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组部、团中央选派博士服务团到西部挂职锻炼,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对西部改革发展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12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挂职单位着力为博士服务团成员锻炼成长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历届博士服务团成员珍惜机会、竭诚奉献,博士服务团工作在八桂大地结下了累累硕果,实现了多方共赢。
诚心引:建立因地制宜、以用为本的需求对接机制
中组部、团中央选派博士服务团成员坚持“按需选派、双向选择”的原则,实践证明,这是该项工作深受基层欢迎、具有长久活力的根源所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一再强调:“人才不分东西南北,只要能够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出力,能够造福广西人民,都要大胆培养引进。”在这种开放包容人才理念的指导下,广西各地各单位以事业发展为重,把引进博士服务团成员作为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功能的重要途径,从实际出发,提真实需求,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博士服务团成员的专长匹配对接,为博士服务团成员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年年中,广西都按照中央要求提前摸底,向各市、区直部门和重点企业征询挂职博士需求,对每个岗位都要明确专业方向和岗位职责。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反复研究、比较、沟通,根据广西各地各单位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慎重提出需求。同时,鼓励地方和部门根据博士服务团选派条件,主动出击,自主沟通,延揽符合条件的博士前来服务。在中组部、团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选派来广西挂职锻炼的博士服务团成员,整体上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吻合。比如,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来广西挂职的第九批博士服务团12名成员中,有5位博士来自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广西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提供了强力支持。与广西“两区一带”发展布局的定位相匹配。比如,来自东部发达省区的挂职博士把先进经验和产业资源引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来自冶金地质、资源环保部门的挂职博士在百色、河池等市促进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广东省交通厅基建处引来的刘可博士,在梧州挂职期间,积极上北京、跑南宁、下广州,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为打通“两广”高速公路对接瓶颈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的认可。留任后,参加自治区首次公推差选领导干部,2011年被任命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总经理。与相关部门、企业急需紧缺的服务相对应。比如,来自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孙大光博士推动了广西农垦集团的体制改革和整合重组,为农垦系统科学发展注入了活力。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李长修博士、来自交通运输部的刘昕博士等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指导和参与地方、部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放手用:建立挂实职、给实权、担实责的锻炼培养机制
邓小平同志说过,“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接收单位敢为事业用人才,对博士服务团成员高度信任,把他们安排在重要岗位担当重要职责,使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博士服务团成员接受组织安排,在综合领导岗位上丰富历练,在真抓实干中增长才干,在复杂环境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都有新的进步和提升。
广西对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培养使用,在职务安排上“高看一眼”。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从第三批博士服务团起,广西就把挂职博士全部安排到设区市、区直单位和企业挂任副职领导或助理职务,对于符合政策条件、具有一定领导经验的同志,尽量争取适当高挂。从大机关、大企业、大院校的副厅级、正处级或副处级干部,到地方挂任副市长、副厅长或市长助理、厅长助理,成为领导班子的成员,博士服务团成员迅速找到了位置、获得了支点、放大了能力。在工作分工上“重用三分”。各接收单位根据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在博士服务团成员到岗后,主要领导亲自与挂职博士进行沟通,全面介绍本地本单位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和博士专长,安排明确的任务分工。学有所长的博士们分管或协管的部门,涵盖财政、金融、教育、科技、环保、工业、交通、农业、招商、园区建设等各个领域。随着挂职博士们逐渐熟悉情况、进入状态,大部分接收单位还会适时调整分工,再予以重任。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王乃学博士,在广西一干就是十年,他冒着酷暑严寒,长期住在工地,坚持一线指挥,创造了“一天填海造田四十亩,七天建成一层楼”的“钦州速度”,用一年半时间在茫茫大海上建成了设施齐备、封关运营的钦州保税港区,培育出了北部湾经济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落实责任上“一视同仁”。各接收单位把挂职干部真正当作“自己人”,给挂职干部同等的权力和待遇,也给挂职干部同等的责任与考核。在雨雪冰冻灾害肆虐的时候,博士服务团成员姚志祥深夜赶到冰冻封路的现场,与当地干部一道,维护交通秩序、开展救助活动。在龙江河突发镉污染事故的时候,来自中科院的张洪石博士、环保部的董旭辉博士,春节期间分别在上游的河池、下游的柳州,坚守岗位,协助抢险,保障了流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多的博士在协管经济建设工作时,为了做好征地拆迁这个基层工作的“头号难事”,进村入户、走街串巷,与群众谈心算账、宣传国家政策、共同憧憬未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得到了真锻炼,挂出了真感情。
热忱帮:建立助力成才、拴心留人的关爱激励机制
博士服务团成员素质好,年纪轻,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有专业素养,优势明显,但是,也相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领导经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接收单位以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博士服务团成员给予积极指导,用其所长,扬长避短,鼓励实干,宽容失误,使博士们在基层火热的实践中迅速成长进步。
广西对博士服务团成员的热忱帮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自治区党委和党委组织部悉心帮助。2001年至今,每批博士服务团来到广西,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都安排接见、集体谈话,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亲自参加迎送座谈会,倾听意见,提出期望。自治区党委还不定期召开挂职干部座谈会,与包括博士服务团成员在内的全体挂职干部集体谈心。自治区领导到地方调研和检查工作时,也会特别关注、格外留心当地挂职博士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挂职单位领导认真指导。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所有挂职单位主要领导都定期与挂职博士谈心谈话,落实一名领导专门负责向挂职博士传经验、教方法、带作风,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醒。班子成员也对挂职博士的工作给予积极配合,该出面时主动出面,该出力时巧妙帮衬,让博士服务团成员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干工作,有“组织”、有“靠山”,说话办事心里有底。三是当地干部群众大力支持。各接收单位干部群众秉承开放包容的广西精神,把博士服务团成员当“自己人”接纳,当“一字师”尊重,当“带头者”跟随,珍惜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努力和成绩,为博士服务团融入当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博士服务团成员在广西挂职期间得到从上到下、自始至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这些满怀报国激情的博士们在广西敢做善成,得到认可。很多来广西挂职的博士有一个共同感受:在广西挂职很忙、很累、很有挑战,但是很充实、很和谐、很有成就感。广西各级组织部门也十分关心博士服务团成员的成长进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支持挂职期满的优秀博士留任重用,也为回原单位工作的博士提供积极而中肯的鉴定推介。
持续管:建立贴切到位、长期联系的服务保障机制
选派博士服务团是中央对广西发展的重大支持,高层次人才是广西急需紧缺的战略资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共青团广西区委作为对口的服务管理部门,从为党的事业培养干部、为广西发展集聚人才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博士服务团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人为本,创新思路,协调各方,加强管理,为博士服务团全程做好服务和保障,使得博士服务团的“一年广西行”行得顺利,“一生广西情”留得长远。
广西对博士服务团的服务管理工作,概括而言就是“三二一,不间断”。第一,组织三次座谈。博士服务团成员到达和离开广西时,参加两次精心组织的迎送座谈会和与广西青联委员联欢会,中期定期召开一次半年工作座谈会,为博士们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搭建平台。第二,开展两次考察。每年两次组织博士服务团全体成员集中考察,第一次重点了解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革命老区百色、河池的情况,第二次集中考察西江经济带柳州、桂林、玉林、梧州、贺州、贵港等地的情况。两次集中考察,各市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接待、亲自介绍,让博士服务团成员有机会全面地了解广西区情。第三,落实一次回访。博士服务团到达挂职单位两个月之内,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对挂职单位进行一次回访,着重了解各市各单位对挂职博士的分工安排和待遇落实,并将有关情况向部领导专题汇报,确保每个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挂职期间有实质工作分工,有必要的生活、工作保障。第四,确保服务不间断。把博士服务团工作纳入自治区级“来桂挂(兼)职人才小高地”建设,在经费、项目上给予保障,鼓励博士服务团成员带培本土人才。编发工作信息,建立网上交流平台,组织种植“青年博士林”,开展青年联欢、家属联谊活动,为博士服务团成员建立温馨之家。加强与派出单位的联系,整合博士服务团后盾单位资源进行人员培训和专题研讨,组织接收单位与派出单位人员互访,把博士服务团工作的成果和资源最大化、长效化。
诚心引:建立因地制宜、以用为本的需求对接机制
中组部、团中央选派博士服务团成员坚持“按需选派、双向选择”的原则,实践证明,这是该项工作深受基层欢迎、具有长久活力的根源所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一再强调:“人才不分东西南北,只要能够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出力,能够造福广西人民,都要大胆培养引进。”在这种开放包容人才理念的指导下,广西各地各单位以事业发展为重,把引进博士服务团成员作为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功能的重要途径,从实际出发,提真实需求,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博士服务团成员的专长匹配对接,为博士服务团成员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年年中,广西都按照中央要求提前摸底,向各市、区直部门和重点企业征询挂职博士需求,对每个岗位都要明确专业方向和岗位职责。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反复研究、比较、沟通,根据广西各地各单位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慎重提出需求。同时,鼓励地方和部门根据博士服务团选派条件,主动出击,自主沟通,延揽符合条件的博士前来服务。在中组部、团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选派来广西挂职锻炼的博士服务团成员,整体上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吻合。比如,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来广西挂职的第九批博士服务团12名成员中,有5位博士来自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广西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提供了强力支持。与广西“两区一带”发展布局的定位相匹配。比如,来自东部发达省区的挂职博士把先进经验和产业资源引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来自冶金地质、资源环保部门的挂职博士在百色、河池等市促进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广东省交通厅基建处引来的刘可博士,在梧州挂职期间,积极上北京、跑南宁、下广州,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为打通“两广”高速公路对接瓶颈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的认可。留任后,参加自治区首次公推差选领导干部,2011年被任命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总经理。与相关部门、企业急需紧缺的服务相对应。比如,来自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孙大光博士推动了广西农垦集团的体制改革和整合重组,为农垦系统科学发展注入了活力。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李长修博士、来自交通运输部的刘昕博士等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指导和参与地方、部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放手用:建立挂实职、给实权、担实责的锻炼培养机制
邓小平同志说过,“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接收单位敢为事业用人才,对博士服务团成员高度信任,把他们安排在重要岗位担当重要职责,使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博士服务团成员接受组织安排,在综合领导岗位上丰富历练,在真抓实干中增长才干,在复杂环境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都有新的进步和提升。
广西对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培养使用,在职务安排上“高看一眼”。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从第三批博士服务团起,广西就把挂职博士全部安排到设区市、区直单位和企业挂任副职领导或助理职务,对于符合政策条件、具有一定领导经验的同志,尽量争取适当高挂。从大机关、大企业、大院校的副厅级、正处级或副处级干部,到地方挂任副市长、副厅长或市长助理、厅长助理,成为领导班子的成员,博士服务团成员迅速找到了位置、获得了支点、放大了能力。在工作分工上“重用三分”。各接收单位根据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在博士服务团成员到岗后,主要领导亲自与挂职博士进行沟通,全面介绍本地本单位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和博士专长,安排明确的任务分工。学有所长的博士们分管或协管的部门,涵盖财政、金融、教育、科技、环保、工业、交通、农业、招商、园区建设等各个领域。随着挂职博士们逐渐熟悉情况、进入状态,大部分接收单位还会适时调整分工,再予以重任。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王乃学博士,在广西一干就是十年,他冒着酷暑严寒,长期住在工地,坚持一线指挥,创造了“一天填海造田四十亩,七天建成一层楼”的“钦州速度”,用一年半时间在茫茫大海上建成了设施齐备、封关运营的钦州保税港区,培育出了北部湾经济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落实责任上“一视同仁”。各接收单位把挂职干部真正当作“自己人”,给挂职干部同等的权力和待遇,也给挂职干部同等的责任与考核。在雨雪冰冻灾害肆虐的时候,博士服务团成员姚志祥深夜赶到冰冻封路的现场,与当地干部一道,维护交通秩序、开展救助活动。在龙江河突发镉污染事故的时候,来自中科院的张洪石博士、环保部的董旭辉博士,春节期间分别在上游的河池、下游的柳州,坚守岗位,协助抢险,保障了流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多的博士在协管经济建设工作时,为了做好征地拆迁这个基层工作的“头号难事”,进村入户、走街串巷,与群众谈心算账、宣传国家政策、共同憧憬未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得到了真锻炼,挂出了真感情。
热忱帮:建立助力成才、拴心留人的关爱激励机制
博士服务团成员素质好,年纪轻,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有专业素养,优势明显,但是,也相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领导经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接收单位以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博士服务团成员给予积极指导,用其所长,扬长避短,鼓励实干,宽容失误,使博士们在基层火热的实践中迅速成长进步。
广西对博士服务团成员的热忱帮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自治区党委和党委组织部悉心帮助。2001年至今,每批博士服务团来到广西,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都安排接见、集体谈话,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亲自参加迎送座谈会,倾听意见,提出期望。自治区党委还不定期召开挂职干部座谈会,与包括博士服务团成员在内的全体挂职干部集体谈心。自治区领导到地方调研和检查工作时,也会特别关注、格外留心当地挂职博士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挂职单位领导认真指导。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所有挂职单位主要领导都定期与挂职博士谈心谈话,落实一名领导专门负责向挂职博士传经验、教方法、带作风,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醒。班子成员也对挂职博士的工作给予积极配合,该出面时主动出面,该出力时巧妙帮衬,让博士服务团成员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干工作,有“组织”、有“靠山”,说话办事心里有底。三是当地干部群众大力支持。各接收单位干部群众秉承开放包容的广西精神,把博士服务团成员当“自己人”接纳,当“一字师”尊重,当“带头者”跟随,珍惜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努力和成绩,为博士服务团融入当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博士服务团成员在广西挂职期间得到从上到下、自始至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这些满怀报国激情的博士们在广西敢做善成,得到认可。很多来广西挂职的博士有一个共同感受:在广西挂职很忙、很累、很有挑战,但是很充实、很和谐、很有成就感。广西各级组织部门也十分关心博士服务团成员的成长进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支持挂职期满的优秀博士留任重用,也为回原单位工作的博士提供积极而中肯的鉴定推介。
持续管:建立贴切到位、长期联系的服务保障机制
选派博士服务团是中央对广西发展的重大支持,高层次人才是广西急需紧缺的战略资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共青团广西区委作为对口的服务管理部门,从为党的事业培养干部、为广西发展集聚人才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博士服务团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人为本,创新思路,协调各方,加强管理,为博士服务团全程做好服务和保障,使得博士服务团的“一年广西行”行得顺利,“一生广西情”留得长远。
广西对博士服务团的服务管理工作,概括而言就是“三二一,不间断”。第一,组织三次座谈。博士服务团成员到达和离开广西时,参加两次精心组织的迎送座谈会和与广西青联委员联欢会,中期定期召开一次半年工作座谈会,为博士们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搭建平台。第二,开展两次考察。每年两次组织博士服务团全体成员集中考察,第一次重点了解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革命老区百色、河池的情况,第二次集中考察西江经济带柳州、桂林、玉林、梧州、贺州、贵港等地的情况。两次集中考察,各市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接待、亲自介绍,让博士服务团成员有机会全面地了解广西区情。第三,落实一次回访。博士服务团到达挂职单位两个月之内,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对挂职单位进行一次回访,着重了解各市各单位对挂职博士的分工安排和待遇落实,并将有关情况向部领导专题汇报,确保每个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挂职期间有实质工作分工,有必要的生活、工作保障。第四,确保服务不间断。把博士服务团工作纳入自治区级“来桂挂(兼)职人才小高地”建设,在经费、项目上给予保障,鼓励博士服务团成员带培本土人才。编发工作信息,建立网上交流平台,组织种植“青年博士林”,开展青年联欢、家属联谊活动,为博士服务团成员建立温馨之家。加强与派出单位的联系,整合博士服务团后盾单位资源进行人员培训和专题研讨,组织接收单位与派出单位人员互访,把博士服务团工作的成果和资源最大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