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建筑语言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语言的关系以及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最后总结了我国传统文化语言现代表述的启发,希望给我们的研究工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语言;文化
1、引言
我国传统建筑博大精深,具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底蕴。因此当前的很多建筑设计需要向传统建筑学习,并做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方面的研究,这对于我国的建筑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建筑语言理论分析
建筑语言不仅属于一种理论表述中的概念,也属于和一定外延及内涵产生关联的特质概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建筑语言已经由以往的简单化到现在的越来越复杂化,而且产生非常详细的类别、语种。以下将对建筑语言的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建筑虽然属于一种语言,不过由于这种语言和一些其他的语言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因此,建筑语言是具有自身特性的:物质性以及精神性的双重性。具体来说,物质资料是组成建筑的材料,因此建筑会受到构造法则、结构以及施工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建筑语言因这些物质的特点而具备相关的特性。另外,建筑师主观构想是决定建筑形态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一旦缺乏了这种建筑构想,即使再好的材料也构建不出好的的建筑,只能成为一堆材料。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语言相对于一些其他的艺术而言,其符号组合在任意性上会受到非常大的束缚,不能够和音乐、绘画这类具有非常大自由度的创造相比。这一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比如很多想法很好的设计在实际中往往难以实现,而此正体现出建筑语言受制于具体物质条件的特性。
另外,建筑语言还具有很多侧面特性,这是因为建筑学科非常综合且复杂所决定的,举例来说,建筑语言中往往会融入建筑哲学、建筑心理学、建筑历史学等因素,其决定了建筑语言的精神意义。换句话说,建筑语言中属于浸透着情感、能够表述精神的语言。整体来说,建筑语言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是不可分割的。
3、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
3.1 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的理论分析
在我国古代,很多营造师以及设计师往往都是文人,因此文学艺术功底是比较深厚的,而这些文学气息都会体现在建筑物中,使得我国传统建筑具备一股非常浓厚的艺术性及文学性。举例来说,匾额题词以及对联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属于中央的一部分,往往非常精炼但意义深远,这和文化底蕴是离不开的。此外,在传统建筑中,单体以及总体的布局中都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对称原则。比如石狮子都会成对出现,而且對联的对称也是和文学的对称相关的。具体来看,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传统建筑结构模式的现代表述
由于建筑技术及其材料都在不断的更新,建筑在结构模式方面出现了很多较大的转变。相比较而言,传统建筑结构中的很多材料已经不再被使用,比如以往的木结构建筑就只见于钢木结合的建筑,已经很少存在,导致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传统结构的很多建筑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建筑的需求。正是在背景下,在传统建筑语言现代表述方面,我们要结合功能以及结构的变化对其进行一定的转换,这样才能使其获取更好的发展。
(2)传统建筑中比例尺度的现代表述
在传统建筑出现变化的时候,比例尺度转换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来说,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不仅在功能以及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加之场地环境方面的差异,使得比例尺度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基于此,在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对比例及尺寸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需求。
(3)传统建筑语言中关于材料的现代表述
建筑材料中附加着很多建筑信息,因此它可以说是建筑语言的基础。具体来说,土木材料是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当前社会的需求限制,土木材料已经退出了社会舞台,已经被一些新的建筑材料所替代,比如钢筋、混凝土以及玻璃等。整体来看,建筑材料中多样化发展以及科技含量的提升也对其现代表述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表述方面要选择合理的材料,这样才可以既保证视觉效果,又保证建筑需求。
(4)人的需求方面的现代表述
建筑作为一种使用品,它需要可以满足人生理的需求,而在人们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之后,这是更高一层次的需求便尤为重要了。在这方面,当代人和古代人是存在巨大差异的: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满足更多的物质需求,而且在精神需求方面,人们也摆脱了以往温饱的基本需求,更多的关注人文现象。基于此,当前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会对使用者心理、情感以及生理方面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这也是“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广泛应用的原因。所以我们在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中,要对当代人的感受及需求,进行认真的考虑,并认识到个体需求的差异,这样才有可能获取使用者以及观者的统一认同。
3.2 案例分析
以上分析的大都属于理论知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又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之中呢,笔者这里想借助万科第五园对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进行分析。万科第五园属于典型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案例,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徽派建筑元素及晋派建筑元素,但是传统建筑元素并没有被简单的照搬,而是被很好的结合与嫁接,既营造出了很好的传统居住环境,又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成为了这方面研究的典范。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木质材料依然获得了一定的应用,但又和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属于将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此外,在万科第五园中,很多马墙、挑檐、小窗等之类的传统建筑并不存在,但一些白墙黛瓦、小窗、细纹墙脚、清砖步行道、密集青竹林、天井绿化以及不可窥视镂空墙等却使建筑古香古色,增添了很多的情趣,综合而言,这正是将传统建筑语言中材料、结构、人文需求等进行现代表述之后所起到的效果。
此外,在万通第五园的室内设计中,方圆结合的局部造型、通而不透的屏风、半开放式的庭院、墙顶采光天窗、可增加通透性的漏窗、青石铺就的小巷以及多孔小区一角墙、承载文化的牌坊、富有文化色彩的三石雕、砖雕、木雕等比比皆是,这也为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提供了很多思路。
5、我国传统文化语言现代表述的启发
(1)对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些典型建筑符号进行提炼,并在对其进行一定加工之后使其更好的应用到现代建筑中。这方面较为成功的例子有“香山饭店”,它在艺术处理的过程中应用了很多传统建筑符合,比如壁灯和灰砖装修、正菱形的侧窗;路旁地灯、室外平台栏板灯以及楼梯杆柱顶灯;中餐厅吊灯、中庭座灯以及入口庭院柱灯等。这种做法不仅使建筑整体氛围很好的实现了统一,也是其具备更多的古典韵味。
(2)将我国传统建筑深层结构作为我们的创造源泉。我国传统建筑语言由于其可塑性以及抽象性而具备了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完全能够应用到现代建筑语言之中。举例来说,上海大剧院的平面是以“井”型的方式被分成 9个方格,不仅很好体现出了我国传统庭院空间布局,还可以对剧院本的主要及次要舞台进行很好的划分。
(3)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弘扬,在建筑设计中,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精神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是我们非常珍贵的财富之一。基于此,我们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要以生活需求作为出发点,并对历史文化进行汲取,并使用最为合适的方法来实现。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的建筑作品必然具有更多的特色。
6、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建筑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做好本文关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不对其进行不懈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祖刚. 探讨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J]. 建筑学报. 2009(11).
[2]余卓群. 关于建筑理论框架的探索[J]. 建筑学报. 2009(11).
[3]张晓非. 符号理论在中国园林研究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 华中建筑. 2009(03).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语言;文化
1、引言
我国传统建筑博大精深,具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底蕴。因此当前的很多建筑设计需要向传统建筑学习,并做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方面的研究,这对于我国的建筑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建筑语言理论分析
建筑语言不仅属于一种理论表述中的概念,也属于和一定外延及内涵产生关联的特质概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建筑语言已经由以往的简单化到现在的越来越复杂化,而且产生非常详细的类别、语种。以下将对建筑语言的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建筑虽然属于一种语言,不过由于这种语言和一些其他的语言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因此,建筑语言是具有自身特性的:物质性以及精神性的双重性。具体来说,物质资料是组成建筑的材料,因此建筑会受到构造法则、结构以及施工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建筑语言因这些物质的特点而具备相关的特性。另外,建筑师主观构想是决定建筑形态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一旦缺乏了这种建筑构想,即使再好的材料也构建不出好的的建筑,只能成为一堆材料。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语言相对于一些其他的艺术而言,其符号组合在任意性上会受到非常大的束缚,不能够和音乐、绘画这类具有非常大自由度的创造相比。这一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比如很多想法很好的设计在实际中往往难以实现,而此正体现出建筑语言受制于具体物质条件的特性。
另外,建筑语言还具有很多侧面特性,这是因为建筑学科非常综合且复杂所决定的,举例来说,建筑语言中往往会融入建筑哲学、建筑心理学、建筑历史学等因素,其决定了建筑语言的精神意义。换句话说,建筑语言中属于浸透着情感、能够表述精神的语言。整体来说,建筑语言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是不可分割的。
3、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
3.1 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的理论分析
在我国古代,很多营造师以及设计师往往都是文人,因此文学艺术功底是比较深厚的,而这些文学气息都会体现在建筑物中,使得我国传统建筑具备一股非常浓厚的艺术性及文学性。举例来说,匾额题词以及对联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属于中央的一部分,往往非常精炼但意义深远,这和文化底蕴是离不开的。此外,在传统建筑中,单体以及总体的布局中都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对称原则。比如石狮子都会成对出现,而且對联的对称也是和文学的对称相关的。具体来看,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传统建筑结构模式的现代表述
由于建筑技术及其材料都在不断的更新,建筑在结构模式方面出现了很多较大的转变。相比较而言,传统建筑结构中的很多材料已经不再被使用,比如以往的木结构建筑就只见于钢木结合的建筑,已经很少存在,导致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传统结构的很多建筑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建筑的需求。正是在背景下,在传统建筑语言现代表述方面,我们要结合功能以及结构的变化对其进行一定的转换,这样才能使其获取更好的发展。
(2)传统建筑中比例尺度的现代表述
在传统建筑出现变化的时候,比例尺度转换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来说,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不仅在功能以及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加之场地环境方面的差异,使得比例尺度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基于此,在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对比例及尺寸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需求。
(3)传统建筑语言中关于材料的现代表述
建筑材料中附加着很多建筑信息,因此它可以说是建筑语言的基础。具体来说,土木材料是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当前社会的需求限制,土木材料已经退出了社会舞台,已经被一些新的建筑材料所替代,比如钢筋、混凝土以及玻璃等。整体来看,建筑材料中多样化发展以及科技含量的提升也对其现代表述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表述方面要选择合理的材料,这样才可以既保证视觉效果,又保证建筑需求。
(4)人的需求方面的现代表述
建筑作为一种使用品,它需要可以满足人生理的需求,而在人们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之后,这是更高一层次的需求便尤为重要了。在这方面,当代人和古代人是存在巨大差异的: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满足更多的物质需求,而且在精神需求方面,人们也摆脱了以往温饱的基本需求,更多的关注人文现象。基于此,当前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会对使用者心理、情感以及生理方面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这也是“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广泛应用的原因。所以我们在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中,要对当代人的感受及需求,进行认真的考虑,并认识到个体需求的差异,这样才有可能获取使用者以及观者的统一认同。
3.2 案例分析
以上分析的大都属于理论知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又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之中呢,笔者这里想借助万科第五园对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进行分析。万科第五园属于典型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案例,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徽派建筑元素及晋派建筑元素,但是传统建筑元素并没有被简单的照搬,而是被很好的结合与嫁接,既营造出了很好的传统居住环境,又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成为了这方面研究的典范。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木质材料依然获得了一定的应用,但又和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属于将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此外,在万科第五园中,很多马墙、挑檐、小窗等之类的传统建筑并不存在,但一些白墙黛瓦、小窗、细纹墙脚、清砖步行道、密集青竹林、天井绿化以及不可窥视镂空墙等却使建筑古香古色,增添了很多的情趣,综合而言,这正是将传统建筑语言中材料、结构、人文需求等进行现代表述之后所起到的效果。
此外,在万通第五园的室内设计中,方圆结合的局部造型、通而不透的屏风、半开放式的庭院、墙顶采光天窗、可增加通透性的漏窗、青石铺就的小巷以及多孔小区一角墙、承载文化的牌坊、富有文化色彩的三石雕、砖雕、木雕等比比皆是,这也为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提供了很多思路。
5、我国传统文化语言现代表述的启发
(1)对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些典型建筑符号进行提炼,并在对其进行一定加工之后使其更好的应用到现代建筑中。这方面较为成功的例子有“香山饭店”,它在艺术处理的过程中应用了很多传统建筑符合,比如壁灯和灰砖装修、正菱形的侧窗;路旁地灯、室外平台栏板灯以及楼梯杆柱顶灯;中餐厅吊灯、中庭座灯以及入口庭院柱灯等。这种做法不仅使建筑整体氛围很好的实现了统一,也是其具备更多的古典韵味。
(2)将我国传统建筑深层结构作为我们的创造源泉。我国传统建筑语言由于其可塑性以及抽象性而具备了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完全能够应用到现代建筑语言之中。举例来说,上海大剧院的平面是以“井”型的方式被分成 9个方格,不仅很好体现出了我国传统庭院空间布局,还可以对剧院本的主要及次要舞台进行很好的划分。
(3)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弘扬,在建筑设计中,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精神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是我们非常珍贵的财富之一。基于此,我们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要以生活需求作为出发点,并对历史文化进行汲取,并使用最为合适的方法来实现。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的建筑作品必然具有更多的特色。
6、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建筑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做好本文关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现代表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不对其进行不懈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祖刚. 探讨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J]. 建筑学报. 2009(11).
[2]余卓群. 关于建筑理论框架的探索[J]. 建筑学报. 2009(11).
[3]张晓非. 符号理论在中国园林研究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 华中建筑.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