理的伟大,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 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投入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加强德育。如教学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令人感动的事迹,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如爱心歌手丛飞,他参加过四百多场义演,资助了近两百名贫困学生,身患绝症后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但他在死后却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给他人带来了光明。这样,学生了解了丛飞的感人事迹后,在学唱《让世界充满爱》时,就会特别认真,会被丛飞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从而受到德育。
3. 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或阅读相关资料等,在充分的想象中感受艺术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欣赏民族音乐时,优美动听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德育。如教学“民族奇葩”单元时,可以用各个民族传统的乐器来讲述民族发展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主题,通过音乐的解读和动人的画面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音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外,要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课外活动如歌咏比赛、合唱训练、民族小乐队、晚会、器乐训练等,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 歌咏比赛
歌咏比赛是音乐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音乐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歌咏比赛,并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扬。歌咏比赛活动中所选用的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如《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歌曲,学生在演唱比赛中,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等,整个过程就是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 合唱训练
在合唱训练实践中,教师要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旋律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无穷力量,从而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与德育的结合。其实选择好的作品进行训练就是德育资源的挖掘。训练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声音表现出艺术美,还要通过作品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合唱曲《祖国颂》时,先要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在演唱中融入自身情感,提高演唱效果。
总之,音乐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可见音乐教学的作用不只是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音乐教师要挖掘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书清.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1(7).
[2]潘小英.浅谈德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2012(6).
关键词:教师;初中音乐;德育渗透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初中音乐有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与有力手段。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还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对德育形成的作用,将德育寓于音乐的艺术美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教师素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就是以音乐为手段,用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教师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1. 教师的专业素质
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发展期,他们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因而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学生的榜样,发挥好表率作用。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音乐教师必备的吹、拉、唱等专业技能。另外,音乐教师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化内涵,满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促进德育渗透。
2. 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德育渗透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知识丰富的教师,会让学生尊敬;教师生动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整洁的外表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祖国无比热爱,就会在丰富的音乐作品中挖掘出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果教师缺乏追求真善美的热忱,缺乏对家乡、民族的情感,就不能从教材中挖掘出德育内涵,渗透到教学中去。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部杰作,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与艺术融合在一起。欣赏这首优雅的乐曲,好像给我们显现出一幅优美画卷,感受到春天夜晚的迷人景色,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美的享受,进入到乐曲营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想起祖国的山河,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
音乐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把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教学《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时,歌曲表达的是祖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与崇敬之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隐含的德育因素,提醒学生通过旋律及歌词来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对周总理的深深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在了解周总理事迹的基础上,再次学唱,深入体会总理的伟大,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 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投入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加强德育。如教学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令人感动的事迹,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如爱心歌手丛飞,他参加过四百多场义演,资助了近两百名贫困学生,身患绝症后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但他在死后却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给他人带来了光明。这样,学生了解了丛飞的感人事迹后,在学唱《让世界充满爱》时,就会特别认真,会被丛飞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从而受到德育。
3. 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或阅读相关资料等,在充分的想象中感受艺术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欣赏民族音乐时,优美动听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德育。如教学“民族奇葩”单元时,可以用各个民族传统的乐器来讲述民族发展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主题,通过音乐的解读和动人的画面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音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外,要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课外活动如歌咏比赛、合唱训练、民族小乐队、晚会、器乐训练等,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 歌咏比赛
歌咏比赛是音乐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音乐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歌咏比赛,并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扬。歌咏比赛活动中所选用的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如《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歌曲,学生在演唱比赛中,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等,整个过程就是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 合唱训练
在合唱训练实践中,教师要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旋律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无穷力量,从而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与德育的结合。其实选择好的作品进行训练就是德育资源的挖掘。训练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声音表现出艺术美,还要通过作品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合唱曲《祖国颂》时,先要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在演唱中融入自身情感,提高演唱效果。
总之,音乐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可见音乐教学的作用不只是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音乐教师要挖掘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书清.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1(7).
[2]潘小英.浅谈德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