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数控技术设备已成为机械制造业的主要设备,新建企业和老企业更新设备都开始应用数控机床。但是大学数控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专业理论水平低、实践能力水平不高、敬业精神缺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现象表现突出,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本文阐述了大学数控专业课程的现状,并从社会适应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大学数控专业课程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数控专业;现状;社会适应性
引言:数控技術为各类机械制造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先进的数控设备不断增加,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此形势下,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近年来,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突出问题,“高薪难聘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数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培养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数控专业人才,以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1、大学数控专业课程现状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先进数控设备的增加和高素质数控专业人才的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对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仍未得到重视,解决数控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够,实践能力不足,社会适应性差等问题刻不容缓。
1.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不能满足需求
近几年虽然对大学数控专业课程进行了改进,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教学内容仍显得较为陈旧,同时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讲授内容滞后,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将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对比发现,我们所用的教材存在内容单一,更新滞后,新技术和新工艺缺少等问题;在实践课程方面,很多学校将实践重点放在了对数控机床的操作上,而对工艺线路的确定以及机床维修方面的技能实践较少,因此,目前大学数控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1.2实践能力培训不足
由于部分学校受限于实训条件,实训设备参差不齐,授课方式仍然以理论为主,实践技能培训不足。近年来,经过国家大力发展,多数院校都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实训锻炼机会,但购置的教学设备基本上都是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不仅设备的系统不统一,而且有的高校为减少投资,所购置的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教学用的设备,与企业所用的设备有一定差距,学生实训效果也差强人意。此外,由于数控设备价格高昂,购置数量有限,每个学生实训操作的机会很少,因此,造成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不足,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1.3数控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数控专业兴起在90年代初,随着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专业人才需求量骤增,同时也造成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具备的数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其中既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又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的缺少显得尤为突出,很多数控专业教师都是从机械专业经过短暂培训转行的,他们不仅缺乏理论知识,而且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同时,由于教学定位目标不明,教学方法传统,来自企业的高端数控人才缺乏,许多教师教育目标不够明确,仍然围绕书本知识讲授,纯粹是在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这严重制约着数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2、大学数控专业课程社会适应性分析
开放大学数控专业课程主要为提高社会适应性。因此,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大学数控专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1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配置
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优化专业课程配置。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课程体系,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拓宽知识面,增加新知识、新技术的讲解和应用。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加强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写相对应的校本教材,优化课程配置,建立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教材体系。
其次,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实训场当做教室,让学生实现在“做中学”。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实训与企业实训相结合,学生在校进行专业基础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后,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训,学生能够体验到完整的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改革后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更加突出。
2.2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学校应该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训力度。在实践教学中可将实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明确实习目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大学数控专业教育的核心任务,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很大,提高其主动实训的积极性。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培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三阶段将老师讲授的课本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践培训中,以布置任务、检查进度、辅导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实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2.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在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 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数控专业型人才,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前提,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安排优秀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要求教师之间定期进行交流,取长补短,组织教师到外校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可以聘请企业中优秀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尽可能避免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教师熟悉数控专业的实践环节,可以很好的把握教学重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结论
数控专业的发展在大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课程配置、教学内容和模式越开越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造成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严重不足。要适应新的就业形势,我们就要从优化课程配置、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坚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目标,同时加强对数控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努力提升教学和实践水平,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晓超.浅谈数控专业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2011,(25):245,273
[2]杨秀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120
[3]郝峰.浅谈数控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4):120.
关键词:数控专业;现状;社会适应性
引言:数控技術为各类机械制造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先进的数控设备不断增加,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此形势下,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近年来,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突出问题,“高薪难聘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数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培养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数控专业人才,以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1、大学数控专业课程现状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先进数控设备的增加和高素质数控专业人才的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对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仍未得到重视,解决数控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够,实践能力不足,社会适应性差等问题刻不容缓。
1.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不能满足需求
近几年虽然对大学数控专业课程进行了改进,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教学内容仍显得较为陈旧,同时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讲授内容滞后,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将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对比发现,我们所用的教材存在内容单一,更新滞后,新技术和新工艺缺少等问题;在实践课程方面,很多学校将实践重点放在了对数控机床的操作上,而对工艺线路的确定以及机床维修方面的技能实践较少,因此,目前大学数控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1.2实践能力培训不足
由于部分学校受限于实训条件,实训设备参差不齐,授课方式仍然以理论为主,实践技能培训不足。近年来,经过国家大力发展,多数院校都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实训锻炼机会,但购置的教学设备基本上都是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不仅设备的系统不统一,而且有的高校为减少投资,所购置的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教学用的设备,与企业所用的设备有一定差距,学生实训效果也差强人意。此外,由于数控设备价格高昂,购置数量有限,每个学生实训操作的机会很少,因此,造成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不足,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1.3数控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数控专业兴起在90年代初,随着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专业人才需求量骤增,同时也造成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具备的数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其中既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又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的缺少显得尤为突出,很多数控专业教师都是从机械专业经过短暂培训转行的,他们不仅缺乏理论知识,而且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同时,由于教学定位目标不明,教学方法传统,来自企业的高端数控人才缺乏,许多教师教育目标不够明确,仍然围绕书本知识讲授,纯粹是在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这严重制约着数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2、大学数控专业课程社会适应性分析
开放大学数控专业课程主要为提高社会适应性。因此,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大学数控专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1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配置
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优化专业课程配置。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课程体系,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拓宽知识面,增加新知识、新技术的讲解和应用。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加强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写相对应的校本教材,优化课程配置,建立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教材体系。
其次,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实训场当做教室,让学生实现在“做中学”。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实训与企业实训相结合,学生在校进行专业基础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后,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训,学生能够体验到完整的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改革后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更加突出。
2.2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学校应该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训力度。在实践教学中可将实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明确实习目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大学数控专业教育的核心任务,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很大,提高其主动实训的积极性。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培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三阶段将老师讲授的课本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践培训中,以布置任务、检查进度、辅导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实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2.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在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 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数控专业型人才,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前提,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安排优秀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要求教师之间定期进行交流,取长补短,组织教师到外校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可以聘请企业中优秀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尽可能避免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教师熟悉数控专业的实践环节,可以很好的把握教学重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结论
数控专业的发展在大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课程配置、教学内容和模式越开越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造成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严重不足。要适应新的就业形势,我们就要从优化课程配置、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坚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目标,同时加强对数控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努力提升教学和实践水平,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晓超.浅谈数控专业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2011,(25):245,273
[2]杨秀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120
[3]郝峰.浅谈数控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