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30日晚,历时7年,经过35轮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终于如期完成。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所言,“世界需要欧盟与中国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谈判的完成,不仅是中国与欧盟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意义深远。
中欧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2020年,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合计达35.5%。中欧达成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使双边经贸合作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双方商品、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稳定顺畅,有望形成紧密的投资循环,带来更大的收益。
有助于提升利用欧盟外资水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大幅萎缩42%;但得益于近年来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在世界上率先有效控制疫情的先发优势,中国2020年利用外资逆势增长4%,达163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服务业的开放是中欧投资协定的一大亮点,涉及金融服务、环境服务、建筑服务、医疗卫生、生物技术、商业服务等领域,欧方对华投资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势必激发包括欧盟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对华新一轮投资高潮,这也将提升我国服务业水平、助力服务强国建设。
有助于为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提供制度保障。在协定中,我国对欧盟作出了实质性的改善市场准入承诺,而协定也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根据协定,欧盟除在农业、渔业、能源基础设施、采矿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有所保留外,其他产业基本对中国开放。此前欧盟市場对中国的事实开放将固化为制度开放,有利于消除或缓解自2016年以来欧盟不断加强内部市场保护给中国企业在欧投资经营带来的各种困扰和不确定性,欧盟市场环境对中国企业将更加公平、开放、可预见,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未来有望恢复并巩固增长势头。
当世界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受到影响之际,中欧两大经济体达成双边投资协定,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树立了榜样与信心,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将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中欧投资协定,中国第一次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在国际协定中就包括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作出强有力的开放承诺,不仅制造业的开放可以“媲美”欧盟市场的开放水平,而且在服务业领域,除了视听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及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一些辅助性服务、政府服务之外,都被纳入开放范围。考虑到世贸组织有关服务业准入“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中欧投资协定关于服务业开放的条款未来可能将适用于所有外资企业。从这个意义来说,协定将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出积极贡献。
有利于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指出,“中国将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欧投资协定正是中国这一开放政策的生动体现。协定中与投资有关的公平竞争规则及可持续发展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协定在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强制技术转让等公平竞争议题上达成的共识,以及中方就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的承诺,是中国践行大国担当、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将为多边贸易体制相关规则改革带来正能量。
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涉及的市场开放水平之高、规则约束之严、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关系之紧密,对我国政府、企业等行为体带来全新挑战。
对我国各级政府行政行为提出更高标准。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的行政管理方面已经走在合规的前沿。但由于发展和开放的不平衡,不少地区在落实协定的行政能力、地方性政策的合规性和通报义务的履行,以及审批和监管的透明度、可预测性、便利化程度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同时,我国在协定中的不少开放承诺已在国内自贸试验区进行了压力测试,但也有一些领域,如私立医院、新能源汽车(取消数量限制)、云计算(拥有50%的股比限制)等是首次对外开放,将面临不少压力。
对国有企业的合规要求较为严格。协定明确要求国有企业:一是须依据商业考虑采取行动,在购买和销售商品或服务时不得歧视欧方企业;二是须履行特定的透明度义务,一旦利益方提出请求,必须提供特定信息,以便评估其行为是否符合协定规定的义务。
中欧投资协定虽是“高水平”协定,但本质上仍是投资协定。在协定中,欧方对我国国有企业在欧经营监管趋严,包括加强对有国资背景企业投资时的外资审查、取消接受补贴的第三方企业在欧盟政府的采购竞标权等。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长韦恩德女士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协定并没有限制欧盟加强内部监管的政策空间”。对于上述深层次问题,中欧之间仍然需要探索新的合作路径。
鉴于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和经贸环境的复杂性,中欧投资协定在下一步的签署和生效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坎坷。但只要中欧双方坚定信心,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积极应对,就能妥善化解挑战,并乘势而上推动中欧经贸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疫后世界经济恢复带来新动能。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协定将有力促进中欧双向投资合作
中欧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2020年,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合计达35.5%。中欧达成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使双边经贸合作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双方商品、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稳定顺畅,有望形成紧密的投资循环,带来更大的收益。
有助于提升利用欧盟外资水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大幅萎缩42%;但得益于近年来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在世界上率先有效控制疫情的先发优势,中国2020年利用外资逆势增长4%,达163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服务业的开放是中欧投资协定的一大亮点,涉及金融服务、环境服务、建筑服务、医疗卫生、生物技术、商业服务等领域,欧方对华投资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势必激发包括欧盟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对华新一轮投资高潮,这也将提升我国服务业水平、助力服务强国建设。
有助于为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提供制度保障。在协定中,我国对欧盟作出了实质性的改善市场准入承诺,而协定也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根据协定,欧盟除在农业、渔业、能源基础设施、采矿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有所保留外,其他产业基本对中国开放。此前欧盟市場对中国的事实开放将固化为制度开放,有利于消除或缓解自2016年以来欧盟不断加强内部市场保护给中国企业在欧投资经营带来的各种困扰和不确定性,欧盟市场环境对中国企业将更加公平、开放、可预见,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未来有望恢复并巩固增长势头。
协定将有力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
当世界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受到影响之际,中欧两大经济体达成双边投资协定,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树立了榜样与信心,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将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中欧投资协定,中国第一次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在国际协定中就包括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作出强有力的开放承诺,不仅制造业的开放可以“媲美”欧盟市场的开放水平,而且在服务业领域,除了视听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及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一些辅助性服务、政府服务之外,都被纳入开放范围。考虑到世贸组织有关服务业准入“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中欧投资协定关于服务业开放的条款未来可能将适用于所有外资企业。从这个意义来说,协定将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出积极贡献。
有利于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指出,“中国将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欧投资协定正是中国这一开放政策的生动体现。协定中与投资有关的公平竞争规则及可持续发展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协定在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强制技术转让等公平竞争议题上达成的共识,以及中方就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的承诺,是中国践行大国担当、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将为多边贸易体制相关规则改革带来正能量。
协定将给我国改革开放带来新的挑战
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涉及的市场开放水平之高、规则约束之严、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关系之紧密,对我国政府、企业等行为体带来全新挑战。
对我国各级政府行政行为提出更高标准。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的行政管理方面已经走在合规的前沿。但由于发展和开放的不平衡,不少地区在落实协定的行政能力、地方性政策的合规性和通报义务的履行,以及审批和监管的透明度、可预测性、便利化程度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同时,我国在协定中的不少开放承诺已在国内自贸试验区进行了压力测试,但也有一些领域,如私立医院、新能源汽车(取消数量限制)、云计算(拥有50%的股比限制)等是首次对外开放,将面临不少压力。
对国有企业的合规要求较为严格。协定明确要求国有企业:一是须依据商业考虑采取行动,在购买和销售商品或服务时不得歧视欧方企业;二是须履行特定的透明度义务,一旦利益方提出请求,必须提供特定信息,以便评估其行为是否符合协定规定的义务。
中欧投资协定虽是“高水平”协定,但本质上仍是投资协定。在协定中,欧方对我国国有企业在欧经营监管趋严,包括加强对有国资背景企业投资时的外资审查、取消接受补贴的第三方企业在欧盟政府的采购竞标权等。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长韦恩德女士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协定并没有限制欧盟加强内部监管的政策空间”。对于上述深层次问题,中欧之间仍然需要探索新的合作路径。
鉴于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和经贸环境的复杂性,中欧投资协定在下一步的签署和生效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坎坷。但只要中欧双方坚定信心,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积极应对,就能妥善化解挑战,并乘势而上推动中欧经贸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疫后世界经济恢复带来新动能。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