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常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全面的强大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本文从分析“双师型”师资的现状与问题入手,着重分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培养模式两个方面。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职业院校 技能
【作者简介】 沈新艳,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械高级工程师,数车高级技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3-0008-03
一、“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概念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中的一种特指,指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称任职资格。通俗地说,“双师型”教师能“文”能“武”,既能教学生专业理论,又能教学生动手操作。“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知识素质
“双师型”教师除了应具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素质外,还应具有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与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不同的是,“双师型”教师的知识面应更宽。因此,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掌握更广泛的知识信息,除了要精通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通晓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术、技能,并能将各种知识、技术、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2. 能力素质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指导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指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具备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将自己的知识、技术、技能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是指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及方法,掌握职业专业技术规范、熟练运用职业岗位基本工具的能力等,同时还包括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专业指导能力是指在本专业的实践过程中,亲自动手示范、亲自解决操作疑难问题的现场指导能力。
3. 职业素质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品德和关键能力,职业品德是指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着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
二、“双师型”师资的现状与问题
在以往的职业技能教育教学中,专业课的理论讲授和实习指导都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理论教师一般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而实习指导教师一般专业技能水平较高,而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薄弱。这种教学模式由于侧重点不同,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学到的理论和实践是两张互不融合的“皮”,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所以,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双师型”教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形成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一体化。否则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无法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师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 “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大多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到三分之一甚至更低,这与国家要求规定的80%的比例相差较远。一是教师的来源单一,造成“双师型”教师的先天性缺乏。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的理论水平较高,但没有专业工作经历,实际操作技能水平较低。二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因课程任务较重,缺少时间和精力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深化,或因转化专业,一时难以掌握新的专业技能。三是少数教师目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虽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但职业院校没有激励机制,导致专业教师安于现状,专业知识逐渐老化,专业技能水平下降。四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双师型”教师外流严重。由于教师的经济收入、实际社会地位比技术人员、公务员低,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一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流向机关、企业。
2. “双师型”教师的持续培养困难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不仅要有一定质量、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而且还要重视对他们的持续培养,这是因为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短,专业技能还不够娴熟,专业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然而,随着社会对职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受市场欢迎的学生。然而,“双师型”教师的持续培养尚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因自身培养场所缺乏或条件简陋难以达到培养目的,这也是制约后天培养的最大障碍;二是学校师资有限而不能走出校门、脱产进修。教师们忙于应付日常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与精力进行有效的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指引下,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时期,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职业教育需要一定数量具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显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当前的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展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可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包括提高职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的各种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不仅能在专业理论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而且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其结果是有效地优化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办学成效的目标。办学成效包括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效果的体现是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改进;效益的体现是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效率的体现是用较少的时间来达到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追求的正是以上方面的目标,也是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市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的目标。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这里每个“——”的前者都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即欲达后者之目的,前者不可或缺。由此可见,要使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必然要有相当质量和数量的“双师型”教师。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 加强岗前培训和上岗“传、帮、带”
职业院校必须建立健全严格高效的年轻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内容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重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年轻教师经严格的岗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在年轻教师上岗时,学校应坚持“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传、帮、带”是人们熟知的快速培养年轻教师的一条最有效的传统方法,老、中年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都有着这样的一个特点:理论知识较强,但实际教学经验较少,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学校可选择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老、中年教师“一对一”地“传、帮、带”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快速积累教学经验,为年轻教师以后的独立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增强“传、帮、带”的效率和效果,可实行连带责任制和激励制。
2. 坚持将年轻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
根据需要,可送年轻教师出国深造、集训,还可送他们到企业从事一段时期的专业技能工作。年轻教师能更好更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除此以外,学校要大胆地磨练、任用这些年轻教师,循序渐进地让其独立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此,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做的很到位,青年教师一上岗,学校就由教研室主任对年轻教师作针对性的专业指导,组织中老年教师听课、评课。帮助年轻教师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另外,在假期,学校给予年轻教师许多培训、学习的机会。年轻教师可快速趋向成熟,稳步地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3. 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自学成才
各专业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激励制度。在课时津贴、学年度考核和绩效工资方面应向绩效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和自学成才的“双师型”教师倾斜,从而调动广大教师进行“双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以促使更多的专业课教师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4. 专业技能操作训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校通过教学、生产、竞赛等途径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以技能竞赛为先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能”。每学期都要开展校内评比教学活动,进行多种教师技能大比武,举办各级各类师生技能大赛,将技能竞赛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还应采取项目开发与课程相结合,技能操作与岗位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从而促使教师把握技能操作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
5. 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实训室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技能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手段。职业院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把实验、实训室建设成为不仅是学生高效学习技能的平台,更是专业教师定期学习、交流、实验实训的舞台。
6.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双师型”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首先,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顶岗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其次,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
总之,职业教育要做大做强,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无疑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唯有全社会高度重视,上下共同努力,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也为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注入强有力的人力资本!
参考文献:
[1] 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6).
[2] 周洪升.实施校企“双向挂职”突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瓶颈[J].中国农村教育,2007,(5).
[3] 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4] 李栋学.关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9).
责任编辑:赵春燕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职业院校 技能
【作者简介】 沈新艳,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械高级工程师,数车高级技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3-0008-03
一、“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概念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中的一种特指,指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称任职资格。通俗地说,“双师型”教师能“文”能“武”,既能教学生专业理论,又能教学生动手操作。“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知识素质
“双师型”教师除了应具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素质外,还应具有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与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不同的是,“双师型”教师的知识面应更宽。因此,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掌握更广泛的知识信息,除了要精通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通晓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术、技能,并能将各种知识、技术、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2. 能力素质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指导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指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具备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将自己的知识、技术、技能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是指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及方法,掌握职业专业技术规范、熟练运用职业岗位基本工具的能力等,同时还包括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专业指导能力是指在本专业的实践过程中,亲自动手示范、亲自解决操作疑难问题的现场指导能力。
3. 职业素质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品德和关键能力,职业品德是指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着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
二、“双师型”师资的现状与问题
在以往的职业技能教育教学中,专业课的理论讲授和实习指导都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理论教师一般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而实习指导教师一般专业技能水平较高,而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薄弱。这种教学模式由于侧重点不同,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学到的理论和实践是两张互不融合的“皮”,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所以,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双师型”教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形成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一体化。否则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无法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师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 “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大多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到三分之一甚至更低,这与国家要求规定的80%的比例相差较远。一是教师的来源单一,造成“双师型”教师的先天性缺乏。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的理论水平较高,但没有专业工作经历,实际操作技能水平较低。二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因课程任务较重,缺少时间和精力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深化,或因转化专业,一时难以掌握新的专业技能。三是少数教师目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虽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但职业院校没有激励机制,导致专业教师安于现状,专业知识逐渐老化,专业技能水平下降。四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双师型”教师外流严重。由于教师的经济收入、实际社会地位比技术人员、公务员低,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一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流向机关、企业。
2. “双师型”教师的持续培养困难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不仅要有一定质量、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而且还要重视对他们的持续培养,这是因为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短,专业技能还不够娴熟,专业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然而,随着社会对职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受市场欢迎的学生。然而,“双师型”教师的持续培养尚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因自身培养场所缺乏或条件简陋难以达到培养目的,这也是制约后天培养的最大障碍;二是学校师资有限而不能走出校门、脱产进修。教师们忙于应付日常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与精力进行有效的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指引下,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时期,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职业教育需要一定数量具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显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当前的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展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可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包括提高职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的各种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不仅能在专业理论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而且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其结果是有效地优化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办学成效的目标。办学成效包括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效果的体现是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改进;效益的体现是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效率的体现是用较少的时间来达到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追求的正是以上方面的目标,也是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市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的目标。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这里每个“——”的前者都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即欲达后者之目的,前者不可或缺。由此可见,要使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必然要有相当质量和数量的“双师型”教师。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 加强岗前培训和上岗“传、帮、带”
职业院校必须建立健全严格高效的年轻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内容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重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年轻教师经严格的岗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在年轻教师上岗时,学校应坚持“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传、帮、带”是人们熟知的快速培养年轻教师的一条最有效的传统方法,老、中年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都有着这样的一个特点:理论知识较强,但实际教学经验较少,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学校可选择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老、中年教师“一对一”地“传、帮、带”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快速积累教学经验,为年轻教师以后的独立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增强“传、帮、带”的效率和效果,可实行连带责任制和激励制。
2. 坚持将年轻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
根据需要,可送年轻教师出国深造、集训,还可送他们到企业从事一段时期的专业技能工作。年轻教师能更好更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除此以外,学校要大胆地磨练、任用这些年轻教师,循序渐进地让其独立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此,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做的很到位,青年教师一上岗,学校就由教研室主任对年轻教师作针对性的专业指导,组织中老年教师听课、评课。帮助年轻教师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另外,在假期,学校给予年轻教师许多培训、学习的机会。年轻教师可快速趋向成熟,稳步地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3. 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自学成才
各专业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激励制度。在课时津贴、学年度考核和绩效工资方面应向绩效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和自学成才的“双师型”教师倾斜,从而调动广大教师进行“双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以促使更多的专业课教师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4. 专业技能操作训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校通过教学、生产、竞赛等途径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以技能竞赛为先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能”。每学期都要开展校内评比教学活动,进行多种教师技能大比武,举办各级各类师生技能大赛,将技能竞赛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还应采取项目开发与课程相结合,技能操作与岗位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从而促使教师把握技能操作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
5. 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实训室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技能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手段。职业院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把实验、实训室建设成为不仅是学生高效学习技能的平台,更是专业教师定期学习、交流、实验实训的舞台。
6.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双师型”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首先,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顶岗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其次,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
总之,职业教育要做大做强,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无疑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唯有全社会高度重视,上下共同努力,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也为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注入强有力的人力资本!
参考文献:
[1] 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6).
[2] 周洪升.实施校企“双向挂职”突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瓶颈[J].中国农村教育,2007,(5).
[3] 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4] 李栋学.关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9).
责任编辑: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