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数字时代传统的出版理论和学科体系面临挑战甚至断裂,阅读端有助于贯通出版学学理,夯实学科在数字传播语境中的合法性,提升学科阐释力.以主体、客体、行为、效果为阅读研究结构框架,以身体、空间、物质、互动关系、效果等为理论支点,架构阅读理论资源与结构关系,倡导基于人类生存境况的阅读理论框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时代传统的出版理论和学科体系面临挑战甚至断裂,阅读端有助于贯通出版学学理,夯实学科在数字传播语境中的合法性,提升学科阐释力.以主体、客体、行为、效果为阅读研究结构框架,以身体、空间、物质、互动关系、效果等为理论支点,架构阅读理论资源与结构关系,倡导基于人类生存境况的阅读理论框架.
其他文献
以1996至2020年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搜索的核心期刊为数据基础,采用知识图谱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制作期刊关键词等图谱,以期发现区域合作的重点,方便学者们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重点可以分为区域旅游的合作形式、动力机制与合作模式,其中以跨境区域旅游合作、边境旅游合作和城市群旅游合作为研究的重点,并且研究重点还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随之改变.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研究区域旅游合作更多地把研究视角转向中国,与中国有关的
对基于云端的智能机械手微系统进行了设计,将其设计成一个集设备、云、端的全链应用模式的工业互联网微系统.系统可以通过云平台收发指令来驱动舵机运转以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还加装了陀螺仪传感器,以实现平稳运行.
针对上机操作题人工阅卷效率偏低,同时大量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阅卷,致使无法大规模推广上机考试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机考操作题自动评分的方法的实例分析研究,评估在进一步在计算机软考中推广上机考试的可行性.
人工智能时代,移动阅读表现出与传统阅读的巨大差异性,构建了内涵更加丰富的意义空间.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人工智能需在用户需求、内容生产、交互设计等方面全面赋能,重点在用户阅读需求智能分析、阅读内容智能生成、智慧交互设计提升、情感体验智能升级等方面着力,以塑造智能交互设计应用,促进移动阅读知识服务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创造移动阅读时代新价值,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移动阅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河北省晋语区阳原县化稍营方言指示代词存在多种读音形式,不同的读音形式对应不同的语法意义.它属于二分系统,其中,近指用“这”,远指用“那”.“这”有三种读音,分别是这1[???32]、这2[??213]、这3[t???213];“那”也有三种读音,分别是那1[n??32]、那2[n?213]、那3[nai213].“这1”作主语时,通常代替较近的人或事物;“这2”作主语时,只能代替较近的事物而不可代人.“这2”作宾语时,既可以指称事物、原因,也可以与“那2[n?213]”对举;“这3”作宾语时,通常与“那3
对晋语上党片78个方言点的日母字读音进行了考察,并根据上党片日母的读音特点,将其划分为“儿系字”和“日系字”两类.其中,“儿系字”的读音类型有三种,分别是[?r]型、[??]型、[??]型;“日系字”的读音类型有七种,分别是[?]型、[?]型、[z]型、[?]型、[?]/[z]或[?]/[z]型、[?]/[?]或[z]/[?]型、[l]/[?]型.在这一基础上,对古日母读音在上党片方言中的演变路径进行了分析.
设计了一种可穿戴体感遥控机械手,实现了传感器在I2C总线上的分时复用.控制器对体感数据分析并传输给舵机执行,实现了运动数据的实时收发和体感遥控.
2014年至今,我国的媒体融合已经走过近八年的路程.这期间,国家从战略层面进行了整体部署:明确了四级办融媒体的整体布局;确立了建立全媒体传播的体系;提出了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基于区域特色与资源禀赋,地市级融媒体处在努力探寻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一个新的系统初步显露.体制机制、技术应用、科学管理是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动能.透过“一把手工程”的推动与顶层设计的实施、新技术认知应用与系统平台的合理建构、科学管理的方法与人的动能激发等方面,能够管窥我国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态势.
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是落实党在新时代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础.大学出版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引领者和主力军,要把教材建设作为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服务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地位不动摇,在导向把关、队伍建设、内容形式、质量管理等方面完善机制,努力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实现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庄子?逍遥游》中的《五石之瓠》一节,被众多的散文选本收入,近年又被收入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但古今学者对文中某些词句意义的诠释颇有分歧,有的还涉及全篇主旨.为使语文界同仁更为全面地了解各种观点,更好地开展教学探索,特以统编《语文》教材的注释和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对文中重要的歧解之处进行梳理辨析,以澄清有关文本释读的争议,为语文教学更趋于科学性和语文教材的完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