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前,通过简单的语言、行为等方式,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可以说,课堂导入既是一节课开始的“起点”,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优秀的教师,在教授新的教学内容时,都会精心设计好这一环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和期待,使课程内容得以顺利地展开。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性,要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个趣味、新颖、生动的课堂导入,为学生学习新内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那么,应该怎样设计成功的导语呢?下面结合教学经验,谈几种效果好且易操作的导语设计方法。
一、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听课效果。
在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时,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凄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唏嘘不已,都想了解这首词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表现的主旨。这样的导入,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故事导入法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魅力,用故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在教授《小狗包弟》时,可以用文革中的小故事来导入:
故事一:某村某日白天,有个老太婆在家绣花,因为眼力不好,加上房屋比较封闭阴暗,于是就点上油灯。后来,被逮捕了。罪名是:大白天的你都点灯,你这不是影射社会主义黑暗吗?
故事二:一个阿姨,每天胸前别着一整排毛主席像章出门上班。有一天走在路上,其中一个陶瓷的像章脱了胶,掉在地上摔碎了。她跪在原地哭喊了整整一天,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批斗的命运。
故事三: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不得不水沟藏身的故事,被划为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这位教师的罪名是:歪曲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这些故事是真的吗?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很多荒唐可笑的事情在那个特定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这就是“文革”。今天我们就通过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来感受文革时期人们的生活。
三、图片导入法
上课前让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渲染课堂气氛,酝酿感情,充分发挥图片直观、形象的作用。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授《故都的秋》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色调不同的秋景画面,并配上相应的诗句,其中既有萧瑟凄凉的,又有绚丽多彩的。用丰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使他们产生内心的共鸣。然后一起跟随郁达夫,走进他的《故都的秋》,去欣赏北国秋的姿态,去品味其中的秋味。
四、名言名句导入法
哲理性强、意蕴深刻的名言名句,往往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启发人的思考。在教学“梳理探究”中的“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时,可以引用这样的名言导入:
人常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又有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门艺术,有人因为懂得说话的艺术而化险为夷或受到重用,飞黄腾达,也有人因为缺少说话的艺术而招致祸患。因此,讲究说话艺术,会使你受益无穷。
五、对联导入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巴金的名著《家》时,可以用这样的一副对联导入:
寒夜中,斗志激扬追觅繁星,誓除黑雾急呼雨电;
憩园里,闲情难有再擎爝火,彰显大家光照春秋。
这是一副纪念一位中国文人的挽联,这副挽联,不仅概括了他一生的追求,还融入了这位文人一生中八部代表作品。这位中国文人是谁?他就是巴金,今天我们来了解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和他的小说《家》。
六、提问式导入法
上新课前,教师提出一两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通过回答和争论造成悬念,从而进入学习情境。
在教授《鸿门宴》时,可以从题目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鸿门宴是指怎样的宴会?为什么叫鸿门宴?
然后明确: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的宴会,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因为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新丰鸿门,所以叫鸿门宴。
七、诗词导入法
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可以这样导入:
荷花以其高洁的形象为人喜爱,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荷花的名篇佳句。你能说出几句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那么,月光之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美轮美奂的散文《荷塘月色》。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导入语的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所以导入的方法也需灵活多变,防止千篇一律。作为语文教师,让课堂导入语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添光彩,那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听课效果。
在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时,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凄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唏嘘不已,都想了解这首词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表现的主旨。这样的导入,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故事导入法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魅力,用故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在教授《小狗包弟》时,可以用文革中的小故事来导入:
故事一:某村某日白天,有个老太婆在家绣花,因为眼力不好,加上房屋比较封闭阴暗,于是就点上油灯。后来,被逮捕了。罪名是:大白天的你都点灯,你这不是影射社会主义黑暗吗?
故事二:一个阿姨,每天胸前别着一整排毛主席像章出门上班。有一天走在路上,其中一个陶瓷的像章脱了胶,掉在地上摔碎了。她跪在原地哭喊了整整一天,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批斗的命运。
故事三: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不得不水沟藏身的故事,被划为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这位教师的罪名是:歪曲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这些故事是真的吗?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很多荒唐可笑的事情在那个特定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这就是“文革”。今天我们就通过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来感受文革时期人们的生活。
三、图片导入法
上课前让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渲染课堂气氛,酝酿感情,充分发挥图片直观、形象的作用。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授《故都的秋》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色调不同的秋景画面,并配上相应的诗句,其中既有萧瑟凄凉的,又有绚丽多彩的。用丰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使他们产生内心的共鸣。然后一起跟随郁达夫,走进他的《故都的秋》,去欣赏北国秋的姿态,去品味其中的秋味。
四、名言名句导入法
哲理性强、意蕴深刻的名言名句,往往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启发人的思考。在教学“梳理探究”中的“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时,可以引用这样的名言导入:
人常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又有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门艺术,有人因为懂得说话的艺术而化险为夷或受到重用,飞黄腾达,也有人因为缺少说话的艺术而招致祸患。因此,讲究说话艺术,会使你受益无穷。
五、对联导入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巴金的名著《家》时,可以用这样的一副对联导入:
寒夜中,斗志激扬追觅繁星,誓除黑雾急呼雨电;
憩园里,闲情难有再擎爝火,彰显大家光照春秋。
这是一副纪念一位中国文人的挽联,这副挽联,不仅概括了他一生的追求,还融入了这位文人一生中八部代表作品。这位中国文人是谁?他就是巴金,今天我们来了解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和他的小说《家》。
六、提问式导入法
上新课前,教师提出一两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通过回答和争论造成悬念,从而进入学习情境。
在教授《鸿门宴》时,可以从题目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鸿门宴是指怎样的宴会?为什么叫鸿门宴?
然后明确: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的宴会,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因为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新丰鸿门,所以叫鸿门宴。
七、诗词导入法
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可以这样导入:
荷花以其高洁的形象为人喜爱,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荷花的名篇佳句。你能说出几句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那么,月光之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美轮美奂的散文《荷塘月色》。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导入语的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所以导入的方法也需灵活多变,防止千篇一律。作为语文教师,让课堂导入语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添光彩,那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