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祖训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山东自古人杰地灵,常出名侯相将,不乏辅佐圣君的国之栋梁,名垂青史的好官更是多如牛毛。明代嘉靖年间的东平府人士贾士便是其中一位。
  贾士为嘉靖十九年进士,二十一年被认命为东平知府,后升任工部侍郎,监察御史,一生为官清廉,造福桑梓,口碑甚好。因贾士功绩斐然,皇帝赏赐金银珠宝、猫眼玛瑙无数,然而他却不懂得为官之道,不会趋炎附势,左右逢源,因皇帝的赏识反而惹红了别人的眼,得罪了权贵严嵩之流,一纸诬告呈到嘉靖皇帝御案,污其谋反。嘉靖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将他下到狱中,但终因证据不足,又有朝中大臣保奏,百姓静坐力挺,迫于压力,只好释放,让他官复原职。
  从此贾士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有把柄讓奸人抓住。回家后,他便把皇帝赏赐的金银财宝一股脑拿出来散发给贫苦百姓,自己吃糠咽菜,家人也是依此行事。
  嘉靖三十年,67岁的贾士一病不起,感到大限已到,便命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在老家建造了一座宅子,也不和家人商量。宅子秘密建好后,他把儿孙召集到床榻前,此时的他已是病入膏肓,面容枯槁,气如游丝,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我在老家为你们建了一座院子,你们要世代居住,切不可毁掉大门,不可毁掉一砖一瓦。里面有一特制的床榻,十分珍贵,吾辈儿孙如到山穷水尽时可卖掉救急,切记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打它的主意,记住我的话……”说完不再言语。
  儿子贾化听完如云里雾里,不明其意,于是问道:“父亲还有何指示?”
  见贾士没有动静,一探鼻息,已然驾鹤西去。
  朝廷念他功绩卓著,降旨葬于桑梓,地产房屋原样保护,儿子贾化继承爵位,世袭罔替。
  家人处理完后事,便依照贾士遗训搬到其生前建造的新宅。
  此宅坐落于贾家祠堂附近,规模宏大,房屋几十间,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院墙凿有镂空窗台,亭台楼阁林立,花园满植奇花异草,屋脊琉璃兽瓦,门前泰山青石拴马桩,典型的官员府邸。
  然而让人不解的是,偌大的府邸却留了一个兔子屁股般大小的大门,一丈高,三尺宽,只够一人穿越,如果肥胖点儿便过不去,和这座恢宏的建筑显得格格不入,简直就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突然冒出一粒芝麻大的污点,让人说不出的憋屈。
  这还不算,贾家人发现,这座富丽堂皇的宅子里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有简单的茶几板凳,从农村淘来的旧书橱、躺椅、衣柜,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唯一珍贵的就是贾士临终前留给儿孙的那张床榻,被搁置在了主卧。黄花梨木材质,长约三丈,宽有两丈二,榫卯结构镶嵌而成,技艺精湛,严丝合缝,床面镂丝成网状,散湿透气。床头床尾雕有飞禽走兽、梅兰竹菊,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床底座嵌有玉石玛瑙,珐琅螺钿,金光闪闪夺人眼目,又与黄花梨温润似玉的情调相得益彰,实乃家具之上品。
  然而这床实在太大了,足足占据了卧室四分之三的地方,不知怎么抬进去的。
  种种不解困扰着贾家族人,大家不知道贾士是怎么想的。
  贾化把工匠召来,问道:“不知为何要开个小门,这和宅子也不相配呀?”
  工匠说:“是老爷生前吩咐的,小的也不知。”
  “这床榻比门还要大,怎么放进去的?”
  “按照老爷的意思,先把床打好,提前搁进去,然后盖的房子和门。”
  贾化又召来木匠,问道:“家具是您打的,哪来的黄花梨木和宝石?”
  工匠据实禀报:“是老爷打算百年之后做棺椁用的黄花梨,他做了床想传给后代,珠宝玉石是皇帝御赐的。”
  家人闻听更是不解其意。最后贾化似乎有所顿悟,说:“父亲做床的意思可能是想让子孙后代明白一个道理,满镶宝石金碧辉煌的床再好,也只是个睡觉的地方。建一个小门也是让我们不要骄奢淫逸,不然身体胖了连家门也进不得了,我们做官也好,经商也好,万不可有贪婪之心。父亲对我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众人如醍醐灌顶,觉得他解释得十分正确。
  二
  时间过得很快,贾化也到了日薄西山的年纪,眼看自己快要去见父亲大人,不敢有违家父遗训,怕无颜面父,便依样画葫芦,把自己儿子叫到跟前,说:“你记住一句话,大门不可拆卸,后代子孙穷困潦倒时可卖床榻救急,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打它的主意。这是祖训,要传给后世。”说完就魂归西天了。
  斗转星移,到了明末清初,社会黑暗,民不聊生,鬻妻食子的惨剧轮番上演。贾家也不能幸免,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作为臣子的贾家不免首当其冲沦为炮灰。家族一下衰落,每天食不果腹。家人这时想到了祖训,不是说子孙到了穷途末路时可卖掉床榻救急吗?可又一想,其中还有一条不让动门,这不动门不动一砖一瓦,床榻如何抬出去,这老祖宗不是自相矛盾吗?明摆着不让卖这床榻嘛!然而祖训就像警钟一样时刻高悬在贾家族人的心头,家人只得作罢,打消了这个念头。
  天无绝人之路。乾隆二十五年,贾士七代孙贾欢考中举人。乾隆三十年,皇帝携銮驾第五次登泰山时,路过东平,贾家人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乾隆帝,天子了解了贾家乃书香门第,世代忠良,便册封贾欢为东平知府,贾家又一时兴旺起来。
  然而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个人的命运随着国家的命脉起伏跌宕,到了溥仪皇帝时大清的命数已尽。皇帝被赶出紫禁城,接着便是军阀混战,饿殍遍野,战火弥漫,贾家这时也成了清朝的遗老遗少,守着这座历经几百年的老宅整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每天入不敷出,又没有手艺,家人有饿死的,有出走他乡的,这时贾家人又想到了那条祖训。贾士的十一代孙贾喜召集家族成员开会,贾喜说:“咱们现在真是到了末路了。贾家自古是书香门第,读圣贤书,知处世礼,孝字当先。既然老祖宗让我们卖床榻救急,又不让拆老宅一砖一瓦,我们听祖训的,那这样吧,咱们就把整个院子卖掉,这样就不违背祖训了。”
  饥饿的肚子与世态的炎凉迫使家族成员只能答应这个提议。
  在中间人的帮助下,很快就有一个甄姓商人上门询问了,不到一天便达成协议,以10万大洋的价格买下了这个宅子。贾家按人头分配好这笔钱,各奔前程,皆大欢喜。
  三
  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甄姓商人想去香港投资,便要把老宅卖掉,但很舍不得那个床榻,于是派人想把床榻带走。因门太小,商人便命人把主卧门和大门一起拆掉,这一拆不要紧,门下露出一个黑金漆成的木板,往下深挖,竟是一个黄花梨做的木箱。又继续挖,居然密密麻麻排列着几十个大小不一的箱子,用铁棍撬开一看,瞬间射出一道道明晃晃的金光,夺人眼目。大家一看,都傻眼了,竟是一箱箱金银珠宝、翡翠碧玉、玛瑙珍珠、金砖银锭,还有颗鸡蛋大的夜明珠发出绿光,在阴暗处亮如白日。
  发现宝贝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大家都对甄家发了大财羡慕不已。然而甄姓商人让人原样封存,抬到仓库锁好,派专人看守。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传到了贾家人的耳朵里。此时的贾家人早已经把10万大洋挥霍得一干二净,如今没有一个成材的,个个混得穷困潦倒,一听在自己祖宅挖到了宝贝,便联合家族成员前去讨要。贾喜找到甄姓商人,说:“先生,听说您在我们老家挖到了宝贝,还给我们吧!我们卖的是宅子,地皮底下的财产可没卖给您呐!”
  甄姓商人笑了笑说:“您来晚了,我已经上交国家了……”
  贾喜一听就急了:“什么?你怎么擅作主张上交国家,你有什么权利,这东西又不是你的!”
  甄姓商人说:“我知道不是我的,可这也不是你们的。它谁都不属于,它就属于国家。这不是我说的,是你们老祖宗说的,你看……”
  说完递给贾喜一张纸条:“每个黑木箱里都放着这么张纸条,上面写得清楚……”
  贾喜把纸条摊开给贾家族人一起看,上面是一首诗:
  自古朝代犹可替,祖训谨记又何必。
  万物皆是尘土来,早晚还是随土去。
  如若天意不恋我,为国筑城为民利。
  此为天子亲赏赐,终究轮回归社稷。
  落款为贾士。
  贾喜看完仰天长叹:“天意难违,天意难违!命该如此,命该如此!老祖宗呀,您这玩的是哪一出呀!”
  说完领着族人,大笑而去。
  选自《故事林》
其他文献
一  要说烟花火炮,上栗、萍乡、浏阳、醴陵造的都好。天津卫是南来北往的码头,这些地方的花炮全都见过,但是天津人不玩外地的花炮,只玩自己造的。天津造的烟花,叫你看花眼;天津人造的炮仗,赛过洋人的炸弹。造炮是凶烈的事,不能在人多聚众的老城内,只能在荒郊野外的村子里。其中造炮最好的村子,人人都知道是静海县沿庄镇的崔家庄。  崔家庄全姓崔,是个老村子,可是人很少,一半人造炮时炸死了。活下来的人全是虎性豹胆
期刊
朱元璋坐了江山,马皇后进言:大明初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陛下当以节俭治天下。朱元璋称:“善!”此后他不但自己每餐有一盘豆腐,作为崇尚俭朴、禁止奢华的象征,还明谕后世也照此执行,使皇子皇孙们“知外间辛苦也”。  但随着大明帝国财力增长,立国之初的窘况已有改观,节俭之风渐行渐远。从弘治年间始,由于政策放宽,宫廷、官府多事游宴,大把花银子,公款吃喝,蔚成风气。  官员士大夫举行宴会的場所除公署外,更多
期刊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坐上皇帝宝座,消息很快传到他的家乡,他的一个干娘李老太太,听说干儿子当皇帝了,更是乐得不得了,想准备点儿礼物去看望干儿子。拿点儿什么可心呢?想来想去家里有一只又白又胖的大鹅,是她心爱之物,就带着大白鹅起程了,坐上去往南京的客船。  船开以后,大白鹅一看白浪滔滔的江水,一扑扇翅膀就蹦进江里,李老太太急忙伸手去抓,只抓下几根鹅毛。  到了南京,朱元璋在后宫与干娘见了面,朱元璋拉住干娘的
期刊
艰巨的接替任务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第一次正式播音:“铛……铛……铛……刚才最后一响是上海时间19点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请记住,我们的频率是波长61米,周率4940千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电台呼号为“X-NCR”,“X”是当时国际规定的中国无线电台呼号的英文字母,“NCR”是“新中国广播”英文“New Chinese Ra
期刊
唐朝有个名叫裴明礼的“破烂王”,坐在居民区路口,面前挂个小牌子:收购废品。每天,他都会收到一堆被居民们废弃的生活用品,晚上回家后,他就将这些废品分门别类,做好标签,即使是一小块瓦片也坚决不浪费。久而久之,他存下了一大笔钱。  这笔钱成了他的第一桶金。裴明礼非常机智,在房价还没涨之前,就投资了房地产:在金光门外买下了一块荒地。  荒地上堆满了石头和瓦砾,请人来清理又是一笔开销,不划算,于是裴明礼想了
期刊
清代时,有一位名叫施世纶的清官,不论大小案件,他都一查到底,给百姓一个交代。在扬州知府任上时,有一个城外的老妇人到施世纶那里报案说,他们孤儿寡母种了几亩茄子,每日辛勤浇灌,百般呵护,结的茄子都很大,本指望卖点钱偿还债务,不料接连几夜被偷。看着可怜兮兮的老妇人,施世纶心中无限同情。可是定罪要有偷盗证据,盗贼偷去卖了或吃了根本无凭无据,如何破得此案?经过一番思考,施世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施世纶突然
期刊
侉大娘是外地人。她说一口带儿化音的方言,虽然听着像唱歌一样,倒能听得懂,就是感觉和别人说话不一样。过去麻姑寺街巷的老人差不多都还记得她。  侉大娘家住北吊桥下的东南角,这里已是麻姑寺街巷尽头北边,靠近东边坑塘陡坡的地方,她家门前有一个空场,空场下是不大的坑塘。从远处望去,三间低矮的青砖房,被两边高大房屋遮挡住,吹不进去多少风;站在青砖房门前,闻见坑塘一股刺鼻子的臭紫泥味儿。  从没见过侉大娘的男人
期刊
唐朝贞观十五年,西突厥新可汗举行继位大典,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使臣前往祝贺。  有大臣建议,西突厥的马好,可以让前往祝贺的使臣顺便买些马回来,一举两得。魏徵听说这件事后,劝谏唐太宗此事万万不可。唐太宗问为何,魏徵说,这样做只会失去前往祝贺的诚意,别人就会以为,您派使臣前往不是专门来祝贺的,而主要是为买马而来,祝贺只是附带的,如此一来,也就失去了前往祝贺的意义。  同時捉两只兔子,不但捉不到两只兔子,
期刊
杨靖宇司令的便衣队里有个老头儿,谁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只因为他总是石匠打扮,大伙儿都叫他“老石匠”。这人也就是四五十岁,满脸连鬓胡子,肩上搭个破褡裢,里头装着钻子、锤子什么的。他不管走到哪儿,看谁家的磨不快了,就给錾錾,不要分文。可有一宗,他光给穷人家干,有钱人家就是摆上八大碗酒席,也别想请动他。常来常往,穷庄稼人和他混熟了,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  这一年夏天,抗联破了文字沟伪警察所,在天桥
期刊
1951年5月26日,志愿军180师向60军军部发电报请示,已无法固守阵地,对抗“联合国军”5个满员师的包围。军部回电,同意180师突围。180师最终决定分散突围。  分散突围的各分队昼伏夜行,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他们精力几乎耗尽,携带的弹药微乎其微,碰到大批敌人拦路,无法恋战,只好绕道而行。但碰上小股敌人,他们就坚决干掉。  5月27日夜,鹰峰北面山区隐藏着4股小部队,其中有师炮兵室主任郭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