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70
众所周知,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以来是课改的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物理思考与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收获知识,形成方法,最终实现思维创新。下面笔者就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浅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一起讨论和分享。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学习物理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我在进行“压强”教学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书包带为什么扁而宽?农村挑稻草的扁担为什么中间扁两端尖?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这些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切入点较小,学生比较熟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展开讨论和实践,并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物理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多数初中学生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多做实验,这些实验可以是演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象棋和学生尺做惯性实验,用纸张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鸡蛋和盐水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不是远在天边而是就在自己身边,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这些发现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包括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而我们的教学就要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将这些蕴涵物理知识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生的视野,通过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常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走近学生学习范围,进入物理课堂,不仅使物理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物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我布置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家用电器使用情况,估算一个月的用电量情况,并与电费单相比较,写出具体计算过程,很多学生的估算与实际用电量很接近。我还让学生观察各自家里电路布局情况,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向家长建议改进,有的学生确实发现家里电路的安全隐患,如电器增多,但导线还是原来的导线,截面偏小,没有安装地线等。学生既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学习浮力的大小時,我要求学生分组动手做课本“想想坐坐”的内容并思考相关问题,考虑到课时比较紧,课前布置各自选材造“船”和准备所需运载的“货物”。学生都能完成且各具特色,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实验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学生能够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有关,还讨论了测量物体排开的液体多少的方法,并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量法,接着利用已被配备的器材做“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分组实验就顺理成章,实验效果也好。这样学生的动手及互相讨论学习中完成由体验——观察——猜想——思考——探究——获得结论的认知思维过程,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索”、“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且发挥了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方便地创设物理情境,还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于实现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猜想:鸡蛋是沉入水底还是浮于水面,学生讨论气氛很快便热烈起来,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因为平时没注意,学生为此争论不休。这时,教师在多媒体实物展台上演示该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的发生:1.将一只生鸡蛋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鸡蛋沉于水底;2.再将这只鸡蛋投入浓盐水中,鸡蛋却浮于液面。学生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看到如此之大的反差,出于自己想象的实验现象时,个个感到异常惊奇和兴奋,跃跃欲试,这就营造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浓烈氛围。
总之,“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然的火”(瑞伯雷斯语)。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其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自己,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翟扬.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青年与社会》,2012年2期
[2]朱小青.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思考《物理教师》,2015年1期
[3]国鑫.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周刊:B》 ,2011年8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70
众所周知,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以来是课改的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物理思考与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收获知识,形成方法,最终实现思维创新。下面笔者就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浅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一起讨论和分享。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学习物理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我在进行“压强”教学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书包带为什么扁而宽?农村挑稻草的扁担为什么中间扁两端尖?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这些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切入点较小,学生比较熟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展开讨论和实践,并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物理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多数初中学生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多做实验,这些实验可以是演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象棋和学生尺做惯性实验,用纸张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鸡蛋和盐水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不是远在天边而是就在自己身边,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这些发现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包括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而我们的教学就要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将这些蕴涵物理知识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生的视野,通过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常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走近学生学习范围,进入物理课堂,不仅使物理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物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我布置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家用电器使用情况,估算一个月的用电量情况,并与电费单相比较,写出具体计算过程,很多学生的估算与实际用电量很接近。我还让学生观察各自家里电路布局情况,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向家长建议改进,有的学生确实发现家里电路的安全隐患,如电器增多,但导线还是原来的导线,截面偏小,没有安装地线等。学生既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学习浮力的大小時,我要求学生分组动手做课本“想想坐坐”的内容并思考相关问题,考虑到课时比较紧,课前布置各自选材造“船”和准备所需运载的“货物”。学生都能完成且各具特色,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实验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学生能够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有关,还讨论了测量物体排开的液体多少的方法,并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量法,接着利用已被配备的器材做“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分组实验就顺理成章,实验效果也好。这样学生的动手及互相讨论学习中完成由体验——观察——猜想——思考——探究——获得结论的认知思维过程,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索”、“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且发挥了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方便地创设物理情境,还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于实现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猜想:鸡蛋是沉入水底还是浮于水面,学生讨论气氛很快便热烈起来,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因为平时没注意,学生为此争论不休。这时,教师在多媒体实物展台上演示该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的发生:1.将一只生鸡蛋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鸡蛋沉于水底;2.再将这只鸡蛋投入浓盐水中,鸡蛋却浮于液面。学生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看到如此之大的反差,出于自己想象的实验现象时,个个感到异常惊奇和兴奋,跃跃欲试,这就营造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浓烈氛围。
总之,“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然的火”(瑞伯雷斯语)。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其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自己,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翟扬.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青年与社会》,2012年2期
[2]朱小青.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思考《物理教师》,2015年1期
[3]国鑫.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周刊:B》 ,2011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