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期复发性梅毒并脑膜血管梅毒一例
【摘 要】
:
【机 构】
:
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66003,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266003,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66003
【出 处】
:
中华皮肤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8年31期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芳香维甲酸乙酯(Ro13-6298)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为应用维甲酸治疗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体外培养6例人正常黑素细胞,每日分别经100mJ/cm2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每次照射后立即加入不同浓度(10-9~10-5mol/L)的Ro13-6298,于第2、4、6天分别用多巴氧化速率法和NaOH溶解法测定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每日用100mJ/cm2的UV
泛发性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常见,治疗较困难。我们试用厌氧棒状菌菌苗(corynebacterium parum,CP)与中药四物汤联合治疗该病取得良效,报道如下。
自1962年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以来,大量研究证明EGF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效应。EGF能刺激效应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是一种强有力的细胞分裂促进因子[1,2]。银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角朊细胞过度增生和分化异常,因此银屑病与EGF的关系被广泛研究。有资料表明银屑病表皮中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异常[3~6]。我们检测和比较了寻常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
以形态学、芽管试验、血清学方法对88株临床致病念珠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对比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的带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念珠菌,但存在着一种菌种变迁趋势,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分离率合计约与白念珠菌的分离率相等,呈明显上升趋势.这种趋势除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外,还提示我们应发展更好的抗真菌药物.文中还对各种鉴定的方法进行了评估.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55000(p55)和75000(p75)TNF受体、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人皮肤不表达p55、p75、ICAM-1和LFA-1,基底细胞散在表达p55和p75。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表达p55、p75和ICAM-1;真皮内浸润
阿维A酯为第二代芳香维A酸类药物,已广泛地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尤其对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有很好的疗效。国内一般用量为0.75~1mg.kg-1.d-1。近来我们采用加大剂量治疗了6例病情顽固、常规剂量治疗无效的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