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血液标本临床检验水平也有所提升。通过随机抽选130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我们发现大约有11%的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因此,只有认真分析、总结血液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才能有效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质量水平。下面将具体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解析应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方法策略。
  关键字: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率 方法策略
  1引言
  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诊治各类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临床实验室检验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血液标本临床检验,这是因为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能够为很多种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所以,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是否将直接影响到医生的诊治结果。因此,医院要充分认识到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影响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进行检验,努力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血液标本检验质量水平。
  2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
  对某医院130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其中男性病患700例,年龄层次在18-76岁之间;女性病患600例,年龄层次在16到73岁之间,这些病例中包括心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等,通过研究这1300份血液标本,从中分析得出检验不合格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凝固:血液标本凝固是造成血液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临床检验质量和进度的直接原因。血液标本凝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医院检验人员工作粗心,没有掌握好检验时间而导致。这并不是极个别问题,而是相对普遍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血液临床检验的准确程度。
  (2)血液送检不及时:由于医院护士人员超过了规定的送检时间,没有及时将血液标本送去检查,严重影响了标本检验质量,导致临床研究人员无法应用该血液标本进行研究,也就无法对确诊患者病情。
  (3)血液量不足: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过程中,对血液的采集数量时具有固定标准的,如果没有达到血液检验的数量标准,就会导致血液标本量不足于检验,只能对病患血液进行再次采集,给病患身心带来严重影响。
  (4)丢失信息:每个患者的血液标本都会标注患者的相关信息,以便区分病患血液标本。在实际临床检验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一些不可抗争的因素,导致患者的血液标本信息被遗失,导致检验工作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确诊时间。
  (5)采血不规范:医护人员在采集患者血液之后,没有及时摇动试管,将血液标本摇匀,导致实际结果与检验结果差异较大;在使用血液抗凝剂的时候也没有按照正确方法进行使用,使血液标本量较大而抗凝剂含量较少。其次,医护人员在抽取血液的过程中,止血带捆扎时间较长或者过紧等,都会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凝血情况。
  (6)医用材料质量劣质:在检验血液标本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医用材料,这些医用材料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血液检验质量,一旦这些材料质量不合格,就会严重降低检验结果的检验效率和准确度。只有保障医用材料安全合格,才能进一步提升临床检验质量。
  3解析应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方法策略
  (1)增强责任意识,避免工作失误:医院要培养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血液检验质量的重要性,告诫医院工作人员要重视检验细节,对血液采集工作和检验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检验失误,例如血液送检不及时、丢失患者血液信息等失误。
  (2)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检验水平:由于医院中临床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导致检验不合格现象频繁出现,例如血液量不足、标本凝血、溶血等情况。因此,医院要定期开办专业技术教育会、交流会,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教育医护人员要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全面的血液临床检验技术,从而使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实现提升血液检验质量的目的。
  (3)规范采集程序,检查医疗用品:医护人员在采集病患血液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受限,导致血液不符合检验规定。因此,医院要制定完善的采集程序,例如采集血液标本所需的注射器、试管要保持清洁,不能使用酒精对注射器针头进行消毒。在采集病患血液之前,要告知患者睡眠和饮食等情况,使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抽血,避免发生脂血情况。另外,医护人员在使用医用材料之前,要进行认真检查,最大限度保证医疗用品安全可靠,从而为提高血液检验质量提供安全基础。
  4结语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技术,如果血液标本检验出现不合格现象,不仅对血液检验质量造成影响,也对病患造成极大伤害。通过这次血液临床检验,可以发现导致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有血液凝固、血液送检不及时、血液量不足、丢失血液信息、采血不规范、医用材料质量劣质等方面。因此,医院要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失误;开展检验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检验水平;规范血液采集程序,检查医疗用品,保证医用器具安全可靠,从而有效提升血液标本临床检验质量水平,促进临床检验工作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青.有效降低临床血液标本检验误差的措施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3期
  [2]姜迎春.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研究.《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年11期
  [3] 韩珍林,日文,骆妙卡.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标本检验的效果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年11期
  [4]徐会芹.浅论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当代医药论丛》.2015年20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5  [摘要] 目的:对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两种术式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随机对包皮过长、包茎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法(缝合器组76例,传统手术组74例)在其安全性、术式优越性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包皮环切缝合组明显优于传统包皮环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在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TURP组),另一组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PKEP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重量、尿管留置时间上PKEP组均优于TURP组;术后3个月回访统计,最大尿流量(Qmax)、并发症上PKEP组均优于TU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去腐术治疗龋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龋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高速牙钻机械去腐备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8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氧化还原蛋白3(Peroxiredoxin 3,PRDX3)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并探讨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判断预后。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2005-2008年间手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各113例,采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PRDX
期刊
[摘要] 目的 讨论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对最后数据进行合理讨论。 方法 选择本医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接收的14例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14例患者都通过胃镜检查,准确率为100%,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西组,患者7例,该组给予单一的西药进行临床保守治疗;另一组为中西组,患者7例,该组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式进行临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7天后的
期刊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人体的生理指标变化,促进胎儿的生长和分娩。但是随着孕月的增加,特别是在怀孕中、后期,身体凝血成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显著变化,并可能发生一些出血和血栓性疾病。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互渗透的学科,现代临床血液学检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为临床医务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1血栓与止血相关的检验进展和方法  近年来,由于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相互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后出血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出血症状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的月经量与上环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患者在治疗后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月经量恢复正常。结论 对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后出血患者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并且能尽快促使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抽取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病例480例,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普通胃镜检查与无痛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等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与常规胃镜检查方式相比较来说,无痛胃镜拥有较高的依从性,降低了不适感与疼痛感,会使患者的排斥感大大减少,具有较高
期刊
【摘要】目的:对200例慢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观察治疗依从性。方法:随机选取慢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均予ACEI治疗采用改良Morisky-Green问卷评价服药依从性。结果:收缩压>160mmHg,年龄<60岁、文化程度高于初中的患者依从性较高。各指标与依从性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词】慢性高血压;依从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期刊
肝硬化为正常肝脏在多种损肝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小叶增生和大量不规则纤维化所致。常见的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不下十种,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为乙型肝炎病毒和长期酗酒,那么我国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感染者与携带者数量超过一个亿。因而在我国临床工作中肝硬化很常见。并且我国肝硬化患者约百分之八十既往有过乙肝病毒感染史。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阶段因酗酒至酒精性肝硬化这一欧美国家常见的类型在国
期刊