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30日那个周末,沉默了好长时间的证监会忽然发力,一下子出了好几条新政策。看上去,这几乎是在现在的证券法框架下,证券管理部门所能做出的最大限度的改变了。咱们从这些繁复的内容中挑几个主要的褒贬一下。
首先是,IPO明年又要开始了。这应该是件好事,起码对于我的很多熟人是这样的。政策刚一公布,就有业内人士号称要改变自己12月休假计划的。当时,牵扯在资本市场这条线上的人们就像打了安非他命的猴子一样上蹿下跳。
IPO的事,类似于我听过的一个笑话,内容有点粗俗。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一个聚会上发言,突然感觉到自己要打嗝,觉得这样很不礼貌,于是强忍了下去,最后这股气体在他体内变成屁,于是他又用各种手段掩饰,要把这个屁放出来。
IPO的问题基本就类似这么个过程,那些需要融资的公司不能在资本市场上得到钱,而这种要钱的欲望是不会消失的,这在我们这个经济体内经过各种转化,变成了各种各样更加不好意思见人的形式,但终归是要表达出来的。
IPO又开始,这无疑是件好事,因为打嗝总比放屁要文明得多。至于吃了什么造成过多的打嗝,那是你自己消化道的健康问题,和制度没关系。至于说IPO打开后市场可能会下跌,这完全可能。不过,这正是投机者要付出的正常代价。
其实IPO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会比较大,归根结底和中国的证券市场融资审批制度有很大关系。
这让我想起1996年我去深圳时候的事。当时,去深圳要办特区证,办特区证要到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局分局级别报批,要求有直系亲属在深圳工作生活。总之,你要进深圳这个特区,特别费劲。而到了深圳的感觉就是,这里的东西真贵啊,一罐可乐的价格是5元钱,出租车的价格是2.4元一公里。由于跟接我的人抢着付从机场到罗湖的出租车费,我基本花光了带去的300元零用 钱。
深圳的东西为什么那么贵,就是因为进深圳太费劲了。中国证券市场也是这样。为什么中国股票那么贵,也是因为企业要进入这个融资平台很费劲。政策当局的初衷是好的,他们希望通过严格的审查来保证投资者在市场上买到的都是好东西。但是他们忘了另外一点,在一个市场上好东西这个概念是相对的,如果一个好东西卖得太贵了,那它对买方来说就不够好。
所以,总的来说制度造成的现实是,中国股票市场上长期以来是对卖方有利的。更何况,我们的监管部门监管效率并不怎么高。虽然上市公司要经过“严格”审查,它们中的“坏蛋”还是不少。
如果证券监管部门对公司上市实行注册制度而不是审批制度,而且把主要着力点放到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上,这无疑又是件好事,会大大提升上市公司交易的性价比。至于能不能通过卖股票发财,那是投资者自己的事。
另外一个,关于优先股。很多资本专家都反复论证这种融资方式的合理性。关于它的说法几乎全是正面的,我却对此存疑。这是因为以高成本发行优先股的公司,很可能是那些对资本充足率有渴望的大型国有金融公司,它们的做法可能是把原来的国家持有的流通股转化成优先股。
这样一来,有一种情况就可能出现:国家持有的优先股按照商定的股息把企业利润拿走一部分,而持有普通股的一般股东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分红。这些国有的金融公司,不太可能因为它原来的控股方把持有的普通股换成优先股,就在很多决策上对“组织”决定不理不睬。
这样,这些盈利还不错的金融公司就变成了国家的一种获取现金的渠道,这种国家两头占便宜的方式,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总的来说,证监会的11·30政策大放送对资本市场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不过,就像以前一样,什么事关键看执行,对于这一届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们还需要“察其言,观其行”。
首先是,IPO明年又要开始了。这应该是件好事,起码对于我的很多熟人是这样的。政策刚一公布,就有业内人士号称要改变自己12月休假计划的。当时,牵扯在资本市场这条线上的人们就像打了安非他命的猴子一样上蹿下跳。
IPO的事,类似于我听过的一个笑话,内容有点粗俗。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一个聚会上发言,突然感觉到自己要打嗝,觉得这样很不礼貌,于是强忍了下去,最后这股气体在他体内变成屁,于是他又用各种手段掩饰,要把这个屁放出来。
IPO的问题基本就类似这么个过程,那些需要融资的公司不能在资本市场上得到钱,而这种要钱的欲望是不会消失的,这在我们这个经济体内经过各种转化,变成了各种各样更加不好意思见人的形式,但终归是要表达出来的。
IPO又开始,这无疑是件好事,因为打嗝总比放屁要文明得多。至于吃了什么造成过多的打嗝,那是你自己消化道的健康问题,和制度没关系。至于说IPO打开后市场可能会下跌,这完全可能。不过,这正是投机者要付出的正常代价。
其实IPO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会比较大,归根结底和中国的证券市场融资审批制度有很大关系。
这让我想起1996年我去深圳时候的事。当时,去深圳要办特区证,办特区证要到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局分局级别报批,要求有直系亲属在深圳工作生活。总之,你要进深圳这个特区,特别费劲。而到了深圳的感觉就是,这里的东西真贵啊,一罐可乐的价格是5元钱,出租车的价格是2.4元一公里。由于跟接我的人抢着付从机场到罗湖的出租车费,我基本花光了带去的300元零用 钱。
深圳的东西为什么那么贵,就是因为进深圳太费劲了。中国证券市场也是这样。为什么中国股票那么贵,也是因为企业要进入这个融资平台很费劲。政策当局的初衷是好的,他们希望通过严格的审查来保证投资者在市场上买到的都是好东西。但是他们忘了另外一点,在一个市场上好东西这个概念是相对的,如果一个好东西卖得太贵了,那它对买方来说就不够好。
所以,总的来说制度造成的现实是,中国股票市场上长期以来是对卖方有利的。更何况,我们的监管部门监管效率并不怎么高。虽然上市公司要经过“严格”审查,它们中的“坏蛋”还是不少。
如果证券监管部门对公司上市实行注册制度而不是审批制度,而且把主要着力点放到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上,这无疑又是件好事,会大大提升上市公司交易的性价比。至于能不能通过卖股票发财,那是投资者自己的事。
另外一个,关于优先股。很多资本专家都反复论证这种融资方式的合理性。关于它的说法几乎全是正面的,我却对此存疑。这是因为以高成本发行优先股的公司,很可能是那些对资本充足率有渴望的大型国有金融公司,它们的做法可能是把原来的国家持有的流通股转化成优先股。
这样一来,有一种情况就可能出现:国家持有的优先股按照商定的股息把企业利润拿走一部分,而持有普通股的一般股东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分红。这些国有的金融公司,不太可能因为它原来的控股方把持有的普通股换成优先股,就在很多决策上对“组织”决定不理不睬。
这样,这些盈利还不错的金融公司就变成了国家的一种获取现金的渠道,这种国家两头占便宜的方式,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总的来说,证监会的11·30政策大放送对资本市场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不过,就像以前一样,什么事关键看执行,对于这一届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们还需要“察其言,观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