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悟道之言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道”,中国人一向是讲究“悟”的,只有“了悟于心”,才可算真正“得道”。夫道者,乃人生真谛之谓也。而人生确是“剪不断,理还乱”,万端复杂的,谁若能悟出个中三昧,其实无异于走向永恒。
  明乎此,还要把握一个“度”字——执迷不悟可能作茧自缚,而过于彻悟又会过犹不及。荣国府的管家王熙风和栊翠庵的尼姑妙玉便是极好的注脚。综观凤姐一生,活得也忒“艰难沉重”了,凡事斤斤计较、雁过拔毛,争权夺利耗尽了全部心血,白天黑夜,要么是她算计别人,要么就得提防别人算计自己。在贾老太太和王夫人跟前,极尽曲意逢迎之能事;即便她与贾琏夫妻之间,也少不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大概正因为凤姐操心太多,劳累过度,所以阎王爷才招呼她早点过去歇息。与凤姐的丝毫点滴不悟相比,妙玉就显得悟过了头。她竟认为世界上除了“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两句外,再无好诗。而此二句妙就妙在渗透了人生的“玄机”——哪一位最后也免不了要进坟墓(土馒头)的。既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过程”亦就非所计矣。于是,就索性“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去做那“翩然一只云中鹤”。这种态度,与其说是超脱,不如说是逃避。固然,有不少封建士大夫,或遁迹山林、归隐田园,或流连自然、浪迹天涯,这是他们对宦海沉浮、世态炎凉的一种无奈,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如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李太白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盖出于此。但这并不等于说,就有理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像妙玉那样以“槛外人”自居。清高与脱俗自无不可,只是要防止“多走一小步”,否则,就会把事情引向反面。“生活没有旁观者”,她终于落得个“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结局。“槛外人”到底栽于“槛内人”之手。
  唐朝有位禅僧赵州,曾向老师南泉请教:“什么是道?”南泉引用马祖禅师的话答曰:“平常心是道”。我之“一句悟道之言”,即指此耳。这倒有些巧发奇中又不可思议了,如此高深玄妙的“道”,竟被“平常心”三个字淡淡化出。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一种辩证关系:始于复杂的,常常归于简单;因之最复杂的,也正是最简单的。但此时此刻的简单,已同原始的简单有了质变,产生了飞跃与升华,换言之,它完成了对复杂的超越,故有一种“提起千斤重,放下二两轻”的感觉。恰犹读某些好的小说,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但这里的平,绝不是平平庸庸,淡,更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洗尽铅华后的返璞归真。这种曾经沧海的平淡,已是一份修养和境界,一份气度与洒脱,“淡极始知花更艳”,此之谓也。
  话似乎有些扯远了,然而却未必是闲话。源于佛教的“平常心”与吾辈尘世中人的“平常心”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有例为证,对“平常心是道”这句话,无门和尚曾以诗相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种“绝对化”了的“平常心是道”,恐怕也只有出家人才能消受得起。且按下不表,这里仅取斯言而非用其意。当然,我们凡夫俗子对“平常心”的理解亦不尽相同,因经历环境的差异,各有自己的意会和领悟,故鄙人的见识再高明也不过是一家之言,断无“囊括四海之志,包容八方之心”。
  当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个人奋斗屡遭挫折很没情绪的时候,他的舅舅高脱弗烈特说:“孩子,这还不是最后一次呢。人是不能要怎么就怎么的,志愿和生活根本是两回事。别难过了。最要紧的是不要灰心,继续抱着志愿,继续活下去。其余的事就不由我们做主了。”这位乡村货郎的话,正好可作我头脑中的“平常心是道”之论释。换而言之,也就是“积极的顺其自然”。纯粹的顺其自然,会给人生涂上一层虚无甚或颓废的灰色;反之,功利心太重,期望值太高,却未必承受得起失败的沉重打击。所以,让积极与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南闯北、独步人生,给受挫的青年以鼓励安慰,给天真的孩子以开心欢乐;而自己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总是愉快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来不生厌倦之感。此乃这位乡下小贩的幸运处,亦是凤姐、妙玉们的可悲处。
  与罗曼·罗兰笔下的人物高脱弗烈特相映成趣的是我国当代小说大师汪曾祺先生。记得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时,一位朋友崇拜汪先生着了迷——欲求见又怕素不相识吃闭门羹,或勉强被接见却受不了那份名士做派,而且更拿不准带什么礼物去好,送多了怕庸俗,送少了怕小气,不送则怕失礼,我只好超度一下这个痛苦的魂灵,赏他八个字:“妙手空空,好去好回”。朋友听了我的话后,第二天一早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上阵了,果然,下午便得胜还朝。他得意地对我说:“汪先生不仅留我吃了午饭,还送了一本亲笔签名的《晚翠文谈》,并且说欢迎你有空也去玩。”我感受到了“平常心”的大魅力。
  高脱弗烈特与汪曾祺,虽然花开两朵,却是水出一源,此无它,“平常心是道”者也。
  选自《我们的本能是思》
其他文献
我十几岁开始吸毒,毒瘾越来越大,最后铤而走险去银行抢钱买毒品。6个月里我曾5次持枪抢劫银行。1992年,28岁的我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我坐在监狱的公共活动区,呆呆地看着犯人们打扑克、看电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混日子。我醒悟了。我想继续学习,脱离深渊。我重新做人的主意已定,因此当狱中的黑帮分子以利刃相逼,要我利用亲友夹带毒品时,我坚决地说不。他们见我居然不怕死,便不再纠缠我了。  一天,狱警
期刊
近期,由达赖集团远程遥控不法分子制造的“3·14事件”,借中国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机,暴露出惊天阴谋,朗朗乾坤之下,他们烧、杀、抢、砸,令每一个有良知的华人和国外有识人士义愤填膺。这哪是披袈裟的人干的?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岂容这些嚎叫着的猖狂恶徒胡作非为?为什么不“果断”?须知,我们那“克制”,并未换得理解。但是,誓死捍卫西藏,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下面是曾经以《这就是马
期刊
扣子解到第几粒才算色情?  ——针对内地权威部门封杀《色·戒》,著名导演冯小刚发问  要想举办好这场活动,必须淡化奥运神圣色彩。藏独分子之所以处心积虑地干扰火炬传递,就是因为这一活动的神圣化——官方太在乎这件事:又是专机,又是护卫队,又是庄严仪式,又是高官隆重登场——不少方面远远超过了国家元首正式访问。官方越是搞得神乎其神,藏独分子越想抹黑。藏独分子人数很少,与欢迎者不成比例,双方根本不是对手,其
期刊
当今时代的一些智者,都在预言着一个新世界即将到来。如房龙在他的《人类的故事》最后一章,格林斯潘在他的《我们的新世界》中,还有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信息时代的预言家们、网络英雄等,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描述出一些即将出现的新世界特征。如和平,而不是争斗、战争;团结,人类一家,金球化,“同一世界,同一梦想”,而不是分裂和歧视;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不是物质过度发展,忽视精神进步;新世界是
期刊
拿着指南针进厕所?    《哈底斯》(Hadith)是记录先知穆罕默德言行的书,被奉为伊斯兰教的圣训,穆斯林以之为日常生活的指导方针。书中对于排泄有下列的记载:  首先,进厕所前要念一句话,据说先知在进厕所前会念:“神啊!我们要借助助您的力量来脱离男恶魔与女恶魔。”因此信徒们也继起仿效。  厕所里一定要放水。这是因为先知在进厕所时,里面就放有干净的水的关系,之后大家也开始如法炮制。此外书中也写着,
期刊
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聪明呢?    研究显示,在别人眼里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往往也被认为更聪明。而且,众所周知,长得乖巧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大多比较好。虽说对后一发现的通常解释是,教师存心偏爱,但若对婚姻伴侣非正式市场加以经济学分析,则可看出:长得好看的孩子,或许真的也比较聪明。 例如,进化心理学家金泽哲(satoshi Kanazawa)和乔迪·寇瓦(Jody Kovar)为
期刊
在20世纪开始的1901年,日本的一家报纸在新年特辑里刊登了对今后100年技术发展的预测。即在1901年1月2日和3日,日本《报知新闻》出版了题为《20世纪的预言》的特刊。它预测了在20世纪里可能实现的各种技术,举出了多方面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讨论。而令人惊叹的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测都非常的准确。  下面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该报登载的预言。  20世纪的预言:  ▲无线通信和电话:正如他们的预言
期刊
致命的印鱼    印鱼是著名的海洋旅行家,背部长有椭圆形的吸盘,形状极像一枚印章,能牢牢吸住平坦的物体,因而得名。利用这一特长,印鱼就能吸附在海龟的底部,轻松地周游世界,到了食物丰富的地方,它就会自动离开,饱餐之后,再搭乘下一艘“游轮”继续免费旅行。  印鱼倒是轻松自在,海龟却有说不出的烦恼。身上突然多了个东西,当然感觉不舒服,但要想把它赶走,也没那么容易。海龟转念一想,反正是个小玩艺,粘在身上也
期刊
和难以下咽的节育胶囊说再见    继针对女性消费者的避孕贴纸大获成功之后,现在又有一款新的节育新星登录法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次的新产品竟然是直奔男性而来!“先生们,你们究竟是偏爱‘小夹子’还是钟情于‘无痛注射’?”确实,男性消费者们从今往后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不同的节育产品:既可以选择植入生殖道的避孕夹,也可以选择抑制精子排放的相关药品。这种形如米粒的塑料夹子使用方便,无需任何外科手术就可以在
期刊
中国游客去海参崴,参观老毛子的博物馆,看见那些挂着的地图,看见模型一般的小木屋,立刻愤愤不平,说这地方原来都是我们大清帝国的。一句话炸开了锅,博物馆里有许多中国同胞,爱国热情顿时高涨,追着女导游问,你说这原来是不是我们中国的领土。  海参崴到处都是反客为主的中国游客,女导游是地道的俄罗斯美女,据说老公是一不太有钱的上海人,中国话基本上能算地道。她做导游是兼职,面对中国客人的追问,刚开始懒得搭理,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