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中提到“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016版语文教材“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到“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在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对老师“恰当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鼓励探究学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学期我带一年级的学生,正赶上2016版语文新教材的到来,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形式的课,我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孩子的兴趣,充分利用每一次可以练习说的机会,让学生在“说”的平台上达成目标,生成能力。
一、字字有来由,我会说“字话”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以往识字的方法也有很多,如字理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看着眼前这些还不太懂规矩的小朋友,他们总是想说话,我又设置一条“说话识字”。如在《口 耳 目》教学中,师问:“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學生一手拿“手”字卡,一手比划,同时说“我的小手可以穿衣服”“我的小手可以写作业”“我的小手可以帮助别人做事情”……孩子们这样一边说一边看这个字,既有了说话的机会,又在说中记住了“手”字。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先出示象形字“山”及相应图画,引导:“宝贝,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这幅图上中间一座高高的山,两边是两座小山,一整幅图的形状看起来像“山”字”。在会意字教学中,先请同学看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我看到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着”。师:“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两个人一前一后就有跟从的意思”。学生在自主观察发现和说的过程中开始初步懂得“看字会意”,课堂难点在学生的“说”中不攻自破。
二、图图有内容,我会说“图话”
拼音教学占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两个单元,拼音本身比较枯燥,但是如果充分利用情境图,拼音教学便会活泼有趣起来,通过有效引导学生“说”情境图,有利于学生识记字母的形,也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字母发音。如学习《g k h》时,先请学生仔细看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学生:“我看到天空中飞来一只鸽子,它嘴里叼着一根柳条,柳条的形状像‘g’”。“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坐在椅子上喝水,椅子形状像‘h’。”“我看到河水中有水草,一根水草旁边游来两个蝌蚪,看上去是一个‘k’。”老师引导:“看了这幅图我们还可以编儿歌记忆”。学生“鸽子鸽子g g g”“喝水喝水h h h”“蝌蚪蝌蚪k k k”……这样一来,借助情境图轻松说话,很容易地完成了gkh的字形和发音方面的教学目标。《ao ou iu》这课,ao ou iu发音是难点,借助情境图中海鸥在大海上翱翔,突破ao ou的发音,及时鼓励孩子们编儿歌记忆,a前o后ao ao ao,翱翔翱翔ao ao ao;o前u后ou ou ou,海鸥海鸥ou ou ou,以此巩固记忆ao ou的读音和字形。借助另外一幅情境图中的垂柳、流水巩固了“iu”,用同样的方式突破并且巩固。用各种方式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平台,编儿歌说话攻克难关已经成为一种能力,难关已经不再是难关,在小朋友们说话中变成了朗朗的歌谣和有趣的游戏。
三、篇篇有支架,我会“语模话”
富兰克林说“一切的语言从模仿开始”。全国特级教师王华丽也说“语文课堂上要少问问题,将琐碎、无效的提问变成简单的、有效的语言训练。”有支架的练习更适合地段小朋友“说”。我在教学中努力给孩子们创设支架,如《四季》中,我在引导学生各种方式的读后,孩子们已经读到一定高潮,我便出示四季的一些代表性美景图,图的下面出支架。
《明天要远足》,有感情朗读课文后,看图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 ),
真的像( )说的,
那么( )吗?
如果说给出支架是扶着孩子过河,有老师扶着,那么孩子“过河”既放心又快乐,马上就会有开心的水花溅起来:
翻过去, 翻过去,
唉----- 唉-----
睡不着。 睡不着。
那地方的(沙滩 ), 那地方的(贝壳 ),
真的像(妈妈)说的, 真的像(哥哥)说的,
那么( 金黄柔软)吗? 那么(五彩斑斓)吗?
——李晓涵 ——赵晨恺
……
四、拓展有导向,我会“创造话”
“共享”,既是新发展课堂的基本目的,也是课堂教学发展过程的必然展现。梁俊峰老师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师十八般武艺”中对低段教学提出重要一条“引导学生每节课都积累到可期待转化成运用能力的语言”。结合以上观点,我朝着这个方向前行,极力让小豆包们的小小“创造之花”在我们班的共享平台上粲然绽放。
因在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说”往往满足不了孩子们“说”需求,我利用人人通平台安排课堂延伸环节,如“《雨点儿》中的雨点儿活泼可爱惹人喜欢,最重要的是雨点儿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孩子们,假如你是大雨点儿,你要去哪里?你去的地方会怎样?假如你是小雨点儿,你要去哪里?你去的地方会怎样?”不久,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说”在任何一次课改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课上,无论是从识字说话、看图说话、模仿说话还是按要求说话,或者更多形式的说话,让学生感觉到以前不会说的话现在会说了,并且能运用到生活中了,孩子们感到辛苦后所得到的快乐,这样孩子们会对语文保持浓厚的兴趣,因爱上说话而更加喜爱语文。
一、字字有来由,我会说“字话”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以往识字的方法也有很多,如字理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看着眼前这些还不太懂规矩的小朋友,他们总是想说话,我又设置一条“说话识字”。如在《口 耳 目》教学中,师问:“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學生一手拿“手”字卡,一手比划,同时说“我的小手可以穿衣服”“我的小手可以写作业”“我的小手可以帮助别人做事情”……孩子们这样一边说一边看这个字,既有了说话的机会,又在说中记住了“手”字。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先出示象形字“山”及相应图画,引导:“宝贝,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这幅图上中间一座高高的山,两边是两座小山,一整幅图的形状看起来像“山”字”。在会意字教学中,先请同学看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我看到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着”。师:“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两个人一前一后就有跟从的意思”。学生在自主观察发现和说的过程中开始初步懂得“看字会意”,课堂难点在学生的“说”中不攻自破。
二、图图有内容,我会说“图话”
拼音教学占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两个单元,拼音本身比较枯燥,但是如果充分利用情境图,拼音教学便会活泼有趣起来,通过有效引导学生“说”情境图,有利于学生识记字母的形,也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字母发音。如学习《g k h》时,先请学生仔细看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学生:“我看到天空中飞来一只鸽子,它嘴里叼着一根柳条,柳条的形状像‘g’”。“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坐在椅子上喝水,椅子形状像‘h’。”“我看到河水中有水草,一根水草旁边游来两个蝌蚪,看上去是一个‘k’。”老师引导:“看了这幅图我们还可以编儿歌记忆”。学生“鸽子鸽子g g g”“喝水喝水h h h”“蝌蚪蝌蚪k k k”……这样一来,借助情境图轻松说话,很容易地完成了gkh的字形和发音方面的教学目标。《ao ou iu》这课,ao ou iu发音是难点,借助情境图中海鸥在大海上翱翔,突破ao ou的发音,及时鼓励孩子们编儿歌记忆,a前o后ao ao ao,翱翔翱翔ao ao ao;o前u后ou ou ou,海鸥海鸥ou ou ou,以此巩固记忆ao ou的读音和字形。借助另外一幅情境图中的垂柳、流水巩固了“iu”,用同样的方式突破并且巩固。用各种方式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平台,编儿歌说话攻克难关已经成为一种能力,难关已经不再是难关,在小朋友们说话中变成了朗朗的歌谣和有趣的游戏。
三、篇篇有支架,我会“语模话”
富兰克林说“一切的语言从模仿开始”。全国特级教师王华丽也说“语文课堂上要少问问题,将琐碎、无效的提问变成简单的、有效的语言训练。”有支架的练习更适合地段小朋友“说”。我在教学中努力给孩子们创设支架,如《四季》中,我在引导学生各种方式的读后,孩子们已经读到一定高潮,我便出示四季的一些代表性美景图,图的下面出支架。
《明天要远足》,有感情朗读课文后,看图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 ),
真的像( )说的,
那么( )吗?
如果说给出支架是扶着孩子过河,有老师扶着,那么孩子“过河”既放心又快乐,马上就会有开心的水花溅起来:
翻过去, 翻过去,
唉----- 唉-----
睡不着。 睡不着。
那地方的(沙滩 ), 那地方的(贝壳 ),
真的像(妈妈)说的, 真的像(哥哥)说的,
那么( 金黄柔软)吗? 那么(五彩斑斓)吗?
——李晓涵 ——赵晨恺
……
四、拓展有导向,我会“创造话”
“共享”,既是新发展课堂的基本目的,也是课堂教学发展过程的必然展现。梁俊峰老师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师十八般武艺”中对低段教学提出重要一条“引导学生每节课都积累到可期待转化成运用能力的语言”。结合以上观点,我朝着这个方向前行,极力让小豆包们的小小“创造之花”在我们班的共享平台上粲然绽放。
因在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说”往往满足不了孩子们“说”需求,我利用人人通平台安排课堂延伸环节,如“《雨点儿》中的雨点儿活泼可爱惹人喜欢,最重要的是雨点儿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孩子们,假如你是大雨点儿,你要去哪里?你去的地方会怎样?假如你是小雨点儿,你要去哪里?你去的地方会怎样?”不久,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说”在任何一次课改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课上,无论是从识字说话、看图说话、模仿说话还是按要求说话,或者更多形式的说话,让学生感觉到以前不会说的话现在会说了,并且能运用到生活中了,孩子们感到辛苦后所得到的快乐,这样孩子们会对语文保持浓厚的兴趣,因爱上说话而更加喜爱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