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桶定律”在管理界可谓是尽人皆知,即木桶的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是构成木桶的数条木板中最短的板块。引申到企业管理实践中,“木桶定律”用来告诫管理者要特别注重发掘管理中的“短板”——即最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及时有效地解决“短板”所暴露的限制性问题,把“短板”加长,从而整体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木桶定律”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我们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命题加以展开,向各种可能的方向论证其演变规律。
一、木桶的有效盛水量首先取决于木板间的密合程度
如果说构成木桶的木板长短可以决定一只桶理论上的盛水量,则该桶实际上的盛水量要取决于木板间的密合程度,否则无论你盛进去多少水,也会伴随着一路的跑冒滴漏而流失一空。这时无论你怎么加高所谓短板,对木桶的最终盛水量也不会起到有效作用。
对企业实践而言,其桶壁的密合程度其实就意味着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有些中小企业可能起点不高,管理手段亦不甚规范,但做事扎扎实实,一路走来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恰如一只虽是七拼八凑的木桶,样子也难看了一些,但扎得结实牢固,滴水不漏,就是实用得很。
而在众多企业中屡见不鲜的却是:部门间往往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服气、敷衍官僚、流程混乱等现象,其原因在于:一是部门划分及其职能的制定脱离工作流程,导致部门间衔接断链,或职能重叠;二是部门之间“平行站位”,缺乏本应相互服务的意识与机制;三是管理模式无法实现与时俱进,陈旧的部门结构与人员素质导致严重内耗,制约了企业的有效管理能力。
这样的企业再一味大谈什么开拓创新、大干快上,确实就无异于放着板缝不补,而只是徒劳的加长短板了。
二、桶箍的牢靠程度,直接关系到木桶的整体效能
板材要靠桶箍来组织、协调并约束在一起。仅有板材和匠人的手艺还不能形成木桶,只有桶箍的出现,才完成了最后的联结,形成完整的木桶。良好的桶箍应该松紧适度,坚固持久,闭环连接,否则也会导致木桶的过早松垮变形直至损坏。
这说的不就是企业制度吗?一项好的制度看似对各种内部要素形成了制约,实际是使其在联动作用下发挥出最大合力,使企业真正构成一个整体团队。
三、桶的外形虽与盛水量无关,但可以决定桶的品位和生存环境
一只桶的价值,真的只体现在其盛水量的大小之上吗?所谓人是衣裳马是鞍,桶的外观形象虽然不能与盛水这样的实用功能相提并论,但作为日用商品的一种,其商业价值恰恰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外形。不能想象一只虽不漏水、也很坚固,但却疤痕遍布、粗糙脏污的水桶,能获得多好的市场评价。两只同样容量的桶,却很可能一只出现在高档酒店,一只出现在牲畜养殖场。内在的品位完全可以导致不同的命运。
对一个企业而言,其社会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形象的打造所起到的绝不仅是装饰作用。
四、即便出现了短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复
假设某只木桶真有一块短板,那用桶的人该怎么办呢?他该停下手中的活计,马上去换一只好桶吗?还是找到专业修桶匠,花上足够的时间将桶修补好呢?
如果真的有充裕的时间,或者修桶匠就在门口不远,那么进行一次充分的修补也无不可。但若手头正是一片忙乱,再拿出专门的精力来进行规划的“补桶工程”,则很可能会“磨刀误了砍柴工”。
对很多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过度追求管理的规范到位往往是迂腐的体现。只有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才更能符合企业的经营战略。
五、可以改变一下思维定式:桶为什么只能用来装水呢?
桶作为一种容器,其实可以用来装运任何东西。
譬如某个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好突出的一大块短板啊。怎么办?只能赶紧聘专家请人才加以弥补吗?但此外也许还存在着另一种“活法”,不搞首创性的研发,而突出自身的低成本快反应等方面优势,一样可以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
六、水平放置的木桶才能盛更多的水
再完美的木桶,如果倾斜放置,也会影响盛水量的。所以企业管理必须保持公平公正,一旦失去公平,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七、桶底更不能漏,这是比桶壁的牢固更加重要的一个前提
说了半天一直在围着桶壁做文章,其实那寻常看不见的桶底是否密实和牢固才是更要紧的。这方面种种可能的危害就不必多加分析了。
对企业管理而言,这桶底就是部门与员工心目的基本文化理念。那种上下抱团、同甘共苦的企业,就是拥有着浑然一体的桶底;而那种怨声载道、钩心斗角的企业,就是拥有着破绽百出的桶底。而且后者不但在始终不停的漏水,还不象在桶壁上漏水那么直观,一眼还看不出是哪儿漏出来的。
八、其实长板才是百无一用
再换个角度来看,桶上的短板尚且可以找出如此多的可供改进之处,那个别的长板是否也能有一些可以利用的价值呢?但很遗憾,似乎很难为桶上的长板找到发挥余热的用场。甚至不能将其生硬的锯下来补缺口,因为不同的板块往往不是同等宽度的。
对企业而言,如果只是单纯发展某些与整体不相匹配的方面,则对自身的实际发展是毫无用处的。
九、最后需要使用者对水桶倍加爱护
好桶还要遇到好的使用者,二者相辅相成。对一个企业而言,需要一个好的决策者;对一项工作而言,需要一种好的执行力。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能战胜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同样,破桶在好的使用者手中,也理应能发挥出尽可能良好的效用.
随着“木桶定律”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我们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命题加以展开,向各种可能的方向论证其演变规律。
一、木桶的有效盛水量首先取决于木板间的密合程度
如果说构成木桶的木板长短可以决定一只桶理论上的盛水量,则该桶实际上的盛水量要取决于木板间的密合程度,否则无论你盛进去多少水,也会伴随着一路的跑冒滴漏而流失一空。这时无论你怎么加高所谓短板,对木桶的最终盛水量也不会起到有效作用。
对企业实践而言,其桶壁的密合程度其实就意味着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有些中小企业可能起点不高,管理手段亦不甚规范,但做事扎扎实实,一路走来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恰如一只虽是七拼八凑的木桶,样子也难看了一些,但扎得结实牢固,滴水不漏,就是实用得很。
而在众多企业中屡见不鲜的却是:部门间往往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服气、敷衍官僚、流程混乱等现象,其原因在于:一是部门划分及其职能的制定脱离工作流程,导致部门间衔接断链,或职能重叠;二是部门之间“平行站位”,缺乏本应相互服务的意识与机制;三是管理模式无法实现与时俱进,陈旧的部门结构与人员素质导致严重内耗,制约了企业的有效管理能力。
这样的企业再一味大谈什么开拓创新、大干快上,确实就无异于放着板缝不补,而只是徒劳的加长短板了。
二、桶箍的牢靠程度,直接关系到木桶的整体效能
板材要靠桶箍来组织、协调并约束在一起。仅有板材和匠人的手艺还不能形成木桶,只有桶箍的出现,才完成了最后的联结,形成完整的木桶。良好的桶箍应该松紧适度,坚固持久,闭环连接,否则也会导致木桶的过早松垮变形直至损坏。
这说的不就是企业制度吗?一项好的制度看似对各种内部要素形成了制约,实际是使其在联动作用下发挥出最大合力,使企业真正构成一个整体团队。
三、桶的外形虽与盛水量无关,但可以决定桶的品位和生存环境
一只桶的价值,真的只体现在其盛水量的大小之上吗?所谓人是衣裳马是鞍,桶的外观形象虽然不能与盛水这样的实用功能相提并论,但作为日用商品的一种,其商业价值恰恰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外形。不能想象一只虽不漏水、也很坚固,但却疤痕遍布、粗糙脏污的水桶,能获得多好的市场评价。两只同样容量的桶,却很可能一只出现在高档酒店,一只出现在牲畜养殖场。内在的品位完全可以导致不同的命运。
对一个企业而言,其社会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形象的打造所起到的绝不仅是装饰作用。
四、即便出现了短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复
假设某只木桶真有一块短板,那用桶的人该怎么办呢?他该停下手中的活计,马上去换一只好桶吗?还是找到专业修桶匠,花上足够的时间将桶修补好呢?
如果真的有充裕的时间,或者修桶匠就在门口不远,那么进行一次充分的修补也无不可。但若手头正是一片忙乱,再拿出专门的精力来进行规划的“补桶工程”,则很可能会“磨刀误了砍柴工”。
对很多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过度追求管理的规范到位往往是迂腐的体现。只有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才更能符合企业的经营战略。
五、可以改变一下思维定式:桶为什么只能用来装水呢?
桶作为一种容器,其实可以用来装运任何东西。
譬如某个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好突出的一大块短板啊。怎么办?只能赶紧聘专家请人才加以弥补吗?但此外也许还存在着另一种“活法”,不搞首创性的研发,而突出自身的低成本快反应等方面优势,一样可以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
六、水平放置的木桶才能盛更多的水
再完美的木桶,如果倾斜放置,也会影响盛水量的。所以企业管理必须保持公平公正,一旦失去公平,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七、桶底更不能漏,这是比桶壁的牢固更加重要的一个前提
说了半天一直在围着桶壁做文章,其实那寻常看不见的桶底是否密实和牢固才是更要紧的。这方面种种可能的危害就不必多加分析了。
对企业管理而言,这桶底就是部门与员工心目的基本文化理念。那种上下抱团、同甘共苦的企业,就是拥有着浑然一体的桶底;而那种怨声载道、钩心斗角的企业,就是拥有着破绽百出的桶底。而且后者不但在始终不停的漏水,还不象在桶壁上漏水那么直观,一眼还看不出是哪儿漏出来的。
八、其实长板才是百无一用
再换个角度来看,桶上的短板尚且可以找出如此多的可供改进之处,那个别的长板是否也能有一些可以利用的价值呢?但很遗憾,似乎很难为桶上的长板找到发挥余热的用场。甚至不能将其生硬的锯下来补缺口,因为不同的板块往往不是同等宽度的。
对企业而言,如果只是单纯发展某些与整体不相匹配的方面,则对自身的实际发展是毫无用处的。
九、最后需要使用者对水桶倍加爱护
好桶还要遇到好的使用者,二者相辅相成。对一个企业而言,需要一个好的决策者;对一项工作而言,需要一种好的执行力。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能战胜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同样,破桶在好的使用者手中,也理应能发挥出尽可能良好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