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人们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针对施工中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旨在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强度问题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能,也极大的影响着工程造价。所以,对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对于施工整体质量提高而言极其重要。下文中笔者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其抗压强度与水泥的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混凝土强度表达式可以计算出,如果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高标号水泥搅拌成的混凝土强度相对低标号水泥强度要高。但高标号的水泥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很多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存在采用低标号水泥替代高标号水泥的情况,这种情况必定会给混凝土强度造成极大的隐患。
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成反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反之,混凝土的强度就越高。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盲目的采用增大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这种做法使错误的,只能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强其收缩和变形。所以,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重视混凝土的强度和水灰比,这是混凝土质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如粗骨料的选取,如果石质强度等同的情况下,碎时表面相对卵石更加粗糙,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更强;如果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两种材料配置的混凝土,由碎石添加搅拌的混凝土强度相对于卵石更高。因此,混凝土搅拌施工中,还应该注意粗骨料的选择;砂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必须严格控制。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1.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一般的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外加剂及矿物质混合材料按照一定比例經搅拌制成,然后经过振捣密实成型并养护使其硬化,从而形成强度达标的人工石材。在这几种混凝土原材料中,施工单位应该结合工程设计及规范和实物检查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具体如下:
(1)水泥的控制。首先,应该确定水泥的品种、标号与设计图纸的强度要求及实际部位的条件状况相符。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合理的选取水泥品种和标号。如果需要高强度混凝土,应该选择高标号的水泥进行拌制。
(2)砂的选取。对于细骨料的选择,应该重点对其质地、级配、含泥量、细度模数等指标进行检查,并对其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严格的试验审查,以消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应该控制在3.7-1.6之间。工程的结构混凝土用砂应该确保其含泥量低于3%,其中的轻物质含量应该控制到1%之内,云母含量应该控制到2%之内,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应该控制到0.5%之内。
(3)粗骨料的控制。对于粗骨料的控制,应该对其质地、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及粒径进行重点检查和试验审核。通常情况下,其粒径应该保持在1-3cm,如果是用于结构受压部位的卵石,其设计强度不大于C40。
(4)水的控制。对混凝土拌制用水也应该经过严格的检验,对水进行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并合格之后,方可用于混凝土拌制。一些工业废水、污水、PH值小于4.5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标的水,要严格禁止使用。如果用于工程预应力结构混凝土拌制用水,应该重点进行控制。
(5)外加剂的控制。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具备良好生产资质的厂家,并对外加剂的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等相关材料严格检查,对外加剂的相关性能试验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查;其次,在进场使用之前,应该进行抽样检查,采取适配试验和相关检验,对其与工程水泥的适应性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外加剂的使用与建筑工程混凝土配置性能及相关设计要求指标相符。
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施工单位应该充分结合项目设计要求及混凝土施工特点,在合理确定原材料之后,对现场配置进行原材料取样,并详尽的作出档案记录。然后,将其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试配。然后由监理单位对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设计及相关混凝土性能报告进行严格的检查,确认符合工程建设的各项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
3.混凝土的搅拌过程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应该严格的按照既定配合比和原材料进行拌制。首先,应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率适当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其次应该对混凝土拌合楼的计量设备进行校验,保证计量精度在规范要求之内。
4.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控制。在浇筑之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应该对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进行会审,确认浇筑工艺科学合理、浇筑现场水电供应保障、施工人员配备完整;确保振捣器的类型、数量和规格符合混凝土现场振捣施工的要求;确保度件模具的数量合理;在浇筑施工期间,要明确掌握气候、温度及施工期间的外部环境,合理安排浇筑施工的时间,还要准备好覆盖材料。对于工程的不同部位,如板、梁、柱、剪力墙等部位,应该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以符合不同的振捣施工要求;当混凝土的浇筑落差超过2m时,应该采用串筒式溜槽。浇筑完成之后,对于施工缝的设置位置要严格审查,确保其合理。在整体施工中,对不同工程部位的混凝土浇筑顺序要合理安排,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分区和分层合理协调。
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派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等性能进行现场测试,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对于分层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器的施工位置等都应该严格控制,严格控制振捣器的插点和移动间距;而且,要严格控制钢筋较差密集的梁柱节点振捣施工,避免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等问题。对于体积较大或厚度较大的混凝土部件施工,应该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对其浇筑之后的保温养护加强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与设计要求相符,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南山,董永禄. 浅谈预拌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预防[J]. 山西建筑. 2009(04).
[2]沈丹颖. 预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在工程中的预防施工措施[J]. 混凝土. 2011(03).
[3]刘回丽,岳福波. 浅析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J]. 现代交际. 2011(07).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强度问题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能,也极大的影响着工程造价。所以,对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对于施工整体质量提高而言极其重要。下文中笔者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其抗压强度与水泥的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混凝土强度表达式可以计算出,如果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高标号水泥搅拌成的混凝土强度相对低标号水泥强度要高。但高标号的水泥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很多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存在采用低标号水泥替代高标号水泥的情况,这种情况必定会给混凝土强度造成极大的隐患。
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成反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反之,混凝土的强度就越高。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盲目的采用增大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这种做法使错误的,只能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强其收缩和变形。所以,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重视混凝土的强度和水灰比,这是混凝土质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如粗骨料的选取,如果石质强度等同的情况下,碎时表面相对卵石更加粗糙,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更强;如果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两种材料配置的混凝土,由碎石添加搅拌的混凝土强度相对于卵石更高。因此,混凝土搅拌施工中,还应该注意粗骨料的选择;砂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必须严格控制。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1.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一般的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外加剂及矿物质混合材料按照一定比例經搅拌制成,然后经过振捣密实成型并养护使其硬化,从而形成强度达标的人工石材。在这几种混凝土原材料中,施工单位应该结合工程设计及规范和实物检查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具体如下:
(1)水泥的控制。首先,应该确定水泥的品种、标号与设计图纸的强度要求及实际部位的条件状况相符。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合理的选取水泥品种和标号。如果需要高强度混凝土,应该选择高标号的水泥进行拌制。
(2)砂的选取。对于细骨料的选择,应该重点对其质地、级配、含泥量、细度模数等指标进行检查,并对其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严格的试验审查,以消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应该控制在3.7-1.6之间。工程的结构混凝土用砂应该确保其含泥量低于3%,其中的轻物质含量应该控制到1%之内,云母含量应该控制到2%之内,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应该控制到0.5%之内。
(3)粗骨料的控制。对于粗骨料的控制,应该对其质地、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及粒径进行重点检查和试验审核。通常情况下,其粒径应该保持在1-3cm,如果是用于结构受压部位的卵石,其设计强度不大于C40。
(4)水的控制。对混凝土拌制用水也应该经过严格的检验,对水进行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并合格之后,方可用于混凝土拌制。一些工业废水、污水、PH值小于4.5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标的水,要严格禁止使用。如果用于工程预应力结构混凝土拌制用水,应该重点进行控制。
(5)外加剂的控制。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具备良好生产资质的厂家,并对外加剂的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等相关材料严格检查,对外加剂的相关性能试验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查;其次,在进场使用之前,应该进行抽样检查,采取适配试验和相关检验,对其与工程水泥的适应性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外加剂的使用与建筑工程混凝土配置性能及相关设计要求指标相符。
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施工单位应该充分结合项目设计要求及混凝土施工特点,在合理确定原材料之后,对现场配置进行原材料取样,并详尽的作出档案记录。然后,将其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试配。然后由监理单位对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设计及相关混凝土性能报告进行严格的检查,确认符合工程建设的各项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
3.混凝土的搅拌过程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应该严格的按照既定配合比和原材料进行拌制。首先,应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率适当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其次应该对混凝土拌合楼的计量设备进行校验,保证计量精度在规范要求之内。
4.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控制。在浇筑之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应该对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进行会审,确认浇筑工艺科学合理、浇筑现场水电供应保障、施工人员配备完整;确保振捣器的类型、数量和规格符合混凝土现场振捣施工的要求;确保度件模具的数量合理;在浇筑施工期间,要明确掌握气候、温度及施工期间的外部环境,合理安排浇筑施工的时间,还要准备好覆盖材料。对于工程的不同部位,如板、梁、柱、剪力墙等部位,应该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以符合不同的振捣施工要求;当混凝土的浇筑落差超过2m时,应该采用串筒式溜槽。浇筑完成之后,对于施工缝的设置位置要严格审查,确保其合理。在整体施工中,对不同工程部位的混凝土浇筑顺序要合理安排,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分区和分层合理协调。
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派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等性能进行现场测试,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对于分层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器的施工位置等都应该严格控制,严格控制振捣器的插点和移动间距;而且,要严格控制钢筋较差密集的梁柱节点振捣施工,避免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等问题。对于体积较大或厚度较大的混凝土部件施工,应该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对其浇筑之后的保温养护加强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与设计要求相符,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南山,董永禄. 浅谈预拌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预防[J]. 山西建筑. 2009(04).
[2]沈丹颖. 预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在工程中的预防施工措施[J]. 混凝土. 2011(03).
[3]刘回丽,岳福波. 浅析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J]. 现代交际.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