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防止细菌耐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份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分析。结果:抽查2012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病例103例,存在问题的为51例。结论: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关键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78-01
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人类对抗疾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日益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治疗的效果,而且细菌耐药日益严重。为此2004年卫生部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卫生部有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各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合理用药措施。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抽取我院2012年6月份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病例103份,进行调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12年6月份在院的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对其抗菌药物的品种数、用药目的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使用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疗效评价、细菌学检查、联合用药、药物溶媒)、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进行分析统计。
1.2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38号文件内容,对临床不同疾病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疗效评价、细菌学检查、联合用药、药物溶媒进行评价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按照我院分级管理目录结合医生的技术职称进行统计。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10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6.3岁(4岁~85岁),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
2.2用药目的
预防用药的为34例,治疗性用药为69例。
2.3抗菌药物的种类见表1.
2.4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69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中,有细菌学检查及药敏实验的为19例。
2.5抗菌药物联用
单独用药例95例,二联用药8例。
2.6分级管理
3 存在问题及讨论
3.1药物的选择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1],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但调查中发现存在选药不合理的问题:个别病例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及选药不当。如患者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他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原就是病毒,细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其次还有非典型致病原,因此根据其常见致病源选择抗菌药物应为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头孢曲松或者头孢噻肟等抗革兰阳性菌的药物,而头孢他啶则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效果较好。
3.2疗效的评判
治疗性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2~3天时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判,主要观察患者的血象、体温有无下降、患者症状有无好转,如血象或者症状进一步加重,预示着药物疗效不佳,应及时更换抗菌药物或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调查中发现多数病例存在不能及时对抗菌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
3.3用药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患者血象、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根据情况可考虑停用抗菌藥物,特殊情况,应妥善处理。调查中多数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没有及时评估停药指征,用药随意性较大,疗程均偏长。
3.4微生物送检率
根据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方案[2],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调查的69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微生物送检的只有19例,多数为经验性用药。
3.5特殊人群的用药
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从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在正常治疗量的2\3~1\2。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较低并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毒性较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但调查显示老年(>75岁)患者使用相同药物时剂量并未减少。
3.6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可联合: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调查发现我院联合用药较少,只有妇产科经阴道的手术选择二代头孢联合甲硝唑。
参考文献: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
[2] 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治疗活动方案[S].2012.
【关键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78-01
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人类对抗疾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日益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治疗的效果,而且细菌耐药日益严重。为此2004年卫生部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卫生部有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各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合理用药措施。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抽取我院2012年6月份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病例103份,进行调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12年6月份在院的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对其抗菌药物的品种数、用药目的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使用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疗效评价、细菌学检查、联合用药、药物溶媒)、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进行分析统计。
1.2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38号文件内容,对临床不同疾病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疗效评价、细菌学检查、联合用药、药物溶媒进行评价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按照我院分级管理目录结合医生的技术职称进行统计。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10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6.3岁(4岁~85岁),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
2.2用药目的
预防用药的为34例,治疗性用药为69例。
2.3抗菌药物的种类见表1.
2.4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69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中,有细菌学检查及药敏实验的为19例。
2.5抗菌药物联用
单独用药例95例,二联用药8例。
2.6分级管理
3 存在问题及讨论
3.1药物的选择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1],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但调查中发现存在选药不合理的问题:个别病例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及选药不当。如患者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他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原就是病毒,细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其次还有非典型致病原,因此根据其常见致病源选择抗菌药物应为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头孢曲松或者头孢噻肟等抗革兰阳性菌的药物,而头孢他啶则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效果较好。
3.2疗效的评判
治疗性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2~3天时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判,主要观察患者的血象、体温有无下降、患者症状有无好转,如血象或者症状进一步加重,预示着药物疗效不佳,应及时更换抗菌药物或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调查中发现多数病例存在不能及时对抗菌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
3.3用药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患者血象、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根据情况可考虑停用抗菌藥物,特殊情况,应妥善处理。调查中多数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没有及时评估停药指征,用药随意性较大,疗程均偏长。
3.4微生物送检率
根据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方案[2],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调查的69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微生物送检的只有19例,多数为经验性用药。
3.5特殊人群的用药
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从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在正常治疗量的2\3~1\2。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较低并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毒性较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但调查显示老年(>75岁)患者使用相同药物时剂量并未减少。
3.6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可联合: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调查发现我院联合用药较少,只有妇产科经阴道的手术选择二代头孢联合甲硝唑。
参考文献: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
[2] 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治疗活动方案[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