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期“案件聚焦”的两则案例乍看之下仿佛并无关联,但深究之后却能发现隐含其中的共同点。两则案例虽都“人命关天”,但死者却都非主角,而成为了“导火线”,导致了活人之间充满波折的恩怨情仇和令人意想不到的最终结果。无论是父亲“诱捕”自己的亲儿子还是妻子在法庭上当庭“放过”丈夫的“情人”,所有的冲突都围绕着“人性”而展开,两场人命悲剧最终成为了考验人性的“试金石”。
案件一
父亲设计“诱捕”亲生儿
广西北海市发生了一件奇特的“诱捕”事件:父亲召集家人开了一个秘密家庭会议,采取无计名投票表决的方式,以5票赞成、1票弃权的结果作出一项决议:将自幼宠爱的小儿子从外地诱骗回家,五花大绑,送上法庭。
亲人们为什么要策划实施“诱捕”?他们是如何设下“圈套”的?是谁投了弃权票?在亲情与人性的搏斗中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抉择?2004年5月9日,记者采访了“主谋”父亲,揭开了其中内幕。
儿子负案,老父心慈手软
现年56岁的陈源新家住广西北海市公馆镇,生育两儿一女。他最喜欢的孩子当属排行“老幺”的陈东平,从小十分溺爱。但陈东平不仅没有领父亲的情,反而染上毒瘾,且屡教不改。
屡劝无效后,陈源新一气之下与小儿子“分家”。
陈源新原以为小儿子“另立门户”后失去经济上的依赖,或许会洗心革面,但“分家”后的陈东平继续赌博和吸毒,直至偷窃父亲和兄长的财物,把整个家族都“吸干”,最后竟卷入了一宗惊天人命大案。
2000年1月30日晚20时许,陈东平伙同赌友陈源忠、陈源松、陈源艺、陈桂喜、陈旺等结成陈氏抢劫团伙,持一支猎枪窜到公馆镇沙垠村路段伺机抢劫。此时,恰好邻村的唐炳明驾驶摩托车载其胞兄唐炳桂、唐炳华途经此路段。陈源忠便持猎枪伙同陈东平等人冲过去进行拦截,唐氏三兄弟见遇到劫匪,加大油门直冲而过。陈源忠在同伙的助威下,举枪对准摩托车扣动了扳机,坐在最后的唐炳华应声倒下。因子弹击中腰部伤势过重,唐炳华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陈氏团伙分散出逃时约定:“谁也不许说出今晚抢劫杀人的事,谁说了就炸死谁全家。”
案发后,接到报警的公馆派出所全员出动,火速到达现场进行勘察,同时到附近的村庄走访群众,目标很快就落在沙垠村的陈源忠、陈东平等人的身上。公馆边防派出所将该团伙进行了布控,并将这个“陈氏抢劫团伙”上了网,全国通缉。
2001年10月13日,“陈氏抢劫团伙”嫌犯相继落网,而陈东平却神出鬼没,消逝得无影无踪。
原来,如惊弓之鸟的陈东平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于2002年6月后,曾多次潜回家中躲藏。
陈源新虽曾劝说陈东平投案自首,但却从未主动报案。当地派出所曾多次上门劝说陈源新,动员他一旦发现儿子潜逃回家就报警,陈源新低头不语。
不久,陈东平又逃回家筹集毒资。陈源新悄悄拿起电话准备拨打110,但是他双手发抖,最终没有按下那三个数字号码。他对儿子说:“你做了坏事,终究会得报应,就让你自生自灭吧!”从此,他对负案在身的儿子睁只眼闭只眼。这一次,陈东平从家里外逃后,似乎嗅到了什么,再也不回家,偶尔打个电话回来探听动静。
由于父亲“不作为”,导致错过了抓捕陈东平的最佳时机。
策划“诱捕”,家族投票表决
小儿子亡命天涯,陈源新每天都担惊受怕。虽然儿子因祸害家族和触犯刑法令他咬牙切齿,但在内心深处,他不想亲手将儿子送上断头台。然而,一则电视新闻,改变了陈源新的想法。
2003年6月上旬的一天,电视上的一则新闻画面吸引了他的眼球:外省一个怀疑自己患上“艾滋病”的男子,在“临终”之前,要找几个人“垫背”,进行了疯狂杀戮……
那一夜,陈源新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血腥的电视画面在他脑海不时闪过。他突然联想到了自己的儿子:陈东平命案负身,像幽灵似地在社会游荡,是否会在感到绝望时“找人垫背”?是否会伤害无辜?陈源新越想越害怕,他开始后悔自己的“心慈手软”。
“把他捆起来,送官府法办!”一个念头陡然从陈源新脑海萌生。问题是小儿子智商高,太狡猾,又凶残,弄不好会惹火烧身。经过深思熟虑,陈源新决定采取“诱捕”的办法,将陈东平诱骗回家,设下埋伏,生擒活捉。
陈源新面前摆着一道难题:这个行动不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因为陈东平还有哥哥、姐姐,特别是有老婆孩子。他们都是他的亲人。关系到亲人生死攸关的大事,他们会答应和配合吗?
2003年6月14日,陈源新将大儿子、大媳妇、女儿、女婿、小儿媳等召集到家里,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会上,陈源新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征求大家意见。
令陈源新尴尬和意外的是,他的提议并没有得到他预期的效果,平时对“毒魔”咬牙切齿的家庭成员们,一个个低头沉默不语。良久,女儿最先发言:“爸爸,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弟弟犯事很多、很重,送上法庭不是杀头,就是牢底坐穿啊!”大儿子不停地抽烟,抬头怔怔地望着父亲:“爸,你要慎重啊,小弟犯法,由公安去抓,我做大哥的怎么下得了手啊?”
墙角传来小儿媳低声啜泣,“不管怎么说,东平还是我的老公,他被抓被杀,我孤儿寡母怎么办呀?我们怎么能自己动手把他往火坑里推啊?”
男人唉声叹气,女人泪如雨下,陈源新在室内踱来踱去,心潮翻涌。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举手赞成。陈源新灰心了,决定放弃这个计划。他挥挥手,无奈地说:“算了,由他去吧,散会!”
就在大家起身准备告辞时,陈源新突然说:“娃儿们,咱们投个票表决一下吧!”陈源新说:“大道理我不懂,但那畜牲在外面多混一天,别人就多了一份危险。他再犯了伤天害理的事,受害者也都有家庭和亲人哪!”陈源新喉咙哽咽,眼圈发红。他指令女儿找来废纸切成小片,每片上画着三个圆圈,分别标明“赞成”、“反对”、“弃权”。陈源新对家庭成员们说:“这件事还是讲一回民主,大家在圈里随意打个勾,不管结果是啥,少数服从多数。”
6位家庭成员手持碎纸片,每个人的手都在发抖。一个简单的“√”,足足用了30分钟。大家将小纸片揉成团,投进了一个罐子里。“唱票!”陈源新一声令下,6个脑袋一齐围住罐子。投票人全成了“唱票人”。大家屏住呼吸,室内静得能够听到心跳。
6个纸团一个一个地从罐子取出并当众展开,无计名投票表决结果:5票赞成,1票弃权!
陈源新的眼泪“唰”地夺眶而出:“娃啊,你别怪家人背后算计你,是天命难违啊!”
为了保密,陈源新对家庭成员发了狠话:“谁要是泄露了计划,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后果,陈氏家庭将叛徒永远扫地出门。”陈源新还对实施行动的时机、方法、细节进行了分工。
逃犯归案,“弃权票”成悬疑
蛰伏一段时间后的陈东平又偷偷给家里打电话探听风声和索取毒资。陈源新稳住他说:“你在外面躲也不是长久之策,家里已经商量好了,给你凑一笔钱,你到外省去戒掉毒瘾,然后隐姓埋名跑到偏远矿场打工谋生吧!”
狡猾的陈东平嘴上连声说谢,但唯恐有诈,放下电话后马上致电丈母娘家找到妻子。妻子在电话中证实了公公的话,并关心地对他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这次回家再看儿子一眼,拿到钱后远走高飞吧,走得越远越好。”妻子在电话中哭了起来。陈东平于是决定8月10日深夜11点趁夜色掩护潜回家,拿了钱就逃走。
2003年8月10日下午5时30分,陈东平竟化装成货郎在夜幕未降临时就潜回了家。原来,陈东平在流蹿中越发变得狡猾,为了防备家人与警方“串谋”夜晚设下埋伏,这位极具反侦察经验的网上通缉犯采取逆向思维,大白天竟乔装打扮,大摇大摆赶回家。陈东平催促父亲按电话中的约定快拿钱给他。
陈源新带着陈东平穿过一道小门到后屋取钱,室内狭窄昏暗。他告诉儿子:“钱装在罐里藏在床底下,你爬进去拿出来。”陈东平急不可耐地伏地往床底钻。
随着陈源新干咳一声,早已埋伏在四周的人冲进室内,按腿、抱腰、拧胳膊……陈东平以为遭警察伏击,作垂死挣扎。当他将右手伸进裤腰准备拔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拚死一搏时,他的手被父亲死死钳住。经过十来分钟惊心动魄的搏斗,陈东平被制服,五花大绑,束手就擒。室内电灯这时打开,陈东平绝没有想到,站在他周围的根本不是全副武装的警察,而是哥哥、嫂子、姐姐、姐夫、妻子等人。
就在陈源新准备报警时,陈东平“扑通”一声双腿跪地,公鸡啄米似地对父亲连叩三个响头:“爸爸,你干嘛要这样啊?我犯了法由国家司法机关追捕,自家人捆绑我,算什么?”
看见小儿子额头撞破,满脸血污,陈源新心如刀绞,站在那里挪不动脚步。陈东平又是一阵叩头认罪,对家人发誓今后再也不做坏事,他涕泪横流地哀求道:“爸爸,千万别信那些‘大义灭亲’的鬼话,我们都是平常百姓,亲情比什么都重要。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你自幼都是宠爱我的呀!你这样做,等于亲手将我送上了断头台,你会终生良心不安的。”
小儿子的一席话,打中了陈源新内心的“要害”。他再也控制不住,蹲地放声痛哭。参与策划绑架的家庭成员们一个个跟着呜咽不止。突然,陈源新“嗖”地站起,一个箭步冲到电话机前,用颤抖的手拨通了当地派出所的电话,尔后一屁股瘫倒在地上……
作恶多端的网上通缉犯陈东平旋即被批准逮捕。2004年4月下旬,陈东平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2004年5月9日,记者随同边防公安干警赶到公馆镇沙垠村采访陈源新。对于自己的“诱捕”亲子之举,他这样回答:“我若放过我儿,天理难容!”当记者问及在无计名投票中是谁投了“弃权票”时,陈源新没有回答。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地人中,有人怀疑是陈东平的妻子“为了一个完整的家”而投了弃权票;有人猜测是陈源新的女婿“因是外人不能插手家庭事务”而弃权;有人甚至推断那张“弃权票”说不定就是策划“主谋”陈源新本人在关键时刻“父爱”熔化成空白……“弃权票”成了一个永远的秘密。外人不可能知道,连陈氏家族内部恐怕也不清楚。“不管那张弃权票是谁投的,同样值得我们敬佩。”当地一位深受陈东平犯罪团伙之害的村民对记者如是说。
案件二
妻子当庭放过“第三者”
近日,广西省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离奇的案件:丈夫与情人非法同居时,因煤气中毒而死在情人怀抱。法院认定应追究“第三者”25%的法律责任。然而就在此案宣判前,备受耻辱和伤害的妻子却突然紧急撤诉,含泪放过“第三者”,因而出现了一份罕见的《判决书》:只认定“第三者”的法律责任而不予司法追究。
是什么让妻子在法庭上和人生中原谅了丈夫的“情人”?2004年5月下旬,记者对做出非常举动的妻子进行了独家采访。
丈夫煤气中毒死在情人身旁
2002年12月18日上午,正在深圳市旅游的来自广西钦州市的少妇方菊突然接到钦州警方的电话,告知其夫陈峰在本地一家旅社意外身亡,请她速回处理后事!
方菊今年31岁,是钦州市一家饭店的老板娘。1995年与同城的陈峰结婚。夫妻俩恩恩爱爱,生育一子。接到噩耗后,返家途中悲痛欲绝的方菊感到很纳闷:两个月前自己亲眼看着丈夫打点行李到贵州打工去了,怎么会暴死于钦州旅社?在钦州医院太平间里,当方菊终于确认死者的确是自己的丈夫后,扑倒在丈夫身上,哭得天昏地暗。
方菊找到刑警大队询问丈夫死因,值班民警交给她一份《询问笔录》,这份现场《询问笔录》详细地记载了陈峰的死亡原因:从2002年10月9日起,陈峰和一名叫覃玲的女人以包租的形式,在钦州市第一招待所201号房同居。同年11月10日,覃玲在钦北区百货公司液化气供应门市部购买了一台“小天鹅”牌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由门市部派人安装在卫生间门外处。12月18日早晨,覃玲醒来发现陈峰死亡,拨打了110。经钦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钦城大队现场勘查,证明陈峰系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方菊怎么也不曾想到,一向对自己甜言蜜语的老公,背地里竟是个沾花惹草的主。更令她难以置信的是,“第三者”竟是和她从小学到中专的同窗好友覃玲。覃玲在方菊结婚后也匆匆嫁人,并举家到广州去发展。之后,两人仍保持着电话联系。2001年7月,陈峰突然提出去广州打工,让方菊感到很惊讶!丈夫的解释是:出去闯荡一番,既可以体验一下打工的生活,也能学到大城市老板管理的经验,为我们将来把饭店生意做大积累经验。为此方菊特意打电话给好友覃玲,委托她代为照顾一下陈峰。覃玲爽快地答应了。此后,覃玲隔三差五地给方菊打来长途,除了叙旧聊天,每次还汇报陈峰的情况,让方菊放心。
然而如今,丈夫魂断旅社,而且还死在好友覃玲的床上,一切都令方菊晕头转向。
妻子家破人亡状告“第三者”
处理完丈夫的后事,方菊发疯般地奔向覃玲的住处,欲与其拚命。覃玲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只低声地说了一句“对不起”,便把头埋在胸前啜泣,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当年覃玲和方菊同时爱上了陈峰,覃玲不愿因“爱情纷争”而葬送了与方菊情同姐妹的友谊,只好将这份暗恋埋在心底。
方菊披上婚纱那天,作为伴娘的覃玲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眼睁睁看着心爱的男人成了别人的丈夫。不久,覃玲尽快逃离这个“伤心之地”,匆匆结婚并远走广州。然而一次久别重逢,让深埋的“爱火”重新燃烧。
2001年6月下旬的一天,覃玲从广州回到钦州探亲,在大街上偶遇陈峰。两人在一家小酒吧叙旧,覃玲趁着酒意向陈峰道出了当年对他的暗恋,并表示这么多年仍然对他无法忘怀……这次相聚不久,陈峰突然决定去广州“打工”,而妻子方菊对这背后的真实原因全然不知。
来到广州后,陈峰在覃玲附近的一家公司找了份工作,心甘情愿做苦力,并频繁约覃玲喝茶,直言不讳告诉她“我是来还债的。”覃玲起初劝他回家“别坏了游戏规则”,但后来还是情不自禁地倒在了陈峰的怀抱。尽管覃玲内心深处感到对不住方菊,但却也不愿放弃这份“迟来的爱”。
为了减轻“罪孽”感,覃玲不花陈峰的一分钱,而且每周都给方菊打长途,将陈峰描绘成一个对美女“目不斜视”的男人,为此方菊对这位女友充满了感激。另外,覃玲一遍又一遍给陈峰和自己敲警钟,要求陈峰“一定要对老婆好,想办法补偿”,要求双方都“不得离婚引起内乱”。然而,由于在丈夫眼皮底下偷情,覃玲害怕有朝一日东窗事发,那样对双方的打击都几乎是毁灭性的。为此,她和陈峰商量双双逃到更远的地方打工相守。于是,两人决定先返回家乡钦州看望双方亲人,然后一起到贵州“亡情天涯”。当两人在钦州逗留几日准备启程时,几乎同时反悔了:陈峰担心的是两手空空到异地无法立足,而覃玲则害怕这种畸情“越滑越远”。两人决定先暂时在钦州同居,以后视情况再定夺。于是,以包租的形式住进旅社。为了迷惑老婆,陈峰用手机不断从“贵州”打电话回家和妻子“倾诉衷肠”。
听完覃玲的叙述,方菊难以接受,她宁愿相信丈夫和覃玲是逢场作戏,无法容忍他们有真情存在。另外各种流言让方菊备感屈辱,于是方菊一纸诉状将“肇事者”覃玲、旅社和热水器供应商一起告上了法庭。
宣判前当庭撤诉“情敌”了却恩怨
方菊在向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的起诉中,要求对其丈夫死亡负有责任的三个被告人赔偿损失费等共计72189元。在庭审中,被告钦北区百货公司液化气供应门市部认为:陈峰与覃玲应按照电器的使用说明将其安装在室内通风的地方,但覃玲为防盗窃而要求工人安装在室内卫生间门外,因使用热水器不当而造成陈峰意外死亡,与产品经销商无关,不应赔偿;被告钦州市第一招待所辩称,旅社和覃玲是房屋租赁关系,她的情人在这里意外死亡并非出租屋造成的,旅社出租房屋的行为与陈峰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不应承担任何责任;被告人覃玲害怕在法庭上勾起不堪回首的往事没出庭。
等待判决是痛苦的。方菊茶饭不思,抑郁成疾,体重下降了12斤。由于身心备受创伤,无意打理生意,方菊苦苦支撑的饭店在诉讼阶段导致破产,全家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望着年迈的公公婆婆和幼小的儿子,方菊更加仇恨将她全家人拖入绝境的覃玲。
2003年12月26日,覃玲离婚,并带着女儿流落街头靠捡破烂和亲友救济艰难度日。得知此事一周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方菊突然将家人召集起来,宣布“我不想告她了。”全家闻之色变,异口同声地责怪方菊“发晕”。看着亲友们一个个愤怒、悲伤的面容,方菊又把心一横,说:“对!绝不能放过她,这个伪善的女人害得我家破人亡,没追究她刑事责任就算便宜她!”然而没几天,覃玲的女儿敲开了方菊的家门,一句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哭着哀求她:“阿姨,我长大了帮妈妈还钱给你,别告我妈妈好吗?”小女孩告诉方菊:爸爸不要她了,妈妈这几天也不知跑哪儿去了,爷爷奶奶怀疑她是“野种”也不理她了。她好饿,夜晚一个人睡觉怕老鼠……方菊的眼泪“唰”地夺眶而出,和孩子抱头痛哭。
2004年4月22日,法庭宣读判决:“本院认为,陈峰与覃玲没有合法婚姻关系而同居,属违法行为。他的死亡应自负60%的主要责任;覃玲明知与陈峰同居是违法行为而仍一起住宿,应负25%的责任;液化气供应门市部违规安装致使用户一氧化碳中毒,应负10%的责任;招待所属旅业服务,对租住的旅客安全疏于管理,特别是对非法同居的男女未能及时检查发现并加以处理,应负5%的责任。因此,判决如下……”
“停!”方菊突然尖叫一声,打断了法官,方菊说:“我不告覃玲了,我对她撤诉!”
方菊一语惊四座!旁听席上的群众先是鸦雀无声,接着“唏”声一片。方菊的姐姐在旁听席上对她直瞪,母亲急得对她指手划脚。但方菊坚持撤诉。
于是法官宣判:“判决门市部赔偿原告补偿费等共计7218.9元;招待所赔偿3624.45元;原告对被告人覃玲放弃诉求,本院依法准许。”宣判完毕,方菊一头趴在原告席上,泣不成声……
惊闻方菊放了自己一马的覃玲非常感动。她当天来到方菊家,表示愿意无偿帮助方菊重建饭店以“还债”,方菊谢绝了,表示就此了却恩怨,让陈峰在九泉之下安息。并表示不计前嫌,仍是朋友,家门仍然为对方敞开。2004年 “六一”儿童节,这对昔日的同窗曾经的“情敌”为孩子互赠了礼物。
编后:
相信在读完这两则案件后,谁的心情都无法用一两句话来形容。父亲亲手将儿子送进监狱,承受的是多么巨大的煎熬和痛苦。妻子面对丈夫在自己眼皮底下和自己的好友同居并煤气中毒死亡,却在法庭上原谅“情敌”,经受的是多么巨大的压力和矛盾。无论是父亲陈源新还是妻子方菊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然而他们所做的一切却极不普通,在人性和人情的艰难抉择和激烈冲突中,最终人性中的“善”战胜了一切。谁也没有能力杜绝人世间悲剧的发生,但这两则案例却让人们看到,当人性在是与非、情与义面前发出金子般的光芒时,谁都可以让悲剧不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