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的确,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终身受益。作为班主任,要创设一个勤奋好学、遵纪守法、和谐向上的良好集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从小抓起。
一、儿歌引领,指导行为
中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老师充当着“超级保姆”的角色。可是,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空洞说教,效果定不理想。为此,我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教给学生。例如:上课铃声嘀铃响,小朋友们进课堂,文具课本放整齐,静候老师把课上;专心听讲纪律好,积极发言勤思考,不懂地方举手问,课堂知识当场了;干净手帕随身带,勤剪指甲勤洗手,读写姿势要端正,个人卫生要讲究;课堂作业认真做,抓紧时间不能拖,字迹端正且规范,反复检查少差错……学生在趣味念儿歌的同时,就会检查并纠正自己的行为,自然地进入状态,效果十分理想。另外,我还利用拼音与识字教学,精心创设情境儿歌,适时地让学生诵读,使他们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二、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班主任老师与小朋友朝夕相处,小朋友视班主任老师为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楷模。班主任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小朋友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当地上有纸屑时,我会赶紧捡起;读书时,我会把书拿在手里,眼离书本一尺,声音响亮;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吃饭之前我总是先洗手;每天早上、放晚学时,我总有意无意地跟孩子们打招呼,并用上“你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又如:打扫卫生时,我与小朋友共同参与,并且一边示范,一边告诉学生: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要把潮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等等。课上,我也会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榜样激励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思考,踊跃发言。例如“某某小朋友坐得真神气、听得很认真”,“某某小朋友发言真积极”、“某某小朋友可会动脑筋了”等。这一切,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三、童化教育,规范行为
中低年级小朋友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品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作为中低年级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引导小朋友结合实际谈谈感受,孩子们在与故事人物行为的对比中,明确了良好品行的要求,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榜样,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如:我们班有一些小朋友个性比较胆怯,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很轻。我便让小朋友看《小黄莺唱歌》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小黄莺开始由于胆小,上台表演时声音太轻,影响了演出效果。后来,经过不断地锻炼,逢人就唱歌给他们听,胆子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终于在演出中深受好评。看完故事,我让小朋友们讨论:一开始为什么大伙都不喜欢小黄莺?后来为什么被公认为“大歌星”?他是怎么成为“大歌星”的?小朋友们在讨论后,一致认为:在大众面前响亮地说话、唱歌,别人听得清,就能得到大家的喜爱。胆子小,是缺乏锻炼,只要在大家面前多说说、唱唱、跳跳,胆子就能变大。紧接着,我马上让小朋友们联系实际,评出班级中的“小黄莺”,鼓励胆小的小朋友向“小黄莺”学习。当小朋友响亮地回答问题后,我会说“你真像那只小黄莺”。一个阶段后,我欣喜地发现,课上积极发言,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明显增多。又如在教育学生要有集体观念时,我讲了《大雁的故事》,让他们知道集体对于个人有多重要。随后,让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各自读课文和大家齐声朗读哪种好听?然后,又教学生学习一首儿歌《星》,感受一颗星孤零零,无数星星照得天上亮晶晶的道理。每当我在讲故事、告诉他们谚语的意思、指导他们表演讨论时,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那专注的目光,感受到他们那积极向上的心跳声。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从知开始,以行结束。如果学生能经常做到既懂道理,又能见之于行动,那他才真正具备了美德。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让学生用懂得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练习,可以改掉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中低年级小朋友的行为练习,也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为了培养他们关心集体,多为集体做好事,我为小朋友安排了不同的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同时授予他们不同的称号,如“小蜜蜂”、“小白鸽”、“小啄木鸟”等,学生干起活来,乐此不疲。关心集体,多为集体服务的思想逐渐扎根于他们的思想并显现于他们的行为之中。我还能抓住各种契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我能趁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良好品质,通过丰富多彩的队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染,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
班主任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定能润物无声,真正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终身。
一、儿歌引领,指导行为
中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老师充当着“超级保姆”的角色。可是,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空洞说教,效果定不理想。为此,我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教给学生。例如:上课铃声嘀铃响,小朋友们进课堂,文具课本放整齐,静候老师把课上;专心听讲纪律好,积极发言勤思考,不懂地方举手问,课堂知识当场了;干净手帕随身带,勤剪指甲勤洗手,读写姿势要端正,个人卫生要讲究;课堂作业认真做,抓紧时间不能拖,字迹端正且规范,反复检查少差错……学生在趣味念儿歌的同时,就会检查并纠正自己的行为,自然地进入状态,效果十分理想。另外,我还利用拼音与识字教学,精心创设情境儿歌,适时地让学生诵读,使他们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二、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班主任老师与小朋友朝夕相处,小朋友视班主任老师为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楷模。班主任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小朋友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当地上有纸屑时,我会赶紧捡起;读书时,我会把书拿在手里,眼离书本一尺,声音响亮;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吃饭之前我总是先洗手;每天早上、放晚学时,我总有意无意地跟孩子们打招呼,并用上“你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又如:打扫卫生时,我与小朋友共同参与,并且一边示范,一边告诉学生: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要把潮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等等。课上,我也会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榜样激励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思考,踊跃发言。例如“某某小朋友坐得真神气、听得很认真”,“某某小朋友发言真积极”、“某某小朋友可会动脑筋了”等。这一切,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三、童化教育,规范行为
中低年级小朋友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品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作为中低年级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引导小朋友结合实际谈谈感受,孩子们在与故事人物行为的对比中,明确了良好品行的要求,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榜样,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如:我们班有一些小朋友个性比较胆怯,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很轻。我便让小朋友看《小黄莺唱歌》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小黄莺开始由于胆小,上台表演时声音太轻,影响了演出效果。后来,经过不断地锻炼,逢人就唱歌给他们听,胆子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终于在演出中深受好评。看完故事,我让小朋友们讨论:一开始为什么大伙都不喜欢小黄莺?后来为什么被公认为“大歌星”?他是怎么成为“大歌星”的?小朋友们在讨论后,一致认为:在大众面前响亮地说话、唱歌,别人听得清,就能得到大家的喜爱。胆子小,是缺乏锻炼,只要在大家面前多说说、唱唱、跳跳,胆子就能变大。紧接着,我马上让小朋友们联系实际,评出班级中的“小黄莺”,鼓励胆小的小朋友向“小黄莺”学习。当小朋友响亮地回答问题后,我会说“你真像那只小黄莺”。一个阶段后,我欣喜地发现,课上积极发言,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明显增多。又如在教育学生要有集体观念时,我讲了《大雁的故事》,让他们知道集体对于个人有多重要。随后,让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各自读课文和大家齐声朗读哪种好听?然后,又教学生学习一首儿歌《星》,感受一颗星孤零零,无数星星照得天上亮晶晶的道理。每当我在讲故事、告诉他们谚语的意思、指导他们表演讨论时,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那专注的目光,感受到他们那积极向上的心跳声。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从知开始,以行结束。如果学生能经常做到既懂道理,又能见之于行动,那他才真正具备了美德。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让学生用懂得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练习,可以改掉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中低年级小朋友的行为练习,也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为了培养他们关心集体,多为集体做好事,我为小朋友安排了不同的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同时授予他们不同的称号,如“小蜜蜂”、“小白鸽”、“小啄木鸟”等,学生干起活来,乐此不疲。关心集体,多为集体服务的思想逐渐扎根于他们的思想并显现于他们的行为之中。我还能抓住各种契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我能趁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良好品质,通过丰富多彩的队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染,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
班主任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定能润物无声,真正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