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ello Kitty是猫吗?”——不是。众人震惊。
“麦兜是猪吗?”答是或者不是,我们都不会震惊。
他当然是猪,它又不仅是一只猪。
麦家碧笔下的麦兜今年19岁了,只吃肉不吃菜的习惯没改掉,妈妈麦太的唠叨还是如影随形。这只小猪依旧单纯乐观,依然资质平平,19年的变化无非是从纸上跑到了银幕里,还多了一个“东方之猪”的称号。
“他还可以更好”
有人说,去电影院里看麦兜,小孩儿在笑,大人在哭。
来自单亲家庭的麦兜把缆车站当成飞机场,用浴缸假装北海道温泉SPA,草根味儿十足。编剧谢立文是麦家碧的工作搭档和生活伴侣,他曾说,“麦兜的现实性超越所有童话故事”。
2001年,第一部《麦兜故事》在香港地区上映,时值亚洲金融危机,小猪遭遇的曲折和撬开新世界的勇气应和了彷徨、失意的市民心理,香港票房竟超越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创作第二部《菠萝油王子》时,又遇到香港陷落“非典”之中。无怪乎香港人把麦兜当成“在香港生存的十个理由”之一,看麦兜在影片中的悲欢离合,就像是回溯人生。
2014年国庆上档的最新麦兜系列电影中,麦兜将变成神探,还会遇到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这些让所有的麦兜迷心潮澎湃。
然而,麦家碧却倍加忐忑,她其实并不满意这部新作。
在首映式开始前的两个小时,麦家碧说:“如果你现在给我一年,我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但我想如果我再不停止,那就没法开始下一部了。”
当年 《麦兜故事》一推出即斩获金马奖,接下来的《麦兜菠萝油王子》、《春田花花同学会》、《麦兜响当当》都做到了口碑票房双赢。麦家碧认为自己和麦兜一样“死蠢”,但系列电影的高水准得以维持,最终靠的正是这种“麦兜品质”。
“我是很蠢的,因为太知道自己蠢,所以很努力。愚蠢其实是提升生活的一种力量,如果自己很聪明很精明,别人都很看得起的话,我就不用很努力了。”
从麦唛到麦兜
麦家碧常说麦兜就是自己,“我是那种反应比较慢,超级不能干的女人。但我觉得麦兜的性格没有这么浅,《麦兜响当当》里校长有一句评语:麦兜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大部分人推崇做事要快、要醒、要争、要抢,其实麦兜提供给我们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这种“可能”不是“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是笑着笑着发现,这只小猪身上,竟也有自己的影子。
这种创作风格在1988年已经初现端倪。刚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毕业的麦家碧画的是猪,但不是麦兜,而是麦唛。麦家碧解释“麦唛”是个双关语,一来自香港俗语“猪唛”,善意形容有些呆笨的人,“麦”则是跟着自己姓。另一含意是“猪唛”发音接近“Dreamer”:“希望所有人都不怕傻、笨,都爱做梦,追求梦想。”
当时的麦唛是只宠物,主人从农村搬到城市的大厦,但对麦唛难以割舍,所以就想办法让大厦的人喜欢麦唛。最后麦唛赢得了人们的感情,不但进入了人的世界,最后还取代了人,成了这个系列漫画的主角,甚至进入中产精英杂志《明报周刊》。一只登不上台面的猪崽,变成了香港文化的标志。
1993年,麦家碧和谢立文把漫画移到了儿童杂志《黄巴士》。在这本兼有成人世界的深度和广度的儿童杂志上,麦唛的生活里有了春田花花幼稚园、同学兼表哥麦兜、菇时、得巴……这其中,“死蠢死蠢”的麦兜得到了最多的喜爱。
让最喜欢的东西活在想象里
正如麦太离不开麦兜、麦兜离不开肉,麦家碧遇到谢立文后也再没离开过。
一个人写故事,一个人画出来,这样的搭档为人津津乐道。1992年,麦唛在《小明周》出现,之后麦兜被创作出来,再后来谢立文撰写剧本,现在的系列电影才逐渐成型。
双方对彼此的工作均不干涉。麦家碧说,我会告诉他我的想法,但是我不会坚持,因为我是一个专业画画的人,“专业的人就是要呈现写故事的人的期望,我希望他看见之后就觉得这是他心里想的样子”。
麦家碧笑言两人“不怎么相处”,因为“创作都是个人的事”。据说她常常会对着镜子做表情,画哭的时候做哭脸,画笑的时候就对着镜子傻笑,然而在创作主角形象时,在寸土寸金的铜锣湾成长的麦家碧此前从没见过猪。连电影里香港的一些街景,都是工作人员拍了照片她照着画出来的,这并不是偷懒,她曾回应,“我对我最中意的东西都在下意识地保持距离,麦兜是一只猪,但是我到现在也没有见过真正的猪,麦兜的理想是去马尔代夫,可是我到现在也没有去过马尔代夫,我想我最喜欢的东西永远在我的想象里,那样更好”。
其实这句话原本用来解释为什么夫妇俩选择丁克(DINK),但它实在万能,尤其是用在麦家碧身上,僻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保持与复杂世界的距离,让最喜欢的东西永远活在想象里。只有这样,麦兜才会是麦兜。
爸爸回来了
BQ:新片《麦兜我和我妈妈》里出现了长大后的麦兜,为什么会设置他成为一名神探?
M:之前麦兜在每一部中都不一样,做王子啊、古人啊,曾经在武当给人打了一顿,现在给他做一次神探玩玩。
BQ:是因为你喜欢神探这种角色类型吗?
M:没有没有,故事是谢立文写的,他这一次是说妈妈跟麦兜的故事,麦太最想麦兜成名,希望他在人生里赢,但是……我也不能剧透给你听(笑),但是你会见到麦兜这一次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BQ:现在就告诉大家麦兜以后的身份和职业,大家对麦兜的未来觉得没有神秘感和期待感了怎么办? M:对啊,但我也总不能不告诉大家。(告诉)一点点,但是没关系,你看的时候应该还有其他的乐趣。
BQ:这部电影中有一个疑似麦兜父亲的形象出现,有没有问过谢立文为什么当初把麦兜设置为单亲家庭的小孩,又为什么在这里出现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形象?
M:其实我从来不跟谢立文研究故事里面的人物,但是我觉得一个太完整的家庭不是给麦兜困难,原来谢立文就希望把麦兜放在一个困难多一点的情况里,看他怎么去处理生命中的事情,单亲家庭、不是太聪明、不是太靓仔(好看),他是要面对很多困难的。
BQ:所以单亲家庭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M:对,这部里面就有他爸爸的出现,他从来没有说就是麦兜的父亲,但是我们都知道,而且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他在里面很浪漫,而且你知道谁配音的(笑),是李云迪,看的时候你可能会爱上他,所以我也明白麦太为什么会有麦兜。他就是麦兜的爸爸,但是麦兜是不知道的。
居然是李云迪
BQ:你看了成片之后对李云迪的演绎有什么感觉吗?
M:哇……钢琴王子(粤语),我有朋友说认识他本人,说真实生活里也是王子。
BQ:所以通过这个角色更加喜欢李云迪了?
M:当然,谁不喜欢李云迪(笑)。
BQ:画漫画和动画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对你来说哪个更艰难?
M:动画难很多,有很多东西是之前没有预想到的,画的时候我没有想象他的声音会怎么样,没有想象音乐配合会怎么样,但是后来放在一起,我才发现我没有想得那么远,有很多自己想不到的事情。
BQ:《麦兜我和我妈妈》筹备了两年,这两年间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M:我会先想麦兜的最前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人物形象啊,不同场景啊,有很多朋友帮我,最后我来看看颜色可不可以。如果你现在给我一年,我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BQ:这两年中,一天有多少时间花在这部电影上?
M:看你怎么看创作这两个字。如果把酝酿(粤语)的时间也算上的话,我一天24小时都在,如果指坐在那里画的时间,那不多。
BQ:在画画之外,你是否有其他的爱好或者娱乐方式?
M:画画本身就是很大的娱乐,比如这一次我画了很多很多麦兜不同的形象,小孩子的、恋爱啊、出国啊,后来变成神探,对我是很大的乐趣,当时有做很多research,包括看电影、看剧啊、听音乐。
看好年轻人
BQ:你说过最喜欢的漫画大师是宫崎骏,他特别推崇手绘,你现在是手绘还是用电脑?
M:两样都有,开始的时候用手画,之后的颜色用电脑。
BQ:你觉得工具的改变会对创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M:有,对我不是太多。我是用笔用纸画,脑里也是用这个方法来想东西,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一开始就是坐在电脑前画画,我想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BQ:现在年轻的插画家很多是在网上走红,再出实体的作品,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M:我觉得只是(方式)不同,没有分哪个好哪个不好,我觉得每个时间,到了该改变的时候就会改变。当然我也很珍惜当初我学的那一部分,我觉得那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BQ:看过现在年轻画家的作品吗?
M:也有,我们公司也有人在画,很多年轻人让他们的老师寄来他们的画作给我看。我觉得很好,如果是单看香港那一边,我已经觉得新人很不错,也有很多只是用笔用纸画画的年轻人。
BQ:你觉得作品里传达的意义和表现的画面哪个更重要?
M:都重要,如果你传达的意思不太准确,(画面)漂亮也可以吸引人,如果你画面不太漂亮但是内容准确也有人看的。《麦兜我和我妈妈》背景里的树就特别请了一位年轻人专门去画,我们让他来呈现不同于日本、韩国的专属于香港的背景。
“麦兜是猪吗?”答是或者不是,我们都不会震惊。
他当然是猪,它又不仅是一只猪。
麦家碧笔下的麦兜今年19岁了,只吃肉不吃菜的习惯没改掉,妈妈麦太的唠叨还是如影随形。这只小猪依旧单纯乐观,依然资质平平,19年的变化无非是从纸上跑到了银幕里,还多了一个“东方之猪”的称号。
“他还可以更好”
有人说,去电影院里看麦兜,小孩儿在笑,大人在哭。
来自单亲家庭的麦兜把缆车站当成飞机场,用浴缸假装北海道温泉SPA,草根味儿十足。编剧谢立文是麦家碧的工作搭档和生活伴侣,他曾说,“麦兜的现实性超越所有童话故事”。
2001年,第一部《麦兜故事》在香港地区上映,时值亚洲金融危机,小猪遭遇的曲折和撬开新世界的勇气应和了彷徨、失意的市民心理,香港票房竟超越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创作第二部《菠萝油王子》时,又遇到香港陷落“非典”之中。无怪乎香港人把麦兜当成“在香港生存的十个理由”之一,看麦兜在影片中的悲欢离合,就像是回溯人生。
2014年国庆上档的最新麦兜系列电影中,麦兜将变成神探,还会遇到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这些让所有的麦兜迷心潮澎湃。
然而,麦家碧却倍加忐忑,她其实并不满意这部新作。
在首映式开始前的两个小时,麦家碧说:“如果你现在给我一年,我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但我想如果我再不停止,那就没法开始下一部了。”
当年 《麦兜故事》一推出即斩获金马奖,接下来的《麦兜菠萝油王子》、《春田花花同学会》、《麦兜响当当》都做到了口碑票房双赢。麦家碧认为自己和麦兜一样“死蠢”,但系列电影的高水准得以维持,最终靠的正是这种“麦兜品质”。
“我是很蠢的,因为太知道自己蠢,所以很努力。愚蠢其实是提升生活的一种力量,如果自己很聪明很精明,别人都很看得起的话,我就不用很努力了。”
从麦唛到麦兜
麦家碧常说麦兜就是自己,“我是那种反应比较慢,超级不能干的女人。但我觉得麦兜的性格没有这么浅,《麦兜响当当》里校长有一句评语:麦兜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大部分人推崇做事要快、要醒、要争、要抢,其实麦兜提供给我们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这种“可能”不是“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是笑着笑着发现,这只小猪身上,竟也有自己的影子。
这种创作风格在1988年已经初现端倪。刚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毕业的麦家碧画的是猪,但不是麦兜,而是麦唛。麦家碧解释“麦唛”是个双关语,一来自香港俗语“猪唛”,善意形容有些呆笨的人,“麦”则是跟着自己姓。另一含意是“猪唛”发音接近“Dreamer”:“希望所有人都不怕傻、笨,都爱做梦,追求梦想。”
当时的麦唛是只宠物,主人从农村搬到城市的大厦,但对麦唛难以割舍,所以就想办法让大厦的人喜欢麦唛。最后麦唛赢得了人们的感情,不但进入了人的世界,最后还取代了人,成了这个系列漫画的主角,甚至进入中产精英杂志《明报周刊》。一只登不上台面的猪崽,变成了香港文化的标志。
1993年,麦家碧和谢立文把漫画移到了儿童杂志《黄巴士》。在这本兼有成人世界的深度和广度的儿童杂志上,麦唛的生活里有了春田花花幼稚园、同学兼表哥麦兜、菇时、得巴……这其中,“死蠢死蠢”的麦兜得到了最多的喜爱。
让最喜欢的东西活在想象里
正如麦太离不开麦兜、麦兜离不开肉,麦家碧遇到谢立文后也再没离开过。
一个人写故事,一个人画出来,这样的搭档为人津津乐道。1992年,麦唛在《小明周》出现,之后麦兜被创作出来,再后来谢立文撰写剧本,现在的系列电影才逐渐成型。
双方对彼此的工作均不干涉。麦家碧说,我会告诉他我的想法,但是我不会坚持,因为我是一个专业画画的人,“专业的人就是要呈现写故事的人的期望,我希望他看见之后就觉得这是他心里想的样子”。
麦家碧笑言两人“不怎么相处”,因为“创作都是个人的事”。据说她常常会对着镜子做表情,画哭的时候做哭脸,画笑的时候就对着镜子傻笑,然而在创作主角形象时,在寸土寸金的铜锣湾成长的麦家碧此前从没见过猪。连电影里香港的一些街景,都是工作人员拍了照片她照着画出来的,这并不是偷懒,她曾回应,“我对我最中意的东西都在下意识地保持距离,麦兜是一只猪,但是我到现在也没有见过真正的猪,麦兜的理想是去马尔代夫,可是我到现在也没有去过马尔代夫,我想我最喜欢的东西永远在我的想象里,那样更好”。
其实这句话原本用来解释为什么夫妇俩选择丁克(DINK),但它实在万能,尤其是用在麦家碧身上,僻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保持与复杂世界的距离,让最喜欢的东西永远活在想象里。只有这样,麦兜才会是麦兜。
爸爸回来了
BQ:新片《麦兜我和我妈妈》里出现了长大后的麦兜,为什么会设置他成为一名神探?
M:之前麦兜在每一部中都不一样,做王子啊、古人啊,曾经在武当给人打了一顿,现在给他做一次神探玩玩。
BQ:是因为你喜欢神探这种角色类型吗?
M:没有没有,故事是谢立文写的,他这一次是说妈妈跟麦兜的故事,麦太最想麦兜成名,希望他在人生里赢,但是……我也不能剧透给你听(笑),但是你会见到麦兜这一次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BQ:现在就告诉大家麦兜以后的身份和职业,大家对麦兜的未来觉得没有神秘感和期待感了怎么办? M:对啊,但我也总不能不告诉大家。(告诉)一点点,但是没关系,你看的时候应该还有其他的乐趣。
BQ:这部电影中有一个疑似麦兜父亲的形象出现,有没有问过谢立文为什么当初把麦兜设置为单亲家庭的小孩,又为什么在这里出现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形象?
M:其实我从来不跟谢立文研究故事里面的人物,但是我觉得一个太完整的家庭不是给麦兜困难,原来谢立文就希望把麦兜放在一个困难多一点的情况里,看他怎么去处理生命中的事情,单亲家庭、不是太聪明、不是太靓仔(好看),他是要面对很多困难的。
BQ:所以单亲家庭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M:对,这部里面就有他爸爸的出现,他从来没有说就是麦兜的父亲,但是我们都知道,而且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他在里面很浪漫,而且你知道谁配音的(笑),是李云迪,看的时候你可能会爱上他,所以我也明白麦太为什么会有麦兜。他就是麦兜的爸爸,但是麦兜是不知道的。
居然是李云迪
BQ:你看了成片之后对李云迪的演绎有什么感觉吗?
M:哇……钢琴王子(粤语),我有朋友说认识他本人,说真实生活里也是王子。
BQ:所以通过这个角色更加喜欢李云迪了?
M:当然,谁不喜欢李云迪(笑)。
BQ:画漫画和动画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对你来说哪个更艰难?
M:动画难很多,有很多东西是之前没有预想到的,画的时候我没有想象他的声音会怎么样,没有想象音乐配合会怎么样,但是后来放在一起,我才发现我没有想得那么远,有很多自己想不到的事情。
BQ:《麦兜我和我妈妈》筹备了两年,这两年间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M:我会先想麦兜的最前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人物形象啊,不同场景啊,有很多朋友帮我,最后我来看看颜色可不可以。如果你现在给我一年,我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BQ:这两年中,一天有多少时间花在这部电影上?
M:看你怎么看创作这两个字。如果把酝酿(粤语)的时间也算上的话,我一天24小时都在,如果指坐在那里画的时间,那不多。
BQ:在画画之外,你是否有其他的爱好或者娱乐方式?
M:画画本身就是很大的娱乐,比如这一次我画了很多很多麦兜不同的形象,小孩子的、恋爱啊、出国啊,后来变成神探,对我是很大的乐趣,当时有做很多research,包括看电影、看剧啊、听音乐。
看好年轻人
BQ:你说过最喜欢的漫画大师是宫崎骏,他特别推崇手绘,你现在是手绘还是用电脑?
M:两样都有,开始的时候用手画,之后的颜色用电脑。
BQ:你觉得工具的改变会对创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M:有,对我不是太多。我是用笔用纸画,脑里也是用这个方法来想东西,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一开始就是坐在电脑前画画,我想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BQ:现在年轻的插画家很多是在网上走红,再出实体的作品,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M:我觉得只是(方式)不同,没有分哪个好哪个不好,我觉得每个时间,到了该改变的时候就会改变。当然我也很珍惜当初我学的那一部分,我觉得那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BQ:看过现在年轻画家的作品吗?
M:也有,我们公司也有人在画,很多年轻人让他们的老师寄来他们的画作给我看。我觉得很好,如果是单看香港那一边,我已经觉得新人很不错,也有很多只是用笔用纸画画的年轻人。
BQ:你觉得作品里传达的意义和表现的画面哪个更重要?
M:都重要,如果你传达的意思不太准确,(画面)漂亮也可以吸引人,如果你画面不太漂亮但是内容准确也有人看的。《麦兜我和我妈妈》背景里的树就特别请了一位年轻人专门去画,我们让他来呈现不同于日本、韩国的专属于香港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