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松辽盆地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仍是中国陆上最现实、最有实力的油气勘探领域。它与构造油气藏一样,均受特定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控制,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可循。但是仍有很多岩性圈闭比较隐蔽,不易识别。本文在石油地质理论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沉积相、地震属性及测井、钻井信息,利用Jason反演技术能有效的识别出许多隐蔽的岩性圈闭。
关键词:萨尔图油层;岩性圈闭;形成机理;Jason反演
【分类号】:TD327.3
岩性圈闭是由于沉积条件的变化、储层岩性岩相变化或储层的储集空间横向纵向变化以及储层上下不整合遮挡的结果。岩性圈闭的分析有四个关键要素:1、岩性圈闭的类型;2、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3、岩性圈闭的识别方法。
一、岩性圈闭的类型
前人按照岩性圈闭的成因,将岩性圈闭划分为几类[1],如图1:
岩性圈闭:即岩性上倾尖灭型,储层在上倾方向相变为泥岩或致密岩性形成封堵;
岩性透镜体型:透镜状储集体周围为非渗透岩性封闭;
断层—岩性圈闭:圈闭某一边界为断层遮挡形成封堵;
构造—岩性圈闭:该类油气藏主要受控于构造、岩性两因素。
二、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
岩性圈闭是在沉积或成岩作用下,因相带变化使储集岩体的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被非渗透层所围限或侧向遮挡而形成的圈闭[2]。因而,形成岩性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有利的储集体、遮挡因素和沉积构造背景。岩性的变化是形成岩石圈闭的根本条件,而沉积作用是控制岩性岩相变化的前提条件和动力基础,其中三角洲砂体、河道砂体、滨岸沙坝等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特别是三角洲的前缘相带砂体和河道砂体为岩性圈闭形成的主要砂体类型,有利的储集体与侧向或上倾方向的泥岩遮挡形成良好的配置关系,形成岩性圈闭。以萨尔图油层为例:
萨尔图油层属于白垩系嫩江组一段及姚家组二、三段。萨尔图油层沉积时处于北部沉积体系的西侧水系上,广泛发育一套滨浅湖—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与周围非渗透岩性形成良好的匹配,为各种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纯粹的岩性圈闭如透镜体工业意义不大,多数是发育于一定构造背景下的岩性圈闭,如断层-岩性圈闭大多数是发育在正向构造的翼部和负向构造的斜坡部位,因此,一定的构造背景是形成此类有效圈闭的重要条件。
三、岩性圈闭的识别方法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测井、钻井、地震、地质等多方面的信息,用Jason反演技术识别岩性圈闭及其类型。
岩性圈闭的识别取决于岩性尖灭线、地层超覆线、构造等值线、地层不整合面、储集岩体的顶底板面和断层面这六个基本要素的有机配合。
1、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结合本区油层顶面构造图,分析和寻找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区域;
2、将预测出的砂岩厚度与识别出的河道砂体相结合,确定砂岩透镜体;
3、将砂岩预测结果和识别出的河道砂体与油层顶面构造图叠合,寻找断层-岩性、构造-岩性等复合圈闭。
四、应用实例
应用地区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阿拉新工区,西部地势相对平缓;中东部地层起伏大,表现为凹隆相间的北东向构造格局。从纵向上来看,基底起伏相对较大,断陷规模较大,深、浅层构造形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另外,工区中东部隆起区构造相对发育,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阿拉新工区位于阿拉新、二站气田,萨尔图油层为主要产油气层。萨尔图油层是松辽盆地在姚家组、嫩一段基准面上升、湖面扩张、岸线后退的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砂岩,属下白垩统嫩江组一段和姚家组二、三段,是一套三角洲至滨浅湖相砂泥岩沉积组合,主要受控于北部物源。根据测井曲线、岩性数据以及区域沉积相、沉积微相的研究结果表明,S0油层组主要发育点状、物性较好的砂坝以及面积较大、物性次之的席状砂,储层较发育,连续性较好。主力层SⅠ油层组则主要发育物性、连续性均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相、砂坝以及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平面上砂体分布较广,砂体以席状和条带状透镜状分布为主,平均砂岩厚度均为2.4m,主要以近南北向展布,宽度在500m以内,延伸长度多在2000m以内。SⅡ+Ⅲ油层组主要发育点状、物性较好的砂坝以及物性次之的席状砂为主,砂体较为发育,多以席状或零星大块透镜砂为主。
本研究对萨一油层组进行了评价,结果是可行有效的,如图2
五、结论
根据区域沉积特点及地震反射特征,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浅层岩性圈闭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区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岩性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在岩性圈闭的识别过程中,区域沉积背景、构造断陷条件是岩性圈闭识别的关键环节。在今后的岩性圈闭识别中综合沉积、构造背景及Jason反演技术是识别岩性圈闭的可行性办法。
参考文献
[1] 邹才能,袁选俊,陶士振,等.岩性地层油气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44~162.
[2]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62~180.
关键词:萨尔图油层;岩性圈闭;形成机理;Jason反演
【分类号】:TD327.3
岩性圈闭是由于沉积条件的变化、储层岩性岩相变化或储层的储集空间横向纵向变化以及储层上下不整合遮挡的结果。岩性圈闭的分析有四个关键要素:1、岩性圈闭的类型;2、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3、岩性圈闭的识别方法。
一、岩性圈闭的类型
前人按照岩性圈闭的成因,将岩性圈闭划分为几类[1],如图1:
岩性圈闭:即岩性上倾尖灭型,储层在上倾方向相变为泥岩或致密岩性形成封堵;
岩性透镜体型:透镜状储集体周围为非渗透岩性封闭;
断层—岩性圈闭:圈闭某一边界为断层遮挡形成封堵;
构造—岩性圈闭:该类油气藏主要受控于构造、岩性两因素。
二、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
岩性圈闭是在沉积或成岩作用下,因相带变化使储集岩体的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被非渗透层所围限或侧向遮挡而形成的圈闭[2]。因而,形成岩性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有利的储集体、遮挡因素和沉积构造背景。岩性的变化是形成岩石圈闭的根本条件,而沉积作用是控制岩性岩相变化的前提条件和动力基础,其中三角洲砂体、河道砂体、滨岸沙坝等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特别是三角洲的前缘相带砂体和河道砂体为岩性圈闭形成的主要砂体类型,有利的储集体与侧向或上倾方向的泥岩遮挡形成良好的配置关系,形成岩性圈闭。以萨尔图油层为例:
萨尔图油层属于白垩系嫩江组一段及姚家组二、三段。萨尔图油层沉积时处于北部沉积体系的西侧水系上,广泛发育一套滨浅湖—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与周围非渗透岩性形成良好的匹配,为各种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纯粹的岩性圈闭如透镜体工业意义不大,多数是发育于一定构造背景下的岩性圈闭,如断层-岩性圈闭大多数是发育在正向构造的翼部和负向构造的斜坡部位,因此,一定的构造背景是形成此类有效圈闭的重要条件。
三、岩性圈闭的识别方法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测井、钻井、地震、地质等多方面的信息,用Jason反演技术识别岩性圈闭及其类型。
岩性圈闭的识别取决于岩性尖灭线、地层超覆线、构造等值线、地层不整合面、储集岩体的顶底板面和断层面这六个基本要素的有机配合。
1、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结合本区油层顶面构造图,分析和寻找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区域;
2、将预测出的砂岩厚度与识别出的河道砂体相结合,确定砂岩透镜体;
3、将砂岩预测结果和识别出的河道砂体与油层顶面构造图叠合,寻找断层-岩性、构造-岩性等复合圈闭。
四、应用实例
应用地区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阿拉新工区,西部地势相对平缓;中东部地层起伏大,表现为凹隆相间的北东向构造格局。从纵向上来看,基底起伏相对较大,断陷规模较大,深、浅层构造形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另外,工区中东部隆起区构造相对发育,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阿拉新工区位于阿拉新、二站气田,萨尔图油层为主要产油气层。萨尔图油层是松辽盆地在姚家组、嫩一段基准面上升、湖面扩张、岸线后退的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砂岩,属下白垩统嫩江组一段和姚家组二、三段,是一套三角洲至滨浅湖相砂泥岩沉积组合,主要受控于北部物源。根据测井曲线、岩性数据以及区域沉积相、沉积微相的研究结果表明,S0油层组主要发育点状、物性较好的砂坝以及面积较大、物性次之的席状砂,储层较发育,连续性较好。主力层SⅠ油层组则主要发育物性、连续性均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相、砂坝以及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平面上砂体分布较广,砂体以席状和条带状透镜状分布为主,平均砂岩厚度均为2.4m,主要以近南北向展布,宽度在500m以内,延伸长度多在2000m以内。SⅡ+Ⅲ油层组主要发育点状、物性较好的砂坝以及物性次之的席状砂为主,砂体较为发育,多以席状或零星大块透镜砂为主。
本研究对萨一油层组进行了评价,结果是可行有效的,如图2
五、结论
根据区域沉积特点及地震反射特征,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浅层岩性圈闭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区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岩性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在岩性圈闭的识别过程中,区域沉积背景、构造断陷条件是岩性圈闭识别的关键环节。在今后的岩性圈闭识别中综合沉积、构造背景及Jason反演技术是识别岩性圈闭的可行性办法。
参考文献
[1] 邹才能,袁选俊,陶士振,等.岩性地层油气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44~162.
[2]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6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