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当代社会更看重人才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基于此,以下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进行研究。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化学这门学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課本基础知识,二是化学实验。加强实验教学,能够全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手、脑、眼、心,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在教学实验中,学生需根据实验的相关要求,设计实验步骤、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每个细节,锻炼观察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保证实验的精确性,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还必须在实验前进行周密的准备,这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还要进行数据的分析、判断,综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思考、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制取氧气》一节中讲的是在第一课时《空气》的基础上提取人们平常呼吸的氧气,并要求学生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进行相关的操作,并总结氧气的一些特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做实验,使其在实际的操作中明白必须注意的问题,如:“如何判断实验装置是否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在实验中试管口处的棉花是做什么用的?在实验开始后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应该在什么时间收取?”教师反复强调化学知识、学习的难点重点,有的学生可能很难听进去,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再仅仅是听众,而是亲身体验者,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质。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素质,教师也要随之改变,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分析学生,提出思维要求,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思维,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化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化学知识转化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等。化学这一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非常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故教师要利用好化学这一门学科,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酸和碱运用学习的酸碱知识分析酸碱相互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化学学习中,有的时候部分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害怕提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酸和碱;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如在加入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碳酸氢钠和盐酸溶液后,溶液明显由红色变为无色,其中的酸和碱发生了哪些反应,为什么会变成无色;从相似物质的相似化学特质中发现问题,如酸类物质有哪些共性等。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有问题,说明其在这个方面投入了精力、进行了钻研。教师对待学生的质疑、提问要表现出相当的热情,而不是对其批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乐于思考,勤于动脑,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个体。教师是所有学生的教师,其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教学。为了更好地做到这点,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设计、分层指导、分层练习等。
比如,《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主要讲的是碳的构成及种类、碳类物质的各种特性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可以要求其认识了解在常温状态下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温度对碳类物质的影响,各种单质碳的物理性差异,等等。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或者偏上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其进行深入的学习,给其制定更高的目标,如了解碳和氧的化学反应、生成物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操作,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不同的化学性质等。分层教学针对的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己的进步。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是推动教育进步的主力军,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观念,及时融入时代的元素,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初中)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化学这门学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課本基础知识,二是化学实验。加强实验教学,能够全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手、脑、眼、心,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在教学实验中,学生需根据实验的相关要求,设计实验步骤、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每个细节,锻炼观察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保证实验的精确性,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还必须在实验前进行周密的准备,这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还要进行数据的分析、判断,综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思考、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制取氧气》一节中讲的是在第一课时《空气》的基础上提取人们平常呼吸的氧气,并要求学生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进行相关的操作,并总结氧气的一些特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做实验,使其在实际的操作中明白必须注意的问题,如:“如何判断实验装置是否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在实验中试管口处的棉花是做什么用的?在实验开始后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应该在什么时间收取?”教师反复强调化学知识、学习的难点重点,有的学生可能很难听进去,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再仅仅是听众,而是亲身体验者,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质。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素质,教师也要随之改变,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分析学生,提出思维要求,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思维,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化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化学知识转化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等。化学这一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非常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故教师要利用好化学这一门学科,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酸和碱运用学习的酸碱知识分析酸碱相互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化学学习中,有的时候部分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害怕提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酸和碱;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如在加入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碳酸氢钠和盐酸溶液后,溶液明显由红色变为无色,其中的酸和碱发生了哪些反应,为什么会变成无色;从相似物质的相似化学特质中发现问题,如酸类物质有哪些共性等。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有问题,说明其在这个方面投入了精力、进行了钻研。教师对待学生的质疑、提问要表现出相当的热情,而不是对其批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乐于思考,勤于动脑,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个体。教师是所有学生的教师,其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教学。为了更好地做到这点,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设计、分层指导、分层练习等。
比如,《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主要讲的是碳的构成及种类、碳类物质的各种特性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可以要求其认识了解在常温状态下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温度对碳类物质的影响,各种单质碳的物理性差异,等等。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或者偏上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其进行深入的学习,给其制定更高的目标,如了解碳和氧的化学反应、生成物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操作,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不同的化学性质等。分层教学针对的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己的进步。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是推动教育进步的主力军,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观念,及时融入时代的元素,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